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邓小平诞辰119周年丨邓小平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空军的故事

通航圈 2023-12-25
通航圈编者按


2023年8月22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19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世纪伟人,深切缅怀他对航空工业的关怀与支持,以表达我们航空人发自内心地对他的爱戴、敬仰和思念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邓小平同志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空军发展的故事:


邓小平与航空工业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高度重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参与并亲自作出了我国航空工业创建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包括著名的歼十飞机的决策,多次听取航空工业领导的汇报,多次视察航空工业的企事业单位,对航空工业改革发展投入了很多心血,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指示。认真回顾他对航空工业所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感邓小平同志思想的深邃、理论的精深,深感邓小平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做出指导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以下内容节选自2014年中国航空报上刊发的《改革开放搞好自己的现代化航空工业》,作者林左鸣

航空工业应放在优先位置发展
  邓小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航空工业的发展。他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优先和大力发展航空工业。1955年12月5日,他在观看我国装配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首飞后提出:“为了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我们就要有自己的航空工业,而且是现代化的航空工业。”1974年后他两次主持中央工作,极为关注航空工业的发展,反复强调航空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79年1月18日,他在听取三机部领导同志汇报时说:“不管如何,今后作战,空军是第一,陆海空军,空军要放在第一位,否则什么仗都打不起来。我倾向把投资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上,要取得制空权。”之后他再一次强调:“如果我们能有一定数量的更高级的飞机,那我们国家的形势就不一样了。”1977年11月1日,邓小平指出:“装备要有战略方针,比如讲,空军装备、海军的装备,哪个在先头?我看首先是空军的装备。陆军没有空军掩护怎么行?海军没有空军掩护也不行。”1980年10月15日,邓小平又进一步强调:“装备也有个轻急缓重,搞什么?在我脑子里,恐怕还是空军。现代战争,比如两伊战争里边,首先是消耗空军。”“如果我们能有一定数量的更高级的飞机,那我们国家的形势就不一样了。”为此,在我国财政很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亲自作出了一系列发展新型航空装备的重大决策,包括“太行”发动机和歼十飞机。从世界上近几次战争来看,空中力量已经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从未来战争看,航空力量的作用会更加突出。邓小平同志远见卓识,早就认识到这一点,这对进一步加大加快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航空工业表现特别明显
  当代航空工业是一个高投入的高技术产业,科技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正是深刻洞察这一趋势,邓小平同志对航空科技给予了特殊关注。他那句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他针对航空工业作出重要指示时提出来的。1978年4月4日,他说:“研就是巨大的生产力,这在航空工业表现特别明显。”之后他再一次强调:“加强科学研究,这是总的趋势,不仅是航空工业。不搞科研,我们就根本不可能有现代化。”他还较早地提出航空工业要采取技术合作的新形式,打开这个门,引进那些缺门技术。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航空人才建设。1978年4月4日,在召集海军、三机部开会时,他反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问题在于发现人才,在于人才使用要得当。”1978年6月26日,在听取三机部、空军领导同志汇报时,当他得知航空工业科技人才短缺时,他着急地说:“现在你们还不着手培养技术干部、技术工人就来不及了”,“航空学院又是科研机构,招生要翻一番。”他提出:“把数学竞赛好的选3000人,拿一部分给航空”,“要选拔一些尖端技术人才,要敢于破格,不拘一格选人才。”他要求大力办好3所航空学院,抓紧筹建新的航空学院。今天,我们航空工业一大批科研管理骨干,都是在邓小平同志作出这个重要指示的背景下,参加高考、投身航空工业的。
  从1977年到1981年,邓小平同志相继对航空科技工作做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包括航空科研发展要一步一步走台阶,科技工作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等。自1999年以来,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当前同台竞技的历史转变。这种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与我们遵照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高度重视航空科技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做好航空科技贮备等直接相关。今后我们应坚定不移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坚定不移地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中国航空工业要形成完整的体系
