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速度】兰德《“有限干预”战例评估报告》

2018-02-24 学术plus 学术plus

                                                                      


学术plus】 新添加号内搜索功能!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智库扫描】→【搜搜文章】

→输入关键词→一键检索您需要的文章。快来试试!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编者按


2018年2月22日,兰德公司发布《有限干预:对“有限维稳、有限打击和遏制行动的效果评估》报告,通过对250个战例的统计分析,以及重点战例的研判,以对三种类型的有限干预样式进行评估。现将报告部分内容编译如下。英文报告全文下载请点击“阅读原文”。如有特殊情况可在公号后台留下邮箱,小编会于每晚统一发送。

本文仅为翻译

报告版权归原作者

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分类与方法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长期且代价高昂的作战行动,美国转而采用成本较低,规模更小的作战样式。这些样式强调空中力量和美国地面部队(通常是特种作战部队)的有限目标,例如削弱具体的恐怖组织。美国在索马里,也门,利比亚和伊拉克等国家进行的有限的美国军事干预中,很容易看到这种方式应对非常规威胁。一段时间以来,这种轻量化方法在美国国防部门达成了类似的共识。最近它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批评——那些认为美国根本不应该干预的国家,以及那些认为美国应该更强有力地使用武力的国家。而对这些行动的用途和局限性进行严格的战例评估却并不多见。


本报告通过严格评估有限军事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以对这种争论做出回应。更具体地说,该报告考察了三类不同的有限军事干预行动,将其结果与较大规模的干预措施的、以及不干预措施的选择进行比较:


有限维稳:由地面部队(通常由空中力量支持)进行的小规模军事行动,目的是终止一场冲突,要么帮助支持的政府获胜,要么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有限打击:使用空袭(通常情况下是由无人机或无人机执行)或由特种作战部队直接采取行动击毙或逮捕武装分子,特别是激进分子头目,以削弱武装组织的能力。

间接遏制:通过加强前线国家(那些正在内战国家的邻国)来限制持续的政治暴力,阻止冲突的蔓延,阻断维持武装组织的资源流动,或者减轻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


我们采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评估。我们有大量的案例来比较和对比和相对高质量的数据,所以我们能够使用统计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评估各种政策选择的可能影响,因此在评估成本-利益权衡时尤其合适,我们对250例内战或叛乱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有50多例外国军事干预,而为了评估美国可供选择的各种间接选择,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为了评估利用军事援助来支持邻国对抗冲突溢出风险的有效性,我们使用了冲突溢出风险的统计模型,以及美国军事援助增加的影响。

有限维稳


在这种样式中,与行动的成本和风险相比,外国军事干预可以大大提高在冲突中取得积极成果的可能性(或者是伙伴政府的胜利,或者是可以接受的谈判解决方案)。


小规模干预可以减少失败的概率,但大规模军事干预不能显著提高胜利的机会。

干预的力量可以在许多方面影响内战的结果,最明显的是通过直接的战斗,但也通过训练和建议本土部队,为合作伙伴政府其缺乏的制胜条件(如情报或航空),并促进民事援助。并非所有这些功能都需要大量的部队。因此,即使是少量的部队也能对冲突的结果中产生显著影响(根据我们的模型,1000名士兵的干预,将政府和叛军之间通过谈判达成和解的可能性,从23%提升至约46%),而更大规模的干预措施虽可以提高这些可能性,但回报率却在递减。尽管外部军事干预有助于阻止一个政府的失败,但总体上看并不能其增加军事胜利的机会。无论部署多少军队,都无法取得胜利;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大规模的军事干预也无法击败叛乱分子。


外国干预与旷日持久的战争有关。因为政府倾向于权力平衡,或者通过扩大参与者的数量来延长战争的时间,干预会增加权力平衡的不确定性。更具体地说,有外部军事力量干预的内战与那些比没有干预相比,可能会延长50%到60%的战争时间。


