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帅铁哥:心理学教授谈方方日记的心理治疗作用

园地作者 一枚新园地 2021-02-19


题图摄影:作者。


身体的患者不会病好了,就诅咒治好其病的药的味道苦口或可能有些副作用吧?

对于曾经陪伴我们度过疫情中最艰难岁月的方方日记的阅读呢?




日记的心理治疗作用

 大帅铁哥 | 文

疫情中的患者经过医学治疗后,留下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心理治疗。疫情的许多事情应该由科学去回答,而不要吃瓜人去贴上这个或那个标签。我不是科学家,但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心理学乃属于科学。科学心理学可以解释疫情中和疫情后的心理咨询与重建的问题 。

我上世纪末就开始研究叙事心理学及其辅导作用。几年前把有关研究集中在专著《叙事心理学与叙事心理辅导》一书。我在书中提到了叙事辅导中写作与阅读治疗,当然,也详细谈到日记写作与阅读的心理治疗作用。

我没想到2020年武汉疫情缓和下来后,对于方方在疫情中的日记铺天盖地地争论了起来。不是要让科学说话吗?所以我想把研究中有关写作与阅读的心理治疗作用浓缩一下,以供相信科学心理学作用的人参考。

一、写作治疗源远流长

写作被认为是心理上有益的事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因为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是管诗歌和健康的神,这里就隐喻着两者的奇妙关系。第一个写作的人——古埃及人知道写作有着巨大的力量: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书面文字与上帝直接接触。

将书写日记作为一种情感的发泄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日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在西方则产生于16世纪英国。英国诗人葛里波顿也建议用记日记来治疗消沉和焦虑病人。

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在写作中建构关于他自己和世界的故事,用以诠释自己和世界的时候,就获得了某种情感的宣泄与寄托。挫折的苦闷、彷徨和痛苦可以转化为作家的一种创作动力,难怪尼采说:“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文学能够给灵魂带来欢乐,因为它通过虚构和幻想足以唤起对抗精神疾患的力量。

如果心理治疗的任务最主要的是引出对被遗忘的事件的回忆,并引出其情感的表达,那么面对面的口头表述和独自进行的书面表述都可以承担这一任务。文学家从中获得过心理疏导与情感寄托的创作方式,当然也可以成为一般人获得这种自我服务的叙说方式。

于是,我们可以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象文学家一样写出他自己的生活故事。当大众受教育的程度得到普遍提高,书面言语成为了普遍的交流工具或方式时,写作就有了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治疗方式的可能。当今天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使电脑和手机及其上面的信息传播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时,这种心理治疗作用就无形中进入了千家万户了。

方方在其写作中也认识到这种作用。她在2月18日的日记中说:

“以前谈小说感想时,我说,小说经常是与落伍者、孤独者、寂寞者相濡以沫的。与之携手共行,甚至俯身助人。小说更宽阔地表达着一种人情和关怀。有时候会像老母鸡一样,护着那些被历史遗弃的人事,被前进的社会冷落的生命。陪伴他们,温暖他们,鼓舞他们。更或许,小说自己会呈现与他们同命相怜的气息,也需要他们的陪伴、温暖与鼓舞。这世上的强人或是胜者,经常是不介意文学的,他们更多的时候拿文学当点缀、当花环,但弱者们,却经常拿小说当了自己生命中的一盏灯,水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垂死时的救命恩人。因为在那个时候,只有小说会告诉他,落后也没关系,很多的人跟你一样,不止是你一个人孤单或寂寞,不止你一个人痛苦和艰难,也不只是你一个人有焦虑和脆弱。人活着有很多方式。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不是坏事。”

正是这种作用,方方日记抚慰着包括武汉人在内的千千万万在疫情中煎熬的人们的心灵。于是,它继续加入到写作和阅读治疗的源流中流淌,演绎着当今新的故事。

二、写作的身心治疗作用
     
文字成为“药方”,确实是奇怪的事,但一些医生把身体的病和心理的病联系起来了。

对于一些身体疾病,医生可能除了开出药方外,还提出写作的建议。例如研究者要求有哮喘病和带关节炎的其它疾病的人,写下其生活中最具压力的经历,一连三天,每天20分钟。同时,得同样疾病的控制组要求简单地写下其当天计划。所有的病人照常用药。四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几乎一半写了压力事件者表现出临床的症状改善,较之控制组少四分之一。哮喘病组中,写了内心感受的病人,其肺功能有20%的提高,而仅仅写一天计划的病人没有变化。

