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朋先生:论“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论“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
及其重大意义
北京語言大學 張朋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著名学者、爱国人士袁晓园先生提出“识繁写简”的主张,全面阐述这一主张的文章发表在由她创办的《汉字文化》创刊号上,题目是《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不仅赞同袁先生的这一主张,而且认为这是袁先生晚年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份学术遗产。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认识“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希望袁先生的遗愿能在中国早日实现。
什么是袁晓园先生提出的“识繁写简”呢?
袁先生一是区分了文字的“识”和“写”,二是区分了字形的“印刷体”和“手写体”。袁先生认为“西方字母文字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a和ɑ毫无相似之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繁体正字作为印刷体,把简化字作为手写体呢?”[①]还说“于右任老前辈曾有‘印刷用揩,书写用草’之提议,正与园所倡议之‘识繁写简’不谋而合。”因为一切文字都有“印刷体”和“手写体”之分,所以袁先生主张把汉字的繁体正字作为“印刷体”,把简体字作为“手写体”。也就是说,“书同文字”的“书”主要指“书籍和书面的意思”,不单指“写”。袁先生提出“识繁写简”是主张中国人共同看的书籍和报刊一律要使用规范的“印刷体”,而个人用笔可以写简便的“手写体”,“简”是简便的意思,也就是说,袁先生主张“识繁写简”是根据文字的普遍现象提出的。
袁先生区分文字的“识”和“写”,区分字形的“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学术价值是揭示了文字的本质是可“识”的字形,文字是视觉符号。因为字形必须呈现和传递,才可以被眼睛识别,所以为了提高视觉符号可以超越时空的功能,人类就不断地改进呈现字形的工具和传递字形的载体,人类发明纸张和印刷术后,呈现字形出现了用机器印刷和用笔手写两种工具以及相应的“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字体,于是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普及和文字教育的发展,见下图:
也就是说,中国人早已解决了汉字的“识”和“写”的问题,而且纸张和印刷术又是中国发明的,中国在书籍的印刷和文字的教育上很早就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不仅中国人可以和古人“书同文”,而且讲不同方言的中国人都可以“书同文”,使汉字成为了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重要载体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必要纽带。今天字形用敲击键盘的方式在计算机上显示的是“印刷体”,即使用手写,计算机上显示的也是“印刷体”,因为在互联网上传递的是“印刷体”,所以“手写体”的使用范围进一步缩小。具有独特形体的汉字“印刷体”,古今相通,八方共识,其视觉符号超越时空的功能远胜于拉丁字母文字,在信息化的时代本应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但由于中国大陆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使汉字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这就是进行了文字改革,不区分“识”和“写”,以简便的“手写体”取代了用于“识”的规范的“印刷体”,全面推行简化字,于是不仅今天大陆的中国人不能和古人“书同文”了,而且海峡两岸以及全球的华人都不能“书同文”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裂,国家的统一又多了一道人为设置的屏障,于是爱国人士袁晓园先生才站出来大声疾呼“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可见,袁先生提出“识繁写简”就是否定文字改革,她的这一主张是根据文字的本质是可“识”的字形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国文化,使中国人能共识互信,使祖国能和平统一。她的这一主张一提出,立刻受到海内外所有爱国人士的普遍赞同和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
当年进行文字改革的重要理由是认为中国之所以贫弱,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是因为汉字落后造成的。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推行用拉丁字母创造的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中国并没有强盛,而且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今天中国之所以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那是因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结果,因此,汉字落后论和汉字亡国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已经不攻自破了。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袁先生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识繁写简”至今还不能实现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术上的原因,二是文化上的原因。
袁晓园先生1990年在《汉字与孔子学术》一文中称“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认为“孔子的言论真是垂直千古而不朽!”她说“园曾一再呼吁当今之世,必须识繁写简”,目的就是“使我们博大精微的‘孔子文化’能对后世发出更盛于前代的光辉,造福人类!”[⑧]袁晓园先生深知文化的力量,因为国家的强盛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还取决于具有文化认同的民族凝聚力,所以她赞同应该以文化统一中国,她认为“文化的基础是文字。”“如果中国没有统一的文字,就没有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文化,就没有统一的中国。”[⑨]因此,她认为传承中国文化就要学习经典古文,复兴中国文化就要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哲学,统一中国就要用中国文化来统一中国人的思想。但是中国有一批文化人认为中国文化是落后的,从上个世纪初“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他们要用非普世价值的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文化大革命确实是一场浩劫,但真正的文化革命是文字改革和文字教育改革,因为这是从根基上革中国文化的命。自1920年小学取消少儿读经,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有三代人不学经典古文了,有三代人不了解什么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哲学了,有三代人不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了。学习经典古文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温家宝总理说:“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什么是灵魂?灵魂是精神,是人的信仰,也就是说,我们中国有三代人几乎没有中国人的精神了,有三代人几乎不信仰中国文化了。一个民族自己革自己文化的命,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难道这种现象不可怕吗?我们想过没有,世界上有人会相信连中国文化都不认同的中国人能把中国建成一个让全世界人民都尊重和放心的强国吗?也就是说,中国真正的文化革命并没有结束,而且还在继续。虽然“汉字落后论”和“汉字亡国论”已不攻自破了,但“中国文化落后论”并没有被彻底否定,因此,距离用文化统一中国,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是著名学者、真正伟大的爱国人士袁晓园先生生前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们认为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而且一定能够实现。
[①] 袁晓园《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汉字文化》1989年创刊号
[②] 亚里士多德《范畴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方书春译
[③]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7页
[④] 吕叔湘《谈语言和文字》,《文字改革》,1964第1期
[⑤]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⑥]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⑦] 袁晓园《汉字现代化研究会袁晓园会长致开幕词》,《汉字文化》1990年第三期
[⑧] 袁晓园《汉字与孔子学术》,《汉字文化》1990年第四期
[⑨] 袁晓园《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汉字文化》1989年创刊号
作者:张朋朋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曾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瑞士日内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任教或讲学。
著述:《文字论》《集中识字》《部首三字经》《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又名《字启蒙》(与法国白乐桑先生合著)
相关阅读: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一)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二)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三)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四)
【联合声明】坚决支持韩方明委员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