通过外国军事干预取得的成果的持久性,取决于合作伙伴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干预国的身份。大约一半的战争,干预一旦结束将在2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重新内战,三分之一以上的则会在战争结束后的5年内再次陷入暴力。显然干预下的胜利很快就会瓦解,因此外国军事干预很难被视为战略上的成功。

有限打击


在这种样式中,通过评估无人机空袭对军事能力的多个维度,两种不同的作战环境中的,我们可以对这些袭击的有效性进行高度细致的描述。过去20年中国的导弹数量和作战能力不断发展:


无人机打击的效果取决于行动强度和作战环境。在巴基斯坦,美国的无人机行动是密集的,而美国的伙伴(巴基斯坦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武装组织构成的威胁,无人机袭击一直与较低水平的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即在前六个月的每次袭击中,武装分子的攻击减少了12%。相比之下在也门,无人机空袭的强度要低得多,而合作伙伴政权正在崩溃,美国的无人机打击是起到发作用的——也就是说,无人机应与更高级别的军事行动开展协同。


无人机袭击的影响仅限于破坏武装分子的袭击。平均而言,似乎并没有对武装分子的宣传力和影响力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和削弱。


无人机袭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迅速下降。在无人机空袭后的头三个月里,空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巴基斯坦还是在也门)。但在每一种情况下,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无人机袭击可能会继续对激进分子的活动造成影响,但我们的分析表明,这些影响可能很小。


重点人物的定点清除会带来具有重大影响(有利或者不利的)。针对巴基斯坦所谓的高价值个人(HVIs)的成功打击与袭击事件的大幅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在也门,无人机再袭击似乎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HVIs的清除与武装分子袭击和宣传的大幅增加有关。甚至在巴基斯坦HVI清除的积极作用,也仅限于削弱了武装分子的袭击行动,但似乎刺激了它们宣传攻势的增加。


与无人机打击相关的平民伤亡会产生一些反作用的结果。

间接遏制


为了限制直接军事干预的成本和风险,美国往往转而采用间接选择,例如努力遏制某个国家的内部冲突; 阻止有针对性的武装组织的收入流动,人员或物资的举措; 或诸如禁飞区(NFZ)或旨在减轻冲突人道主义成本的安全区域等行动。 总的来说,这些选择使美国的实施成本比直接军事干预要低,当然任务效果也相应受限。


通过向邻国提供军事援助来遏制冲突似乎没有效果。美国通常会增加对内战国相邻国家的安全援助,这是担心冲突蔓延的高风险而增强弹性。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援助实质减少了这些邻国发生暴力冲突的风险——像那些不接受美国军事援助的国家一样,他们也陷入了战争。


减轻人道主义灾难的行动——比如禁飞区(NFZs)或安全区域——通常比预期的要昂贵得多,承担的风险也要大得多。NFZs确实有吸引力,因为它能降低美国的风险,但他们很少对平民提供实质性的保护。地面部队建立的安全区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平民,特别是在保护人口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但这些安全区通常需要重大的军事承诺来实现其目标,历史上试图"低成本"建立这样安全的地区的努力往往导致灾难。


禁运和孤立作为辅助战略比作为战略核心更合适,更不要指望单独使用它。要使这种方法有前景需要几个因素,包括目标群体对资源、材料或人员流动的依赖;目标的适应性;地理位置;关键的外部参与者的合作。即使所有这些因素全都是于我有利的,通常也只是削弱目标群体,因此最好将其作为更广泛战略的辅助因素。



(完)

英文报告下载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或留言邮箱地址


本文延伸阅读

美智库《21世纪的冲突:从军事革命到军民革命》

霍夫曼《多元未来,联合部队在未来的多重情景》: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美智库发布《首次打击——中国对美国在亚洲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威胁》

美智库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美智库分析:新时代的来临(组图)

美智库分析:中国是否有能力进行一次先发制人的导弹袭击?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实施导弹打击的目标与所需库存评估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精确打击能力的建模与仿真

2017文章全收录(3月)一篇文章满足你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