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事件—— 一场持续了四十年的错误反思
点击上方[李子旸]关注→点击右上角[...]→选择[在看]
“蜗牛事件”是1970年代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事件的大致梗概是:
1972年,中国打算从美国引进彩电生产线,为此,和美国RCA公司接洽,谈判确定价格为7300万美元。
1973年,当时的四机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的简称,后来的电子工业部)派人去美国实地考察RCA公司,准备签合同。考察中的一站是参观制造显像管玻璃的康宁公司。康宁公司很热情,送给中方考察人员玻璃蜗牛作为礼品。
没想到这个玻璃蜗牛礼品在中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有人写信告状,说美国人这是在讽刺中国“爬行”。
此事被告到最高决策层。经过调查,了解到玻璃蜗牛在美国是常见礼品,美国人并没有讽刺中国人的意思。此事没有进一步扩大。
虽然如此,从美国引进彩电生产线的项目也就此告吹。中国引进彩电生产线因此拖后了好几年,直到1979年,才从日本引进,价格上升到1.6亿美元。
我家有长辈在四机部工作,多年前就听长辈说过这件事。当时大家对此事的议论和今天网上众人的议论差不多,都是感叹“文革”中行事之荒唐。外国人送个礼品,何必这么小题大做自己折腾自己呢?
当然,对于此事背后高层的政治博弈,以前知之不多,但现在看到披露出来的内幕,也并无惊人之处,都是可以想象的内容。区别在于,原来以为是中国特色,现在看来,各国都差不多。借题发挥、派系斗争、揪住不放、对人不对事……大家玩政治,还不都是这一套。谁又能笑话谁呢?
重要的问题在于,如果要反思的话,从这件事中能反思出什么来?
常见的反思是:由于封闭国门,中国人愚昧落后,对外国人一个平平常常的礼品大动肝火,上纲上线,不但贻笑大方,让友邦莫名惊诧,还耽误了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引进彩电生产线晚了好几年。
对这个反思,我反思了一下,发现当年封闭国门固然让人见识少,但上面这种反思,见识也没多到哪里去,半斤八两,大家其实傻得差不多。
“蜗牛事件”最近又被人翻出来,贴在社交媒体上。我翻看了一下评论,几乎还是那种傻傻的反思。
既然如此,我就来刺激一下大家,说说我对这个反思的反思。
整件事难道不是美国人有错在先吗?有TMD拿蜗牛当礼物送人的吗?这像话吗?美国人这么干,固然不是在有意讽刺中国人“爬行”,但是,这不是在冒傻气吗?
在中国文化中,蜗牛是什么形象?象征着什么?就是慢慢腾腾、不思进取、弱小无能嘛。公司开业、商店开张,你送个蜗牛工艺品当贺礼试试看?看看主家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会不会当场给你来个脆的?
那个借题发挥,说美国人用蜗牛讽刺中国人“爬行”的家伙,为什么他一说就能引爆关注,一直闹到最高层?还是事出有因嘛。如果美国人送个玻璃做的小美洲虎,或者大熊猫,哪怕送个精美的玻璃杯子,就算有人想挑事,能挑得起来吗?
别忘了,去美国考察的中国人,是要去签巨额大合同的,是大主顾。给大主顾送什么礼品,难道事先不做功课吗?不认真考虑一下文化差异吗?随手从车间里拿个玩意儿就来送礼么?
蜗牛可能是美国常见的礼物,可你们不是要送给中国客人吗?你们确定,美国人接受的、喜欢的,中国人就一定会接受、会喜欢?或者说,美国人接受的、喜欢的,中国人就应该接受、喜欢?
且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某美国大主顾带团来中国,要签大订单。大家谈得挺高兴,到饭点了,中国人带着美国人去了狗肉馆,并且,吃完了还当着几个黑人客户的面,端上一大盘西瓜。
美国大主顾气得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或者,他们公司里的对立派系,利用这事儿,在公司董事会上说,中国人吃狗肉,太野蛮了,还居然请我们吃,吃完还赤裸裸的搞种族歧视,太不尊重我们了,不能和他们做生意。把项目搅黄了。
对这种情况,大家会怎么反思?
中东客人来了,你端上来猪肘子;印度客人来了,你端上来烤牛排,还是用左手端的;男客人,你送菊花;女客人,你送玫瑰;男女一起来的,你送百合。跟美国人大谈堕胎同性恋问题,和以色列人聊聊二战时德国军队多么出色……
就算你一片热心,没有恶意,但你不是愣子、彪子,是什么?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对这种愣子、彪子,反思者居然要求那些客人反思自己的错误。你看,人家是一片好心,并且,在人家那边,这些礼品都是好东西,聊聊那些话题也很正常,你何必反应那么强烈,让人当面难堪下不来台呢?你这样,是不是太狭隘太落后了?
这种反思,不是极度自卑、自卑到深入骨髓的那种,是什么?
