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心中的男女平等?不存在的!

安潇 Ann 安潇 2023-02-10


纪录片一直是我个人的一大兴趣之一,尤其是心理、教育和科学的类型。今天讲解的这个纪录片“The Effects of A Gender Neutral Education 无差异性别教育的影响力”,我感到非常有价值,让我反思着自己的养育方式。内容比标题要有意思得多,你们要仔细看哦。




一秒读全文


孩子心中的“男孩”和“女孩”什么样?

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到底有多么不同?

无性别差异的课堂能做什么?

女孩是否有力量?男孩是否懂情感?

学术自信从哪里来?

是孩子还是成人在选择玩具?

孩子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任何人吗?




《无差异性别教育的影响力》

The Effects of A Gender Neutral Education



英国医生Javid Abdelmoneim也是一名电视主持人,他以学龄儿童性别意识的研究而闻名。



他认可今日的英国是一个为男女平权而不断努力的国家,男人和女人应该有同样的机会和职业选择。但他好奇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有性别平等吗?


为了寻找答案,他来到了怀特岛的一所优秀的公立小学,这里有300多名5-11岁的孩子。他走进了Andre老师的教室,这里的23个三年级孩子大多数是7岁。他们出生的2008年正好是英国颁布“男女平权法”的时间,这是全世界最全面的“反性别歧视法”。所以这些孩子从出生以来,理应生活在一个宣扬男女平等的环境里,会认为男性和女性应该被同等对待。



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孩子的心中是否相信性别平等呢?

答案是:不存在的!




孩子心中的“男孩”和“女孩”



Javid医生与伦敦大学心理学家合作,给这23个孩子做了一系列实验,来测试他们的性别角色意识、自信水平、同理心等各方面心理状态。



实验多种多样,比如让孩子们投票,男性和女性都有什么样的特征;比如用关键词描述自己;比如糖果的延迟满足;和尝试用多种词汇形容情绪等等。



当测试结果出来,医生和老师都震惊了:

7岁的男孩和女孩们,都深信着男女截然不同,他们对于“男孩该做什么、女孩该做什么”有着极为刻板的想法。


当问到:都有什么关键词来形容男孩和女孩?孩子们给出的是非常“典型化”的回答。


男孩用“聪明、强壮”形容自己。

他们说:“男孩比女孩更聪明。”

“男孩更重要,因为男孩可以保护女孩。”

“男人更强壮,可以做更多工作。”

“男人更成功,因为可以当总统和首相。”



女孩们形容自己的关键词是:漂亮、口红、裙子、桃心等等,大多是和外貌相关的词汇。

她们说:“如果女人生了小孩,男人就得去工作并且挣钱。”

“男人更适合当领袖,因为他们更聪明”



在自信方面,有50%的男孩描述自己是“the best 最棒的”,而只有10%的女孩用“最棒的”形容自己。


女孩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自己的智力能力;而高估了自己能力的男孩是女孩的三倍。女孩们尤其在数学上缺乏自信。


而男孩们对于描述自己的情感有困难,他们的情绪相关词汇储备很少,无论是什么负面情绪,他们用的最多的就是“生气”一词。这种表达的局限性,也阻碍了男孩们发展同理心。而女孩们则有丰富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觉。



Javid医生对这样的测试结果很失望。这么巨大的差异,难道都是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吗?Javid医生要去探个究竟。


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到底有多么不同?



男孩和女孩有生理上的差异,这是常识。但是这些生理上的不同,能够解释他们在性别角色认同上的巨大差异吗?


Javid医生去拜访了“Aston大脑扫描中心”的Gina Rippon教授,她是英国领先的脑部神经图像专家。



Gina教授说:“以下这个结论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一百年来人们都相信,男性和女性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大脑结构不同。但事实上,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上几乎没有差别。”



“那为什么男孩和女孩的行为和想法如此不同呢?”


Gina教授说:“孩子的大脑非常柔软灵活,很多变、很容易被塑造。大脑的发育是和养育环境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的。男孩和女孩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并不是在胚胎时就注定的,而更多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孩子饥饿的大脑会不停地吸收从环境而来的信息。如果在养育过程中一直被赋予“粉色”、“蓝色”的性别角色,人们普遍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无性别差异的课堂能做什么?


