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展 | 将城市浓缩在展览当中——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兹神州:绚烂的隋唐洛阳城”特展

博展联盟 2023-10-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源流运动 Author 尹之柏


观看,是展览与受众之间最为传统和主流的沟通形式。无论知识背景和价值倾向,有所“看”之后必有所“感”。当我们想要去反思和推介一场展览之时,这种“感”都是不可忽视的。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希望有一千个观展者,便有一千篇宣扬着自我独立视角的观展文章。


观展80期丨评论



展览地点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1、12展厅

展览时间

2022年5月27日-8月28日

展览单元

第一部分 神都宫阙

第二部分 市朝之城

第三部分 伊阙佛龛


主编推荐语:在展览当中展示城市是极其困难的。原因在于,展览所使用的物证,大多是一座城市的诸多“碎片”。想要借“碎片”,还原一个整体的城市想象,这对于观看者和策展者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原因也在于,一座城市往往是有多个断面、多个层次的,它们相互叠加在一起,对于身在其中的人也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本期观展所关注的展览便试图用多线索、多侧面为观众展现一个更为具象也更为复合的城市历史。


“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首个特展,展览展出了洛阳地区唐代遗存的考古发掘和征集展品共计230余件(组),整个展览分为 “神都宫阙”“市朝之城”“伊阙佛龛”三个部分,以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为线索,策展人分别从城市营建与宫廷生活、市井繁华与丝路贸易、佛教信仰与造像艺术三方面展开叙述,为我们铺陈了唐代洛阳城的多彩绚烂。


图 | “中兹神州”展厅分割,红色部分为“神都宫阙”,绿色部分为“市朝之城”,棕色部分为“伊阙佛龛”。(图片来源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230余件(组)来自洛阳地区的唐代文物给我们带来了充满冲击力的直观视觉感受。当我们深入展厅,策展人希望营造的氛围也逐渐凸显。通过主题选择、展线设置和空间营造,策展人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塑造出一个特定的城市空间,并如搭建房屋一样,逐步揭露城市空间聚合的过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进入展厅仿佛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进历史的一隅,置身于文物之中,感怀那个辉煌的都市。


图 | “中兹神州”展厅入口和序厅简洁体现阙门和殿门递进,为观众营造入城的感受。(图片来源于“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微信公众号)


01

扣展馆定位,选取代表性城市主题


一个成功的临展必与场馆定位密切关联,并选择符合定位的相关文物。“中兹神州”特展由南京博物院团队打造,带有南京博物院原创临展的痕迹。南京博物院过去成功策划实施的原创临展大都与其展示江苏历史文明的定位相关联,在突出看点的同时,紧扣场馆定位,让观众在新奇之中去感知江苏地域文明的地位。“中兹神州”特展亦是如此。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定位是传承利用好大运河这一文化遗产,解读好大运河沿岸历史与文化精神, “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阐释运河文化。此次推出的“运河城市”系列特展,想必意在围绕场馆定位通过特展形式逐个梳理中国大运河沿线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厘清运河城市发展与运河之间的关联,全面展现中国大运河文化。 “中兹神州”特展作为 “运河城市”系列特展的首展,策展人诠释了“解读好大运河沿岸历史与文化精神”这一目标,与该场馆定位相贴合。


图 | 展览核心文物之一洛阳履道坊白居易住宅遗址出土“白居易造”石经幢。


隋唐大运河的连接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运河节点城市的洛阳迎来了自己的繁荣,这座大唐东都,在高宗到玄宗时期借着运河之力达到鼎盛。洛阳作为都城,无疑是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由于隋唐时在地方实行州县二级制,如果说洛阳是大运河沿线都城级别城市的代表,那么中运博所在的扬州则是州城的代表。扬州所处的江南地区当时已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域,是唐王朝得以生存的保障。扬州因其毗邻运河、控江连海的优势,在盛唐之时已成为最为繁盛的城市。扬州与洛阳,一南一北,一中央一地方,因大运河而联结在了一起。因此“运河城市”系列特展的首展选择以洛阳城为主题是恰如其分的。主题恰当的选择,令特展看上去就是常设展某种特写的延伸,在观众进入展厅之前,已经为观众铺设了顺滑的过渡。


图 | 体现丝绸之路元素的三彩骆驼和牵驼俑。


02

一条线索、三个切面速写一座城市


整个展览以观众耳熟能详的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为线索,串联三部分内容。白居易出身北方,长居江南,终老洛阳,一生漂泊与运河相关联。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因病辞苏州刺史,从江南北上洛阳之时,曾与刘禹锡同游扬州。这段回“家”旅程,起点扬州、终点洛阳,大运河串起了中间的旅途。白居易与江南、洛阳和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作为诗人,他撰写了多首关于江南和洛阳的诗句,因此选用白居易诗歌作为展览的串联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同时提升了展览的文学气质。


