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枫:汉字,体现着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

江楓 文字研究 2021-12-30


【講座】

漢字,體現著文字發展的共同方向


主持人:傅光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員)

主講人:江楓(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演講時間:2007722

 

主持人傅光明先生: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在文學館聽講座。今天我爲大家請來的主講人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彩虹翻譯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江楓先生,大家歡迎。

 

今天,江楓先生帶給我們的是這樣一個講題,“漢字,體現着文字發展的共同方向”。說到文字,我們會條件反射出它的定義,即“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可是,江楓先生將要告訴我們,這個定義,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爲什麼?漢字又將如何成爲文字發展的共同方向?讓我們恭聽江楓先生的宏論。

 

主講人江楓先生:

世界各國的語言學家在給文字下定義時都說,文字是傳遞信息的書寫符號系統,只有中國當代的辭書,無一例外,都把文字定義爲記錄語言的符號




因爲那些使用拼音文字書寫的語言學家給文字下定義,(按,“拼音文字”本身是邏輯錯誤的概念。所有文字都是拼形的。)會遵守邏輯的規則,把一切文字全都考慮在內,就不能不考慮到還有並非語言記錄符號的文字存在,而記錄語言的符號又未必都是文字,只有中國當代掌握了話語權的部分語言學家,才一定要把索緒爾說拼音文字的話用來說漢字,以爲漢字拼音化造勢。爲此,他們還要把拼音說成是世界各國文字發展的共同方向

 


然而,實事求是地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作真實的結論:文字的發展如果說一定有共同的方向,這個方向,絕不可能是拼音,因爲現實生活中拼音文字的發展,早已經不是依靠拼音字母的排列組合,拼出越來越長的拼音文字,以滿足日新月異不斷發展的生活不斷提出的豐富多彩的需要,早已經在向漢字發展所體現的方向靠攏,早已經走上了拼裝表意形符以構造新詞的道路。

 

文字的本質屬性是以形表意,從發展上看,所有的文字,不論起源、出身,在滿足現實生活需要方面,最終都會採取相同或類似的方法,利用既有的構形資源創制新詞、新字而殊途同歸,因爲這條路,經濟,而且,高效。

 

這樣造出來的詞或字,望而可以識義,用萊布尼茲的話說,可以節儉使用我們的記憶和想像,便於信息的接收,也就便於信息的傳遞。

 


一、從索緒爾談論漢字說起

 

索緒爾針對拼音文字所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和“記錄語言是文字惟一的存在理由”,長時期以來,被我國語言學界部分學者生硬搬弄,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他推銷給中國大眾,強加給漢語漢字學界,充作建構漢語漢字理論體系的基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甚至,還成了制定我國語文政策的依據。然而實踐表明,與漢語漢字實際狀況格格不入的理論,只能造成有害的後果。

 


雖然,拼音化的方向已經放棄,消滅漢字的叫囂在公開場合是聽不到了,但是漢字拉丁化派仍然掌控著語言學界的話語權,不同觀點的言論受到壓制,正常的學術討論難以開展,可以挽救和彌補的破壞性後果未能得到應有的挽救和彌補,所以,我們的討論,還有必要,從索緒爾有關文字的言論說起。

 

索緒爾講授普通語言學而談到文字時,據他的學生記錄,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系統,

 1.一種是表意系統,每一個詞各由單獨一個符號表示,而這個符號與該詞本身的聲音無關。每一個書面符號都代表一個完整的詞,因而,也就代表那個詞所表達的觀念。表意文字系統的經典範例,就是漢字。

2.通常稱爲表音系統,這種系統力圖再現一個詞所賴以構成的聲音系列。表音文字,有時是音節文字,有時是字母文字,都是以說話所用最基本要素爲根據的文字。

而當某些表意字符失去其始初價值而變成各不相關的一些聲音的符號時,表意系統會很容易演變成爲混合型系統。

我們說過,寫成爲文字的詞,在我們的思想上,總有取代口語詞的傾向;兩種系統情況全都一樣,只是在表意系統下這種傾向更爲強烈。對於使用漢字的中國人,表意字和口語詞,都是代表觀念的符號。對於中國人,文字是一種第二語言,如果交談時有兩個詞語音相同,他們就可以通過寫字表達思想。使用漢語,在思想上用書面文字代替口頭言語,不會產生在表音系統下常會產生的令人不快的後果,因爲在漢語裡的代替是絕對意義上的代替;相同的書面符號可以代表不同方言(觀念相同)的詞。

