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德 | 木心自认是一个自然的异端,一个不爱自然的风景画家。
认识木心是去年夏天的事,到现在刚好一整年。一年前当朋友把他介绍给我时,我喜见到的是一位卓然的“画家”。
看他在三十年封闭的环境中能作出那样的画,我在台北《艺术家》杂志写了一篇《看木心的超自然风景画》,表达了我的敬意和感动。为了写那篇文章,我曾要求木心给我一点书面的资料,就在他随意写成的片断中,我们惊见他的文笔锋芒的烁露。
我们问:“为什么不写?”
他答:“写的,自己写来,大多散失了。”
我们就说:“再写!另一大群人将喝彩的。”
木心果真提笔了。
回巴黎不久,就接到他一叠稿件,我把它们寄给痖弦。痖弦热烈的反应让我高兴自己的文学嗅觉。痖弦在“副联”陆续以重要的版面刊登了那些文章,海内外呼声随即四起。就这样,我所认识的“画家”木心,成了众人瞩目的“文学家”木心。
现在联合报社创办《联合文学》月刊,要在“创刊号”推出“木心专辑”,这对木心和读者都意义重大。痖弦为了让读者知道木心也是一位画家,催我写一篇介绍他画的文章。既然痖弦还能慷慨不专断木心于文坛,我当然赶紧提笔,好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木心也属于画界。
木心本姓孙,浙江桐乡乌镇人。八岁学画,十七岁在杭州开了一次成功的画展。四年后,一九四八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
木心在校虽然学的是西洋画,但自来认真潜修中国书画艺术。他的油画我未见过,我所见到的都是他应用中国画的纸笔墨彩等素材画的作品。内容是和山水题材有关系的风景。
木心受过西洋画的专业训练,又对中国各种传统艺术都有深广的涉猎,他的作品因此和中国旧式文人画家表现笔墨情致的山水画全然不同。
木心不运用传统国画的笔法,仅保留了中国画的某种境界,甚至超过那境界。他试从现代西画中汲取新的表现技巧,并揉和了中国其它传统艺术给人的感觉,呈现了他内心独有的景观。
他的画尺幅特殊,常在方型,或长而窄的纸面上构景,很有新的视觉效果,一类方型中号尺寸的风景,以中国城乡的风物和景观为主题,如《渔村》、《酒镇》、《云山》、《夕水》、《春城》等作都是。
这些画作呈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漆画、壁画、织锦、版画等的趣味。每一画作技法不同,结构各异,但布景造境深静淡远、宁静幽邃,弥漫无边的诗意。
另一类木心的画仅册页般大小。在这些画上,我们看到木心如何心敏手细,作品:《璟冈残雪》、《销融汉刻》、《石屋无恙》、《山阴道上》、《净石山庄》等画,都是从偶然形成的墨趣中点染出来的风景。
这类小画,注重新技巧的试探,细看其技法和三十年代左右西洋超现实主义画家所发展的自动性技巧有部分接近。
特别与欧斯卡·道敏格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有同技异趣之妙。这类画原是制作陶艺装饰时的一种印花釉法,超现实主义画家埃仑斯特、道敏格等提升这类民艺技术成为一种纯艺术表现。他们先在玻璃板上流滴彩色,再以纸或画布压印,套取其自然天成的形色。
这种表达法不必思考明确的物象,颇和超现实主义画家从偶然中寻找潜意识里的梦幻与诡秘的想法,超现实主义的新技法对现代艺术有许多提示,给与新艺术更大的表现自由,但,其一味的反理性、反传统,并不为木心所接受。木心仅取用近似的技法,从混沌一片的斑斓墨彩中严谨地再经营,展现出中国画山川云树雨雪变化的美。
画家在无意和有意之间思构出他心中的风景。这类画因要配合其技巧,故画面都很小,但结构极紧密,层次极复杂,随机点染加笔,即呈现自然的奇石,曲折深远。画家对广大无边的自然作了微观的展示,具有小中现大,尺幅千里的气势。
木心的大型水墨画作,如BL14,BL16,BL18等一系列,皆是四公尺长、一公尺宽的尺寸,即四与一的比例。竖立的条幅或水平的横幅,呈窄而长状,物象依其宽窄或上下,或左右拖开,画布因此有宽阔的视觉效果。
“长”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形式,由立轴开始,到手卷为极致,能把观看自然高低俯仰的各种视角,不同季节气候中的风雨阴晴的变化,大地中山峦、悬崖、坡地、河流等悉数铺展在同一视觉平面上。这是取用固定视角观物的西洋画所没有的。
木心此类作品可以看出他发挥了传统中国画的这种优点,再重新展示他观念上的新风景。那些经由点线面构成的嶙峋巨大的山岩,依次远递,隐遁于朦胧、或偶然闪见的光亮中。
画中意境已超出中国画的境界,空旷沉寂,寥无人迹,所有物体都凝聚在稀薄透明寒色的余晖中,似乎能把观者的想像力带向那存在数十亿万年月岩上的宁静之海,这或许也是我们生存的地球有过的太初原景,看来寸草不生,冰雪封盖,但之间正蕴聚着一股待释放的能量。生命的活动将自此刻慢慢升起。
木心自称他画了大半辈子的风景画,但从不写生,不用形象资料。对艺术和自然的关系自来也有他的看法,他说自然本不完整,是未完成的,更无论完美。
自然不过是“自在”,与艺术的“自为”是两个概念,两种模式。甚至认为崇拜大自然,赞美大自然,是宗教性的愚行。
他自认是一个自然的异端,一个不爱自然的风景画家。
这种看法或许有人会觉得他故作惊人之语。我则认为木心的风景确实自始就不是原自然的模仿再现,他只是选择一种近似自然的自然作为符号,作为他心中意念的代言,后来风景更是他借以探索纯粹形式的象征,并不是用来说明什么特殊的意思(这也也从木心那些仅作编号的作品上看出),就像许多现代画家选择几个单纯的形、色、面作造型,木心的一山、一石、一水也正是同一道理。
木心最近的一次艺术活动是参加纽约林肯中心国家画廊举办的一次联展,他的画作获得甚多观者的喝彩,画展主办人Jenneth Webster深受他作品幽邃细腻的情致所感动。他赞美木心的作品确是中国古典道中开出了新意。
因这次展览,使他的画又得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中心负责人的赏识,一个“木心个人画展”正在酝酿。(完)
陈英德谈木心
说明
本文原刊于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作者陈英德,由鹤无粮整理排版,仅做学习交流,不做商用。
往期精选
The Art of MuXin | 木心耶鲁画册文学往事 | 台湾作家谈木心(全)木心遗稿汇总 | 读者如海浪 不是蔚蓝色的
更多文章,详见公众号菜单栏【文学既出】之【名家杂议】【爱读木心】【作品精选】
报名、加群、投稿请添加微信:
mbcs2011(鹤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