图 | 展览序厅和尾厅选用的白居易两首诗歌作为展览的开头和结尾,借用白居易的“语言”传递展览思路。


整个展览以“神都宫阙”“市朝之城”“伊阙佛龛”三部分构成“绚烂的唐代洛阳城”。从展线设置角度,实际上是选择了宫殿、市井和佛龛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空间构成部分来解构一座城市,这三个城市空间切面在意义上,正好分别诠释了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三个方面,颇具典型意义。而从叙事手法上,策展人并不是站在“俯览”的视角为我们直接打开某一具体部分的内容,而是如搭建房屋一样,逐步还原和揭露这一部分作为城市空间的功能。三部分内容中每一部分又分为两个单元。每一部分的前一单元“大唐的东都”“运河的中心”“心灵的慰藉”皆为具体还原这段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而每一部分的后一单元 “池苑花如锦”“丝路尽繁华”“千龛邻峭壁”则是抽象出这一部分建构的意义和影响。


不同于每一部分前一单元平铺直叙建构过程,在每一部分的后一单元提炼意义的过程中,策展人并不直言所谓意义即不堆叠大量展板文字来解释三个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给隋唐洛阳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带来的变化。而是通过文物来“说话”,三部分后一单元的重点文物如第一部分身段表情典雅自信的女俑,第二部分具有域外特色的胡瓶、胡俑,第三部分来自龙门石窟的佛像都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城市空间建构过程给洛阳人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影响。让观众自己在文物中去体会,这也是策展人的高明之处。


图 | 展览第一部分“神都宫阙”通过大量建筑构件文物和空间设计营造宫城建构。(图片来源于 “中博艺廊”微信公众号)


图 | 展览第二部分“市朝之城”以“白居易经幢”为展示中心,诠释都城居民的市井生活。(图片来源于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在每一部分的内容建构过程中,策展人分别隐藏了三个人物为三部分内容代言。这三个人物策展人并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通过文物和辅助设计为我们做了“提示”。第一部分“神都宫阙”中,策展人选取了《升仙太子碑》的拓片作为开篇第一个展示,同时在形式设计上与同一展厅对面的大幅宫殿背景相对应,其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知道《升仙太子碑》是女皇武则天晚年亲自撰文并书写的一方碑刻,内容实为歌颂武周盛世。策展人显然试图通过这样的设计来表示武则天对“神都”建设的作用和其中的政治意义。第二部分“市朝之城”中,策展人专辟一个展柜展示白居易洛阳履道坊故居出土文物,并将故居出土经幢作展厅核心展示,显然是希望通过诗人白居易来代表唐代洛阳城的市民生活。第三部分“伊阙佛龛”则展出了禅宗七祖神会和尚身塔出土的日常用具用已展开叙述。三部分内容分别隐藏了武则天、白居易和神会和尚三位人物,并从其人物属性出发,使得每部分内容更具象和丰满。


图 | 展览第一部分以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拓片为首件展示文物,并与展厅对面的大幅宫殿背景相对应来暗示武则天对“神都”建设的作用和其中的政治意义。


从展线设置的角度,展览以白居易诗歌作为明线串联,在第二部分反映市井生活内容中则暗藏白居易这一人物作为展示主角,从内容上略有重复。由此自然产生另一种设想,即如以白居易的运河生活作为展线会呈现怎样的效果?我们知道白居易的一生与江南、洛阳及运河相关,若以白居易的视角带入展览,三部分内容其实分别对应了他为官、生活和信仰方面内容。从白居易人物经历作为展览切入点也许是这个展览的另一种可能性。


图 | 展览第二部分集中展示洛阳履道坊白居易宅址出土生活用具。


图 | 展览第二部分基于学术研究的发髻展示,显示了从三叠状低平髻向高髻的发展序列,仿佛《隋唐考古》课堂再现。


03

营造出城市的空间感


在展线内容设置上,策展人通过一条线索和三个功能性切面为观众在脑中速写了一个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空间。在展厅形式设计上,策展人也致力于营造出城市的空间感。展厅中随处可见盛唐时期墓葬壁画的痕迹,策展团队根据这些材料还原了宫殿、居址的建筑结构与内部装饰,应用于展厅三维空间之中,同时还复原了龙门石窟中几座著名窟龛。