我的討論將僅限於表音系統,特別是今天還在使用的、源起於希臘字母的這種系統。”

 

以上譯文是我從Wade Baskin的英譯本《普通語言學教程》重新譯出的,其所以有必要重譯,是因爲高名凱所譯含有如下文字:

“表意體系。一個詞只用一個符號表示,而這個符號卻與詞賴以構成的聲音無關。這個符號和整個詞發生關係,因此也就間接地和它所表達的觀念發生關係。這種體系的典範例子就是漢字。”

 

顯然,英譯本譯者對原文進行過合理的整理,和文本理路不相協調,卻被漢字拉丁化派搬來“證明”“漢字不能直接表達概念”的“因此也就間接地和它所表達的觀念發生關係”句所據法語 indirectment  英語indirectly  漢語間接”, 一詞,在英譯本中便已不復存在。

 

其實索緒爾的語言學論述,瑕疵不止一端,只有中國的漢字拉丁化派,爲了自己的目的,至今還在把他針對拼音文字所說的話語奉爲漢字研究的圭臬,儘管德里達已經對《普通語言學教程》進行過全面細緻的解構。


把這一段重譯並且完整地摘錄在這裡,目的還在於提醒那些喜歡背誦更甚於思考的教書先生們,在對學生們背誦索緒爾語錄時,千萬不要漏掉或是故意漏掉他所說“我的討論將僅限於表音系統”這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以免得在誤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子弟之後,再讓繼承衣缽的弟子繼續貽誤未來世代。

 


二、索緒爾談論文字的疏失

 

文字之有表意、表音不同發展階段說,雖然不是索緒爾所創,但他認爲有相對於表意系統的所謂表音系統,即使給“表音”加上了引號,也還是不妥而有可能誤導。首先,表意和表音不在同一邏輯層次上。其次,拼音文字並非表音之文字。而且,就其根本功能而言,是文字,全都表意,不表意,便不是文字。

 

字母,確是音標,但是拼寫成文字,便佔有空間,呈現形象由字母拼寫成的文字,便借此書寫形象視而可見的作用傳遞信息。

 

漢字,以源起於象形文字的構件造字,西方拼音文字,在起始初階段,由表音字母拼寫成爲文字。前者是形源文字,後者是音源文字,全都是通過字形表意的表意文字。但是,無論形源、音源,世界上沒有不表意的文字,不表意的任何符號都不是文字。

 

索緒爾未能注意到的是,所有的文字,即便源起于拼音成詞以記錄口語,一旦寫定,就成爲自有特殊屬性的視覺符號,便會自成系統而自行其是,便不會隨著語言的變化而變化,便不會滿足於錄音表音,而且,便不依存於語音而直接表意。

 

三、文字的定義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文字的定義,當然是是揭示文字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

 

中國當代辭書的定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文字,語言的書寫符號,人與人之間交流信息的約定速成的視覺信號系統。

《現代汉語詞典》——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等。漢字:記錄漢語的文字。

《辭海》——文字: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號。漢字:記錄漢語的文字。 

 

這樣的定義,顯然都是索緒爾有關拼音文字的論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說,被套用過來的演繹,但是,作爲定義,並不正確。儘管責任不在索緒爾,因爲他開宗明義有言在先:“我的討論將僅限於表音系統”,他在這裡所說的文字,當然是指“拼音文字”,不是指一切文字,更不可能是指漢字。

 

正確的定義必須遵守的第一個條件是,“被定義項和定義項的外延必須是全同關係”。中國當代辭書的文字定義,被定義項是“文字”,定義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但是,從下文可以看到,文字,未必都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記錄語言的符號又未必都是文字。         

 

中國傳統的文字定義

《康熙字典》——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從我們祖先下的定義看來,漢字曾有過“形立”而“聲”未必“具”的階段。

 

拼音文字寫成的定義

 

值得注意的是,用拼音文字寫成的文字定義,倒沒有一條涉及記錄語言。

 

如《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文字”條:人類用來進行交際的約定俗成的可見符號系統

 

這樣的定義,顯然是考慮到了世界上還有並非語言記錄符號的文字,也有並非文字的語言記錄符號。

 

