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新形势下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统筹建设探讨(下)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问题原因分析与建议

学术plus 学术plus 2019-03-28


学术plus】 新添加号内搜索功能!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智库扫描】→【搜搜文章】

→输入关键词→一键检索您需要的文章。快来试试!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今日荐文

今日荐文的作者为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马亭,李乾, 魏凡。本篇节选自论文《新形势下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统筹建设探讨》,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2卷第6期。

摘 要在目前管理模式下,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理念、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要求,亟需加强统筹建设。本文总结我国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现状,从工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整体效益的角度分析其存在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战略谋划、存量调整、增量带动、体系重塑的思路提出了统筹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的措施建议,可为开展军事电子工业统筹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军事电子工业  能力  统筹建设 


上篇链接:【深度】新形势下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统筹建设探讨(上)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基本现状与主要问题

3. 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3.1对产业变革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

国家军事电子工业主管部门、军事电子工业相关单位对军事电子工业变革的基本规律认识不够,对电子信息的装备建设、技术发展、产业发展的演化规律研究不到位,缺乏战略谋划。对先进制造能力应当如何推进、建设重点投资方向的把握不够。体系化能力布局研究不够,没有按照工业发展的自身客观规律办事,整体运行效率过低[8],不适应未来发展。


3.2军工电子体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我国军事电子工业体系条块化格局问题较为突出,能力结构以纵向为主,缺乏横向协同能力布局。军事电子工业体系的主管部门以航天、航空等行业进行设置,通常下属某一家或两家军工集团,军工集团的产品用户也逐渐固定下来,使“主管部门—军工集团—用户”的垂直化、条块化更加固化[9],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的纵向集中度高、横向集中度低、资源配置分散,导致专业技术水平提升较慢、技术推动能力有限,规模经济较差。


3.3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重大冲击

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为代表高精专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复杂度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速度[10]。军事电子信息部分领域逐渐由特殊专用需求向装备建设的共性基本需求转变,这导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越来越小,维持规模更加困难。小批量、多种类的发展模式要求使得新技术很难快速替代现有技术,从而造成现阶段的工艺落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助推电子信息装备发展重点从硬件逐步转向软件;与纳米技术、认知技术等领域的增效组合,形成了全新的“会聚技术”,将会在未来孕育出一批新兴武器装备。技术跨域融合趋势持续增强,对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4能力建设统筹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国家层面有效的统筹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电子行业、行业电子和民口电子仍处于分头管理的状态,国资委、国防科工局等国家相关部委之间缺乏对军事电子工业的有效统筹体制[11],缺乏有效的统筹体制,相应的治理体系不完善,行政效率、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仍需提高。军工集团、军方和政府的供需管三方职责关系仍未理顺[12],供需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下能够很好地发挥其效能,但是如果相关管理部门因存在管理权限的交叉和职能的重叠而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分担,那么这种管理模式则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最大效应。跟随性的、单一的能力投资模式很难适应装备变革发展,难以调动企业原始动力。对从事军工以及具有潜力的单位的能力状况未能进行分类普查和评估,基于数据的投资决策支撑不够,缺少独立于军事电子装备“研用管”的能力建设第三方评价体系[13]

4. 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统筹建设有关建议

为了解决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核心是要按照国防科技工业整体战略,把握军事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以打造先进军事电子工业体系为主线,以推进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的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加强横向统筹为重点,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加强战略谋划、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和体系重塑,体系化布局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建设方向和重点,如图1所示。


军事电子工业统筹建设思路建议


4.1加强战略谋划

加强能力建设发展战略研究,集中战略研究等软科学研究力量,开展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重大问题研究,超前谋划涵盖电子行业、行业电子等军事电子工业全部力量的装备建设、技术发展、能力结构、管理评估、执行监督等长远发展战略,研究分析促进核心能力、产品结构、市场培育、人才队伍、综合环境等体系要素的协调发展机制,有力支撑政府对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的方向引导、政策支持、科学统筹。

建立国家层面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改进组织管理模式,建立集中有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全方位谋划和推进军事电子领域军队、政府和企业的改革,把推进军事电子工业发展去“散”促“聚”同国家战略安全、调整产业结构、军民深入融合等要求结合起,实现有序发展。政府主管机关内,可考虑增设专门对军事电子工业进行管理的相关机构,有效推动电子行业、行业电子和民口电子的有效统筹。


深化能力建设投资方式改革,按照精准化投资要求,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水平,注重投资效益分析,转变项目前期审批为主的投资方式,更多采取“事后补助”的投资方式,转变目前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单一投资类型,更多运用“贴息”、“补偿”等多元化投资类型。推动投资渠道由政府投资为主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社会投资有序进入军事电子工业建设。

 

