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角度】《中美贸易摩擦扭曲全球创新》

萨默斯 学术plus 2019-03-28

编者按

2018年5月30日,特朗普再次对中国“变脸”之际,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刊发文章《中美贸易摩擦扭曲全球创新》,指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对创新全球化本质的扭曲。现全文编译如下仅供参考。

该文中推荐了5月25日的一篇研究报告《欧盟与中国创新合作:从零和到全球网络》颇值一读,主要分析了欧洲与中国在创新方面广阔的合作前景。现将报告摘要一并编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机构观点。

研究报告pdf版

请点击“阅读原文”

《中美贸易摩擦扭曲了全球创新》

2018.5.30

作者:蒂姆萨默斯

编译: 学术plus



在中美经济和贸易紧张局势中,许多问题都聚焦于技术创新。


美国301部分报告中的两个主要指向是美国公司被迫将技术转让给中国,并成为网络间谍活动的受害者。报告中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其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担心,中国的创新和技术能力超越美国,一定程度上是指国家政策支持下的“中国制造2025”。


美国上个月宣布的一揽子措施的重要特点是,它旨在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同时宣称要减少贸易赤字,当然后者一直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花言巧语的焦点。


有些人对中国创新的这种场景产生质疑,描述中国更像是一个“科技胖龙”,他们对研究与开发的大量投入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创新能力。

(学术plus推荐:《科技胖龙:中国创新报告》


中美关于创新和技术能力争论,扭曲了当今世界创新的全球化本质。


与主要来自华盛顿的经济民族主义言论相反,美国和中国不是经济霸权竞争的两个单独经济体。作为过去40年制造和生产全球化的一部分,以及最近的消费全球化,创新的形态和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正如我们在一篇新报告(学术plus注:见后文)中所论述的,理解这一点的关键,是将创新视为通过连接经济行为体的全球或跨国网络,而不是将其视作在离散的经济体内的活动。最近的全球化已经证明,当创新者不仅在国内,更在国与国之间强化相互联系时,创新的效率和效果是最高的。


中国已经融入这些全球创新网络,以充分适应其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广泛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使其公司在与生产相关的和效率驱动的创新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其快速增长的庞大且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为中国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迅速增长的人才库也为创新和技术提供了额外的人力资本。


除了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之外,跨国公司也加大了在中国的研发(R&D)力度。这些现在构成了中国研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创新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整体创新能力正在提高,而且美国和欧洲都担心中国的政策正在向着“自主创新”或推动自主创新的方向倒退,并且远离开放。换句话说,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更多'技术民族主义'的中国以及保护主义的美国。


中国也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批评,为此类争议设立特别法庭标志着改善的承诺,中国自身企业的权利也越来越需要保护。


随着全球化的好处被越来越多人质疑,并且在西方和中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国内政治压力,在创新方面消除国界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而企业和消费者全球化的程度,则意味着即使政治上可取,完全的“本土化创新”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创新关系,以及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创新关系需要谨慎管理。但考虑到中国创新的相对优势和劣势,美国人和欧洲人应该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更有信心。


美国人和欧洲人应该承认和促进来自全球创新网络的机会。利用这一网络中所有参与者的相对优势,意味着与应与中国成为创新合作伙伴。


(研究报告摘要)


《中欧创新合作:从零和到全球网络》

  • 鼓励创新合作符合欧盟和中国的长远利益。跨国创新网络或生态可以促进双方创新产出。

  • 欧洲和中国领导人应鼓励决策者,企业,研究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包容思想和开放思维。不要将创新视为国家或地区事务,而将其视为丰富欧洲和中国的人员和企业参与全球网络的方式。应该避免民族主义或保护主义思想。

  • 欧盟和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已经开展合作,在基础研究方面进一步合作的潜力很大:如粮食和农业、制造业和工业技术,高速铁路和飞机; 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务和医疗健康; 以及诸如可再生能源和绿色金融等气候变化缓解等等领域。

  •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合作,欧盟成员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应通过灵活便捷的签证制度,学生交流,鼓励研究人员合作,促进研究人员的流动。还应该促进公民跨国注册专利,使欧盟和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创新市场。

  • 日益增长的工业竞争使潜在的创新关系变得复杂。鼓励创新网络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措施来平衡,以保持激励个别企业和机构投资于创新,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随着中国崛起,世界将更加分散和多极化的,对创新能力的评估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发达经济体仍处于创新的前沿,欧洲应该对成熟的研究机构和支持性监管框架为全球创新带来的优势充满信心。中国公司的创新也将为欧洲创造新机遇。

(完整pdf版论文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拓展阅读 欧洲想和美国分手

CSIC《中国的科研经费

GPDR阻碍AI创新?

布鲁金斯学会《区域创新评估手册

美国科学院570位科学家联名谴责特朗普

《自然》谈中国重组科技部

关于我国科研人员的15个事实和数据

《科学》印度反抄袭分类管理办法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