符合文字實際的定義:文字,是人類交際傳遞信息的書寫符號。

 

漢字,是從象物、象事、象意的象形文字發展起來一種形源書寫符號。

 

拼音文字,是從拼寫語音發展到拼合表意詞形成爲文字的音源書寫符號。 

 

四、 漢字,形源書寫符號

 

漢字是起源於象形文字的表意文字,且按許慎的說法,回顧以下漢字產生和發展的歷程:

 

1.漢字起源於象形

 

1.1  象形字:象形者,畫成其物, 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1.2  指事字:指事者, 視而可識, 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1.3  會意字:會意者, 比類合誼, 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1.4  轉注字:轉注者,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1.5  假借字:假借者, 本無其字, 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1.4 轉注字:轉注者,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1.5  假借字:假借者, 本無其字, 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1.6  形聲字,形聲者, 以事爲名, 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以上的篆字樣本,均引自李鐵良著《篆字匯》

 

2、形聲字發生的原因不在借字表音

 

有人認爲形聲字的大量出現,是借字表音從自發到自覺的標誌,其實不然。

 

陳夢家認爲,形聲字和類似形聲發生的原因大約有七:

一、象形字聲讀不一,故注聲於形。

二、聲假字一字數用,故注形於聲。

三、象形字或聲假字,脫去原有象形或聲假,而以後加的形和聲相益成字。

四、聲假字因時空變異稍變其聲讀,故注聲於聲。

五、象形字意義紛歧或類別加繁,故又注形於形。

六、象形字詞性繁多、意義紛歧,故注一指標。

七、兩文相合,一爲聲讀,另一似成形符。

 

陳夢家認爲:形聲字不是一種突然產生的造字方法,也不是固定設下的造字法則,它乃是由象形字和聲假字在發展當中逐漸地增加形符聲符,因此自然而形成的一種形式。它之所以要加形符聲符,完全基於文字的和人事的應用上的需要,不得不加。

 

——  陳夢家正確地指出“不得不”,但是爲什麼,他沒有說。

——  我以爲,不得不,首先是因爲,文字,是文字系統內的文字。

 

 3、形聲字出現原因的另一種說法

 

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字學》說:“甲骨文不僅有大量的象形字,而且也出現了許多會意字和形聲字,具備了各類型造字方法;假借現象大量產生,說明當時人們對借字表音法已有了高度的認識;甲骨文有4000左右個單字,基本上能滿足記錄當時語言的需要。”這也是“文字是語言記錄符號”說的引申。這本《文字學》又舉例說明形聲字產生的原因: 

 

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爲了書寫的便利,漢字的形符逐漸簡化,字形所表現出來的意義信息逐漸淡化,或由於字少詞多,往往借用讀音相同、相近而意義無關的字來記錄他詞,這樣就造成了漢字形與義之間的脫節,爲了維護漢字的表意性,加強漢字的記錄功能,於是在原有意符上累加意符或聲符,從而生成了大量的形聲字。例如:

     ——蜀  ②它——蛇  ③止——趾  ④佳——唯

 

①“蜀”本爲“葵中蠶”的象形,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由於造字理據淡化,需要增加意義信息強化其表意性,於是增加意符“蟲”而成“蜀”;②“它”本義指“蛇”,後借爲旁指代詞,爲了區別意義,便在“它”上加上意符“蟲”而構成新字;③“止”的本義是“足()”引申爲“至;站;停止”之義,故又加意符“足”以強調本義;④“隹”本爲鳥名,借爲語氣詞,故又在“佳”上加“口”以強調其假借義。

 

上面這4組形聲字都是爲了增加字符的表意信息而添加意符構成的,傳統上對這些字的結構進行靜態、平面的分析,認爲由形旁和聲旁組成,並稱之爲“形聲字”,但其“聲符”從來源看,卻是地地道道的意符,只是在這些意符上重新添加新意符後,由於這些意符與構成的新字客觀上存在讀音的聯繫,因而也就具有了提示讀音的作用,而實際上這些“聲符”本身與漢語的語音並無必然的聯繫。 語文出版社,43  

 

4、象形表意,是漢字根本

 