图 | 展览第一部分将三彩人俑列队于宫殿大背景之前,有着强烈的空间透视效果,仿佛将场地空间转变为一次上朝之旅。(图片来源于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展览第一部分“神都宫阙”中,策展团队将建筑构件文物按序摆放并将三彩人俑列队于宫殿大背景之前,有着强烈的空间透视效果,仿佛将场地空间转变为一次上朝之旅。第二部分“市朝之城”中,策展团队在展览空间大量装饰唐代壁画墓中的建筑结构视图和生活场景视图,企图将观众置于现实的唐人居住空间中。第三部分“伊阙佛龛”则等比例缩小还原了龙门石窟里的部分佛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图 | 展览概念图所示第二部分展厅空间设计中大量运用唐墓壁画中建筑和生活元素进行装饰。(图片来源于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展厅形式设计里的这些还原手段自然地让人联想到策展人左骏先生发表过的有关南朝帝陵墓葬空间营造的学术论文(左骏、张长东:《模印拼砌砖画与南朝帝陵墓室空间营造——以丹阳鹤仙坳大墓为中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7期)。在文章中,作者曾以进入墓室的观者视角来探讨拼砌砖画场景组合以及这些虚实共存的组合配置于同一有限空间的特殊功用和象征意义。学术基础是策展人建构展览的重要凭依,显然“中兹神州”展厅对展览空间营造的追求与策展人的学术旨趣密不可分。


图 | 展览第二部分展示居民日常生活场景的展柜采用文物与壁画背景对照的模式。


图 | 展览第三部分等比缩小的龙门石窟佛龛复制品作为展品的同时也起到营造空间效果的作用。


04

结语


在处理城市主题展览的时候,一座城市如何浓缩于展览之中呢?在越来越强调城市功能性的今天,我们可以以此视角将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看作城市各种空间形式的聚合过程。展览亦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文物和观众置于各式空间形式中,并将其组合起来,可以让观众更大限度地代入其中。“中兹神州”特展从内容设计上,选择了大唐洛阳城这个特定城市空间,以宫殿、市场和佛龛三个具象城市空间切面诠释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抽象的城市精神内涵,同时通过形式设计在展厅中营造出城市的空间氛围感,策展人塑造特定城市空间的手法为我们策划城市特展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此同时,从展览主题和文物选择角度,如能在运河大主题之下,选用个别反映洛阳与扬州两城联系的扬州本地文物点缀其中(特别是展览的第二部分),辅以小量比较文字,可能更能增加本地观众的归属感,更好地体现两座城市之间的潜在联系,使得展览更富立体感。


王国维先生曾用三句诗词概括人生的三重境界,如果通俗地把策划展览也解读为三重境界,那么第一层境界的展览可能是策展人做给自己看,第二层境界的展览是做给观众看,第三层境界的展览则是策展人和观众一起看。那么,此次特展无疑是策展人以观者视角和观众一起看的一次有益尝试。正如策展人所言,1200余年后的这个夏日,此次特展让我们一起走进了绚烂的大唐洛阳城,用文物真真切切地感受了这座运河古都的温情和气质。



作者 | 尹之柏

南京六朝博物馆工作人员


未标明来源的图片均为作者所摄。


-END-


工作组希望这一栏目能吸纳各类独具自我视角的展览评介,故而不限于专业和权威,只要您热爱看展、热爱思考,只要有那么一个展览深深地刺激过您,请告诉我们!


观展投稿信箱:yuanliuguanzhan@163.com



-END-



博物馆展陈设计公开课正式启动!
10.13日公开课·设计的力量|张振华:展陈空间设计内外今日公开课·设计的力量|麦子: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设计过程
张振华:展陈设计形式和内容的融合者
看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展览了大家心中的水乡梦
今日公开课·设计的力量|顾云杰:论当下博物馆展陈的朴素美观
展览回顾: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展
展陈设计|关于博物馆展陈设计朴素美学的探索

先锋视角丨从景观到方法:我的“中国展法”先锋视角丨如何通过展览文本消除博物馆疲劳理论前沿丨策展与叙事——兼谈“平天下”策展思路的转换
策展研究丨吴诗中:守初心方能行更远策展研究丨高万娥:好的展览必须先感动自己策展研究丨叶蓉:建设更接地气的博物馆
策展研究丨杨玲:以专业水准赋能博物馆建设
《策展研究》2022年第1期新鲜出炉策展手记丨“丝绸之路”展览在科技馆新的“打开方式”——谈“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

热门回顾

聚焦|后疫情时期“云展览” 对区县博物馆走出困境的启示

展陈实践|初探独自完成内乡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的可能

国家文物局:截止2021年底,我国中小博物馆最新数据

设计的力量——博物馆展陈设计公开课正式启动!

王伟彬:尝试从不浅尝辄止,每一位设计师都有属于他们的关键词

博物馆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陈同乐:横穿马路——当博物馆遇上美术馆

沈业成:关于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做项目 | 搞懂EPC工程总承包联合体,要懂这10大法律问题

方方:照明设计是什么?照明设计师的价值在哪里?(室内照明设计篇)



博展联盟 | 文博行业交流协作服务平台。以行业社群为基础,“共建·共享·共生”为主题,搭建的文博行业协作平台;整合展陈行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解决方案;以行业大数据为驱动力,为平台用户创新赋能;深度挖掘文化IP资源,推动展陈产业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欢迎转发,点下“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