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处女泉》

文艺批评 2022-03-18

斜目



而视



《 处女泉 》

Jungfrukällan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 乌拉·伊萨克松
主演: 马克斯·冯·叙多夫 / 贝吉塔·瓦尔堡 /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语言: 瑞典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60-02-08(瑞典)
片长: 89 分钟
又名: The Virgin Spring
IMDb: tt0053976



影片预告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32757g5gfd  


影片简介



早上,虔诚的农场主陶尔夫妻刚做过了祷告,随后安排女儿卡琳骑马为教堂送一些蜡烛,卡琳穿上了新制的盛装,邀请家里的养女英格丽同行。有孕在身的英格丽性格放纵,并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出行前,英格丽在食物中塞进了一只蛤蟆。行至一片森林前,英格丽让卡琳独自上路而自己尾随观察。林中的三个牧羊人看到孤身一人的卡琳顿起歹意,他们强暴并打死了卡琳,掳走她的外套。傍晚,三名牧羊人投宿陶尔家中,向陶尔妻子兜售卡琳的衣物,惊慌的英格丽亦同时回到家中,她向陶尔忏悔了自己诅咒卡琳的罪行。陶尔沐浴更衣,以白桦树枝抽打自己后,决意用自己的双手为女儿报仇 。



演员介绍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 英格丽

陶尔的养女,平时生活就很不检点,未婚先孕更是受到了养父母以及邻居们的轻视。英格丽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内心对卡琳充满了仇恨,甚至向邪神欧丁诅咒卡琳。

贝吉塔·彼得松 | 卡琳

陶尔的女儿,有着如花的容颜,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她现在还是一个纯洁的处女,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尊敬。某天卡琳独自去教堂的途中遇到了三个牧羊人,毫无防备的她主动跟对方搭讪,并一起用餐,然而厄运也随之降临。


导演简介



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1918 - 2007)

瑞典杰出的电影与戏剧导演、编剧


伯格曼曾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唯一一位既名列“圣三位一体”又名列“三大作者”的电影大师。他以《野草莓》《第七封印》《芬妮与亚力山大》《呼喊与细语》《冬日之光》《假面》《处女泉》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创造了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伍迪·艾伦认为,正因为有伯格曼,电影才成为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和戏剧并驾齐驱的艺术门类。


《野草莓》1957

《第七封印》1957

《犹在镜中》1961

《沉默》1963

《冬日之光》1963

《假面》1966

《呼喊与细语》1972

《芬妮与亚力山大》1982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电影海报


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他曾在戏剧舞台上创造过辉煌的“伯格曼时代”。而到了70年代后期,他又越来越憎恨商业对电影的“败坏”。终于在80年代初宣布息影又回归了戏剧,尽管他在电影界的影响超过了戏剧界。但在他心目中,电影无法取代戏剧的地位,在法罗岛安度晚年时他一直很高兴,自己的事业是以戏剧为终点。



精彩影评



壹 | 公众号·徐淳刚 XU CHUNGANG


超越混乱:伯格曼的《处女泉》



要理解《处女泉》,首先必须理解泉水的象征意义。就像弗罗斯特在诗歌中不厌其烦地写的“春潭”、“城中小溪”、“西去的溪水”,处女泉也是既日常又神秘。电影中的处女泉其意义同样是含混的,它至少有两层象征含义:其一,这可能真是上帝显灵,证明上帝确实存在;其二,这是存在的偶然,泉水正好这个时候流出。但到底是什么?电影不会告诉你,就像现实不会告诉你。

 


要走进《处女泉》这部电影,还需要消除隐喻的遮蔽。电影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隐喻,而是呈现了一个如实的生活世界,一个有信仰同时也没有信仰的世界。火为什么非得隐喻邪恶?羊为什么非得隐喻上帝的羔羊?摇晃的桦树为什么非得隐喻信仰的动摇?火就是火,羊就是羊,这些意象是开放的,澄明的,否则全部成了宗教图解,戴着宗教图解的眼镜去看宗教图解。这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鸡叫,猪叫,羊叫,鸟叫,人在说话。


在艺术技巧上,《处女泉》有其深刻的泉源。伯格曼自己后来说,这是“对黑泽明的一次拙劣模仿”。这指的当然是《罗生门》。《罗生门》通过强大而又复杂的平行叙述结构,讲述了樵夫、强盗、武士和武士妻子对事实真相的掩盖,最终指向可怕的人性丑恶;而处女泉将这个故事变成了诗意的线性结构,母亲、父亲、养女、牧羊人,到底是谁犯下的罪?最终指向对上帝的思索。


但《处女泉》讲的不是“上帝是否存在?”这样荒唐的故事,而是在讲灵魂的救赎。通过父亲的行为可以看出,人的救赎不但是上帝的救赎,也是自我的救赎,在矛盾痛苦中的救赎,无望而满怀希望的救赎。在这个世界上,上帝是否存在?没有人能回答,一部电影更不可能回答。处女泉就是处女泉,你必须净化自己,他救或自救。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提问,并不会给你一个拙劣的宗教论或唯物论的答案,“喝一口你将超越混乱,重新醒来。”



贰 | 豆瓣·南桥


昨晚看了伯格曼的电影《处女泉》。片头是李安在介绍,此片偶尔有回在台湾放映,被李安看见,李安当场就惊呆了,他自称这《处女泉》是他看的第一部 “文艺片”,或曰“处女片”。“我的人生从此再不一样。”他说过去看电影,大家玩剧情,让人哭,让人笑,不想也有伯格曼这个 玩法。这是一部拍得如同电影教科书一般的电影,剧情不过是一个扔进池塘的小石子,荡起一阵阵的涟漪,才是叫人无穷回味的地方。另外有一些电影语言的具体技巧,后来也被李安照搬。比如父亲跪地质问上帝的镜头,导演避开人物正面(因为再怎么丰富的表情,都表现不了那种深深的悲怆和疑问),用长镜头从演员身后拍摄,很能体现那种冥想。



