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阅读和思考从未停止 | 橙雨伞年度盘点
2019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你过得好吗?
今天,伞君为你盘点了2019年,橙雨伞的微博微信平台上分别获得关注度最高的 10 篇文章,愿它能帮你回忆起2019年更多值得铭记的时刻。
橙雨伞年终盘点
科幻小说中飞船满天飞的2020年近在咫尺,虽然我们还没过上搭飞船通勤的生活,但科技的发展以及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使用不当,科技也可以成为奴役女性的帮凶。
沙特内政部发布过一款名Absher的APP,它明面上给当地民众提供了160项便民服务,包括更新护照、居民证、身份证、驾驶执照等;可背地里,就是个明晃晃的监控器!
任何下载Absher的沙特男性,通过填写表格,即可实时掌握亲属女性的行踪。
只要这款软件仍在应用商城上挂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被拴上绳子,该软件已经拥有超过1100万用户,截止2019年2月,更是已被下载高达420万次。沙特女性就像是被拴上绳子的宠物,难以逃出监护人的手掌心。
被用来作恶的科技可不止祸害沙特女性。
11月初,英国BBC上线了一部关于人口贩运的纪录片:《硅谷线上奴隶市场》(SiliconValley’s Online Slave Market)。
纪录片里揭秘了海湾地区非法的线上奴隶交易:违法者在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巨头获准的应用程序上,利用平台漏洞做买卖女佣的罪恶生意。
在科威特的4Sale,沙特阿拉伯的Haraj,甚至Instagram上,成千上万的女性被明码标价,以家政工人的身份被“雇佣”。说是雇佣,但实际上却是人口贩卖。
这些女性大多是来自贫困国家的非法移民,她们本想到富裕的海湾地区找工作,却被人欺骗、贩卖,沦为失去自由的奴隶。雇主会扣押她们的护照,不让她们出门,也不允许她们联系家人。
她们从早到晚辛勤地工作,不但拿不到薪水,还常常会被主人囚禁、虐待、性侵。
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如此发达的今天,人口贩卖与奴隶贸易依然存在。
可是,她们的人生不该被贩卖。
遭到性剥削的不只是中东地区的女性,韩国的男艺人李胜利郑俊英等人,通过跨国贩运,下药迷奸偷拍等手段胁迫东南亚女性甚至韩国本土女艺人实施“性贿赂”。
事件曝光便引发韩国娱乐圈大地震,几十位韩国明星牵涉其中,超过24万韩国人集体请愿,要求官方查出真相。
被曝光的群聊内容显示:女星朴寒星的老公疑似也分享过自己偷拍的夫妻性爱视频。
据3月15日福布斯新闻报道,由于朴寒星的丈夫与李胜利合伙创办公司,在这些肮脏交易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于是,愤怒的群众们开始呼吁朴寒星退出她主演的电视剧《悲伤时爱你》的拍摄。
被偷拍被公开被连续两次伤害,不是朴寒星的错,可她却成了万箭穿心的受害者,凭什么?
不如来问,在韩国“荡妇羞辱”的文化环境里,女性是什么?
当“女性是玩物”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那么其中滋生出李胜利郑俊英,恐怕可以被视为一种必然。不仅是女明星,许多普通的女性劳动者也难逃被物化和羞辱的命运,空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一些人眼里,“空姐”就像手腕上的一块表,口袋里一把车钥匙,手里盘的一串凤眼菩提子,是男人们的面子,是奢侈品、珍稀品、附属品,说到底是物质能换来的精致玩意儿。空姐还经常被当成低俗网络文学的主角。更被一些情色网站跟婚恋网站瞄准,成了“钓鱼”的“饵”。
说到底,空姐只是一份工作,是女性在职场上的一种选择。这个角色身上有所有职场女性的缩影,她们的遭遇也是所有职场女性的遭遇。
遗憾的是,许多女性在成为职业女性之前可能就已经与这些厌女的言论狭路相逢了。
当有人造谣“山东大学在本校女学生里给留学生找小妾”时,无数人在线上对山大女生集体侮辱,骚扰的黑手甚至伸向了现实。
这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手段相当卑劣:
通过建新生群获取女生的信息与照片;去学校工作群、学生交流群狂轰滥炸,申请进群时发送侮辱信息,甚至是进群后在群里辱骂无辜学生;各种视频拍客闯入校园,问女同学类似“一夜多少钱”这种无底线的问题;甚至还有人集体在女宿舍楼附近偷拍……
有些学生不敢外出,怕被骚扰;也有学生饱受精神压力,倍受摧残。
她们凭什么要遭遇这些?
