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國語君​:傳統「小學」啟蒙教育及其必讀經典​

國語君​ 整理 文字研究 2021-10-27

國語君:傳統「小學」啟蒙教育及其必讀經典


我國「小學」啟蒙教育之開展極早,秦漢以前,文獻典籍中已有相關記載,並且與「二十而冠入大學」作出明確區分。以《禮記》為例,《內則》篇對不同年齡應當實施何種教育有詳細說明,《學記》篇則對「小學」各階段需要達成之目標作記錄。


《周易•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就童稚少年之成長學習而言,不僅需要良好之啟發方式,還需要恰當之指導順序。古人實施「能食食」「能言」「能數」「能讓」「能書計」等啟蒙教育活動時,對於教學內容、教學主題有深入思考。



蒙學之教  識字為先



古人認為,蒙養之時,識字為先。據《漢書•藝文志》載:「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所謂「六書」之教,正是指識字。古代啟蒙教育門類很多,若不能認識一定數量之文字,則其他專門教育無法開展。不僅如此,小到備忘記事,大至資訊傳遞、文化傳續,皆離不開文字。故啟蒙教育之途徑雖有不同,但識字必不可少。


滿足日常應用之外,古人還將識字應用提升至法律高度用以選拔官員,《漢書•藝文志》說:「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對於「諷書」所指之背誦典籍,以及講授「六體」之學,識字為最起碼之要求。此種啟蒙教學之需求,催生出一批識字課本。例如,我國最早之啟蒙讀物為《史籀篇》,王國維稱其「字書之祖」;至於秦漢時期之《倉頡篇》,有說法認為最早由秦丞相李斯所作,後經漢代閭里書師合《倉頡》《爰曆》《博學》三篇成五十五章;《倉頡》《史籀》之後,我國早期字書對後世影響最大者,當屬《急就篇》,一說認為許慎《說文解字》「據形繫聯」,分部收字,實出於此。


就我國早期字書與蒙學讀物之關係而言,往往認為後者取材於前者,且後者為前者之續作。前述三種字書,作為我國早期蒙學讀物之代表作,其流傳對漢字形體演變亦起相當之推動作用。以此種前後相繼之關係看來,部分歷史上影響較大之蒙學讀物出現,總有相關主題讀物作為基礎與先導,今日我們熟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其歷史皆如此。



分門別類  發其志意



在古代啟蒙讀物中,除字書以外,還有其它主題分類,隨著時代演進,用於啟蒙教育之教材呈現出類型多樣化、內容專門化之趨勢。以《三字經》《增廣賢文》《聲律啟蒙》《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蒙學讀物為例,其分類較明確。其中,多數人視《三字經》為最具代表性之綜合型蒙學讀物;《增廣賢文》意在通過「錄古集諺」實施道德教化;《聲律啟蒙》以「韻對模式」聞名,通常列名有關屬對之讀物;《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則為古代「詩教」讀物之典範。以上幾種具代表性之蒙學讀物,我們有必要再加以簡單瞭解。


我國古代眾多蒙學讀物中,《三字經》一書絕對可說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之一種。關於本書作者,通行說法為南宋末年之學者王應麟;至於其成書年代,有學者考證其可能性較大為宋末元初。


《三字經》篇幅不大,全篇僅一千多個字,但它包含的內容卻十分豐富。章太炎《重訂三字經》謂:「其書先舉方名事類,次及經史諸子,所以啟導蒙稚者略備。觀其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以較梁人所集《千字文》,雖字有重複,辭無藻采,其啟人知識過之。」這一評論,足見《三字經》內容之豐富與知識之密集。



與《三字經》三言成句相比,《增廣賢文》雖亦強調兩兩對偶,前後押韻,但其特色主要表現於廣採經子史之格言至論,兼收民間廣為流傳之俗言諺語。《增廣賢文》原名《昔時賢文》,通常認為其書名變更,既表明其輯錄先賢格言名論而成,亦反映出後來經過一番內容增擴。清人何榮爵曾說,《增廣賢文》中有文言、有俗言、有直言、有婉言、有勸善言、勉戒言、在家出家言、世宦治世言、隱遺出世言,士農工商,無一不備。


就其受眾與影響而言,該書已經遠遠超越一部蒙學讀物之價值與功能。儘管影響很大,其作者與成書時間卻都已不可考。目前可以確知者,明代萬曆年間之戲曲《牡丹亭》中曾經提及《增廣賢文》,可推知此書最晚寫成於明代萬曆年間。值得一提者,清代周希陶與碩果山人曾對《增廣》作增補修訂,前者刪去一些有語病以及消極之句,並以平上去入四韻重新編排,後者則將整書的結構進行了調整,使之更加適合蒙童閱讀。