在“蜗牛事件”上,就是美国人先犯了错。对来自中国的大主顾,他们没有深入了解的愿望,随手拿了个他们常见的礼物就送给客人,完全没有考虑这个礼物是否合适,是否会触犯中国社会的禁忌,引发轩然大波。并且,事后,美国人对中国社会的反应漠然置之,没有做出什么道歉和补救。这个项目砸了,美国人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类似的情况,如果双方位置对换,反思者一定会严厉批评中国人,批评中国人不懂涉外礼仪,不顾大主顾的好恶,犯了低级错误,造成项目失败。可是,国籍一换,反思内容就跟着换了。
这种反思的荒谬之处在于:如果是我们触犯了别人的禁忌,那当然是我们的错。可是,如果是别人触犯了我们的禁忌,那还是我们的错。并且,大家至今还觉得这个反思很深刻、很正确,甚至很震撼,而丝毫意识不到其中的荒谬。
我赞同“外事无小事”的态度。在对外交往中,要比对内交往更加小心谨慎,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切忌以己度人想当然。但是,重点在于,“外事无小事”是对双方的要求。对方同样应该充分考虑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特色。我们不会请美国客人去吃狗肉,美国人也不要把蜗牛当作礼物送给我们。如果送错了,应该道歉并作出补救。
“蜗牛事件”的性质,就是美国人忽视了“外事无小事”的原则,漫不经心地把一个大生意给搞砸的事故。
说到这里,我猜有人肯定会说:哈哈,谁让你弱你穷呢。人家美国人就是不在乎你,你又能怎样?项目搞砸,人家根本就无所谓。不引进美国彩电生产线,家里没有彩电,是你国人。谁着急谁知道。
是的,就是这方面的原因,让“蜗牛事件”反思的荒谬性一直没有暴露。很长时间里,中国对外都是有求于人,对自己“外事无小事”的要求特别严格,对外人却很少要求,低调谦卑得有些过分了。比如,到现在,还拿“蜗牛事件”当例子自我批评。
但是,年头儿毕竟是改啦。到了今天,可以再问问,到底谁着急谁吃亏谁有损失啊?
当时那个引进项目因为美国人冒失送出的拙劣礼品而被搞砸。中国人有什么损失?无非是晚几年看彩电。到今天,中国早已是世界最大的彩电生产国,产量是全世界总产量的70%。在中国,彩电现在都不算什么“大件”了吧。
美国人有什么损失?当时看,没什么损失,耸耸肩摊摊手撇撇嘴,无所谓。但现在回头再看呢?
RCA公司全称是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美国无线电公司),是美国的“国字头”企业,1919年由联邦政府创办,是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液晶等一系列划时代产品的发明者,曾经是世界广播、音像领域的巨无霸和领导者。
现在,这家巨无霸企业去哪里了?还知道这家公司的人都不多了吧。最后的消息是,1988年RCA被法国汤姆逊公司并购,然后就没消息了。并且,现在美国已经没有自己的彩电生产企业了。好像还有个贴牌企业,但生产全都是在海外了。
因为“蜗牛事件”,中国放弃从美国引进彩电生产线,同时也就放弃了美国的电视制式NTSC,而采用了欧洲的PAL制式。世界上电视有三大制式,分别是美国主导的NTSC、德国主导的PAL和苏联东欧国家为主的SECAM。
中国当时是个穷国,加入哪个阵营,大家都无所谓根本不重要,但现在看可不是无所谓啊,而是太重要了。如果当时RCA那个项目谈成了,中国引进美国彩电生产线,就会采用NTSC制式,美国彩电就有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大市场。
虽然不能百分百肯定,但至少有那种可能性,那就是RCA公司凭借显示、广播方面的技术优势,加上来自中国市场的源源不断的收入,就能搭上后来计算机革命那趟车,到今天还活得好好的。
这一幕没出现,算是美国人的损失吗?这个损失,大吗?
惹祸的康宁公司其实就是个例子。虽然祸是康宁惹的,但当时中国人对他们知之不多,把账都记到RCA公司乃至美国身上,再加上中国人“对自身错误、愚昧的深刻反思”,康宁公司反倒没受多大影响,一直顺利地在中国开展业务。到今天,中国已成为康宁公司北美之外的最大市场。你现在用的手机面板玻璃,可能就是康宁的产品。
不知道康宁送蜗牛把项目搞砸以后,当时RCA内部是什么反应。如果他们能知道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知道他们公司的衰落,应该悔得肠子都绿了,至少要冲到康宁公司,把那个送礼的冒失鬼揪过来,狠狠赏他几个嘴巴子:“你送什么不好,偏偏要送蜗牛!你咋想的!不知道中国人不喜欢蜗牛吗?”
如果真出现这一幕,康宁公司那个被人扇耳光的冒失鬼,肯定会忿忿不平地想:你呲儿我干什么。到现在,中国人还认为我们没错,错都在他们那边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