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古今之变 ——怎么看新中国的前三十年

李子旸 李子旸 2022-08-10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写《史记》,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司马迁有三句著名的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确实是伟大的历史学家。这三句话,说中了历史学的精髓,每一句话,都值得写一篇文章甚至写一本书来阐释。今天我用其中的第二句——通古今之变,说说怎么看待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历史。

 

古今之变,意思是古代和今天有区别有变化。这谁都看得见。古人穿布衣,今人穿化纤。古人坐马车,今人坐火车飞机。古人用油灯,今人用电灯……列举这些变化,并不难。可是如果历史只研究这个,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问题在于,在这些区别和变化之下,是否有某些一以贯之的相通之处呢?这才是历史学要研究的内容。也就是说,历史学家独特的本领在于:在一般人都能看见的古今之变之下,洞察深层的、内在的人类社会规律。

 

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历史学家的工作,其实是创造,而不是发现。这里所说的创造,简单说就是要讲个好故事。这个好故事,要能够把古今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变化,揉在一个有逻辑、说得通的框架里。

 

比如,春秋战国的历史,在当时人看来就是一团乱麻,礼崩乐坏,战乱不止,各种不像话。但经过历史学家的整理和创造,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却能从中看出一个故事:分散的、互相争斗不休的成百上千个政治体,逐渐融合,先是融合为战国七强,最终融合为统一的秦帝国。

 

有了这个框架,就能把春秋战国中种种复杂纷繁的历史,都放置进去,并且井井有条、互相呼应。对各种“礼崩乐坏”,也都有了新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讲一个“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故事了。而且,这个故事框架,还会在后来持续地影响现实,成为人们预判未来时的背景。

 

这就是通古今之变。

 


新中国建立已经70多年了。在这70多年中,有一个明显的转折,那就是前三十年和后面年代大不相同。以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为分界点,可以把新中国的历史分为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

 

前后这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变”。这谁都能看出来。前面三十年,比较穷;以后,越来越富;前面三十年,政治运动比较多,以后,经济建设为主;前面三十年,计划经济,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通古今之变”为方向,在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阶段中,是否有相通、一致之处呢?

 

这才是重要的“真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前三十年漆黑一片,毫无可取之处,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后来之所以国家建设越来越好,就是因为彻底抛弃了前三十年的种种做法。

 

根据这种观点,前三十年和以后显然没什么相通之处。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前三十年是个教训,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这种观点显然过激,和很多事实明显不符,禁不起追问和质疑。

 

另外一种观点,虽然不那么过激,但对前三十年也没什么正面评价。这种观点承认,前三十年和后来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都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但前三十年走了太多弯路,犯了很多本可避免的错误。

 

这种观点的一种典型想法是:如果新中国建立以后就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政策,中国早就变成富裕发达国家了。

 

在这种观点看来,前三十年是被浪费的三十年,最好不曾存在。既然如此,前三十年和以后当然没有什么相通、一致之处。

 


上述两种观点,都没有达到“通古今之变”的要求。它们没能在前三十年和以后的年代中发现相通、一致之处。在他们眼中,新中国的历史是断裂的。这就没能真正深入理解新中国何以为“新”,更谈不上真正洞察社会的深层规律了。

 

事实上,如果抛掉前三十年,甚至都不能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中国致力于经济建设,在包括制度、技术等很多方面,努力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因此,如果孤立地看改革开放,就会得出中国是国际上的“后进生”“落后生”的结论。中国今后发展得再好,也无非是后进生赶上来了,终究还是不如“学霸”。

 

只有把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历史,乃至此前的中国革命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才能看出中国国家伟大复兴的完整含义和深远意义。是复兴,而既不是崛起,也不是赶超。

 

中国历史上,在文明发展水平上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东亚,更是毫无争议的文明高峰和领导者。近代以来的百多年屈辱历史,只不过是短期现象。伟大复兴终结了这个短期现象,让历史恢复了常态。常态就是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高峰。

 

理解到这个层次,才能意识到下列问题。

 

(一)历史上,中国长期文明领先的原因是什么?

 

(二)中国自然、地理、气候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三)中国社会文明传统、历史传统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四)作为农业文明的优秀者,中国为何在工业文明时代也同样优秀?


(五)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独特之处?


(六)中国维系统一大国的力量来自哪里?有没有什么秘籍和诀窍?


(七)是什么力量让中国文明在历史上一次次复兴?


(八)上述这些因素,在前三十年中有什么表现?


(九)前三十年中的很多举措,表面上看是错误,造成了损失,但到底是不是错误,到底是造成了损失,还是为日后的复兴提前支付了必不可少的成本?


(十)前三十年和以后的年代中,新中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和做法是什么?


(十一) 新中国七十多年的进程中,和历史中国共同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和做法是什么?


(十二) 几千年的古代史,其中的种种,在新中国延续了哪些?扬弃了哪些?这其中的推动力是什么?


……


类似的问题,还可以提出很多。只有放弃成见、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通古今之变”,在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在前三十年和以后的年代中,找到中国和中国人一以贯之、前后相继的那些因素。

 

在中国积贫积弱之时,这些因素就算被发现了,也只会被认为是糟粕、是教训,要深入揭批,要彻底否定。但是,今日中国已经实现了伟大复兴,这些因素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其实是宝贵的珍宝和值得自豪的优点。

 

是时候重新认识我们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了。充分的自信,只能也必须来自于充分的理解。


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其它公众号转载及商业合作请后台联系,谢谢。

美军为何奈何不了塔利班?

平时靠钱 有事靠人 ——国家建设故事4

让俄罗斯深受刺激的中国电力改革 ——国家建设故事3

西电送——国家建设故事2

西气东输——中国建设故事1

说说中国式会议和美国式会议

1975-2021年:美国往事

再次反思举国体制

你不知道的台湾事

从一件小事看周总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原子弹确实有用

中国外交面临的战略大挑战

香港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全文)

美国是军事强国吗?(全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

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