如果Gina教授是正确的,那说明男孩女孩的行为差异和性别意识,并非都是由生理来决定的,而是养育环境教给了他们不同的技能、并被赋予了由外来的认知。这些固定思维,会对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成就产生影响。


Javid医生想要在这些孩子中,创造一个“无性别差异”的课堂。他想要改变孩子们对自己性别身份的既定想法、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局限想象。他相信,孩子们需要有一个“没有被区别对待的童年”,长大以后才会真的理解什么是“平等”。



Javid医生决定干涉教室里的“性别差异现象”。他要挖掘出男孩和女孩被不同对待的种种细节。


在这个“无性别差异的课堂”,医生都做了些什么?




1. 用积极的词句强调性别的相似性


Javid医生的第一个举动,是让孩子们把有心理暗示的积极词句贴在墙面上,不断提醒孩子们男孩和女孩的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



比如这样的句子有:

男孩很强壮;女孩很强壮;

男孩很聪明;女孩很聪明;

男孩很敏感;女孩很敏感;

男孩具有同情心;女孩具有同情心;

相信你自己;你可以做到!

等等



这些信息告诉他们:男孩能做的,女孩也能做;女孩能做的,男孩也能做。每天很多这样细小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就会带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逐渐打破思维定式。




2. 平等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班主任Andre和孩子们的关系特别好。



当Javid医生观察老师的行为,发现在课堂上,他提问之后,会不自觉地更多让男孩来回答问题。


女孩们似乎在学术上比男孩的自信要少,她们举手发言的几率比男孩低。


还有在要求孩子们为班级服务的时候,也是男孩更积极,因此老师倾向于选择男孩来做。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表现自己,Javid医生准备了一筐彩球,每个彩球上写上一个孩子的名字。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班级服务,都用随机抽签的方式。



比如,用这个方式,一个从来不会主动要求带队的女孩,成了领头带队的孩子,她看起来有点兴奋。



3. 改变老师口中具有性别色彩的称呼


Javid医生又注意到Andre老师经常使用陈旧的、具有性别色彩的词汇来称呼学生。


在一上午的观察中,Andre老师称呼男孩为“mate,lad,fella,sir”有47次!


而他称呼女生“love, darling, sweetpea”有140次! (英国老一辈的人,普遍习惯用这样的词汇称呼年轻女孩,意为亲爱的、甜心等)



这些称呼是老辈人语言习惯的一部分,看似无关痛痒,但长时间地使用具有性别色彩的称呼来区别男孩和女孩,会逐渐在他们的意识中留下烙印,并产生长期影响。



如何改变老师陈旧的称呼习惯呢?天长日久,这样的称呼对Andre老师来说已经是条件反射了!


于是Javid医生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一个板子挂在墙上,一旦Andre老师说一次“love“或者“mate”,孩子们就给他记一次过!



孩子们太喜欢这个主意了,他们欢呼起来。


果然,没过多久老师就被“记过”了,他被孩子们抓了个正着,好尴尬!但有了意识去控制,Andre老师使用这些具有性别特征称呼的次数就越来越少,第二天一共只说了七次!



女孩是否有力量?男孩是否懂情感?



下一个实验,是检测孩子们对自己力量的认知,也是一个关于自信的测试。


Javid医生说出了几个词汇,让孩子们选择是形容男孩的还是女孩的。


“强壮”这个词,孩子们都说是形容男孩的。

“虚弱”这个词,被认为是形容女孩的。

几乎所有孩子都认为男孩比女孩更强壮。



事实是怎样的呢?其实在青春期以前,男孩和女孩的肌肉力量和密度都是没有差别的。Javid医生很想要让孩子们理解到,以生理上的“力量”而言,男孩和女孩是非常相似的。所以他又设置了一个出乎孩子们意料的实验。


