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博物馆",位于澳大利亚的一个小岛
如果没有“The O",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成立于2011年的新老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下简称MONA)不会一枝独秀,在年仅5岁时就荣获2016年澳大利亚国家创新奖。
"The O"是一款可穿戴智能设备,由MONA的子公司Art Processors自主研发,是一款智能导览器。它长这个样子。
"The O"=iPod Touch+App+耳机+挂绳
2013年起,MONA为游客免费提供"The O",数量多达1300台。自此,MONA的发展势如破竹,在迅速捕获200万用户后,成为博物馆行业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
前台可领用的"The O"
The O 改变了什么
现存的导览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文字标签、电子图录、二维码扫描、语音导览器,还有讲解员的导赏等等。但无论什么方式,大多只是单向输出固定内容,缺乏和用户的交互,也无法提供个性化内容。去过博物馆的朋友们都理解这种体验是多么乏味。而在MONA,这些统统被打破。
在室内定位、RFID、传感器系统、智能终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下,通过提供馆内导航、动态内容和用户评价三个主要功能,"The O"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实时的、交互式导览体验,实在令人欲罢不能、大呼过瘾。
MONA内部
当你步入某个展厅,"The O"会自动推送该展厅内所有展品的清单、照片、位置、平面图以及以往的观众评价,以便你做出参观规划。
参观的"上帝视角"
当你走近某展品欣赏时,系统会自动推送“附近的艺术品”。
是不是想起了漂流瓶和大众点评
当你结束参观后,"The O"会根据你的行进轨迹和停留地点,绘制参观路径图发送到你的电子邮箱。你也可以登陆MONA网站查询,回顾你的参观行程,重温你看过的作品,回忆那些美好瞬间。
参观路径图
针对每件展品,"The O"提供如下三种内容
i. 念头(Idea)。主要包括其他游客的评论,从网络抓取到的相关信息等等。这类信息带有话题性,而且实时更新、源源不断。
社交网络式的信息呈现
ii. 狂想(Gonzo)。展品信息,包括艺术家介绍,艺术风格,作品的购置历史等;
iii. 素材(Media)。音频为主,比如为欣赏这件作品搭配的背景音乐、未经剪辑的艺术家对话等。
有没有想起抖音
"The O"的内容完全颠覆了博物馆的传统做法,摒弃了偏重权威性、学术性的精致内容,代之以网络化、碎片化、未加工的“粗料”,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习惯,反而激发了更多阅读和关注。
互联网时代,怎么能让用户无法表达自我呢?对每件艺术品,"The O"都提供了两个选项:喜欢(Like)或讨厌(Hate),图标就用"+"和"x",简单粗暴。有了这个功能,用户就可以查看某件作品的点赞情况,也可以根据点赞率高低排名浏览,这实际上赋予了用户更大的自由。
同时,管理方也可以根据数据选出最受欢迎的展品,理解观众行为和偏好,探索大数据分析。
点赞或吐槽是社交网络习惯
独特体验
去过MONA的人大都表示,在MONA参观是一种令人难忘的独特体验。
首先,MONA几乎没有窗子,墙上没有任何文字标签,也没有讲解员。排除了这些“干扰因素”,用户反而更加专注于艺术欣赏,沉浸其中。
第二,"The O"帮助人们实时找到自己的位置,及时规划和调整参观路线,对减少焦虑感很有帮助。
人生三问:我在哪里,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第三,点评机制和实时内容,能够“强迫”用户对艺术品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走马观花和到此一游。
无限可能
在MONA大放异彩后,"The O"又成功在墨尔本动物园(Melbourne Zoo)、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Australian War Memorial)等场景下实施,帮助文化机构提升用户体验,获得用户洞察。
此外,"The O"已着手将成套技术方案打包出口,寻求更加积极的商业发展。据报道,他们已经已经接触过美国MOMA、大都会博物馆等机构,也寻求在亚太地区的合作机会。
"The O"自身的更新迭代也蕴含着其他商业可能性。比如基于用户偏好的内容推送(比如其他博物馆的类似艺术品、某艺术家的创作故事等)、更懂用户的艺术品搜索引擎、基于点赞率和观赏率预测和开发衍生品等等。在MONA的生态系统下,这一切都有实现的可能。
这家诞生于2011年的博物馆尽管还不到10岁,但却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用户至上、数据为王、场景痛点、扁平化、连接一切、平台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云计算、科技赋能、内容分享等耳熟能详但又捉摸不定的互联网思维词汇,在这里都能找到现实对照。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展开分析了。
在小正看来,MONA和"The O"其实是一体的。"The O"只是博物馆和用户交互的界面,而MONA将自身资源数字化后,允许"The O"为用户提供实时的连接和调用服务,通过用户数据驱动组织再次发展,这才是该模式的本质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MONA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博物馆。
创新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对照MONA,我们机会还大得很。
为答谢各位朋友对“艺术怎样管”的支持与厚爱,本期小正特别准备了10张艺术讲座的门票作为福利。
获奖规则:转发本文到朋友圈,集齐3个赞,将截图发到后台,并留下邮寄地址即可。先到先得,发完为止。获奖名单将在下期公布。
谢谢大家!
讲座详情如下
主题:《与萌奶奶"谈情说爱"话艺术》
嘉宾:陆蓉之
主持:马晓燕
时间:2019年4月13日(本周六) 14:00
地点:上海市中华艺术宫 0米艺术剧场
*鸣谢马晓燕老师的友情赞助
欢迎规范转载,共同传播国际艺术管理最佳实践
*个人微信号:crack_li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中所涉信息链接如下
https://mona.net.au/museum/the-o
https://fontsinuse.com/tags/184/museums
https://www.computerworld.com.au/article/444906/why_mona_went_mobile_technology_behind_hobart_museum_old_new_art/?pp=3
http://reckoner.com.au/2014/05/art-processors/
https://www.freshandnew.org/2011/10/experiencing-the-o-at-mona-a-review/
https://thinkingaboutmuseums.com/2012/08/21/australia-monas-the-o-mobile-guide/
https://wenku.baidu.com/view/d66592a72f60ddccda38a0bc.html
往期精选
艺术怎样管,不来看看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