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一則成語探源說古義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載: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返)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解詞】
“鄒與魯哄”,“哄”(hòng),衝突,兩國發生戰爭。“有司”,指當官的。“誅”,殺。“幾”,接近。“廩”(lǐn),糧倉。“爾”,你。“反”,“返”。“尤”,責怪。
【解義】
鄒國與魯國交戰(之後)。鄒穆公問孟子:“我的官員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沒有一個爲救長官而犧牲。殺了他們吧,人太多殺不過來;不殺吧,我恨他們看著長官死難而不去救。這可怎麼辦才好?”
孟子回憶說:“饑荒年頭,您的百姓,年邁體弱的輾轉餓死在山溝裡,壯年人逃往四面八方,將近上千人吧,然而您的糧倉裡糧食滿滿的,庫房裡財物足足的,官員沒一個向您報告(災情),這是對上怠慢國君,對下殘害百姓啊。曾子說過:‘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後果都會返回來落到你頭上。’老百姓終於在戰場上得到報復長官的機會,對此您不要責怪百姓。(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就會親近上司,願意爲國捐軀、爲長官犧牲。”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詩歌)
有句話人們經常用它,
誰若說某人“出爾反爾”,
那是批評他說話不算話——
今天這麼說明天那麼說,
翻來覆去自個打自個嘴巴。
其實很早很早以前,
“出爾反爾”另有用法。
另有用法?是的,請聽:
孟子、鄒穆公以下的對話。
鄒穆公氣呼呼雷霆大發:
“老百姓們忒(tuī)不像話——
和魯國打的這一仗,
軍官死了不是仨倆,
三十三名全部喪命——
長官們一個個倒下,
老百姓都像看雜耍……
沒誰上前救一把,
你說他們素質有多差!
可我拿他們沒辦法。
全殺了吧殺又殺不完,
不殺吧,我還怎麼管理這個國家?
孟子沒有正面回答,
他本身就是鄒國人,
深深瞭解這個國家。
凡事有果必有因,
誰會無緣無故不愛自己國家?
孟子說:
“就說從前吧,先不說眼下,
您記得鬧災荒那段歲月吧?
老的弱的曝屍山澗溪水旁,
年輕力壯的逃往別的國家,
屈指算來有上千人吧。
國家糧庫滿騰騰,
一粒米也不向災區撒;
國家錢庫堆成山,
一分錢也不給災民花。
當官兒的隱瞞災情瞞上欺下,
照舊天天吃香又喝辣。
我的同門前輩曾子說過一句話:
‘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小心呀,警惕吧:
從你那裡出來過什麼,
返回來給到你的就是什麼。
你用仁政治理國家,
老百姓自會親近當官兒的,
上戰場爲國廝殺,
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吧嗒吧嗒,鄒穆公汗珠下來啦,
史書沒記載他後來說什麼。
但是請聽聽全世界人士在說啥——
佛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道家說:“禍福無門,惟人自招”,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聖經說:“你不願意人家那樣對待你,
你就不要那樣對待人家。”
俗話說“腳上的泡是自己走的”,
我爺爺說了大白話: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
作者簡介:林雨,儒學學者,童書作家。著有《孔子伴我度童年》,2008年由中國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同年獲中國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圖書原創工程獎”; 2017年撰著《中國• 快樂的孔孟學堂 》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北美,被美國國會、白宮、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等多座圖書館館藏;2021年以上二書被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于中國盲文讀者界。
【相關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