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汤唯之后,韩国靠他了

毒Sir Sir电影 2023-12-14

很久没有谈韩国电影了,并非Sir有意忽视,而是,实在聊无可聊。


据统计。


截至目前为止,今年韩国本土没有亏损的电影,仅有6部。


而那些大导演。


比如朴赞郁、奉俊昊、李沧东等,无一人有新作面世。


韩影之冬?


那还有什么可说?


这几天,却有一部电影引起了Sir的注意:在刚刚结束的釜山电影奖上,一部“政治科幻片”打败了《下一个素熙》获得了最佳作品奖,男主角李秉宪也获得了影帝桂冠。



更重要的是。


它不但是今年仅有的6部盈利韩影之一。


还代表韩国,选送了今年的奥斯卡。


IMDb7.1分,烂番茄新鲜度100%的——



混凝土乌托邦

콘크리트 유토피아



但。


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到了咱们这儿,却又变成了另一回事。


电影上线没几天。


豆瓣评分从7.3骤降到了6.3,眼看及格线不保。



像网友骂的,因为“圣母婊”?


还是说,政治题材的水土不服?


Sir倒是觉得。


有可能,不满的原因并不是上面这些,而是韩影真正擅长,却被遗忘的东西。



01


《混凝土乌托邦》的设定很刻意,刻意到你第一眼就会明白,这不会是个严谨宏大的故事,而是一个人性试验场,一则末日的寓言。


故事是说,一场巨震来袭,整个国家毁于一旦,成为一片废墟。



人们死的死,伤的伤。


而在这个冬季,流离失所带来的困境是致命的。国家无能为力,人们缺衣少食,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但偏偏。


有一座公寓完好如初。



为什么?


电影没说,也不重要。


因为影片想探讨的,不是前因后果,而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在面对这样极端环境时的人性异化。


就拿公寓里的这群人来说。


最初,在灾难发生时,他们尚保有着人道主义立场,救济着周围逃难的人。


但随即。


就觉察出了不对劲。


一方面是因为物质确实短缺,如果把生存的物质救济其他人,那我们怎么办?


而另一方面。


当一座普通的公寓突然变成了唯一完好的聚集地时,人们不免产生那种“天选之子”的荣耀感,那些曾经看不起这座普通公寓的人,凭什么来分一杯羹?



于是。


他们决定划地自治。


以公寓为单位,严禁外来人口进入,小区居民成立自治武装力量,负责严查一切来往人员,做到不留下一个外来人员,杜绝一切隐患。


△ 本文图片字幕来源@小玩剧


但问题是。


既然是武装力量,就需要动用武力,这群本身只是从事普通职业的普通人,如何心甘情愿接受暴力任务的安排?


一个细节——


口号。


在电影里,出现了无数次众人高喊口号的场景。


比如在代表金永卓(李秉宪 饰)带领下,经过一场混战,居民在良心与生存中挣扎,终于赶走外来人时,众人高喊口号,为自己“打气”:


公寓万岁

金永卓万岁



同样。


在金永卓带领安防队,每次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公寓,寻找食物时,他们也会高喊口号:


加油皇宫,加油皇宫,走起fighting



为什么“口号”那么重要?


因为口号总是俗白的,而人们在一种集体意识中,需要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理性,而是这种无需思考,可以执行的信念,只有“照做”的可能性,才能引起大规模的行动和认可。


没错,所谓口号,其实就是信条,是纲领,是自我催眠。


而这。


也恰恰是统治的必要手段。


但问题是。


如果一个“集体”只有军事力量,只有“美好生活”的口号,只有集体利益时会怎么样?


即使人们安居乐业。


恐怕,也不见得那么美好。


电影的后半段,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因为“举报”。


安防队发现了有人私自收留外来人口,于是他们将牵连到的人都拉了出来。


跪倒在众人面前。



开始批斗。


有人明哲保身,接受处罚,大庭广众之下高喊200遍“我错了”。


并被不断羞辱:


大声点,再大声点



有人不忍屈辱。


毅然跳楼。



会改变什么吗?


