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剖析 | “新双高计划”前瞻解读

i 小奕 联奕看教育
2024-11-10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路上的重磅政策,让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从理念走向了行动。经过5年的实施建设,2024年是“双高计划”验收之年,也将是接续“双高计划”的“新双高计划”起步之年。


  从“双高”到“新双高”  ▼  


“双高“的建设成果


首轮“双高计划”遴选出了56所学校和141个专业群,五年来国家、地方、企业三方的投入合计达到了645亿。“双高计划”集中资源建设有了一定成果,使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以产业为基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产业发展、岗位集群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变化,组建了253个专业群,覆盖高职专业18个大类,基本做到了各个产业领域的全覆盖。

取得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主持和参与1400多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近400个行业标准建设,建有近150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850余项。


从实施路径和效果来看,首轮“双高计划”可以看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基础阶段,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学校和教育水平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地基。


“新双高”是什么


今年5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首次提出了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


如果说“双高”是打地基,那么“新双高”就是在已有的坚固地基之上建设契合产业实际需求的建筑群,更加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新双高”关注的是教育的持续创新和质量的提升,确保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从原来学校内部的建设发展转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存在的不足

1

改善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建设上,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没有显著提升。

2

院校所属地区对“双高”建设的参与度不足,“双高计划”院校服务于地方和所在省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主体性不足。

3

“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特色化发展不够鲜明,同质化较强。


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双高”搭出了职业教育应有的基本框架和质量,而下一步的“新双高”应该有新的内涵和新的标准,追求深层次的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教育对经济的支撑。


“双高”和“新双高”之间有什么异同▼ 


“新双高”与“双高”在核心目标上是一致的,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继承“双高”的成功经验,但在目标定位、实施方式、任务和遴选标准方面有了深化和拓展。



“新双高”的新要求将为职业院校规划出一条更加清晰的发展道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凸显职业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新担当。


  “新双高”的内在联系 ▼  


新双高”所强调的“办学能力高水平”与“产教融合高质量”存在紧密的联系。



  • “办学能力高水平”是“产教融合高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水平的办学能力意味着职业院校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准,能够为产教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

  • “产教融合高质量”是提升“办学能力高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体现:产教融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是提升办学能力、展现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 “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共生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下,市场和产业需求的复杂性要求职业教育能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教育,产教融合可以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高水平的办学能力能够随时调配教育资源支撑产教融合工作。


  如何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 ▼  


一所职业院校高水平的办学能力体现在能够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确保维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两方面提出了要求:


1

有充足的、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供配置;

2

有优质的、可用性高的管理平台进行及时配置。


两者都对职业院校信息化、数字化支撑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目前,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有明确的工作抓手,就是以职教大脑上报为重点工作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



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实现高水平的办学能力,在决策科学性、举措有效性、治理时效性、工具智能化等方面得到“质”的提升。对于如何开展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各个专家和学者已有了充分的讨论,可以点击以下文章进一步了解 👇


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

▂▂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价值与路径选择——新时代 新赛道 新征程

▂▂

数字化赋能学校综合治理,切实创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场景

▂▂

数字校园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

标杆校建设 | 职教上报新思路,注入建设新动力

▂▂


  如何实现产教融合高质量 ▼  


“新双高”的目标定位要服务区域发展,眼睛向外,对接地方、区域、省域,并且还让地方级联合体、共同体参与遴选推荐,其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希望产与教的高质量融合服务,并促进地方/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相较于本科教育的价值在于辐射地方/区域经济,与地方产业的关系更为紧密,人才输送更为直接。


基于2013—2021年黑龙江省9个城市的相关样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改变了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结构,推动了产业素质升级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促进地区的自主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徐莹莹,孙典,薛春新,等.高等职业教育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05):63-69.


但目前多数产教融合项目流于浅层,缺乏深度合作,与地方区域经济关联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它们未能从合作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产教融合中的校企合作还存在着本质性矛盾。企业是逐利的,而学校是追求教育的公益性;企业更关注短期利益,而学校则更注重长期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影响。



解决现有的产教融合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平台,促进校企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确保校企合作能够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而校企双主体合作仍是目前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政府统筹、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联动运行模式还未广泛应用。然而在当前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背景下,产教融合“1+1”的模式参与主体就显得较为单薄,“1+1+N”更多元的主体参与后才能串联起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1+1+N”产教融合模式具备以下的建设优势:

  • 共同目标明确了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的共同目标,与学校合作和服务的本地企业就是地方经济的组成,两者的结合即是服务地方经济。

  • 调和矛盾:企业可以获得商业实战运营带来的收益和毕业即可用的对口人才,提升了企业参与积极性。学校在参与过程中不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而专注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培养专业人才。

  • 双师协同:具备理论能力的专业导师进行方法论的抽象,企业导师迭代实际行业运作方式,协作开发紧跟行业发展的教学方法、资源和课程。

  • 区域辐射:学校和多方企业可以共同服务社会,开展培训、职业认证和商业活动,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升级。

“1+1+N”的产教融合模式将从原来的协议式、合同式、虚拟式合作走向实体化、市场化、产出型运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双高”政策为职业院校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探索机会,同时也向学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学校需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专业优势,确保教育教学工作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紧密衔接。为了在职业教育的改革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显著成效,学校必须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紧跟政策动态和发展战略等措施,来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责编 | i小奕

出品 | 全国营销中心·市场部

素材 | 战略与解决方案中心·龚废

如需转载图文,请在后台留言且获得许可,署名联奕科技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联奕看教育】


点赞在看

一起掌握智慧校园前沿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联奕看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