無疑,形聲字的大量出現,卻也說明,有一部分甚至很可能是大部分漢字,確實是爲了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而創制出來的。漢字,可以用作記錄語言的符號,但是,不能因此就把漢字歸結爲記錄語言的符號。可用於記錄,只是文字的功能之一,通過字形傳遞信息,才是文字本質功能。這種功能在文字與語音結合以前,在文字與語詞實現一一對應的關係以前,在沒有語音介入的情況下,也都是存在而有用的。

 

形聲字的創制,借用既有的書寫符號充作聲符,任何用作聲符的構件,如江字的工,松字的公和容,等等,全都是些各有其獨立價值的象物、象事、象意的象形字,一旦用爲聲符,便失去其本來意義,而且,未必保留本來讀音。借形爲聲,注聲於形,就爲再造新字增添了新的相互區別的手段和可能。

 

文字是視覺符號系統:符號的價值,一方面,取決於它在系統內的位置,由語法規定而由語境形成的位置,另一方面,取決於此符號與彼符號之間的區別。系統有大有小,系統之內、系統之外,都可能還有更大或更小的系統,作爲符號,對於二進位這樣一個小系統,有兩個也就夠了,而文字是一個巨大的開放系統,因爲人類的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全都大到不可限量。文字系統,爲了滿足人類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物質文化需要,就必須不斷創造新字、新詞,而當象形、指事、會意之類的手段幾乎已經使用窮盡,便不得不啟用同音假借之類假借的方法,以舒緩既有文字不敷所需的窘困。但是,假借會引起歧義,權宜之計不可久用。這時,發現利用既有文字的既有資源、改造既有文字的字形,便可以造出新字,實在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進步!既有文字的資源,除了可以拆分、也可以組合的既有字形,便是尚未自覺利用的字音。注聲於形,便突破了象形的拘束,便可創制出多到無限、各具特徵、互有區別的視覺符號。

 

形聲字,和象形、指事、會意字一樣,主旨在於表意,不是也不可能是“表音”。

 

形聲字中的聲符,原本都是地道的形符,只是借來權充聲符,“雖有提示讀音的作用,但與漢語的語音並無必然聯繫”。

 

秦之所以能在方言各不相同的人民之間,實現“書同文”,是因爲,漢字不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否則,不先行統一語言就無法統一文字。而秦文字之所以不難被戰國遺民接受,還因爲,他們本來全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原先所用文字,全都源於象形大篆或籀文而有省改,或大同小異,或脈絡相通,易爲辨識。而且,還因爲這樣的文字改革無損于文化傳承。

 

漢字,作爲傳遞信息的手段,相較於其它文字,特別是和拼音文字相比,並不像索緒爾所說是不可論證的文字,恰恰相反,正由於造字造詞皆各有理據,萊布尼茲說過“記憶和想像”都應該節儉使用,望文便可識義,是多麼大的節儉!所以,更便於認知而有利於表達。經濟、有效,是漢字最大的優越。

 

4、東巴文字的啟示

 

我國納西族經師東巴所使用的東巴文字,被認爲是文字的活化石,我所見到的已是經過東巴文字專家們整理、寫定或是畫定的東巴文字,圖畫性顯然大於符號性。

 

讀過凝聚著東巴文字專家心血的著作,流覽過那些含義豐富、生動有趣的圖畫文字,不能不感慨所謂“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說危害之烈 豐富的資料、生動的現實,都不得不被塞進一個狹窄僵硬的學術籮筐,而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竟成了被人無端廢棄和浪費了的寶貴資源。

 

面對以下三個圖形文字,三個全都代表著不止是某個單一概念或語詞的圖形文字,居然也不懷疑,文字果然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天地變化


樹木滿山

 

艾蒿長坡先於草

納西歷史也很早

 

這三個字叫做“情景字”,“情景字”這個詞所代表的一個概念,就是我從這份東巴文字的研究報告中得到的最大收穫。東巴文情景字的存在,使我有理由推測,漢字,最古老的漢字,一定也曾有過自己的“情景字”。“情景字”,當然不會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甲骨文專家張寶明先生,以一個具體的實例證明,甲骨文中果然就有過借由一個字符代表一起重大歷史事件的事實。那個字就是:

據張寶明先生考證,這個字所表達的,是“商湯祈雨”的故事:商湯滅夏桀之後,大旱5年,這給剛踐位爲王的商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用了各種祭祀方法都不能奏效之後,占卜者占卜出需燎人祀天。於是,在桑山之林,商湯王親做犧牲,捆綁雙手,和一頭黑公牛一起,置於木柴堆之上,焚燒自己以祈雨。在焚燒之前,他仰面對著烈日當空的蒼天,對著蒼天之上的上帝鬼神,大聲歷數自己的六條過失,願意承擔上天的一切懲罰,請上帝鬼神降災於己,以免除百姓的災難,祈禱上帝鬼神降雨以拯救百姓。隨之,大雨降臨。

 

據張先生說,由於“情景字”概念的啟發,類似的甲骨文字,他又想起“一群”。這就是說,擺脫了“記錄語言”緊箍咒的禁錮,又有不少迄未解讀的古文字將會得到正確的破譯和解讀。

 

5、語言、文字,均自成體系

 

由於原始條件下書寫困難,契刻在甲骨上的卜辭,澆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都不可能是“我手寫我口”式的口語白話文,而充分發揮了形源形源漢字的信息量遠遠大於對應語詞口語語音的信息量,而發展出一種言簡意賅的文體,和爲了適應這種文體而從口語語詞中提煉出來的文言。

 

例如,zhong  shu 這兩個聲音,充其量,究竟能夠傳遞出多少或多大的信息?充分調動記憶和想像,能夠猜想得到的也很有限。但是,當人們看到這樣兩個字:忠、恕。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幾乎包含著,因而,也就傳遞著,儒家的全部核心價值觀。中、心,中心,忠也。一心一意,盡心竭力之謂也。如、心,如心,恕也。己所弗欲毋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之謂也。

 

這樣的文字寫成的文章,不是任何記錄語言的符號所能寫得出的。中國詩之不同於拼音文字詩,比一切拼音文字詩之更富於詩意,就由於形源漢字有更大的信息量和更生動的形象性。

 

文字是傳情達意的視覺符號系統:符號必須各不相同、自有特徵,注聲於形,便可創制大量各具特徵、互有區別的視覺符號。其所以“不得不”,是因爲,文字是一個符號系統。而符號的意義,取決於各自在系統內的位置和彼此之間的區別。

 

德里達在《論文字學》第三章提到:當萊布尼茲爲傳授普遍文字論而談到邏各斯中心主義時,中文模式反而明顯地打破了邏各斯中心主義。 …… 萊布尼茲相信漢字具有非表音性質。漢字似乎是“聾子創造的”(《人類理智新論》)

言語是通過發音提供思想符號。文字是通過紙上的永久筆劃提供思想符號。後者不必與發音相聯繫。從漢字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點。(《萊布尼茲的著作與未刊殘稿》,第497)

 

秦之所以能在方言各不相同的人民之間,實現“書同文”,正因爲漢字不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否則,不先行統一語言就無法統一文字。而秦文字之所以不難被戰國遺民接受,還因爲他們原用文字,全都源於象形大篆或籀文而有省改,或大同小異,或脈絡相通,易爲辨識。

 

卜辭:甲骨上契刻的卜辭,是漢民族最早的文體,顯然,全都不是口語白話。

例一 

 

例二、有關婦好的幾片卜辭:

 

辛未卜,爭貞:婦好其比沚瞂伐印方,王自東亳(薄)伐捍,陷

於婦好立(位)。《合集》6480

辛巳卜,爭貞:今者王共人呼婦好伐土方。《合集》6412

貞:王令婦好比侯告伐屍方。《合集》6480

辛子卜,□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英》150

 

青銅器的銘文也顯然都是文言

 

6、漢字, 經濟有效的書寫符號

 

漢字,作爲傳達信息的手段,相較於其它文字,特別是和拼音文字相比,並不像索緒爾所說是不可論證的文字,恰恰相反,正由於造字造詞皆有理據,望文便可識義,所以,更便於認知而利於表達。經濟有效,是最大的優越。

 

五、拼音文字的道路

 

1、拼音文字,形成之初,顯然,曾經是拼音以記錄語言的符號,作爲能指對於所指的關係,也很可能有過極其有限的“任意”的經歷,但是,形成爲文字,便成了傳達信息的視覺符號,再要創制新詞,便不會不放棄笨拙的肯定會越拼越長的拼音字母排列組合,也不可能享有任意的自由,爲了有效表意,就一定會像漢字一樣,利用豐富的既有表意構件進行拼裝。這確實是自然發展的結果,因爲自然崇尚簡樸,講究經濟、追求有效。

 

