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船也比落水好——意识形态斗争需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李子旸 李子旸 2024-01-04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凯恩斯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观念,其影响力要比人们通常认为的大得多。实干家常常相信自己不受任何思想观念的影响,然而,实际上,他们经常是某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一般用这段话来说明观念的力量之大,但是,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那就是:人总得有一个观念。你的大脑不可能是空白的。

 

打个比方就是:乘船在海上,那船已经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但就算是这样,对船上的人来说,留在船上,也比落到海里要好。要想让人们放弃这条破船,你必须开来一条好船才行。

 

这就是意识形态斗争时必须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想要批倒、战胜现有的意识形态,仅靠批判是不够的。即使你有理有据地指出现有意识形态的一大堆错误和弊端,说服力很强,人们听完以后,赞叹不已,双挑大指,但过后,他们还是不会放弃那个意识形态,因为,你没有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你没开来好船,那么破船就还得继续用。

 

批判之后,你必须要有理论建设,要能提供新的、更好的替代性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



批判,在当代世界是个大大的褒义词,被广受鼓励。甚至有观点认为,批判是世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这些说法不能说是错,但它们夸大了批判的作用,同时忽略了批判的局限性。

 

不管多么精彩、有力的批判,总归是否定性的,作用是指出现有的人事物的不足和缺陷,也就是指出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

 

这里面有两个思维陷阱:

 

一)错误的反面,不一定就是正确,也可能是另一种错误。

 

二)某人某事某物固然会有种种错误。指出这些错误,批判之,很好,但却可能因此忽略了那人那事那物更多的正确。


某个企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拿眼一看,到处都是问题。批判这些错误,或许很对,问题在于,你不能因此忽略了最大的事实:那企业还活着,还在继续经营,虽然效率低下,也经常有亏损,但它毕竟没有倒闭。

 

一个生物体、一个组织、一个机构乃至一个国家,能继续活着,继续存在,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它一定是在最重要的方面做了正确的事。当然,它活得不好,说明它也做错了很多事,但正确错误互相抵扣,一定是还有余额,所以它才能活着,而不是死去或者解体消失。

 

有一些“百年老店”的企业,或许现在不太景气,有的年头甚至还会有巨额亏损,但这种长寿企业,在它存续的漫长岁月中,战争、革命、萧条、危机、动乱等等,都经历过,并且成功地熬了过来。它还活着,还在经营,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它一定是具有某些特殊的能力,或者做对了很重要的事情,才取得了这种巨大成功。

 

意识形态也是一样。某种意识形态,可能有很多自相矛盾和错误之处,尊奉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也问题多多,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但是,毕竟这个意识形态还在凝聚着这个社会,还在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不太理想。

 

批判的问题就在于,只看到种种可见的错误,却看不到那些往往是不可见的成功因素。易言之,批判的分析,有固有的片面性。

 

要想克服这种片面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建设。不但指出现有人事物的错误,还能建设、打造出一个更好的替代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就进步,而不至于成为只会指手画脚的妄人。

 


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来说,现在世界主导的意识形态,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或者说,是以公民普选投票为基础的代议制。

 

这种意识形态,有很明显的弊端。比如,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和民主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政治倾向。本来,英美等西方国家选择自由,而民主属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两德统一之前,东西德分别名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东方阵营一般也自称为“民主阵营”。

 

但冷战结束以来,经过一番学术上的打扮装点,西方国家居然把这两个很有些矛盾的理念捏合为一个名叫“自由民主”的新概念。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逻辑上说不通的地方。

 

现实中呢,西方国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政治越来越极化,国家治理能力大幅下降,经济发展长期低迷。社会方方面面都显出颓势。这足以证明“自由民主”这个意识形态有很大问题。

 

指出、批判这些问题和弊端,很有必要,但远远不够。指望着通过批判来战胜这种意识形态,是不可能的。很简单,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当然也多多少少看到了“自由民主”意识形态的问题,但他们放弃这一套,想让他们接受哪一套呢?替代方案在哪里?

 

说起来,可能的替代方案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这套意识形态虽然创造出辉煌悠久的中国文明,但现在就算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不大推崇中国的传统,更谈不上概括整理出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

 

另一个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这套意识形态起源于西方,西方人很熟悉。但这种熟悉,是20世纪意识形态大斗争的结果。在这场大斗争中,以苏东剧变为时间节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遭遇重大挫折。

 

实际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成功复兴,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在可能已经消失了。是中国,拯救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面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民主的身份是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者。那么,你现在怎么可能让胜利者转而屈就失败者呢?

 

看来,这两个可能的替代方案,现在都很难直接拿来支撑意识形态斗争。并且,中国的复兴,也不是简单的回到传统,或者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复兴,是中国本土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可见,未来,只有充分结合中国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打造出一套更高阶的、更完善的意识形态,才能构成自由民主制的理论替代。

 


对这种理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很多人还认识不足。于是,往往把意识形态斗争简单地理解为批判,甚至理解为舆论、媒体上的口水战。实际上,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就在于,你必须在理论上取得胜利,必须提出一套更高明、更有效、更强大的理论,才有可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上取得胜利。口水战,虽然痛快,但却是不顶用的。

 

拆除并不容易,但真正困难的,同时也是真正有效的,永远是建设。

 

必须承认的是,理论建设,恰恰是我们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薄弱点。这正是我们现在的意识形态斗争并不占主动,往往被动的根本原因——理不直、气不壮,没有自己的话可说,往往被对方引领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再严厉的批判、再尖刻的讽刺、博得再多掌声喝彩,都用处不大,往往是逞一时之快。

 

当然,舆论、媒体上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上,很有必要。但是,如果没有厚重的理论基础,没有意识形态的大建设,没有自足自洽的话语体系,终究难以摆脱意识形态上的被动。

 

这是一个呼唤大理论的时代。未来主导人类和世界的意识形态,正在喷薄欲出。但是,必须为此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才能望见曙光。


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其它公众号转载及商业合作请后台联系,谢谢。

意识形态斗争要注意的两个问题2

意识形态斗争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王莽证明了两件事

建立大帝国,很难很难

通古今之变 ——怎么看新中国的前三十年

美军为何奈何不了塔利班?

平时靠钱 有事靠人 ——国家建设故事4

让俄罗斯深受刺激的中国电力改革 ——国家建设故事3

西电送——国家建设故事2

西气东输——中国建设故事1

你不知道的台湾事

从一件小事看周总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原子弹确实有用

中国外交面临的战略大挑战

香港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全文)

美国是军事强国吗?(全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

看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