键盘侠发动厌女攻击时,是不会选择对象的,甚至在TA们的眼里,你越有名,越理所当然地挨骂,仿佛是做明星的“本分”。
纵观中日韩娱乐圈,明星被网络舆论攻击并不罕见,不久之前的崔雪莉自杀事件,也通常被认为与网络霸凌相关。
但即便如此,也鲜有明星选择硬杠。
不知何时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既然选择站在了聚光灯下,就只能接受背后的阴影。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经得起多大赞扬,就要经得起多大诋毁,他人口舌、无故中伤,都是理所应当的代价。
于是,就有了利用这套默认的规则,疯狂释放恶意的网友,并美名其曰“言论自由”。
伞君就曾遇到过一个不仅动用“言论自由”发布厌女观点,还有可能在线下付诸实践的人。
经常关注@橙雨伞微博 的大家都知道,不久前我们发了一条反对用处女膜评价女性的微博。谁也想不到,就在评论区活捉了一名号称自己强奸了小学五年级女孩的网友。
这位名为@弧美 的网友几次张扬地说:“处女血床单要不要看?”还肆无忌惮地用文字描述犯罪过程,并加上自以为是的“科普”。
对幼女的性侵害,是这片土地上一道流血的疤痕。
2013年至2015年,我们的媒体报道了968起儿童性虐待案件,涉及1,790名受害者。可是,每1个最后站出来的受害者身后,都还有7个不敢出声的女孩。
除了笼罩在女童头上时隐时现的性侵阴影,她们中的许多人连基本的受教育权都没有得到保障。
根据一份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库2015年的数据显示:
农村0-4岁的少儿性别比达到了122.8,三胎性别比更是从117.4、126.4到146.3疯狂递增。
你看,在那些贫困地区的家庭里,多少女孩甚至连出生的权利都没有。
哪怕女孩们逃过了生育的劫难,她们仍要面对着重男轻女的社会现实。这种不平等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小到一块糖,大到一件新衣,更别说教育这种稀缺可贵的资源了。
△原文已被删除
而与杨瑞立相比,那些早早辍学供养兄弟的女孩或许还可以堪称“幸运”。
6月7日,初三女孩杨瑞立在家中被父亲杨爱静杀害。在此之前,她和母亲长期被父亲家暴,威胁,多方求助,却回应寥寥。
在面对此类新闻,不少媒体纷纷采用站队、过分夸张等手法煽动公众的情绪,而忽略的事件的本质和其背后的问题。
尤其是这些案件中的施暴者,总是被冠上“老实”的评价,仿佛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才下手,也是受害者的一员。
可是,这份所谓的“老实”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般记者问到这里就结束了,仅仅停留在“发生这种悲剧真是匪夷所思”;甚至还像被堵塞的下水道一样漫泛回去,追问“受害者究竟做了什么,使这位老实人做出极端之事?”
这样的做法,导致“受害人太过分从而逼迫老实人走上不归路”成为了一种主流舆论。
这种从表面事实直接跳到落后习见的写法,和许多家暴者的思路,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记者的懒惰,武断,进一步加深了有关暴力的迷思。
我国已在三年前通过了反家暴法。
针对家庭暴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贯彻落实好反家暴法?
2月13日凌晨,大连警方接到报警:一名女子被男友囚禁在家中正在被打。
民警赶到现场后,抓获了施暴人丁某,发现受害人韩女士已经浑身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我们庆幸韩女士的姐姐能第一时间报警,依循《反家庭暴力法》第14条规定的“报告义务”救了韩女士,有的朋友也在反思,为什么韩女士不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在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实施3周年之际,其根源值得反思。
根源一:普法到位了吗?
根源二:法律援助到位了吗?
根源三:教育到位了吗?