2、且以英語的發展爲例

 

拼音文字,成型之後,便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條件反射的機理,逐漸發展成爲可以直接以形表意而不必借助語音的視覺信號系統。現代英語造詞,也是在拼裝既有的表意構件,對於所指,並不能隨心所欲。

 

例一、     ENCYCLOPAEDIA 

英語之“百科全書”一詞,沒有人是在讀完全部音節之後再從音節與音節的連接中理解其意義的。對於英語而言,這個詞就不是隨心所欲從字母拼出來的,而且,文字先於語言

 

中古英文 ENCYCLOPAEDIA  普通教育課程  

設想中的希臘文 ENKYKLO  -  PAIDEIA  

 <  希臘文  ENKYKLIOS  PAIDEIA 普通教育

       <  ENKYKLIOS  普通的、綜合性的

              +  PAIDEIA  教育,養育

              <  PAID-  PAIS   孩子

或是希臘文 ENKUKLIOS PAIDEIA 的訛傳

 

例二、 例如英語 ATOM 及其希臘源頭

 

ATOM  >  中古英文  ATOME  >  拉丁文 ATOMUS 

 >  希臘文 ATOMOS   ATOMOS  =  A - + TOMOS  

   A -  :  沒有、不可、相反  TOMOS: 切割、分割

 

3、拼音文字的音符,字母,是對語言作爲有聲信號最小構成單位的形式確認,是指認那些最小單位的名稱,起初只是賦於一種物理現象的名稱和標記。

 

作爲拼寫語音的符號拼寫過無數詞語以後,有些音節,甚至字母,便負載著越來越深厚沉重的文化積澱。

 

作爲拼寫單位的字母、音節和音節系列,便由於寫定成文而變成爲表意形符,具有自成體系、自行其是的表意功能。

 

4、所有的文字,包括“拼音文字”,全都通過字形傳達信息。其實索緒爾也已經注意到:“我們閱讀的方法有兩種:新的或不認識的詞,要一個一個字母拼出來,但對常用的和熟稔的詞卻只一眼溜過,不管是由什麼字母組成的。這類詞的形象對我們來說就獲得了表意的價值。”  (《教程》p62  ) 

 

爲索緒爾所忽略的,是“新的或不認識的詞,要一個一個字母拼出來”之後,並不會由於拼出了聲音而認識,還必須去查辭典,而詞典釋義,一般都用“常用的和熟稔的詞”寫成。

 

索緒爾還忽略了的另一點,是詞之所謂“新的或不認識的”,是對個體而言,對於社會集體,既已“約定俗成”,就應該雖非“常用和熟稔”,也一定是認識的。

 

但是,重要的是這位宣稱“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的大師,也會承認,甚至拼音文字中也有這類符號的“形象” “獲得”了“表意的價值”,也就是,拼音文字成型以後的以形表意化。

 

5、前綴、後綴、詞幹,或是詞首、詞尾、詞根,就是“拼音文字”經過長時間使用形成的文化積澱,結晶出來的表意詞形,也是拼音文字演變成形意字符的明顯表徵。人們看到“熟稔的”前綴、後綴、詞幹,或是詞首、詞尾、詞根,就可以辨認出詞的大概含義。拼音文字,在我們接觸到的時候,早已變成了拼形文字,例如,以“a-”爲前綴的幾個實例:

 

a- = negative (否定)notwithout    * 母音之前爲 an-

abyss n. 深淵;深坑;地獄  (無底的)    

a-(without)+ byss (bottom)

Achromatic colorless adj.無色的

a-(without) + chromat(color)+ -ic(形容詞字尾)

cf. chromatic (顏色的;色彩的)

Amazonn.希臘神話中的女戰士;(the )亞馬遜河

《沒有乳房的)a-(without) + mazon(breast)

 

希臘的傳說中,有一種使希臘軍隊大感頭痛的女性兵團,她們把妨礙她們拉弓的右乳房切除,希臘人據此傳說造了這個字。

Amnesty n.大赦;特赦(尤指政治犯)

  《沒有記憶→忘了罪惡)<a-(not)+mnesty(to remember)

     cf. amnesia(健忘症;記憶喪失)

amoral adj. 非道德的;與道德無關的

    a-(without)+ moral(道德的)

Apathy  want of feeling n. 冷淡;漠不關心

    a-without) + pathy(feeling)

