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评论 | 晏绍祥:古希腊史学家的帝国观念——读吕厚量《古希腊史学中帝国形象的演变研究》
古风到古典时代希腊世界主要的国家形态是城邦。雅典帝国和斯巴达帝国之类是现代学者的称谓,如林志纯先生所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城邦联盟而非真正的帝国。如果我们接受西方学界帝国的一般定义:“帝国是因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统治而形成的一种国家。”则希腊人对帝国本身并不陌生。吕底亚是否有资格称为帝国有待论证,但至少自公元前6世纪中期起,波斯的崛起已经是一个确定的事实,并通过征服小亚细亚,波斯人与希腊人发生了正面接触。大陆上的希腊人虽未直接感受到波斯的压力,但也意识到了波斯的存在:约公元前546年斯巴达曾派遣使者前往小亚细亚,警告居鲁士不要染指那里的希腊人。只是那时的斯巴达似乎还忙于巩固伯罗奔尼撒同盟,未采取任何实质行动。此后双方的交流一直到波斯帝国灭亡时,都不曾终止。希腊人或去波斯充当雇佣兵、医生、商人、流亡者等,或作为旅行者,部分人还在波斯定居下来。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三次发动对大陆希腊的入侵,也有个别波斯人作为逃亡者到达希腊大陆。双方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无疑更加频繁和深入。古希腊的民族志、地理学和历史学的起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波斯崛起的影响。波斯帝国灭亡后,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帝国以及希腊化时代诸帝国代之而起。到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又看到了更加强大的罗马帝国的来临。必须承认,希腊人在与这些帝国打交道时,表现得好像并不高明。他们虽曾击败波斯入侵,却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不断祈求波斯的金钱援助;面对马其顿在腓力二世时代的急剧扩张,包括雅典在内的多数城邦似乎麻木不仁;面对不断东进的罗马,希腊人的经历,似乎是一个从失败走向更加失败的历程。那么,希腊史学家们如何建构这些帝国的形象?他们的评价中,到底包含哪些基本要素?所构建的帝国形象中,与哲学家和文学家等比较,又有哪些特殊之处?对这些重要问题,国内学术界长期缺乏系统的讨论。基于此,吕厚量博士《古希腊史学中帝国形象的演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以下简称《演变》,引该书时均夹注页码)的出版,对系统梳理希腊史学家的帝国观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文刊于《世界历史评论》2022年秋季号,作者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平台限制,注释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参考原文。
编辑:殷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