反家暴的教育,不仅针对受暴者、旁观者,更应针对施暴者。在今年消除性别暴力16日期间,李阳的前妻Kim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原谅”了李阳。
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中国知名家暴案的当事人,Kim的发声引发了大家对家暴更深层面的思辨。7位不同观点的朋友,谈了谈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示范性案例的力量往往大过理论,因为人类不仅仅依靠理性也靠感性生活。而Kim和李阳的两份声明,更像是某种应当发生在第一世界的案例被错置在了第三世界。
或许在家暴体制完全的第一世界,这会让人反思是不是有过度执法的问题,但在家暴申诉难,离婚更难的中国,或许只会让更多的人沉没在那水面之下。(周马猴)
如果真的想要反对家暴,就一定要理解:
每一个受害者的沟通与帮助过程,都是一场漫长的博弈,与社会舆论、与司法进程、与人性弱点、与自己的意志力的博弈。
在如此珍贵的反家暴16日,我们甚至应该感谢kim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丰富了我们对家暴的认知,让我们更知道,我们可能是在与什么战斗,也让我们知道,除了口号的声量之外,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直存在。(弦子)
对于受暴者来说,离开施暴者保护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作为家暴旁观者的孩子们。
“当我们谈到家庭暴力时,往往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幸存者或受害者的援助上,但却忽视了家暴对于旁观者尤其是目睹儿童带来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目睹了家暴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沿袭家长的行为模式,成为一名施暴者。有一句歌词特别形象地解释了这种影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为此,橙雨伞在今年的妇女节推出了全国首支反家暴VR短片《幸存者》。《幸存者》以一个家暴目睹儿童的视角,讲述了他成长的三个阶段的故事以及“目睹家庭暴力”对他的影响。
我国著名性学家,社会学家李银河点评道:
看到片子,我很惊喜。长期以来人们对家暴印象一直停留在哭泣的女人、愤怒的男人,却常常忘记在角落里悲伤的孩子。没有历经过家暴的人,无法体会家暴的痛。
VR,给予我们每个人一次换位思考的机会。
除了家暴,亲密关系暴力事件也在今年频频走入大家的视野。不久前北大男生牟某被控对女友实施精神虐待最终致其自杀,大家惊骇于名校学生竟然如此残忍,却不曾想发动亲密关系暴力与学识、社会地位并不直接相关。
类似的事情在清华园里也不断上演,“学姐佳伊”就曾在读书期间亲眼见过并主动帮助过正在经受亲密关系暴力的女同学。她们分享了她们的经验与思考。
1. 受害者及其身边人没有意识到暴力行为
2. 由于物理空间和关系网络的限制,受害者难以避免施暴者的反复骚扰
3、介入者与施暴者的权力关系会影响暴力的制止效果
比精神暴力更可怕的,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精神暴力。PUA是一套“操作流程”,学习者相信通过这套流程可以帮他们达到拥有女性无条件服从的“性与爱”,并且越多越好,而被控制的女性的痛苦,是他们炫耀的勋章。
为了帮助女孩子们认清PUA骗术,这个名叫孔唯唯的女孩和她的朋友们设计了一款“PUA恋爱游戏”。
台词其背后均对应着PUA体系环环相扣的“术语”,可以说,每句话术都有背后目的,每一个术语的出现都有其特定作用。
这究竟是一场恋爱,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
你能想象,你只是性格大大咧咧身边一堆哥们,就无缘无故成为PUA眼中的浪女?
你只是夜半哭泣发圈晒寂寞,却被PUA认为是在钓鱼的X子?