Aphasia n.失語症;無語言能力

    a-(without)+phas(to speak)+-ia(表示病名的字尾)

Asylum  n.避難所;庇護所;救濟院  (沒有逮捕權力的地方)

    a-(without)+syl(right of seizure)+-um(表示地點的字尾)

Asymmetry n.不對稱;不均勻

   a-(not)+sym-(together)+metry(measuring)

Atheism n.無神論

   a-(without)+the(god)+-ism(表示主義、學說的字尾)

Atom n. 原子;極少量的東西  (不能再分割的東西)

   a-(not) + tom(to cutto divide)

Atypical,〃 adj.非典型的《a-(not) + typical(典型的)

 

6、縮寫字母和縮略語也已成爲造詞方法,例如:

 

RADAR 雷達 =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

LASER 鐳射 =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AIDS  愛滋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拼音文字的音符,字母,是對語言作爲有聲信號最小構成單位的形式確認,是指認那些最小單位的名稱,起初只是賦於一種物理現象的名稱和標記。

 

作爲拼寫語音的符號拼寫過無數詞語以後,有些音節,甚至字母,便負載著越來越深厚沉重的文化積澱,進而結晶成爲表意詞形。

 

作爲拼寫單位的字母、音節和音節系列,便由於寫定成文,而變成爲表意形符,便具有自成體系、自行其是的表意功能。

 

比如說,當你見到過WTO WHO UNESCO 等等等等之後,在看到一個 O 字,見到的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字母了,見到就會想到“組織”。

 

7、英語語法也在變化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0625日以“中式英語已經成爲英語中的一支”爲題報導: 英語的擁護者馬上就要迎來這門語言1500年歷史中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第一百萬個詞的誕生。據一直關注英語發展的語言學家保羅·帕亞克說,目前,隨著中式英語以及其它數種將英語與民族語言相結合的語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英語單詞已經達到了986120個。 中式英語中包括表示關門休息的“drinktea”以及代表開門營業的“torunbusiness”,這兩個詞都來自粵語。供職於聖達戈一家諮詢公司的帕亞克說,去年該公司的資料庫中新增了兩萬個新的英語單詞,其中20%是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之所以能輕易被英語接納,表明英語不僅在創制新詞方面,正越來越朝著漢字所體現的拼形方向靠攏,而且在語法方面,也越來越擺脫對於形態變化的依賴,而越來越朝著漢語所體現的借助於詞序的語法意義和詞性可變的靈活應用。例如:

 

我讀中學時只能理解爲“無蠅區”的“NO FLY ZONE”,到如今,已經被正式用在軍事地圖上,以標示“禁飛區”。

 

8、先有文字後有語言,也並非怪事

 

概念或觀念,先以口語表述,語言便先於文字,概念或觀念,首先形諸文字,文字便先於語言。英語  RADARLASERAIDS,顯然全都首先出現在實驗室報告,然後才進入日常口語。漢字,也一樣,有些字,如氕、氘、氚,及其相同和不同部首的眾多同輩同類,就是這樣。索緒爾說,表現語言是文字的惟一存在理由,就未免過於武斷了。

 

指出這一事實,並不是想要證明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文字曾經先於語言,卻足以證明:文字並不完全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結論:各國文字,殊途同歸

 

漢字,是形源表意文字,西方拼音文字,是音源表意文字,既然全都是文字,當然遵循文字不得不遵循的共同規律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記錄語言是文字惟一的存在理由” 都是理據不足的武斷之說。

 

上文已經提到,無論是東巴文或甲骨文的“情景字”,記述的都是情景,而不是語言,卻都是傳遞信息的書寫符號;而記錄語言的符號,又並不一定都是文字,比如說,速記符號一路語言而並非文字。

 

上文也已經列舉事實證明,有些字或詞,存在的理由,只是爲了表達某種概念,或是指稱某種事物,而不是爲了記錄語言。先天聾啞人,學習文字,既不是學習記錄語言的符號,也不是學著使用符號記錄語言,他們經過無聲的學習,便能掌握和運用文字,包括拼音文字。

 

所有的文字全都是傳遞信息的視覺符號,以既有材料創制新詞新字以滿足生活需要。拼音文字記錄語音是虛,記錄語義是實;以形表音是虛,以形表意是實。

 

很長的歷史時期以來,所謂拼音文字,如英文,創制新詞,已不是通過字母的排列組合,而主要是利用古日爾曼文、古法文、拉丁文和古希臘文等既有文字提供的豐富資源,像漢字添造新字一樣,進行表意構件的拼裝組合,現代構詞,尤爲明顯。

 

漢字以字形表意、拼裝表意構件以造新字的道路,是人類各種文字殊途同歸的必由之路,因爲直觀:既便於認知,也便於傳遞 —— 經濟,而且有效,用萊布尼茲的話說,就是,可以節儉使用我們的記憶和想像。世界各國文字發展的共同方向,只要有共同方向,就決不會是拼音,而只能是:拼形表意!

