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皮肤病,应该怎么辨证论治?
今日要读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中医书友会 ( zhongyishuyou )
I导读:《丹溪心法》中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灵枢·本脏》中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为皮肤病的外病内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皮肤病的内治法。
皮肤病内治之理
作者/刘复兴、秦国政
《丹溪心法》中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灵枢·本脏》中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为皮肤病的外病内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皮肤科是一门形态学的学科,西医学所列皮肤病已逾2000种,我国古代医学家依据“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把人体皮肤的病变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脏腑经络失衡及体外环境变化联系起来看待。
如《灵枢·百病始生》有:“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绶则腠理开……”,《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言“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说明了中医学在战国时代就已认识到皮肤疾病的发生与体质及内在脏腑气血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外病(皮肤病)内治之理《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倡导:“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汤液醪醴论篇》又指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素问·刺法论篇》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上指明了皮肤病虽发于皮肤,但可从内调治,以达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刘复兴主任在临床通过辨证论治,皮肤病治内,卓有成效,尤其重视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皮损)的辨证论治。
1、辨瘙痒
(1)风盛则痒:痒无定时,遍身作痒,皮疹无边,搔破皮肤则止,因风性轻扬,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易杂合他邪为患。内治宜祛风,常用虫类药及防风、刺蒺藜之属内服以治外痒。
(2)虚盛则痒:久痒剧痒,多在午后及夜间加重,常见失血、伤津、耗气、损阳之证患者,因气血亏耗或阴阳失衡,络虚不和。皮肤失养所致,治宜补虚,分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之虚而补之。
2、辨疼痛
(1)热盛则痛:疼痛遇热更甚,痛处红肿,肌肤灼手。内治宜清解热毒以止痛,方选黄连解毒汤之类。
(2)不通则痛:疼痛固定不移,压之更甚,发无定时。治宜化滞通络,可选桃红四物汤、失笑散之类加虫类药。
(3)不荣则痛:食后疼减,喜按喜温,皮疹色淡,肤温如常稍低。治宜养荣通络,选一贯煎、阳和汤、八珍汤加虫类药。
3、辨麻木
“血虚则麻,气虚则木”,因血不养筋、气不运血则自觉麻木。治宜益气活血,如补阳还五汤;或养血活血,选八珍汤、养血润肤汤等。
4、辨斑
(1)红斑:压之退色者,多因血热。治宜凉血消斑,常用紫草、水牛角、生地榆、生槐花等。
(2)紫斑:压之不退色者,多因瘀血阻络所致。内治宜化瘀通络,常选赤芍、丹参、地龙、地鳖虫等。
(3)黑斑:气血失和,血瘀或肾虚常见。血瘀宜多用养血活血药,如鸡血藤、阿胶、丹参、赤芍、水蛭等;补肾选制黄精、制何首乌、肉桂、肉苁蓉、女贞子、旱莲草等。
(4)白斑:气血失和,多因气虚、气滞或肺气虚所致,治宜益气和血,或补肺行气,如黄芪、潞党参、仙鹤草、红花、桃仁、降香等。
5、辨丘疹
“疹治在脾”。丘疹的发生内责之脾胃失和,如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毛周角化症等,从调理脾胃入手,常选三仁汤、除湿胃苓汤、平胃散、四君子汤等加减。
6、辨斑块
气滞血瘀,阳虚痰凝是关键病机,如神经性皮炎、硬皮病等,常选补阳还五汤合自拟海甘散加入贯众、白芥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守宫、蜈蚣等以行气活血、温阳化痰。
7、辨风团
风团色淡红者责之风寒、血虚或阳虚,恶寒脉浮紧者属风寒,眼睑色淡红,脉细或涩者属血虚,风寒者给予玉屏风散合桂枝汤,血虚者给予当归饮子加减,阳虚者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风团色红者责之风热、血热,治宜凉血祛风,常用自拟荆芩汤加九里光、刺蒺藜、蜈蚣、乌梢蛇、全蝎等。
8、辨结节
结节是皮肤表面或皮下出现的实质性损害。若表面色淡或皮色如常者辨为痰湿;结节色暗红者辨为血瘀;结节伴痒甚者常因血瘀兼风。内治分别侧重化痰软坚、祛瘀通络、化瘀祛风。
9、辨水疱
水疱常因湿邪为病。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水疱可长期不怠或反复发生。内治分寒、热、虚、实,可分别选用清热利湿、健脾渗湿或温阳化湿、滋阴除湿之法。
10、辨脓疱
热甚则化腐成脓,脓疱重在辨清热、毒。热轻毒不甚者,治以清热解毒,选五味消毒饮加减;热毒炽盛者,治以泻热解毒,选黄连解毒汤酌加生何首乌、秦艽、生大黄等。
11、辨囊肿
囊肿辨证关键在于瘀痰为患。囊肿色暗红者侧重化瘀,皮损色淡白或如常者多从化痰软坚治疗。
12、辨鳞屑
鳞屑多者常因血燥、血虚,治宜养血润燥;鳞屑厚者常因气滞血瘀,治当行气活血、化瘀通络;鱗屑黏着难除者,当健脾利湿以化湿邪。
13、辨溃疡
溃疡最常见病因是血热夹瘀,治以清热化瘀是常法。但临床上也可见溃疡久不收口、疮口色暗红,脓液清稀、新生肉芽组织色淡红者,内因气虚血瘀或阳虚血瘀,治宜益气化瘀、托腐生肌或温阳化瘀。
本文摘自《刘复兴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复兴、秦国政。
今日荐读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 一 )
4.【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5.【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往期荐读
1.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2021年9月回顾
【中医中药】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怎么办?整体辨证治疗口味异常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张仲林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行程指引导航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
健康咨询看诊
张仲林,笔名寒香医路,广东潮安人,1962年生。广东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主编,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主编,网易博客圈子裕德堂网创建者。张仲林三代行医惠民,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等的治疗有口皆碑。出生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裕德堂,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21师卫训队并跟随部队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1988年毕业于羊城中医教育刊授中心中医专科班。参编《中国青年中医药优秀论文荟萃》《古今外治灵验単方全书》学术专著,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继承裕德堂家传验方上创立了《张氏痒疹得效方》,疗效颇验。《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分别作了通讯报道。曾获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中国年味"摄影大赛三等奖,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史进前开国将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康成元将军、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培植先生、民政部原副部长史怀璧先生、苹州女史汪德祖老人、中国榜书第一人张平树先生、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康智峰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苗培红先生等题词勉励。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世界名人录》等辞书。现任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主要负责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