可想而知,这些武断的分类系统给男性带来多么可笑错误的指引,偏偏还很多男孩子相信。
这一切,太荒唐。
而更荒唐的是,这不是游戏,这是生活。
阿澜就是一位差点陷入这种生活的男性,最初他只想学学如何跟女生谈恋爱,却在认清PUA本质之后,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反PUA人士。
在那一年多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及其学徒在微信群里面发布女生被诱骗TD(推倒发生关系)的私密照片和聊天记录。
他们分享、交流、炫耀,还相互讨论、怂恿、出主意,只为把女生诱骗到私密空间发生关系。
阿澜说,他从来没在群里看见,哪怕是一句应该怎样真诚对待女性的话。
也许你是一位较为幸运的女性,没有生在重男轻女家庭,父慈母爱家庭和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喜欢的工作,遇到一位尊重自己,不使用PUA的伴侣,顺利结婚生子。这一切的美好却有可能在有了孩子之后戛然而止。
《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引发女性的共鸣,回看中国,已婚已育女性面临的困境与金智英何其相似。
生孩子、带孩子,实际是被划分到无报酬且无地位的“私领域”工作——比不上“赚钱养家”来得重要。
于是,女性付出的生理代价、时间、精力、情感劳动、孩子对母亲自我的吞噬、职场歧视、专业发展机会、社会地位……一直被视而不见,仿佛空气和水一样理所当然。
女性大多只能自己背负一切,靠对母职“伟大”“爱”的信仰、以及对孤独终老的恐惧,来说服自己忍耐、付出和承担。而当这种厌倦、委屈和拒绝积压成势,全国人口低生育率已经积重难返。
没有廉价的工人,就留不住大规模的制造业工厂;没有廉价的“母亲”,也就留不住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
都是一样的道理。
“单身税”、全面二胎、离婚冷静期……不过所有试图促进生育的措施,最终还是要靠女性的子宫来落实。
而生不生,这个决策权正越来越多地回到女性自己的手中。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是男权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为了缓解人口压力,也必须考虑女性的权利和需求了。
那么男权文化究竟是什么呢?它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我们的银幕上,以我们不自知的方式影响着我们。那些看似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霸道总裁”们,就是一种男权文化的体现。
这些男主角们的出现,本质上殊途同归。
他们看似是在用力地迎合女性受众,实则还是保持着传统男性凝视的角度。
女性不仅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公平和舒适的对待,相反,她们需要被迫观赏那些充斥着自我意淫的表演,表达不满的声音会被忽视,负面情绪得不到纾解,更不用提自我的释放和交往空间的争取了。
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女性面临的困境之一便是性别压迫,它包裹着男性为主导的权力指向,造成的结果便是,女性发声的渠道被堵塞,女性反抗的权利被剥夺。
而“油腻男”们的不断涌现,和他们对种种“油腻”行为的效仿,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
倘若男性不能正视、无法感同身受,只一味地逃避与缠斗,那我们又怎么能直面暴力本身呢?
我们对“油腻男”们发自本能的抗拒和轻蔑,恰恰表现出女性已经不再甘于被动和受奴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投射出她们对性暴力最原始的恐惧和焦虑,害怕自己也成为类似的受害者。
比影视作品更古老的是文学作品,男作家笔下“圣母-荡妇”的女性形象,成为了男权文化中与霸道总裁相对的另一面。
这种圣母-荡妇情结在男性中如此普遍,弗洛伊德在《爱情心理学》中早有论述:
凡是那种纯洁善良的女子,他们不会动心,情爱的诱惑力永远来自那些贞操可疑、性生活不太检点的女子……一旦疯狂爱上之后,他们又幻想这个女人只忠实于自己。
似乎这样也可以理解,男性创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何总是在拒绝男人、渴求男人、思念男人、为男人嫉妒其他女人、为男人发疯生病死掉……仿佛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烘托出某个男人。
但生活真的并非如此,女性的追求、爱情、欲望远不止成千上万种,其中更有许多种和男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女性不该被定义,更不该被男权文化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早年走甜美路线的蔡依林,大红大紫时被群嘲的蔡依林,已经脱离窠臼变成了崭新的怪美的蔡依林。
如今的她再聊起往事,脸上会带着笑:
“因为我太努力扮演一个角色,我不需要承担的担子,一直扛在我的肩上,我以为这样大家会更喜欢我,但其实我很讨厌我自己,所以我一直在逞强。新专辑里《如果我没有伤口》,是在讲脆弱。我愿意把我的脆弱展现给我自己看。”
除了接受过去的自己,在《Ugly Beauty》里,她还以颠覆社会传统观念的角度切入,尽情展示着人格的负面。
消极、懒惰、色欲、痴想、贪念、杀戮,一切晦暗的不好的,也都被她统统接纳,并在内心深处完成秩序的重建,构成了更完整的她。
当然,如果你无法接受,她也在歌里回应了:
“看不见我的美,是你瞎了眼。”
也许你正坐在无人的办公室里为今年的KPI进行最后的冲刺,也许你已经与朋友们飞往热带的小岛畅游。
这一年,也许你过得激越壮阔,又或许沉默黯然。
这一年,面对每天都在发生的性别暴力事件,你或许绝望,或许愤怒。
但是,你曾为网络上素不相识的受暴者转发的每一次呐喊,为身陷亲密关系暴力的姐妹伸出的每一次援手,都在为女性共同体添砖加瓦。
我们憧憬中每个女性都能舒展自由生活的世界一定会来。
只要我们,步履不停。
点过在看的你
会让伞君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