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李俊、梁中华 梁中华宏观研究 2023-09-22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 要 · 

目前美国制造业现状如何?制造业回流强度如何?自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疫情干扰后,中美和中欧产业链有何新变化?中国出口有哪些结构亮点?本篇专题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整体来说,从全球来看,我国制造业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这也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力量。


1

“制造业回流”:美国并不明显

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有所回升。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近2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20年略有提升。截至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至11.0%。
不过,从长期趋势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仍处于历史低位。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在12.0%以下波动。

美国制造业就业也有所回升。随着疫情防控放开,美国制造业就业快速修复,在2022年8月便修复至疫情前(2020年3月)水平。截至2023年6月,制造业就业人数较疫情前高出20多万人。
不过,从长期趋势来看,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仍大幅放缓。从80年代的1700多万人降至当前1200多万人。在上世纪40-50年代有超30%以上人员从事制造业,而当前不足10%;尤其08年金融危机之后,基本在8%附近。

剔除价格因素干扰,从实际值角度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的表现要好于名义值角度,基本在11%-13%区间波动。不过,从08金融危机后,依然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近期也没有明显改善。

之所以实际值角度相对较稳定,很大程度上或与制造业劳动力生产率变化有关。例如,08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劳动力生产率保持较高的稳定增长。不过,自2010年开始,劳动生产率也开始下降。

美国制造业整体回流较弱。一方面,美国对亚洲国家低成本制成品的进口依赖度依然较高。其中,2018年达到短期小高峰13.1%,此后回落;受疫情干扰,2020-2021年期间大幅提升至14.5%;近期受供应链修复影响,小幅回落至14.1%。

另一方面,制造业回流指数仍弱。根据制成品进口依赖度测算,美国制造业在多数年份未实现回流。在2019年明显回流后,遭受疫情干扰,再度停滞,直到2022年才有所改善。


2

中、美产业链有何变化?

从进口总额来看,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长了6%,进口规模回升至接近2018年水平。

从进口份额来看,中国仍是美国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份额超过17%;其次,为墨西哥和加拿大,份额在13%左右,三者合计贡献了接近5成。其他进口份额最高不超过5%。

从产业链重构来看,美国自中国进口有何变化?以2018年6月为基数,自中美贸易摩擦后,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自其他经济体进口在上升。在疫情期间(2020年3月开始)美国对中国进口有所回升,但不及之前的增长趋势。
进一步来看,与中美贸易摩擦前对比,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较之前下滑。截至202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下降至17%附近,而此前一度高达21.9%。

哪些经济体份额上升?与中美贸易摩擦前对比,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从越南进口份额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次,从印度、加拿大、韩国、泰国、墨西哥等进口份额都有提升。
如果按照是否加征关税来看,我们发现,截至2022年,对于只加征7.5%的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量基本上和中美贸易摩擦前持平,份额也基本维持在20%左右;对于加征25%的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较2017年下降了20.1%,份额则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而对于未加关税的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较2017年增加了46.4%,份额则提升了约13个百分点。

与其他经济体对比来看,截至2022年,对于加征25%关税的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较贸易摩擦前少25%,从其他经济体进口则增长了40%;对于加征7.5%关税的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和之前基本持平,从其他经济体进口则增长了52%;对于未加征关税的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较贸易摩擦前增长了42%,从其他经济体进口则增长38%。

具体来看,对于被加征25%关税的重点商品,例如,对于IT硬件和消费电子产品,美国从墨西哥进口占比上升。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减少了62%,从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62%;中国在美国IT硬件和消费电子整体进口的份额下降至13%,墨西哥有所上升。

对于半导体产品,美国从中国进口占比下降。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减少了26%,从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5%。中国在美国半导体整体进口的份额下降至39%。

对于汽车零部件产品,美国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占比较高。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基本持平,从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20%。中国在美国汽车零部件整体进口的份额下降至13%,而主导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一直是墨西哥和加拿大(二者份额合计在50%及以上)。

对于家具产品,美国从越南进口份额上升。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减少了21%,从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87%。中国在美国家具整体进口的份额下降至36%,减少部分主要被越南承接。

对于未加征关税的重点商品,例如,对于笔记本与显示屏产品,中国占据美国进口份额的绝对优势。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增加了49%,从其他地区进口也差不多50%。中国在美国笔记本整体进口的份额维持在92%,占主导地位;越南大约2%-3%。

对于手机产品,美国从中国进口占比仍高。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仅增加了14%,从其他地区进口增加了70%。不过,中国在美国手机整体进口的份额仍高达74%,仍占主导地位。越南份额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至22%,韩国份额下降了7个百分点至2%。

对于游戏机产品,美国从越南进口占比有所上升。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增加了82%,从其他地区进口增加了5倍多(主要是与从其他地区进口的基数较低有关)。中国在美国游戏机整体进口的份额仍高达90%,仍占主导地位;越南份额提升8个百分点,不过只有8%。

对于玩具产品,美国从越南进口占比略有提升。截至2022年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较中美贸易摩擦前增加了66%,从其他地区进口增加了1倍多(主要是与从其他地区进口的基数较低有关)。中国在美国玩具整体进口的份额仍高达83%,仍占主导地位;越南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至6%。


3

中、欧产业链有何变化?

