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罕见!书记市长用一天时间开了这个会

江瑜 紫金山观察 2020-02-03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5月23日,南京市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落实会议召开。有别于其他一些全市性大会的是,此次会议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蓝绍敏率队实地考察了南京沿江岸线保护及整治修复情况,下午召开了大会。


5月23日,南京市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落实会议召开。南京日报记者 严常坤 摄


实地考察、召开专题会议,紫君查阅相关报道发现,今年以来,张敬华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长江大保护工作。“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守护母亲河,南京在行动,全省最长滨江岸线正在变绿变美。


1绿色美丽,生态滨江岸线回来了


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和武汉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了一个前进方向、明确了一个首要规矩,那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南京是江苏省唯一一个跨江布局的城市,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长江南京段拥有干流岸线约190公里、占全省23%。


近年来,南京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指引下,工作布局加快展开,工作实践不断拓展,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绿色生态滨江岸线正在回归。


鱼嘴湿地公园是上午考察的第一站。


公园内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临江而立,蓝天之下,壮观的长江三桥横跨广阔的江面,江心洲像一块翠绿的宝石,江风习习,江鸥翩翩,风景宜人。


市民在鱼嘴湿地公园内欣赏落日美景。 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鱼嘴湿地公园位于滨江风光带河西段,是按照低碳生态要求开发的新城水岸门户。滨江风光带河西段规划建设范围北起北河口水厂,南至秦淮河入江口,岸线长度约11公里,分五段规划实施,分别为万景园段、绿博园段、国际青年文化公园段、鱼背欢乐滨江段和鱼嘴湿地公园段。作为南京滨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江风光带河西段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策略、集聚创新创意活力、汇聚文体活动、挖掘文化元素,使夹江原有的生产岸线转变为了生态岸线、生活岸线,成为南京人休闲运动的打卡圣地。


在老浦口人的印象里,七坝港一直是繁忙的港区,这里造船、物流企业集中,是一条典型的生产型岸线。而今天的七坝港已经是另一幅模样——林立的厂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湿地公园,各种各样的水鸟在公园的湖面上栖息,原本轰隆隆的工业港变成了生机盎然的公园。


浦口区七坝港江豚保护区岸线经过整治修复,变身江滩湿地。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这里是江豚保护区,为了保护这些小精灵的家园,浦口区自去年起启动了滨江岸线的企业搬迁和复绿行动,用两年时间拆除辖区内占用长江岸线的47家单位,还滨江岸线绿色原貌。


2突破难点,给长江岸线“治病”


滨江岸线变美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长江保护修复。


作为跨江布局、拥江发展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南京的长江保护修复工作面临巨大压力。首先就是“重化围江”问题——南京的重化工企业基本都布局在沿江地区,还集聚了全市1760万吨的钢铁产能和70%的燃煤机组。此外还存在岸线开发使用率总体偏高、生产型岸线比重接近40%,沿江污水主次管线欠账较多,船舶运输带来水体污染隐患,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大等难题。


压力面前,南京选择迎难而上。


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督促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在全国、全省率先出台并实施了《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南京市滨江生态环境保护要点》和《南京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全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生态修复工作重点。


在实施长江保护修复工作中,南京抓牢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工作。目前,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东支等7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大幅改善、全部达到V类标准以上。梅钢、南钢、南化、金陵船厂等重点企业转移转型开始破题,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接近80%,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沿江1公里范围内共实施造林4000多亩,长江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


南京省控入江支流北十里长沟西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观音门段,被打造成景观绿地供市民休闲。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常怀敬畏历史、敬畏自然、敬畏人民之心,从长远计、为子孙谋,给后人留下绿色生态、一江清水。”在今天的会议上,张敬华再次强调,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看大保护,坚定不移把修复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牢。


3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板”


在面向2035的城市发展总规中,南京市确立的总体框架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规划的中心城区是“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可以说,未来南京城市发展布局的主轴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心在长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围绕长江。


“共抓长江大保护,也是南京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契机,要在抓好大保护中加快迈向高质量。”张敬华强调,以长江大保护倒逼空间布局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切实为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提供有力支撑,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板”。


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建设好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这“四个带”。


——严格生态保护,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带。


要把突出问题整改到位。以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警示片》披露问题、长江经济带专项审计问题等为重点,实行挂牌督办,压实主体责任,逐项销号清零,确保不留尾巴、不回潮反弹。同时,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力争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消灭一类共性问题。要把各类污染治理到位。深化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雨污分流设施,大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要把生态功能修复到位。更大力度实施长江两岸复绿增绿工程,见缝插绿、宜栽尽栽,构建连贯的沿江绿色界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保护好江豚等珍稀动植物。加大新济洲、绿水湾等沿江湿地保护修复力度,积极争取将八卦洲纳入国家第二批绿色发展试点,打造保护长江的样板区域。要把岸线清理落实到位,深入开展岸线清理整治和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清理整治任务。同时,要完善岸线利用准入机制,实行开发总量控制。


南京长江沿岸“造绿” 。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王家佳 摄


——发力绿色生产,加快建设转型发展带。


一方面,要大力转换升级传统动能,重点解决“重化围江”问题,以“两钢两化”为重点,大力推进沿江工业布局调整,同时,提高集疏运效率,率先推进船舶标准、航道区段标准、港口码头管理、通关管理“四个统一”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另一方面,要聚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不断提升沿江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


长油公司船舶服务分公司码头拆除工程现场已经停产封存的设备。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打造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文景观带。


滨江地区是我市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之一,要加快把“一江两岸”地区高标准建成“南京外滩、城市客厅”,加快实现江南滨江岸线(三桥至二桥段)和江北滨江岸线(三桥至大桥段)基本贯通,连点成片、连片成带,提升滨江腹地与滨水区域的可达性。规划建设好宝船公园、下关滨江商务区、江北新区中心区等9个城市景观阳台,塑造优美天际线。要突出滨江文化特质,重点推进幕燕风光带、浦口民国文化、下关历史文化等项目,打造红色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构造特色滨江文化体系。要突出现代城市特色,严控沿江高层建筑高度和形态,严控沿江新增房地产开发项目。以河西新城、江北新区等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滨江地标,高标准做好沿江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塑造两岸呼应、错落有致的滨江景观界面和层次。


滨江风光带绿道。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提升管控水平,加快建设严管示范带。


综合运用经济、科技、行政、市场、法治等多种手段,切实推动长效管理、标本兼治。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完善滨江核心区概念规划、岸线保护规划,合理布局沿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幅降低生产岸线,增加生活、生态岸线,切实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强化方法创新。加快建设“生态眼”多源感知系统,全面、立体、实时反映长江生态环境动态,及时准确地监控查纠违规违法行为。强化法治护航。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形成多方协作的联动执法机制,以法治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力度,同时要严格执行标准,落实好“沿江1公里”管控范围、化工项目认定、鼓励和限制清单等要求,紧紧依靠法治手段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南京发力南北两端背后的战略考量

书记市长挂帅,“招商突破年”南京放大招

南京市委一批新机构密集亮相,从“组”到“委”有何深意?

这场全省高规格现场会,张敬华蓝绍敏亲自做“向导”

紫东崛起:南京东部的新未来

为何这么多人来南京?张敬华给出“五个答案

这件事,市委书记张敬华为何如此看重?

千方百计也要打通,书记市长为何如此关注“这条路”

欢迎“老南京”们回家,张敬华用了这五句诗词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江瑜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杨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