  邓小平同志对航空工业的体系发展特别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1977年8月23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指出“研究与生产是丝毫不能分离的”。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在听取三机部领导同志汇报时指出:“根据国外考察的经验,根据我们国家实际发展情况,产品设计机构、产品设计所要同工厂统一起来。”他又进一步指出,对于基础性研究所,如风洞等研究所不要合并。1977年10月4日,他专门对航空工业做出了指示:“从长远看,科研要走在生产前面。”目前科研走在生产前面这一点,不仅航空工业,在全国都落实得很好。但是,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一直是我国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始终阻碍着我国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发挥。重要原因之一是体制机制问题,如国家主管科研生产的部门多头,将科研和生产单位人为划分事业和企业,使得科研生产结合似乎有一道屏障。
  1978年6月26日,当航空工业部领导汇报要建立航空生产体系时,邓小平指出:“把飞机上的电子工业交给三机部。”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三机部负责同志汇报时,进一步指出:“机载设备、飞机上的电子、雷达、火力控制系统,你们要自己搞,这个方针对。搞飞机不搞电子、雷达是不行的,没有好的电子火控系统,飞机等于没用。
  关于航空制造与维修关系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也高度重视。1975年4月14日,他在听取国防工业汇报时,明确指出:“制造和维修的关系,必须妥善解决。现在不是按照常规的解决办法,常规的办法是生产好多飞机,要有相应零备件,容易损坏的零备件要有个比例。”他指出,零备件任务必须列入五年计划,能力不够,宁可少造飞机。1979年9月,在讨论航空工业某项目引进的时候,当有人谈到航空维修时,他明确指出:“使用单位搞小修,大修、中修一定要在生产厂组织。今后不论是军用的,民用的厂,都要包修。国外也是如此。这样既可节省又可以使工厂提高质量。以后计算生产能力,比如设计生产能力是100架,相应地要有百分之几十的修理任务。”“计算生产能力,不管哪一个部门,都要考虑修配能力。工厂一定要承担中修、大修任务。“以后凡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要有相应的修理能力,要有一个比例。
  航空工业六十多年的发展,既有着许多胜利的辉煌,也经历过大的挫折,其中“大跃进”和“文革”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为此,邓小平同志拿出很大精力抓航空工业的质量。1974年,他重新工作后就马上就指示,国防工业“还是要讲质量第一,特别是重型的东西、高级的东西,特别是空军的东西”。1978年4月4日,他十分严肃地要求航空工业:“飞机质量就是要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也不行,非百分之百不行。”为了使航空工业质量整顿迅速取得成效,他提出用当时中央9号文件解决铁路的办法来解决航空工业的问题。
改革调整军工体制推进军民结合
  改革调整军工体制,实行军民结合,是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极有特色、富有远见的思想。他提出军工要找出路,生产能力转向民用,并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指导思想。为了推动军工企业的战略转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军工体制改革问题。1986年6月,航空工业部部长莫文祥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军转民遇到一些问题时,他针对航空工业军转民的问题说:“我国的军工体制还是同苏联的一样。苏联的体制证明是吃了亏的,主要是不能带动民用工业,不能带动整个经济。因此,我国的军工体制要改革,否则也要吃亏。”不久中央就作出决定,将军工各部划归国务院直接领导。
  在军转民中,邓小平同志特别关心国产民用飞机发展。1979年1月18日,他强调“三机部要军民并举,既要努力搞军用飞机,也要搞民用飞机。民用飞机可以同别的国家搞合股经营,军用飞机能搞合股经营也可以。我们搞出来以后还可以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较早地对航空工业提出了对外开放问题,要求国家对工业部门下放权力,同时三机部要对所属的外贸公司下放权力,积极开辟国际市场,组织各种飞机出口,并为航空工业的一些飞机出口项目亲自作出批示。1980年10月13日,邓小平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国内航线的飞机,要考虑自己制造。”1982年2月,他又进一步指出,国内航线使用民用飞机,由国内自己制造要作为国策定下来。使用国产飞机,不仅是国策问题,也是一个民族精神问题。许多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就是靠这种民族精神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军工搞军民结合,但结合点应在什么位置?这也是长期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目前也存在争论。其实邓小平同志已经给予了我们答案。他强调军工搞民品不能都是一般的,不能没有技术提高。说明这个结合点首先应该是高技术产业,不是一般产业。1986年6月3日邓小平在谈及军转民,针对当时仅搞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洗衣机等时指出:“搞民品不错,但不能限于搞简单商品,要集中搞民品,要统一集中搞民品,不是平行搞。”这说明要站在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度来寻求结合点,要利用航空高科技溢出效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要在站在整个国家发展高度来寻求军民结合,这种思想对今后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非常重要。
——节选自《改革开放搞好自己的现代化航空工业》,作者林左鸣


