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话】不注意保护胃,真的会“肾虚”哦!
来源/肖相如频道(xiaoxiangru0011)
导读:今天学习胃与肾的关系和几个代表方剂。
肾为先天之本,阴阳水火之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之腐熟水谷,化生气血津液,须赖肾阳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作用;肾中所藏的精气,亦有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育。
在生理上,肾与脾胃有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两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胃为燥土,喜润恶燥。
单从肾与胃的关系看,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与阴液的滋生濡润上。
肾阴乃一身阴液之源,胃之所以能维持其濡润不燥之特性,须赖肾阴以滋之。
肾为胃之关,肾中阴液又来源于胃。水饮入胃,历经三焦,下达于肾,肾才得蒸水化气,内寄水火。
因此,在临床上,凡属津液干燥、阴津不足的病证,皆与胃肾有关。
《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肾恶燥”;后人谓“胃为燥土”,就是说两脏的病多从燥化,而且有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般来讲,肺胃津亏,其证较轻,肾阴亏损,病情较重。
常见外感邪热入里,伤津化燥,轻者表现肺胃津亏,证见口燥咽干、渴饮、燥咳、苔黄燥等,治以甘寒滋润之品,如麦门冬、沙参、石斛等,方用益胃汤。
重者热邪深入下焦,耗阴劫液,肾阴亏涸,证见口燥咽干、唇焦齿槁、舌质干绛等,治以咸寒增液之品,如阿胶、生地、元参、龟板、鳖甲等,方用三甲复脉汤。
可见,胃与肾的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为阴虚不滋,化燥伤阴。
在临床上,实际是关系肺、胃、肾三脏。
一般谓上燥则咳,属肺燥;中燥则渴,属胃燥;下燥则结,属肾燥。但也须知道,三者的燥证所见,虽有先后轻重之分,但往往相互影响,交错混杂。
如口燥咽干,既可见胃津不足,亦可见肾阴亏涸。因此,在治疗上,往往需考虑轻重药并用,甘寒润胃,咸寒滋肾相互配合运用,这样既可起到杜渐防变之效果,又可体现中医综合兼顾的组方原则。
另外,润胃滋肾方法的运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不论外感热证、内伤劳热都可应用,运用得当,效如桴鼓。当然有时也要同其他方法配合应用,始为得当。
余曾治金某,1989年因患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入院。
当时病人体温40℃以上,经连续输血4300mL、化疗等效果不显,已下病危通知。
证见:T:40℃,面色晄白,两颧泛红,精神委顿,神志恍惚,语言低微,口腔有多处黏膜溃疡,皮肤有散见血斑。
诉口干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眩晕,腰膝酸软,乏力不支。舌质淡红而干,苔黄糙,脉细数。
中医辨证系气血虚损,复感外邪,邪热炽盛,灼阴劫液。当内外合治,滋肾益胃,以滋化源;益气养血,清解祛邪。
处方:生地30g,元参20g,阿胶9g(烊化),龟板30g,沙参15g,麦门冬9g,太子参20g,黄芪30g,山萸肉30g,枸杞15g,板蓝根20g,白花蛇舌草20g,青蒿9g
水煎服,日服3次。连续服药3剂,感染控制,壮热已退,但仍有低热,显然是邪热虽退,阴津不复,阴不济阳,余热遗留。治以滋肾益胃,调养气血。
处方:生地20g,元参15g,龟板30g,阿胶9g(烊化),沙参20g,石斛20g,太子参20g,黄芪20g,枸杞15g,山萸肉20g,女贞子15g,丹参20g,鸡血藤20g,青蒿9g,地骨皮9g,大枣10枚
水煎,日服3次。连续服药20剂,体温恢复正常,诸证好转。
以后的治疗针对气血两虚,突出培补脾肾,调养气血,兼顾甘咸滋润,在上方基础上,随证加减。
另外,以人参研粉吞服,早、晚2次,每次各服1.5g。
3个月后,血象基本正常,出院在家坚持服中药治疗,1年随访,病情稳定。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周信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信有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2。
温馨提示
公众号又改版了
如果不想错过张仲林最新资讯
可以置顶/星标★张仲林哦~
往期推荐
21.港珠澳游记
31.【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32.【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33.【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6月回顾
【胃肠疾病】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 ( 61-65问 )
【胃肠疾病】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 ( 66-71问 )
【胃肠疾病】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 ( 72-77问 )
【西药宝鉴】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三者有何区别?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请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