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印度反抄袭量化管理办法

学术plus 学术plus 2019-03-28


学术plus】 新添加号内搜索功能!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智库扫描】→【搜搜文章】

→输入关键词→一键检索您需要的文章。快来试试!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编者按

2018年4月9日,《科学》网站刊发文章,介绍印度新出台惩罚抄袭的量化管理办法。现全文编译供您参考。阅读英文点击“阅读原文”。文章版权归原作所有,不代表本机构观点。



印度政府颁布了首个关于惩罚抄袭的管理办法,一些研究人员说这些规则太宽松,另外一些人则担心太严苛,而且很难实施。这些规则采取独特的方式解决印度当局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该办法认为少量抄袭(论文,文章,书籍,研究报告或其他文件的10%)是可以接受的,但更广泛的抄袭将导致越来越严厉的惩罚。


该规定上个月由印度大学教育委员会(UGC India)颁布,它负责监督高等教育,对所有大学都有约束力。新规中”抄袭“的定义为“把别人的工作或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并传递给他人”,并为解决抄袭问题设立了四个等级分类:

一级相似度达10%,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二级:10%至40%的内容涉及抄袭,要求学生做出修改,并强制撤回剽窃的论文。

三级:如果有40%到60%抄袭,学生将被停学一年,相关教师将被没收1年的加薪、并在2年之内禁止指导学生。

四级:抄袭超过60%的学生将被开除,而对教师的惩罚将扩大到2年加薪和3年内禁止指导学生。

该法规“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非常必要的一步”,研究人员Chauhan说,他是UGC班加罗尔国家评估和认证委员会的行政主管,他担任国家评估和认证委员会的行政负责人。另一位高级官员PK Thakur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开发系统来检测剽窃,以加大对学术的威慑。”


有些科学家并不认可该分类方式。“这是在开玩笑吗?”班加罗尔国家高级研究所前主任,核物理学家尼亚拉玛穆蒂希(音译)表示,“抄袭就是抄袭,采用弹性尺度是不可取的”他呼吁UGC印度重新考虑其决定。


而某些研究人员则表达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在不需要创造性或新颖表达的部分,大量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定义离心或蛋白质印迹的方法就那么多,如果让所有研究人员为此做出解释,只会导致混乱”Guru Gobind Singh Indraprastha大学生物技术教授Nandula Raghuram说。


Raghuram也是科学价值协会的副会长,去年秋天该协会发表了一篇对该法规草案的评论,认为在论文的材料和方法部分“相似性可能高达90%”。而论文的摘要,假设,结果,结论和建议应该“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该协会称”抄袭分级管理“是危险的,因为它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中,任性的领导以琐碎的理由骚扰正直而坦率的研究者。


这些法规还要求大学设立“学术诚信”组织机构来调查任何抄袭指控,并对每一件涉及抄袭的指控做出相应的处理。然而在印度,对学术不端行为、或任何临时处理的机制都缺乏权威的定义。


Raghuram说:“印度需要的是一项全面的,权威的规定,定义并惩罚所有学者的不当行为,而不仅仅是科学领域。”


Chauhan同意需要做的事情还有更多,他说下一步可能会举办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讨会。但他表示“就目前而言,公示姓名并令其蒙羞”(naming and shaming)是阻止抄袭的唯一选择。

(完)


创新观察系列

【原创】21世纪美国靠什么来领导全球?鼓励创新的5条法则

【原创】创新,势在必行:美国是如何“居安思危”的?

【原创】美国创新体系的未来

【原创】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构成要素全解析

【原创】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原创】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一) (二) (三)

【原创】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原创】“巴斯德象限”:一个重大科研项目遴选与培育的新思路

布鲁金斯学会)区域创新评估手册(双语ppt)

《自然》谈中国重组科技部

【调查】关于我国科研人员的15个事实和数据



《科技胖龙:中国创新力基准报告》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科技胖龙:中国创新力基准报告》(一):从创新政策到创新实践

《科技胖龙:中国创新力基准报告》(二):创新的发展趋势

《科技胖龙:中国创新力基准报告》(三):融资创新

《科技胖龙:中国创新力基准报告》(四):创造有价值的知识

《科技胖龙:中国创新力基准报告》(五):商业绩效



牛津大学《创新和他的敌人》

Innovation and its Enemies: Why People Resist New Technologies?

1.揭秘穆斯林世界的印刷术使用为何迟到了400年?

2."开创性新技术"是否能战胜"强大的文化惰性"?

3.一项发明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还取决于领导们的想象力?

4.你以为创新是为了什么?看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怎么说

5.技术创新=驯养"怪兽"?

6."新技术"怎样才能脱离"纸上谈兵"?渐进式创新的4个重要因素



《保持美国创新优势的战略架构》

Keeping America's Innovative Edge

(大西洋理事会)

1.保持美国创新优势的战略架构

2.美国将"创新"作为战略术语!

3.美国思考创新的三个维度:风险,全球化,创新地理学

4.美国创研三大主力:联邦政府,DARPA,私营部门(附案例)

5.大学如何更好实现实验室研究商业化?

6.美国如何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

7.美国人力资本案例: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技能?

8.美国创新的另一基石:知识产权保护

9.硅谷通信主管:为高科技成功提供多元化劳动力

10.创新决策者:如何对待企业家与创新公司?

11.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学术文化VS商业化

12.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是怎么支持创新的?

13.如何解释世界第一科技中心硅谷的成功与傲慢?

14.如何从嬉皮士避风港变成美国最密集的创业之都?博尔德的创新逆袭

15.美国科技中心之威斯康星麦迪逊:应用科学

16.美国科技中心之:让奥斯汀Austin一直怪下去的科技文化

17.美国科技中心之:华盛顿的创业生态系统

18.美国9个科技创新种子基地全览!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