这也是伯格曼自己曾经很得意的片子,他有时侯甚至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可是有时侯他也出现怀疑,说这是部徒有其表的烂片,是模仿日本的作品。他一度迷恋黑泽明迷得就像李安后来迷他一样。


不过不管他自己这是自谦,还是后来思想出现了转变,这部电影倒是问出了一些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问的问题,一些让人十分困惑的问题:如果世界上有上帝,为什么会允许一个少女被奸杀?少女的父亲后来报了仇。这位北欧大汉跑到凶手睡觉的地方,将刀子扎在桌子上,往椅子上一坐,如同审判的君王。他将凶手一一击杀之后,来到女儿的受难处,向天发出了那永恒的提问。


或许你可以说这样的提问,打败了上帝存在,上帝仁爱的所有论点,使得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上帝成了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就在你要下怀疑论、否定论的结论之时,影片有了个令人出奇的结局。那位父亲发誓要用双手,在女儿遇害的地方建一教会起来。少女躺卧的地方,神迹般涌出了一股泉水来,那是洗礼般的清泉。伯格曼到底是要说什么呢?可能他并不想去“说” 什么,而是将困扰着北欧人乃至整个人类的问题给很好地问了出来。李安说,北欧天寒地冻,北欧人比较属灵,所以会探究生死、人和自然、人和上帝关系这些大开大合的问题。北欧戏剧比较发达,跟这个也很有关系。



这个片子所问的很多问题中,有一个常常会进入我们的思考:上帝为什么会允许世间有苦难和悲剧发生,为什么允许好人遭殃,恶人逍遥?李安在评论中说,好的作品只提出好的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它是要把问题栽到你的脑子里,让你不时想起来。就好比《俄狄浦斯王》里头, 俄狄浦斯王遭遇的命运,也会让人想到同样的问题来。在怎样的情况下,俄狄浦斯王才可避开他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的弑父娶母的大错?人活着,有什么公式,让我们可以避开灾难没有?除了成功学的骗子们之外,没有人能给你答案。你同样一个举动,在一种情况下可能会给你带来安宁,在另外一种情形下会给你带来祸患。比如导致一个悲剧英雄跌倒的可能是骄傲,而在另外一种境遇里头,让人跌倒的或许正是我们的畏缩。


我们是人,我们活在我们的维度里头,无从看到我们的命运是如何拼写出来的,所以我们有时侯会像一个戏剧中人一样,我们看不到有什么会在等着自己。关于无辜的人为什么要遭受苦难的问题,《约伯记》里有很好的陈述。约伯是个义人,却无辜遭难,他的三个朋友都说肯定是他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故而招致患难,约伯觉得这三个朋友说得不对,但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万分忍耐后,他开始质问上帝,问他遭受这一切为的是什么?后来耶和华从旋风中给了他的回答,有趣的是,他的回答乃是一连串的天问。


记得小时候我们小孩知道个什么东西跟大人显摆,大人为了打击我们的骄傲,便回一句粗话:你知道虾米从哪里放屁?换言之,你是人,你只能用人的处境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但是世界大过我们的已知世界,那隐秘如黝黑的山洞,给我们的发问提供了回声,内中奇妙我们却无从知道。



贰 | 豆瓣·唐伯虎点蚊香


伯格曼出生于一个宫廷牧师家庭,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在他的电影里总能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始终存在着一个思考的命题——是否上帝真的存在,世间的善与恶,上帝能否看到?



影片一开篇就笼罩着强烈的宗教色彩。女主人与男主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日常生活中不乏各种天主教的仪式。他们感谢上帝,生活在上帝光环普照下的光明世界里。与光明正义的天主教形成对比的却是女仆偷偷崇拜的奥丁神。女仆的世界完全相反,是黑暗的,对主人女儿卡琳的嫉妒几乎占据了她内心的全部,她的世界阴郁,愤恨,毫无光明!犹如片中那只丑陋的癞蛤蟆!而卡琳纯洁善良美丽。悲剧的是这样一个天使的化身却偏偏遭到邪恶的牧羊人的强暴,继而更散心病狂的将其杀死!到此,影片告一部分,这段中叙事中规中矩,并不没有很大的亮点。接下来由于此事所引发的人性的转变,以及对人性的反思,成为影片的最伟大之处!即使是最虔诚的天主教徒,在仇恨的怒火之下,信仰也会被以各种理由所抛弃。复仇才是人性的本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当一切完成之后。人又会以各种理由狡辩自己的罪孽,又会回到虚伪的信仰之中,又开始以对神的虔诚去完成自我的救赎!



影片的最后卡琳的尸体旁流出了一股清泉,像是要洗涤每一颗罪孽深重的心。此刻,她的死到显得理所应当!成为了为所有罪恶的人的恕罪。然而这样的巨大代价是否值得?神是否真的保佑善良的人,甚至是神到底存不存在?人性是否有纯意义上的善?结局为深度的思考充当了引线。


人生太多的欲望,太多诱惑,太多的嫉恨。它们就像是一颗罪恶的种子,对宗教的信仰很多时候可以看成是一种对心灵的慰藉,用信仰的力量去遏制内心最可怕的邪恶。一味的将所有的罪孽推到神的身上,而获得自我的解脱。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做法,不负责的做法。修行目的并不在于要人去接近神,去让神主宰自己的全部。在于通过修行,换另一种视角去看世界,从中自己去发现和感悟世间的善。




或许你想看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