这是一个力量测试的游戏,孩子们要论起锤子打桩子,看能得到几分。在游戏开始之前,医生让孩子们自我评估,站成一排,从最强壮的排到最虚弱的,并预估自己的得分。



男孩们全都争抢着站到代表“强壮”的一端,认为自己会得到不是9分就是10分。

而女孩们则选择了“虚弱”的一端。很多女孩们认为自己会得到5分。



结果是,男孩和女孩的得分非常相近。有的女孩得到了10分,有的男孩了得到4分。



最没有自信的那个女孩也得到了10分,大家和她拥抱喝彩。她震惊得居然哭了起来,她从没有想到自己能做到和男孩一样好。



而男孩们呢?他们从小就被灌输“强壮”和“坚强”的意识。然而他们会错以为“坚强”就是“不表露情感”。


当问到男孩:你会哭吗?

他们都说:不哭,但是会生气!

问到:男孩可以哭吗?

他们说:不行,男孩不能哭。



一个自信自己能得到10分的男孩,却没有敲中桩子,他颜面扫地,满地打滚哭闹。问他是什么感觉,回答就是“生气”。很多男孩对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有障碍,缺乏和情绪有关的词汇储备,也难以接受自己示弱的一面。这种固定思维和词汇上的不足,对男孩培养同理心是一种阻碍。



学术自信从哪里来?



测试表明,女孩在数学上,自信程度比男孩低30%。


Javid医生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在STEM学习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决定孩子的数学能力。而统计显示,男性主导了大部分需要很强空间逻辑思维的职业。比如90%的工程师和80%的建筑师都是男性。



Javid医生想要挖掘真相:“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会在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上有差距?”


脑图像专家Gina教授说:“是因为男孩从小就被鼓励玩更多和空间逻辑、图形逻辑有关的游戏,比如男孩们能在乐高堆里玩几个小时,就为研究那些图纸。”


“空间逻辑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训练来提高呢?”


Gina教授又展示了几张女孩大脑的扫描图:“这几个女孩玩了3个月‘俄罗斯方砖’之后,不仅空间逻辑能力有提高,而且扫描图像中能看到大脑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所以,智力训练能够在物理上改变大脑皮层。男孩在养育过程中,玩空间和逻辑类的游戏更多,所以大脑获得了更多这方面的训练。


Javid医生又要想办法了,如何在教室中让男孩和女孩都得到空间逻辑能力训练的机会?



他在教室中引进了好玩的游戏:用七巧板来拼出图案,孩子们需要运用空间想象力、旋转和翻转来完成任务。


大多男孩比女孩完成得更快,很多男孩在这一类游戏中长大,因此他们往往在数学和物理上更有自信。有些女孩显得很挣扎。



但是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女孩也会更熟练、完成得越来越快。


Javid医生和Andre老师约定,每天的课堂中都插入5-10分钟的空间逻辑游戏。这样做就能够更好地训练孩子们的大脑,尤其帮助女孩们增强空间逻辑感觉,从而让她们在数学上更有信心。



是孩子还是成人在选择玩具?



我们可能都认为,男孩在成长中玩了更多空间逻辑类玩具,是出于他们的喜好,他们自己这样去选择。而女孩们更喜欢娃娃、玩偶等玩具。


是这样吗?




于是Javid医生又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各种婴儿玩具都放在实验房间中。他把两个婴儿的衣服换了一下,男孩穿了女孩的衣服,女孩穿了男孩的衣服,然后让志愿者来与孩子互动,看他们会怎么做。



穿着女孩衣服的男婴坐在玩具前,志愿者立即给了他一个娃娃来玩。成人看到他是女孩,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婴儿更喜欢娃娃和玩偶。



而另外一面呢?另一个志愿者看到穿着男孩衣服的女婴,以为她是男孩,就立刻把她放在了小车上,还给她玩机器人和形状玩具。


之后又来了好几位志愿者,无论男人女人,都不自觉地给女孩玩柔软的玩具、给男孩玩机器人和形状拼图等玩具。



当志愿者们知道真相,都感到非常震惊,他们这才是意识到,他们以为孩子“爱玩”的玩具,其实是成人通过潜意识在替孩子选择。


接触的玩具和游戏的不同,长期下来,就会对孩子的大脑结构和学术能力产生影响。



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任何人吗?