不。


在集体情绪的引导下,这其实只是提高了人们忍耐的阈值,更加巩固了力量。


如果故事继续下去。


那可能就不是口头认错那么简单了。


发现了吗?


说到底,《混凝土乌托邦》就是一个“乌托邦”式国家建立的仿写。


片头曾提到这么一句话:


公寓理应是便利的健康生活安乐窝

因而能让我们把一切都交托于它



但当我们把一切交给它之后呢?


影片中。


居民把外来人赶走后,开始修缮公寓。


导演把它剪辑成了一段公寓广告的感觉。



美好吗?


但这美好之中,却总让人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劲。



02


电影在豆瓣只取得了6.3分,其实Sir并不意外。


没错。


它确实“敢拍”。


无论你去对照一个国家的建立,还是对照过去几年许多地区的措施,你都能看到一些批判的影子。


但老实讲。


这样的电影,实在太多太多了,甚至于可以说,电影诞生100多年来,类似“乌托邦”“阶级”题材一直是其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元素。


哪怕是韩国自身。


也有诸如《雪国列车》这样的作品问世过。



在这样的基础上,《混凝土乌托邦》几乎看不到任何特别之处。


举例来说。


我们在同类题材里常常会看清楚一个人异化的复杂性。


就像《浪潮》里。


同样是实验,但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人性的挣扎。


或者《人生切割术》里。


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人从盲从到觉醒的全过程。



《混凝土乌托邦》呢?它同样是在讲人的异化,在讲一群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变得暴戾,变得手握大权后高高在上,变得失去人性。


但。


除了男主民成(朴叙俊 饰)之外。


其他所有人都没有经过任何的心理挣扎。


只需要几句口号。


就变得盲从到底。


这样只有概念,没有血肉的设计,会让人感觉像是从书本上学了一些我们很熟悉的理论,然后就套在了个人身上,这导致影片的影像炫目十足,但就是无法让人感同身受。



它缺少了“人性”。


可只是如此吗?


在另一个层面上,国内的观众给予差评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因为“人性”太足了。


没错。


说的就是女主明华(朴宝英 饰)。


在这个故事里,明华是个不讨喜的人,她希望能够接纳更多人,一起生存下去,缓解良心不安。


于是。


大部分时间里,她实质上是在破坏着公寓的“安定团结”。


比如,在安防队辛辛苦苦找来物资时,她却想着拿这些资源帮助外人。


比如,在条件如此恶劣时,她还会质疑领导人的身份,引发内乱。


以至于很多人,直接斥其为“圣母婊”。



emm……


就不谈这个词的戾气程度了。


即便退一步说。


如果没有女主“作妖”,这座公寓真的会坚持很久吗?


也未必。


因为它是建立在对外暴力对内严苛的基础上的。


但它的武装力量又不足以对抗内外两重的矛盾,所以与其说这是“天堂”,不如说,它本身也是一座“危楼”。


随时有崩塌的可能。


所以。


在这个故事里,女主代表的其实是导演的一种理念:


人道主义。


世上的所有战争都是由利益争夺而起,那如果,这些利益我们不是去争夺它,而是携手创造它又会怎样呢?


短时期内。


物质确实会短缺。


但长久来看。


正是因为争夺,才会引发仇视,因为仇视,才会引发报复,就像这座楼,外面的人都传言:


那里会随便吃人什么的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那怎么办?


结尾。


明华离开了这座公寓。


她遇到了一群同样颠沛流离的人,被他们收留了下来,住进一栋倒下来的大楼里。


明华手里拿着他们给的热气腾腾的饭团,问:


可以就这么住下(活着)吗?



对方答:

既然活着,就这么活下去呗



说到底。


混凝土做成的乌托邦终究是冰冷的。


真正的乌托邦。


应该有温度。


只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些没有具体血肉支撑的“众所周知”的概念。


同样冰冷。



03


所以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韩国电影真的不行了吗?