从进口总额来看,截至2023年5月,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为456.2亿欧元,回落至2021年底时的水平,但依然高于疫情之前水平。

从进口份额来看,欧盟对中国依赖度仍高,截至2022年,欧盟对中国进口依赖度依然高达20%以上,是所有经济体中最高的;第二名,美国的进口份额仅11.8%。

进一步来看截至2023年5月,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比重从之前的高点23.8%(2021年3月)回落至20.5%。不过,仍大幅高于疫情之前水平(2020年3月之前),疫情前平均在18%附近。因而,近期欧盟从中国进口的下降主因其自身需求下降,其与中国的贸易依然紧密。

中欧贸易仍在增强。截至2022年,相比疫情前(2019年),欧盟从阿塞拜疆进口份额提升了0.5个百分点;其次是中国,进口份额提升了0.4个百分点;而从美国、瑞士、日本以及俄罗斯等进口份额明显下降,尤其是从美国进口下降了2.5个百分点。

欧盟能源进口需求高。从欧盟重点进口商品来看,截至2022年,欧盟进口矿物燃料份额高达27.8%;其次为电机、电气设备等(12.5%)和机械商品(9.6%)。三者合计接近5成,其他商品进口份额均不足5%。进一步来看,进口最多的是能源产品,例如,原油(11.1%)、液化天然气(7.8%)、非原油的油类(3.4%)

进一步来看,截至2022年,相比2019年,欧盟进口矿物燃料份额明显提升,提升了9.2个百分点;其次为有机化学品,份额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矿物燃料大幅提升主要与能源相关,液化天然气进口份额大幅提升了5.5个百分点,原油进口份额提升了0.2个百分点,二者共提升了近6个百分点。

欧盟从中国主要买什么?截至2022年,欧盟从中国进口最多的是电机电气设备(31.0%),机械设备(18.4%),二者合计接近5成。其中,电话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半导体设备以及蓄电池等进口份额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电话设备产品,中国仍占主导地位。截至2022年,欧盟从中国进口较2019年的进口减少了2.3%,从其他地区进口增加了5.2%。不过,中国仍占主导地位,进口份额维持在60%以上。越南份额下降了3.9%,而印度和韩国份额则大幅提升4.2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对于自动处理设备产品,中国占比维持在70%。截至2022年,欧盟从中国进口较2019年的进口增长了18.0%,从其他地区进口也增加了17.3%。中国仍占主导地位,进口份额维持在70%以上,且份额上升了0.1个百分点。而韩国份额提升了0.8个百分点,墨西哥提升了0.2个百分点,美国则减少1.1个百分点,泰国和越南也共减少了1.3个百分点。

对于半导体设备产品,中国份额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欧盟从中国进口较2019年的进口增长了接近3倍,从其他地区进口仅增加了17.7%。中国逐步占主导地位,进口份额超过80%,较2019年提升了约2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份额下降了7.5个百分点,其他份额下降较多的是日本(3.8个百分点)和韩国(3.6个百分点)。


4

 中国出口:哪些高增长?

中国对各区域有哪些新变化?截至2023年6月,中国向北美洲出口的份额回落了约3个百分点(23年上半年对比过去三年平均,下同),但向非洲、亚洲、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区域的出口份额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向东盟出口的份额提升了1.0个百分点,对东盟的出口份额已经超过北美洲和欧盟。

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2.6%,对非洲出口增长17.0%,对北美出口下降17.0%。

对于亚洲区域来说,截至2023年6月,中国对亚洲出口份额提升至47.8%,尤其是印度、新加坡、土耳其、阿联酋、马来西亚、沙特以及泰国等出口份额提升较多。
对于北美洲来说,截至2023年6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下降了2.5个百分点,对加拿大出口也下降了0.2个百分点。对美国和加拿大出口增速下跌16.9%和18.9%。

从产品角度来看,哪些出口份额提升较多?截至2023年6月,中国重点商品出口增速有所下行,其中出口份额最高的机电产品(份额超过50%)累计负增0.8%(去年3.7%);农产品出口累计增长1.4%(去年16.8%)。
除了农产品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份额有所回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了4.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下降了0.6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对于农产品,酒类及罐头表现较好。截至2023年6月,酒类及饮料出口增速接近30%,罐头出口增速超过15%;而水产品、茶叶以及粮食等出口跌幅都在10%以上。

对于机电产品,乘用车、汽车和汽车底盘、飞机以及集装箱船等表现较好。截至2023年6月,乘用车、汽车和汽车底盘以及飞机等出口增速超过100%;集装箱船、商用车以及3D打印机等出口增长在50%以上。而自动处理器、集装箱以及自行车等出口下跌,尤其是集装箱跌幅超过50%。

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航空航天和计算机集成等表现较好。截至2023年6月,航空航天和计算机集成出口增速高达38.6%和21.3%。而计算机与通讯、生命科学以及生物科技等出口有所下跌,尤其是生物技术出口跌幅接近50%。

除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外,仍有较多产品出口表现较好。

例如,截至2023年6月,水泥和天然气出口增速超过40%;液化天然气和成品油出口增速超过30%;美容化妆品和笔等出口增速超过20%;原油、箱包、橡胶轮胎以及贵金属等出口表现也不错。

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截至2023年6月,非插电混动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数,分别为342.4%和175.0%,纯电动客车出口增速也高达137.9%。尤其是纯电动乘用车出口份额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对于家电产品,截至2023年6月,洗衣机和电扇出口增速分别高达20.5%和10.8%;而冰箱和微波炉出口跌幅均超过10%。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下行超预期,全球产业链变迁超预期。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冲突一年多:乌克兰经济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分化的通胀,分化的复苏(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五一”消费: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国企改革重点:有何变化?——国企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经济到底怎么样?(海通宏观 梁中华)

印尼经济:投资的机会在哪里?——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四(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房地产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出口的结构:还有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经济复苏如何?海外风险多大?——2023年二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翻开财政账本:今年怎么看?(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元再起:原因?走向?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扩大内需:哪些具体政策?(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重构”:利率的倒挂——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二(海通宏观 梁中华)

中国的核心通胀:压力多少?——2023年通胀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消费的“疤痕”:修复多少?——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二(海通总量 李林芷、梁中华)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