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公共景观艺术创作观

不断前行的 国际设计 2023-09-17


“艺术追求尽量多的可能性,设计追求尽量少的可能性。”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近日圆满落幕。其中,在7月10日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学术研讨会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发表题为《公共景观艺术创作观》的精彩演讲,与大家分享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艺术家要通过创作进行文化普及,使文化扎根于城市中。





21世纪是城市时代,人类社会将全方位进入高度城市化,中国的城市空间形态也以权力中心演进为经济文化娱乐中心。进入21世纪的当代文化,被定义为设计的文化,设计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文化环境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举例来说,伦敦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伦敦市长在2003 年2 月公布 《伦敦: 文化资本 市长文化战略草案》 ,提出伦敦要成为 “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世界级文化城市" 。该城市文化目标有四个: 


  • 卓越性, 强化作为世界一流文化城市的地位

  • 创建性, 把文化创建作为推动伦敦成功的核心

  • 开创多种途径, 确保所有伦敦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城市文化中

  • 效益,就是确保伦敦从它的文化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



对文化的诠释


文化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和各个部分之中。因此,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是不同社会共同体在长期的实践创造中形成的产物。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的凝结。 


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是当下文化发展和建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今社会很重视传统文化,然而传统文化是死的,当下文化是活的,要灵活运用并与之相结合。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把传统文化做到“中而新”,进行创新发展。




景观文化创作理念


在当下的景观文化创作中,我们要考虑三个观念:具象观、意象观、抽象观。传统的具象观及当下的抽象观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而意象观是东方设计观念中的一种独特的智慧。因此,在当下中国的城市设计中,更应该把意象观融入设计中,应用到实践中。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追求尽量多的可能性,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追求的是尽量少的可能性。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理解,对它的解读是多角度的,绝对不是单一的。而好的设计作品在尽量减少歧义,直接传达作者的主题思想。 


艺术走到极致,能看懂的人越来越少,而设计走到极致,能看懂的人越来越多,这恰恰说明在设计中要有一种雅俗共赏的设计观念。艺术发展到最后很可能曲高和寡,必定有一批艺术家的作品是做给业内人士看的。


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和理论的关系是什么呢?设计在前,理论在后,首先要做好的设计。但是当下设计实践中太重视理论以及各种主义理念等,却忽视了各种设计思想,各种设计细节问题。



景观创作中尺度之重要性


设计是一种体验的艺术,要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首先要去进行实际的空间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景点,用脚步去丈量、去感受空间尺度关系,而不是通过影像资料去了解。

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千人千面,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唯一性。设计不是简单的照图施工、照图设计,设计者并非单纯的艺术家或者工程师,要有思想、要有创新、要追求唯一性,同时也要解决技术问题。

设计理念需要简单。特别是公共景观、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一种通俗的观念,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这种文化。因此,文化的普及需要一种从众的雅俗共赏性。 

同时,在设计中如何坚持理想?要说服投资方按我们的设计思想去做,不能随波逐流。在设计竞赛中有等级奖,而在面对实际工程时,设计方案只有用与不用两种选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方案做到最好,只能胜出不能失败。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与经验,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只有不断的创造新的实践才能够产生新的的理论。换言之,理论需要通俗。设计师的学术成果,主要是来自于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从设计到实施的案例,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泛理论。 



实践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事情,理论是理论家在设计师和艺术家实践基础上总结的事情。没有实践者的案例也就没有理论家的成果。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理论,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理论。 




设计师的培养方向和能力


设计师的培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人的思维、思辨能力,即哲学方面;二是培养人的表达、叙述能力,即语言学方面;三是培养人的形象感知,即视觉艺术方面和抽象感知听觉艺术方面。


作为设计师还要具备三种能力:文字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首先是文字能力,就是当面临一个作品、一个项目或者一个课题,如何去进行资料整理,如何策划、推导、整合,这种能力是非常综合的。第二是沟通能力,当下是资讯时代,沟通交流能力非常重要,设计师门需要通过文本、PPT或者展板来展示设计成果。最后,演讲能力同样重要,好的设计也需要很好的讲解来解释设计方案,让人们接受这个方案。 



案例分析:函谷关景区雕塑群


公共景观艺术专业本体与三维空间关系重大,要把很多想法形成转换空间关系的能力。函谷关景区雕塑群案例可以很好地阐述这个理念。


在函谷关景区雕塑群设计方案中,首先考虑的就是空间尺度问题。在景区规划中,老子像雕塑的尺度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现场环境。雕塑位于一片滩地中,与上方的道院高差有12米,而在设计任务书中,只给雕塑留出14米的高度。对环境进行勘测后,希望雕塑高度不能低于28米。经过方案论证后,确定雕塑高度28米的结论是成立的。最终经过多方位的尺度分析及建成后效果来看,雕塑尺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此,设计者要与规划师、景观师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要解决艺术作品在大环境中的合理尺度,这点要靠科学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来解决。



众所周知,老子是一位哲人,老子雕塑要体现其智慧性。在众多方案中,团队的方案以空间尺度和文化理念上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落地方案。这也充分体现的尺度和文化理念的重要性。



设计方案中,老子雕塑前的12根文化柱也与文化密不可分。最初,规划师提议要做5根文化柱,但考虑到空间及文化因素,设计团队坚持建造12根文化柱。在中国文化中, 十二则与月份有关系,二十四与节气有关,而十为满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所以,文化在创作中很重要。




结语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下创作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现在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方法太多、理念太多、机会太多,往往容易失去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工业化时代最大贡献是满足了人类物质的匮乏 ,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两个发展阶段,正在进入文化经济这一重要阶段;工业经济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繁华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其弊端日益凸显。 


文化经济是人类社会新型的发展方式 。第一,经济发展以文化内容为主导;第二,社会生产方式以人文精神为主导。文化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源,不但可以反复使用,而且还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强其价值。 


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 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 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疾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精神健康都出现了问题,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文化的根在教育,而文化的普及在城市。因此,设计师要有社会担当、有责任感,要通过景观、艺术,把文化在城市中普及、扩大,使文化扎根于城市中,使城市更美好。


——END——


相关链接:
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徐聪艺:城市设计与城市风貌要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城市滨水地区功能更新与品质提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李岳岩: 道法自然——东方的设计智慧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胡洁: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设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戎航:城市治理中的集体智慧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医疗设施——绿色生态城市的急救站
张立鹏:全球建筑能耗发展趋势及丹麦低碳建筑经验
北京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冯长春:自然解决方案实现城市绿色更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设计改变乡村——乡村设计与建造实验
英国ARUP(奥雅纳)全球董事马尔科姆·史密斯:适应多样化未来的城市设计高野文彰:乡村生活中“景观之梦”的可能性
朱锫:自然建筑——有关东方自然观当代性思考的实践
亚洲园林协会主席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未来城市景观管理面临的挑战
刘泓志:进化中的城市公共性与空间设计清华大学张利:北京冬奥会规划设计中的“主动式健康”理念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云端开幕  国内外专家畅谈人居环境建设【直播入口汇总】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滨水城市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美国TAT副总裁Michael Liu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发表精彩演讲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将主持汤姆·梅恩报告会并作主旨报告医疗建筑在城市中发挥什么作用?清华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分享观点与大师有约,普利兹克奖得主汤姆·梅恩讲座强势来袭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精彩直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