4.2注重增量带动

注重基础、前沿和新兴技术能力培育,加强基础软硬件、高端元器件等瓶颈技术研究,加强量子信息等基础前沿科技研究,加强智能化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开发,提升军事电子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成果辐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新业态衍生孵化。注重新一代大系统总体能力建设,面向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战略领域,重点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系统装备的总体设计、综合仿真、试验验证等总体能力[1]注重自主可控电子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围绕重点武器装备发展需要,重点提升军用关键电子元器件、新型基础材料等基础产品的研制生产能力[1],构建能够推动自主可控发展的军事电子工业基础能力体系。注重全球化产业竞争优势的能力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牵引,加强全球产业布局,加强军事电子产品出口、技术转让、市场经营的领导和协调工作,与国外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基地等方式全方位构建具有全球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军事电子工业能力,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军事电子工业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


4.3加大存量调整

加大关键技术能力扶持,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计算机等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创新研发能力扶持力度,加强建设核心专业先进理论、先进机制等演示验证环境、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等技术支撑环境建设。加大新型制造体系培育,大力推进增材制造、智能化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开发和运用,加强高端专用设备研究,提升基于网络的先进数字化设计、精益化生产等科研生产能力,打造以数据为中心的先进支撑环境,建立网络化智能化军事电子工业制造体系。加大基础平台建设力度,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和试验基地的建设,加强军事电子信息技术国防科技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型试验基地等建设,打造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示范创新中心。


4.4推动体系重塑

加强军民融合的能力体系建设,将军民融合作为军事电子能力体系重塑的重要指导原则,充分立足国民经济基础,积极打造开放式、高水平的军事电子工业能力新体系,加强军事电子大系统总体、关键装备、配套保障和共性基础支撑等军民融合的能力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基于公开统一的军民供需体系、基于高效利用的军民资源共享体系和基于市场机制的科研生产竞争体系,在国民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和方向,培育“民参军”的新兴能力。


推动大型军工集团间专业重组,鼓励大型军工集团间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整合行业力量。大力支持资产证券化和股份制改造,鼓励采用并购、参股等市场手段,推动企业兼并和专业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完善军工电子能力发展的管理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调整,统筹电子行业和行业电子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协调、相互依存、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手段,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能力建设情况数据库建设,为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明确投资方向奠定数据支撑基础;探索动态重塑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的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军事电子工业核心能力体系。


建立公开透明第三方评价体系,加强发展指标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等顶层设计,建立成果和技术评价环境,开展军事电子工业投资效益事前事后的评价,确保政府投资投新、投强、投重点。在进一步完善以政府管理部门主导的评估体系基础上,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估体系,提高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公信力。出台第三方评估相关法规政策,健全评估目标、任务、程序和标准等制度,完善人、财、物等配套制度措施,强化评估对改革的监督作用。视情建立跨部门联合评估组、跨行业技术专家组、研究机构评估组、专业评估公司,减少政府或利益方的引导和干预,确保第三方评估的科学性、独立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孟凡生, 韩冰. 新形势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可控发展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6(2).

2. 杜人淮. 推进国防工业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机理[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6(3).

3. 陈奇伟, 郝政疆, 詹伟. 新时期我国军事电子工业核心能力的特征和建设重点[J]. 国防科技. 2011(5).

4. 武博祎, 齐中英. 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 2010(8).

5. 鲁艳,张晓生.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组织壁垒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

6. 黄晓凤, 刘汉华. 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调整[J]. 军事经济研究. 2001(4).

7. 强培, 徐华. 国防科技工业投资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参考. 2000(8).

8. 范肇臻. 新阶段国防科技工业改革问题及对策[J]. 北方经贸. 2009(5).

9. 范肇臻. 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持系统构建[J]. 求是学刊. 2014(4).

10. 蒋义文, 黄金明.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6(2).

11. 罗彦平, 董瑞雪. 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国防科技工业. 2016(7).

12. 赵辉. 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2(8).

13. 胡浩, 裴照宇. 完善评价机制, 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J]. 国防科技工业. 2013(12).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版权归《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数据链中消息标准的标准化研究(上)美军数据链信息标准全解析

数据链中消息标准的标准化研究(下)美军数据链消息标准的管理以及对我军的启示

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雷达的低成本收发系统设计

资源受限条件下的大规模网络构建方法

基于半实物平台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信号生成与实现:信号构成与实现方法

基于半实物平台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信号生成与实现: 信号生成方法与综合建模技术

美智库发布《首次打击——中国对美国在亚洲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威胁》

美智库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美智库分析:新时代的来临(组图)

美智库分析:中国是否有能力进行一次先发制人的导弹袭击?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实施导弹打击的目标与所需库存评估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精确打击能力的建模与仿真

2017文章全收录(3月)一篇文章满足你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新视点:智慧城市就是更多参与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战略前沿技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