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呀!作业!

呀!作业!


文/郭学萍


我写教育随笔,沉重还轻盈,和我当时所教的年级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比如,我在带毕业班时,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考试,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像草木一样思考》《质疑〈印度洋上生死夜〉》《在圆圈的边缘跳舞》……


而当我教低年级时,写出来的文章则是《留住语文教育的诗意》《梦里梦外,是春天》《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让孩子的心灵随着作业一起飞翔》……



为了跟上统编教材的步伐,我今年下到一年级执教。和高年级相比,低年段作业批改要轻松很多。
除了必须纠缠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一笔一划,并没有多少太费力劳心的事情要做。不说别的,单单不用批改作文这一项,就是一个极大的“减负”。

我一直认为,小学低年段关键要做好两件事:第一,写好字第二,读好书。这两大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

所以,我现在每天上午几乎都坐在一(2)班,有课上课,没课就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听这些娃娃们上其它课。中午吃过饭后回办公室,处理所有行政方面的事务。



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面批”


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我非常享受一群孩子围在身边叽叽喳喳的感觉。虽然是在批改作业,我的耳朵依然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个孩子课上、课下的表现。有时悄悄听他们对话,我常常会忍不住笑起来。


这些,都是一个人进入老年期的显著症状——你已变得更加和煦温暖明亮



昨天下午,检查了全校一到六年级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虽然我是检查别人的,但我的班级作业也同样需要接收其他老师的检查。



因为是一年级,书面作业并不多。但我每天都布置有一项音频作业——读书,或者背诗。我要让孩子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把传统文化积累变成一种“自觉”


当然,我更喜欢把“写作业”变成——“写书”。下面,就和大家分享9月26日和12月14日,我带着孩子们创作的两本“书”。

 


第一本:《我的第一本创意写作书》


创作这本书时,孩子们还不认识汉语拼音,更不会写字,我只让他们把自己想的画出来,然后每个人说话给我听,我利用午间时间,用铅笔在图画纸上一一做“笔录”




第二本:《我的第一本“提问书”》


这本书是在当天的公开课上现场创作的,全班孩子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画好,写好。不会的字注拼音。


 


两本书,便是43个孩子(一个孩子长期病休)入学三个月时间的成长记录。孩子们兴奋地说:“长辫子老师,第一本书定价44元,你给我们每个人发了1元稿费,这是第二本书,可以定价88元,你应该给我们每人发2元稿费!”


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简单、平常,却乐此不疲。




“种子教师”招募公告 | 第1期征稿

一人一本音频 | 创意写作第1期获奖

本书11步读攻略 | 原创诗歌精选

长辫子老师的微电影 | 创意写作36计

统编本阅读推荐  | 开学第一课定规矩

视频课《汉字诗》 |  视频课《灰椋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