在7岁的孩子中,一个更让人惊讶的发现是:孩子们已经有了非常刻板的印象,认为一些职业只适合男性做,另一些些只适合女性。他们对性别职业可能的认知非常局限。



男孩说:长大了要当消防员、飞行员、运动员、船长;

女孩说:长大了要当教师、美发师、保育员、美甲师。


女孩认为只有男孩才能当消防员,因为消防梯太重了。

男孩认为只有女孩才能当护士,因为男护士看起来太奇怪了。




Javid医生想要打破孩子们对性别与职业选择的固定思维。


他给了孩子们画纸,纸面上有四种职业:芭蕾舞者、魔术师、化妆师、和机械师。他让孩子们把人物画出来,并起名。


孩子们普遍画的是:芭蕾舞者和化妆师是女性,魔术师和机械师是男性。



随后,教室里走进来四位职业人。


让孩子们震惊的是:魔术师和机械师是女性;芭蕾舞者和化妆师是男性。孩子们吃惊得张大嘴巴。



孩子们和四位职业人度过了特别有趣的一天。


有的孩子跟随女机械师学习汽车的构造;



有的孩子跟女魔术师学魔术;



男化妆师曾经为《星战》电影工作,孩子们兴奋地和他学习化妆;



他们还和男芭蕾舞者学习芭蕾舞。




孩子们都觉得这些职业好玩极了!这样的”真实接触“,会改变他们一直深信不疑的自身可能性。


一直缺乏自信的小女孩说:”我长大了也可以成为机械师。“

一个男孩说:“化妆很好玩,不是只有女孩才能成为化妆师。”

还有一个男孩认为最酷的职业是芭蕾舞者。



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不再有事先预想的局限。



视野的改变,很可能会在童年时刻,为孩子的人生启动小小的转折,而这样的转折,会终将改变人生的方向。


在几个星期的课堂中,男孩和女孩们的性别意识思维开始产生变化。


“无差异性别教育”不再强调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而是强化性别的相似性。孩子们逐渐摆脱自己对男孩和女孩的固有认知,撕掉了身上的标签,从而有勇气找到更真实的自己、更汹涌的潜能、更广阔的可能性和更自由的未来。





安潇 于 伦敦


前文推送:






很多读者在看我文章后征订的OKIDO杂志到了11月就剩最后一期了,不少留言也在催着我返团续订,今天我就给大家安排上了。现在开始征订,收到的第一期将是12月刊,也是OKIDO的总第100期,还是十分有纪念意义的。


年底了,OKIDO还会随第100期送出一张圣诞卡片给支持它的读者们。给大家的福利还包括:订一年赠价值9.9英镑的巨幅涂鸦;订两年赠OKIDO礼盒,里面包含两本OKIDO经典刊和巨幅涂鸦。OKIDO的口碑一直很好,大家抓紧机会喽!

杂志具体介绍在这里:姐妹最爱的英国OKIDO原版杂志来了,连BBC都是它粉丝

或者长按下图直接进入微店:


正在团

比双11还优惠!欧洲百年有机品牌维蕾德返团,全场2.9折起!

火出边际的Baby All原班人马重磅推出物理和艺术,英国私校的项目式学习搬进了书里!

舒服不累脚、颜高还百搭的安启美奈真皮短靴,保价双11!


儿童心理探秘

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何三岁宝宝这么招人烦!

面对“死亡敏感期”的孩子,请不要这样说

倔小孩的牛脾气,是阻力也是驱动力

孩子小小年纪就说谎,你该拍案而起还是暗自庆幸?


最新文章

毫无穿搭天分的我,终于打通了围巾的六种系法!

这部“人工智障”的可爱动画片,竟让我深度反思科技对孩子的“威胁”

带你去看伦敦艺术展

给女儿们财商启蒙,我讲了这个62岁不老美女的故事


安潇曾是漫画作者、建筑学生和摄影记者,伦敦艺术大学美术硕士,后成为英国获奖动画导演,两个可爱混血娃的妈妈,2017年创立公众号,并出版了3本畅销书。安潇专注于儿童心理、项目式学习与父母成长,分享情感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微信公众号@安潇

无差异性别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