現存之韻對讀物,以《聲律啟蒙》出現最早,其作者為元代祝明,至於現在廣為傳誦之版本,一般係指清代車萬育在祝著基礎上稍加刪改之《聲律啟蒙撮要》。以「一東」為例,祝著原文為: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聯去雁,宿鳥對鳴蟲。車萬育版如是說: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整體來看,各韻部文字處理與「一東」差不多,並無太多變化。



《聲律啟蒙》之「韻對模式」其實對應於古代文人之屬對訓練。通俗而言,屬對即作對子,古人作詩作賦,甚至參加科舉考試作八股文,都離不開屬對。蔡元培曾對屬對訓練之方法以及重要性論述道:「不但名詞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而且每一種詞裡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這一種功課,不但是作文的開始,也是作詩的基礎。」這樣一項嚴格訓練,對於蒙童來說,實行起來確有難度,一味給他們講實字虛字、死活句眼、四聲平仄等,收效不會很大,於是古人另辟蹊徑,選擇一些古今名對,令其熟讀記誦,培養其興趣,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進而引導其靈活運用,《聲律啟蒙》此種供蒙童學習屬對之讀物,便應運而生。


至於通過《千家詩》《唐詩三百首》此類詩歌主題之讀物開展啟蒙教育活動,亦為古人常用之教學方法。如《論語》記錄孔子以「不學詩,無以言」教子。那麼,為何詩歌教學倍受古人推崇?


相關研究指出,詩歌中往往寓有道理,本身即教育孩童倫理道德之絕好材料,故古人提倡運用詩歌教學之同時,又提倡運用所謂「極感發」「極有關係」之詩歌。由於本身具有相當強之複合功能,因此詩歌教學往往被視為古代啟蒙教學環節之小結,無論對於文化知識之體會與理解,抑或四聲平仄、韻律偶句之學習,詩歌教學皆有助於鞏固知識。



另外,詩歌教學對於激發孩童之學習興趣亦有助益,王陽明認為,教育兒童學習詩歌之目的為「發其志意」,他曾說:「凡習禮歌詩之類,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於邪僻。教者知此,則知所施矣。」更有人將詩歌教學視作驅除兒童怠倦及懶散之工具,明代呂坤曾說:「每日遇童子倦怠懶散之時,歌詩一章。擇古今極淺、極切、極痛快、極感發、極關係者,集為一書,令之歌詠,與之講說,責之體認。」此種說法,從側面亦反映詩歌教學對於兒童學習興趣之引導作用,以及蒙童對於詩歌的喜愛之情。



小結



整體而言,我國古代蒙學讀物內容主題廣泛,傳統蒙學讀物於傳統四部分類法中,一部分著錄於經部小學類,一部分著錄於子部儒家類,一部分著錄於子部類書類,還有一部分錄於集部別集類。傳統啟蒙教育之目的並不止於識字,更要求掌握基本生活常識以及自覺踐行道德傳統,因此,除少數蒙學讀物具有單一性,大多數蒙學讀物則主要體現出複合性特徵。


今日,我們經由傳統蒙學經典,進而閱讀傳統經典時,需要特別注意,即對傳統文本呈現之文化知識與思想內容,應當保有一種合理思考之態度,即其與當下媒體描述之傳統價值觀有何差異,我們應當以何種視角進行甄別等等。


【相關閱覽】


國語君:我國傳統蒙學教材

◆蒙学图书《紧要字》,清刻本

◆蒙学图书《新编对相四言》,明刻本

◆战疫中推进《蒙学经典导读》在线课程建设

◆《蒙學經典導讀》課程教學參考文獻舉隅

◆談談今天的《蒙學经典导读》第七课

◆《蒙學經典導讀》微课(十四)


伟烈亚力:欧元1867年前《三字经》《千字文》西译要目

江zm:《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典籍的教育意義

◆《三字经训诂》举隅

◆太極千字文

◆太極千字文,圖集,丁酉秋冬

◆文徵明89岁作《千字文》

廿体千字文


陳宇:琐议《97岁老人劝青少年勿学<弟子规>》

谭良田:作文用典与行礼共情-——兼及【弟子规】

【合格證書】唐慧同學30米篆書長卷《弟子規》


《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老子》《報任少卿書》《屈原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 誦讀


◆漢文字、華文字、中文字教育  20210930

◆漢文啟蒙經典  20210930

◆孔子、【論語】、儒學、經學、理學  20210930

◆家族、家譜、家風、家教  20210930

◆錢穆先生文選  20210930

◆余英時先生文選  2021093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