表面上来看。


确实如此。


从选送《混凝土乌托邦》去奥斯卡可以看出,韩国电影是真的选无可选了,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重在参与。


更何况。


至今只有6部电影过了损益点这事,也一直被媒体拿来当作“韩国电影已死”的证据。连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会长都说:“现在韩影是历代最大危机……80多部电影压仓库,一不小心今年圣诞节和明年过年都没韩影能上映了,比起今年,明年的问题更大。 ”

韩国电影人都去哪了?


有人“去了”奈飞。


也有人“去了”迪斯尼。


自2019年,奉俊昊《寄生虫》拿下金棕榈和奥斯卡,《鱿鱼游戏》打入欧美市场后,韩国影视在全世界打响了名声。


光是今年。


就有《黑暗荣耀》和《超异能族》两部剧集在全球大放异彩。


△ 《黑暗荣耀》今年1月2日-8月20日在Netflix播放量排名第三


但。


这次“地震”,也让外界资本入侵,本地制作的电影市场失去了保护,这也导致了本土电影票房式微,越来越卖不到钱的情况发生。


据统计。


在这个连休6天的中秋档里,韩国上映的3部新片,也仅仅只有一部有希望过损益点,比去年低了一半还多。


△ 图片来源@看韩影


因为这次釜山电影节,周润发关于韩国电影“自由”的发言,很多人于是想到了当年的港片。



没错,当年香港电影人的离巢也让本土港片制作一落千丈,他们有的来了内地,有人去了好莱坞,人才外流,这直接引发了香港电影长达20年的萧条期。


但,韩国也会如此吗?


Sir觉得,未必。


道理很简单,无论是《黑暗荣耀》还是《超异能族》,它们的创作班底和创作环境始终保留在了韩国,他们不是被找去拍了部好莱坞的剧集,相反,是制作了一部韩国剧集,卖给好莱坞。


他们是作品输出。


而不是人才外流。


充其量,只是供不应求,赚了更多外国人的钱而已。


一如《混凝土乌托邦》。


虽然这个剧本不如人意,但却获得了不少国外的好评,为什么?


一个镜头:


金永卓回忆完自己的杀人往事。


然后镜头后拉,逐渐显现出周围人的狂欢,这与他脸上的悲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实说。


光是这一个镜头,就已经给这个人物增添了孤寂感和复杂度,这是任何地区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这样的技术,相当准确。


是的。


与我们看韩影不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在意的其实并不是韩国人的“敢拍”,而是“能拍”,他们看中的是韩国人曾经模仿好莱坞,如今却在某种程度上赶上好莱坞的能力。


这才是他们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就像前段时间,很多人也说一部叫《因为讨厌韩国》的电影“敢拍”,毕竟名字便如此耸动。


但实际上呢。


影片说的其实是女主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难以在这个高度内卷的韩国社会里生存,让她想要去到新西兰,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而已。


它打动人的。


是对韩国生活里,不得不忍受的细腻心理描述。

你曾经在早上搭乘地铁2号线从阿岘站出发,经新道林站转车到驿三站吗?如果经历过,你就会切身体会到,别管什么人性还是尊严,在生存问题面前全都是摆设……那些号召女人多生孩子的人,应该在早晨上班高峰时间去搭乘地铁2号线试试,来回坐几次,就不会嚷嚷什么出生率过低的屁话了。可惜整天把低出生率挂在嘴边的人,并不用坐地铁。

——张康明[韩]《走出韩国》


不用揭露多么激烈的社会黑暗内幕。


也无需揭露什么社会黑暗。


那些,不过是一种外包装的噱头。


所以说。


“敢拍”这个词,其实不过是我们环顾四周之后,在“找不同”的直觉上,赋予韩影的一个“偏见”。


它是一次无望的艳羡。


同时,更有一份奢侈的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林心如又一巅峰,关我们什么事

国庆档最难评的一部

「你们影评人懂个屁」

哈哈哈,第一次想把男朋友上交国家

华语片这次封神,扎心了

这么接地气的顶流,今天上哪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