邓小平与中国空军


空军是现代化作战中的主要军种之一,其构成主要有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等,是一个国家担负国土防空重任的重要军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中国空军的飞速发展是党和几代领导人高度重视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更是对中国空军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下是来自人民网的报道:


空军是现代化作战中的主要军种之一,其构成主要有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等,是一个国家担负国土防空重任的重要军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中国空军的飞速发展是党和几代领导人高度重视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更是对中国空军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建国初期,邓小平多次亲临“沈飞”视察工作
邓小平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刘邓大军”曾经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已深深地感受到空军的威力与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空军建设非常重视。1955年6月29日,研究制作多种歼击机的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沈飞”)正式成立。为了保密工作的需要,当时的“沈飞”命名为“国营112厂”。1955年12月5日,邓小平怀着激动的心情,跟随刘少奇到“沈飞”视察。此时,“沈飞”集团公司已经成功试制了一架米格-17飞机。这种飞机是利用进口的苏制飞机散件装备而成。听说刘少奇和邓小平要来视察工作,“沈飞”集团公司便决定在这一天进行试飞表演,由空军飞行员吴克明执行试飞任务。吴克明是浙江萧山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吴克明在朝鲜战场与美国空军激战多次,是抗美援朝期间的英雄飞行员。当他试飞结束走下飞机时,刘少奇和邓小平早已迎了上去。刘少奇握住吴克明的手问长问短,吴克明激动地说:“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凭着勇敢打败了美军,现在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飞机,就不怕任何侵略者了!”刘少奇听了吴克明的话连连点头,邓小平接过话说:“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我国一定要有强大的空军!”邓小平向吴克明的成功试飞表示了祝贺,并详细了解了一些飞机的性能情况,将情况作了记录。这是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沈飞”,当时的邓小平是作为刘少奇的秘书参与视察工作的。
1964年6月25日,已经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第二次来到了“沈飞”视察工作。一到“沈飞”集团公司,邓小平就熟门熟路地带着李富春等其他领导走进了车间。车间里的员工听说邓小平前来视察工作,都激动地向邓小平致敬问候。邓小平微笑着叫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因为有人视察而影响了工作。平易近人的邓小平,就像自己也是“沈飞”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一样,站在工程师的身边仔细地观看着,并时不时地提出问题。当看到有一名工人满头大汗时,邓小平拿出自己的毛巾帮他擦掉脸上的汗水,车间里顿时响起了掌声。
1964年,“红旗-1”防空导弹研制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性阶段。“红旗-1”防空导弹是中国仿照苏联“斯-75型”导弹研制而成,邓小平看到样品后说:“太大了,太重了,我们要搞小一些,要比别人的更小更先进”。邓小平的提议让工程师豁然开朗,“红旗-1”样品正是因为太大太重,导致在许多性能上无法过关。工程师按着邓小平提出的要求重新设计,研发出了更小更轻便的“红旗-1”导弹,其各种性能也大大提高了。在视察工作结束时,邓小平向“沈飞”集团公司提出了一个希望:争取在1967年把米格-21飞机搞出来。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总是在工作之余打电话过问米格-21飞机的研制情况,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给“沈飞”集团公司研制飞机带来了动力和希望。事隔不久,邓小平又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参观“沈飞”。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勉励“沈飞”的全体成员,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工作,为建设中国的现代化航空工业而奋斗。
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强大空军的理论思想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沈飞”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原先的“国营112厂”也正式改名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正在发展势头一片大好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沈飞”也陷入了半瘫痪的状态中。
1974年,在周恩来等人的保护下,邓小平开始恢复工作。当时文化大革命并未结束,邓小平顶着逆流,对当时的国防工业进行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整顿,让处于半瘫痪状态的“沈飞”重新焕发出了生机。邓小平对国防工业的大力整顿,赢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就必须有现代化的空军,毛泽东很看重邓小平的军事建设才能,任命邓小平担任军委副主席和副总理等职务。邓小平复出以后,全心全意地扑在了中国空军建设的事业上。他的关心和努力,使中国的航空工业在十年内乱中,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看到中国的空军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所需要的高度和要求。他多次在中央会议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的中国空军,就不能沿用过去的老方法,而是要实行战略性的转变。邓小平指出,军事现代化,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达到军事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先进行改革开放,只有经济飞速发展,国家的军事发展才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确定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新起点。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确定了今后军事要具备“陆海空立体作战”的新体系。而要完成这一立体作战方案,必须依靠强大的空军来掌握制空权。对于如何建设现代化空军,邓小平提出了三个理论思想。
第一是掌握未来制空权。未来的战争,必须是天空上的战争,谁能掌握制空权,谁就赢得先机。中国空军之所以落后,其主要原因就是科技与装备上的落后,没有先进的技术,也就没有先进的装备。而发展空军,就必须加大空军装备建设的投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这正是中国发展现代化军事的最好时机。邓小平强调要利用大好的时机,加强科学研究,改善武器设备,尽快建设一支能够集防空与防天为一体的强大空军。
第二是空军要具备协同作战与独立作战的能力。在未来的战争中,地上的陆军作战需要空军的支援,比如一些跨地区的远距离作战,飞机可以直接把陆军和大型武器空投过去。而海军作战同样离不开空军的掩护和支援。因此,现代化空军要能够把天上、地下协同起来。除此之外,空军还必须具备进行空中侦察、空中打击、空中轰炸等一系列独立作战的能力。
第三是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中国的国防建设战略主要是“积极防御”战略。而在新时期的国际形势影响下,真正要做到“积极防御”战略并不容易。要达到现代战争中的“积极防御”,就必须具备“防御中有进攻”的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军事也向着高科技方向发展,某些国家为了实现霸权主义的目的,甚至不惜工本地研发一些威力巨大的毁灭性武器。邓小平认为,在新时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军事也必须向高科技发展。你有我也有,攻防兼备,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内容节选自《邓小平与中国空军》,作者王春华,来源:人民网-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中国航空报、人民网-共产党新闻网。


PS:最近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伙儿别忘了给(通航圈)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