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A·罗梅罗 | 我从不愿同情人类
本文译自BBC于2005年《活死人之地》公映前对乔治·A·罗梅罗的采访
in memory of George A. Romero
1940-02-04 ~ 2017-07-16
1968年,恐怖宗师乔治·A·罗梅罗推出了改写丧尸片风潮的惊世之作《活死人之夜》,并接连完成两部续集《活死人黎明》(1978)和《丧尸出笼》(1985)。罗梅罗的丧尸片并非简单的恐怖电影,它们兼具讽刺性、政治化表达和不落俗套的喜剧感。20年后,多亏了《惊变28天》(2002)和《僵尸肖恩》(2004)等片的出现,罗梅罗的“恐怖肉食者”得以再次在大银幕上横行。此次访谈中,罗梅罗导演讨论了他在电影圈突然淡出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他会认为僵尸可以拯救美国。
Q:你是怎么想出“活死人”的概念的?
A:好吧,我总说我是从Richard Matheson的小说中窃取了他的想法。那是关于吸血鬼的小说,所以像是掩饰了我的偷窃行为,我在其中创造了我自己的肉食者。他的故事是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吸血鬼已经占领了世界——我想从故事第一天开始就走进这个世界,因为我觉得看着它发生会更有趣,我认为它更适合用做比喻。那是60年代末,我们的想法都是关于革命的。我要说的是,如果美国真正的活死人复活了,也许本届政府及政客们将不会有机会登场了。
《活死人之夜》(1968)
Q:为什么在《丧尸出笼》(1985)和《活死人之地》(2005)之间相隔了20年的时间?
A:这其中有一个很长的故事。我和我的合伙人达成协议,决定自立门户,此后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室里呆了8年。我们忙活了一堆事,但一直没有做恐怖电影,当你不拍电影的时候,你就像是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Q:那你具体干了些什么呢?
A:出于无奈,我几乎离开了电影制作,只拍了一部叫Bruiser(2000年的《无面人》)的电影,只有很少的观众看过这部电影,然后我就立刻开始写现在的《活死人之地》了。9/11事件发生后,每个人都想拍些模糊的电影,友好的电影,所以《活死人之地》的剧本又在书架上放了好几年。然后,你知道,我把它拿下来,重新调整完善,试着把它放进新的故事模型里。我们在福克斯公司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然后突然间制片人马克坎顿说:“你的意思是我们还没有达成协议去拍这部电影?”然后我们在五周内就达成了协议。这事就像在还在眼前,砰的一下!
《无面人》(2000)
Q:你的电影总是会有政治方面的元素。
A:这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我要寻找的。
Q:当你做这些电影的时候,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政治电影制作人?
A:我不像迈克尔·摩尔,但我想我也不会被邀请到白宫去。
Q:你觉得现在的美国怎么样?
A:我简直不敢相信,每个人都把布什比作一位有争议的基督教福音传道者,像在投票支持“Oral Roberts”担任总统。我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多数派还是宗教右翼,很难想象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令人失望,政治就是令人失望的,还有战争,当然,我无法解释!
Q:John Leguizamo在影片中扮演了乔洛的角色,他说他认为僵尸是美国红色的各州,主要是共和党人,以及被布什欺骗的人。你也是这么看待的吗?
A:(大笑)不,僵尸就像是我心中关切的外部力量。就像故事发生在他们周围,没有人注意他们。这是真实的世界。没有人关注全球变暖,也没有人关注美国变得不受欢迎的原因。就像,“让我们来讨论这个狗屁,伙计。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社会保障。让我们讨论……”巨大的转变正在发生。我想,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它们代表着人类应该是什么,以及人们应该做什么,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映照的东西。
《活死人之地》(2005)
Q:自第一部电影以来,你的僵尸们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这是你的初衷吗?
A:我一直都很同情他们。当彼得在《活死人黎明》的结尾逃跑时,一个带着枪的僵尸抓住了彼得的枪,并意识到这是一种更好的枪。所以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次他们的组织变得更有条理。
《丧尸出笼》里的鲍勃,对我来说就是Boris Karloff(曾多次饰演弗兰肯斯坦),他是一个典型的富有同情心的怪物。但我总是不愿对人类那么同情。我总想有一个主角或一个人可能会思考得更清楚一些,但我真的不同情人类。这是一个不同的方法。我电影里的恶人总是活着的,而不是死的。
Boris Karloff 扮演的弗兰肯斯坦
死亡之地于2005年9月23日在英国电影院上映。
转发本文并截图至公众号后台,可获取罗梅罗2000年的稀有电影《无面人》的片源。
导演展映
导演访谈
扫描二维码关注[导筒]
微信号 : direc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