 

主持人傅光明先生:

江楓先生一開始就說,他今天的這個演講是“革命性的”,是向由主流語言學家建構起來的索緒爾的“一言堂”的挑戰,否定了以往對文字的定義,認爲那本身是個虛假的概念,並考察西方拼音文字的源頭,以實例來說明文字不是單純記錄語言的符號,最後指出拼形表意是未來文字發展的方向。

 


對我們來說,開口說話,提筆寫字,是輕而易舉的事。可一旦把語言、文字作爲一門學問來研究,當面對語言學家和文字學家時,我們絕大多數人甚至會發現自己竟失語了,不知如何說起。江楓先生讓我們聽到了語言學上“歷史的多聲部”,即不同的聲音。江楓先生在演講中,提到幾位語言學家的名字,像蘇培成先生、吳鐵平先生文學館提倡學術爭鳴,歡迎學術探討和學問商榷。

 


由江楓先生講到漢字的簡化,作爲後生晚學,我倒也有過切身的體會,因爲我趕上過學習第三套漢字簡化方案。我們建國後推行繁體字的簡化,(按,“繁体字”這个概念的產生,原起是已廢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對部分傳統漢字的惡意。)無疑是考慮到繁體的漢字難寫難認,爲讓更多的人易於學習和掌握漢字,是有簡化的必要。用江楓先生演講中講到的那個理由,也可說是出於“經濟”的考慮。簡化的漢字比起筆劃多的繁體字,多“經濟”啊!但“經濟”應有個適當的度,不能矯枉過正。我趕上學習的第三套簡體方案,今天回頭看,就是“經濟”得過度了。大概正因爲此,後來這套簡化方案被廢除了。

 

但我當初作爲學生學習時,還挺高興的,因爲筆劃簡單了,好學好記啊。僅舉兩個字來作例子。一個是發展的“展”字,大家還有印象吧,把“展”字簡化成“尸”字旁下邊一“橫”。多簡單易學呀!可今天回頭一看,在這個字上,不僅繁體漢字的美蕩然無存,而且,漢字的意韻也消失殆盡,一個“尸體”“橫”在那兒,就成“展”了!

 

還有一個字是我的姓氏,師傅的“傅”,它還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不方便。記得是在實行第三套簡化字方案時,師傅的“傅”與付品的“付”在姓氏上是通用的。派出所的戶籍警登記戶口,就把我們這個師傅的“傅”姓簡化成了付品的“付”。我父親說,不是這個簡寫的“付”,是師傅的“傅”。戶籍警說一樣!就這樣,我的麻煩來了,辦身份證時,按戶口本,寫的是付品的“付”。可人家通過郵局給我寄東西,都寫師傅的“傅”。有一段時間,郵局還通融。但很快,就不行了,人家說這兩個字是同音不同字,怎麼證明你這個“傅光明”就是那個“付光明”?沒辦法,只好通過朋友幫忙,又辦了一個身份證。那時,我有兩個身份證。這是違規的。現在,我們家早已經把戶口本和身份證都統一成了師傅的“傅”。我就是要姓這個繁體的“傅”!

 

再說漢字的拼音化問題,我有這麼一個感覺,漢字是不能也無法拼音化的。簡言之,拼音化將使承載中華文明的漢字失傳。作爲我個人,既不贊成過度“經濟”的漢字簡化方案,更不贊成漢字的拼音化。一句話,我們的母語是那樣的優,我們的漢字是那樣的美,讓我們珍愛我們的母語,珍愛我們的漢字。

 

最後,讓我們感謝江楓先生的演講!(掌聲)

 

【相關閱覽】


张朋朋先生:从理论上彻底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评江枫先生的「拼形表意」文字观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二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