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 问题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

关心你的 友伴成长
2024-08-24

编者按:

为了推行垃圾减量分类教育,在校园场景努力减少废弃物,自然之友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华基金、未爱教育在2019年度与6所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零废弃学校建设计划”。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是一所正在建设中的零废弃学校。未爱教育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入门培训”系列课程等形式,为零废弃建设学校提供陪伴式支持。

 

这是系列的培训,前面我们分享了

案例|评估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

案例分享|如何简单快速上手项目式学习设计?

案例在线培训,让更多老师开启PBL

 

更多关于项目的介绍:

未爱范例|零废弃挑战赛如何搭建展示平台,实现超赢格局?

这个“零废弃达人挑战赛”是怎样让孩子成为ChangeMaker的?


 

申请加入零废弃学校建设计划的学校都将获得来自未爱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简称 PBL)方面的支持。欢迎你来联系。

 

--关心你的未爱教育





扫码即可获取本次培训的精彩音频

 

01


为什么是问题?


我们都渴望更好的答案,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提出好的问题。


—— 沃伦·伯杰 (Warren Berger)

 

老师一天会问多少个问题?问了什么样的问题?老师是如何回应这些问题的呢?研究显示,一位老师每天平均问200个问题,其中大概180个问题都是关于事实的,有正确答案的。


好的问题到底到底有多重要呢?听听爱因斯坦是怎么说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 可能性,意味着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

—— 爱因斯坦

 

02


隐性知识如何获得?


这个时代的所谓“知识过剩”,只是“显性知识”的过剩,“隐性知识”仍然是严重短缺的。“显性知识”这个概念好理解,凡是能用语言、图像等符号清晰解释并传播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那么,什么是“隐性知识”呢?彼得·德鲁克说,隐性知识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只能通过自身的体验、反思和领悟去感受和学习的知识。

 

互联网时代人们虽然获取显性知识的渠道空前便捷, 但越来越少时间去深度体验和反思,因此获得隐性知识反倒是更难了。对于老师们也是如此。因此基于隐性知识的问题和回应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了三次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本次的培训通过互动的提问来体验“基于问题解决流程的同伴互助学习”,并透过体验来理解PBL学习中教师的促进者角色。



03


基于真问题的建议才是有意义的


问题解决流程(Issue Process)是一套被团体用来通过开会寻找真问题,聚焦真问题进行解决的工具。在学习问题解决流程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问题适合拿到这个流程来讨论和解决的呢? 答案就是——“真问题”。有的时候,整场会议最大的价值就是找到了那个“真问题”,而当“真问题”被找到之后,问题如何解决? 怎么做? 往往答案就很清楚了。

 

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场景其实很多,例如教学研讨会,听评课,集体备课等。但是往往因为没有好的流程工具,使得这些会议在同伴互助上发挥的力量并不够。

             

04


重新理解教师角色


受国内的私董会的倡导者何教练的启发,项目式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可以更多的是协作者、促进者,也就是那个促使对话、共创发生的人。这个角色的核心任务是:管理时间、管理话题、让每个人说话以及Check Out。

 

管理时间很容易理解,时间是集体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的高效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话题有时候也被理解为目标,因为话题是为目标服务的。让每个人说话是PBL背后的价值观: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Check Out则既是促进参与者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也是对集体学习的一次炼金。通过别人的学到来看到学习的整体,并反思自己的学到。

             

05

 

用问题串联起来的项目式学习


基于问题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不仅仅只有一个“驱动型问题”。为了能够引导对于驱动型问题的深入研究,需要去设计各种各样的相关问题。


培训中我们以鼎太小学伍莉老师的《汉字真有趣》项目式学习设计为例,来展示了在项目式学习的不同阶段可以基于驱动型问题来设计哪些问题,他们属于什么样的类型以及服务于哪些教学目标。以下是基础示例的一部分。

              

 

教师反馈精选

 

--设计的开始觉得比较清楚,但是通过对问题的追问会发现一种错位现象。由此发现,一些好的想法变成项目式学习实践设计,难以实现。

 

--通过问题逆推的时候发现设计的起点不清楚,即核心概念不明确,核心技能指向太散。这可能是老师将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学生没有感觉的原因。也就是设计不到位的问题。学生没有得到再深入理解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们的活动很多,如果不去研究活动背后的设计,实际上很难进行相互的借鉴和迁移。




期待你的转发、反馈、合作邀约等。

任何关于内容设计解释,敬请咨询。

曹蕾 15618365760(微信号同手机号)


 

相关阅读

2020年公益私董会教练技术研习营开启啦!
案例分享|如何简单快速上手项目式学习设计?
青色思考| 项目式学习如何捕捉“驱动型问题”?
案例 | 72人在线沙龙,如何做?
青色思考 | 疫情之后,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怎样?
青色思考|PBL教师培训中的三件小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友伴成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