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斜目而视 | 《桥》

克尔瓦瓦茨 文艺批评 2021-01-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导演: 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
编剧: 乔尔杰·莱博维奇 / 普雷德拉格·戈卢博维奇
主演: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 斯洛博丹·佩罗维奇 / 鲍里斯·德沃尔尼克
类型: 动作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南斯拉夫
上映日期: 1969-07-14(南斯拉夫)
片长: 105 分钟
又名: Most / Savage Bridge



啊,朋友再见!


剧情简介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Boris Dvornik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角色介绍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饰 老虎

斯·佩洛维奇

饰 工程师

博·贝戈维奇

饰 迪希


导演介绍

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

1926-12-22—— 1992-07-11

同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导演



精彩影评


《桥》很触动人,不仅仅是电影中班比诺在沼泽地上跳跃的身影,不仅仅是工程师拉响炸弹后那个浓烟遮盖的画面,也不仅仅是一群是战友也是朋友的游击队员走在山岗上的剪影。电影背后的真实命运,才是最触动人心灵的地方。曾经是中国人民朋友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已经永远消失,电影背后的那群因为电影拍摄而成为朋友的人,因为国家的分裂而不再来往。朋友再见,不光有电影里的一群游击队员,还有电影外一群活在真实世界的人,还有两个国家的人们藏在心底的感动。 


——新浪娱乐评



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出色的逻辑叙事,使一场反间谍的鏖战既带有着抒情的悲伤,又有着幽默的调和,充沛的剧情张力中《桥》固然带有着无法抹去的政治色彩,却不得不说绽放着一种独具匠心的内在魅力,且这种魅力不仅单源于剧情,更还在于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对游击队少校这一人物质朴饱含情感的塑造,那双眼睛透过银幕所传递的情感表述是如此的自然,诚然今日的南斯拉夫已然解体,但那啊朋友再见!的经典永远定格在了光影的世界。


——梦里诗书



电影《桥》里的这些演员,导演哈·克尔瓦瓦茨是个穆斯林,他在波黑内战中,不愿意离开,结果饿死在了萨拉热窝;老虎的饰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现在生活在贝尔格莱德,他是塞尔维亚社会党的成员,现在他经常演一些电视剧,生活的不错;猫头鹰的扮演者雷·巴西奇现在还活着,他是克罗地亚共同体的党员;那个年轻的小子班比诺,现在快六十了,但工程师的扮演者在南联邦解体以前就去世了。2005年应崔永元的《电影传奇》之邀,终于让他们和《桥》其他演员一起来了中国,也就这个时候他们能一起没有顾忌的追忆往事。


——宇の航(来自豆瓣)




更多荐影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童年的许诺》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邪不压正》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四次》

文艺批评 · 斜目而视 | 《我不是药神》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镜子》



文艺批评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左边|关注|文艺批评|

长按|右边|Iphone|赞赏|

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