国内宋英和梁爱主对21名因心理问题,包括适应性障碍、抑郁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综合症而多次就医的青少年开展日记治疗。他们在听取来访者描述,做必要的安慰和解释后,要求来访者(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围绕什么时候出现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表现在什么方面,尽快消除心理障碍的期望,对目前心理状况的认识来书写日记。然后咨询师对日记进行分析,与来访者就日记中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使来访者重新寻找自己,认同自己、发现自己。

此外、咨询师给来访者做作业,诸如你现在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如何发挥它们;心理障碍会不会出现反复,出现了反复怎么办;心理治疗阶段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如何巩固治疗成果;是否找到了自己调节自己心理冲突的方法等。经5-17次会谈后痊愈11例;显著进步7例;有进步2例;无效1例,有效率95%。

上海全军第一所军人心理咨询所的女博士刘素珍,就采用“日记分析法”治疗忧郁症,即让患者每天坚持写日记,只记一天中最愉快的事,比如收到女友的来信、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或一部电视剧。吃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嘉奖等等,以此强化愉快的记忆。实践证明,如此日积月累,忧郁”就会被愉快”所取代。

刘素珍博士在临床心理研究中发现,人类情绪记忆中不愉快的事件易于储存,而愉快的事件则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用“日记分析法’强化对愉快事件的记忆,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使愉快情绪的保持量达到相当的水平,这对矫治忧郁、焦虑以及自卑等心理障碍十分有效。

患者对于这种文字治疗方式很自然地接受、欢迎。对于疫情中的身心患者、可能患者以及防病的人们它当然也必然大受欢迎。我认为,这是疫情中,方方日记大受欢迎的原因。起码,疫情最疯狂造孽的时候,我还较少看到对方方日记的非议。

三、日记写作的内心对话

叙事是对头脑中存储的事件碎片的多种可能的连接。日记写作是叙事中的一种,它帮助一个人把碎片连接后理解“真正”发生了什么。

日记写作(Journaling)是对于事件、经历及感想的私人记录,把问题和思考变成词。日记中记录着当天发生的事情、重要的想法,进行着内心的对话,以及自己对当天事件的直接反思。日记交谈所面对的是自己,能够在没有外在压力和顾虑的情境下尽情、清晰表达、宣泄自己情感和审察自己。日记写作既可以通过批判性反思而作为成长的工具,也可以见证成长的心理过程。

日记首先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是自己隐秘情感的宣泄,许多时候不愿意让别人窥视。日记的主要特点就是面向自己进行写作,它是一种最纯粹、最隐秘的私人著述,其本意不仅无心传世,而且担心别人窥探。正因为日记只是面对自己的灵魂说话,所以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赤裸裸地写出事情的真相和表达真实的情感。

有的个人日记也可以本人愿意公开,作为珍贵的历史记载。近代以来,前人日记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关键在于它往往比其他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率真”,能够更真实、更鲜活地反映事物或人物的原貌。

当日记有目的地围绕个人的健康问题而写,就成为了健康手记。它是显露个人情绪的写作,用于处理各种个人情绪状况、问题与冲突的治疗方式。

日记写作是一个治疗的强有力工具,对于自我检查和反思,特别是对于精神指引、发展自尊和更好的自我想象来说是一种出色的方法。日记写作可以增强清楚的记忆,但不仅是反思或记录日常记忆,还令我们获得新的感受与目标。

接力者风铃在其日记接力第二棒《让我缺角的一天继续完整》中写道:

“昨晚看了芦苇写的方方日记读后感,失眠了一个晚上。一直在想,我也要写一篇。

于是我一夜没有睡,上午带八个月大的孩子,中午抽时间一口气写了这篇。

过去两个月来,每天晚上守着看完方方老师的日记,已经成了我的睡前习惯。正如一个读者留言里说的,每天只有看完方方老师的日记,一天才算完整了。我想说,每天看完了方方老师的日记,我的内心也就安稳了。

如果不是方方日记的引导,居家的日子里的我或许会一天天就这样消沉下去。方方老师的日记在潜移默化中给了我力量,让我也想写日记来记录我的生活,以后把2020年初这个寒冷的冬天发生的灾难告诉慢慢在长大的孩子,让她记住这一年,记住在武汉,有一个叫方方的奶奶用手中的笔记录时代,为老百姓呐喊。她用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去引导和鼓舞我,让我学习去独立思考,让灵魂跟随脚步。”


于是,她居家期间也写日记。2020年元月26日她写道:

“只有坚持和不放弃希望,是大地上的生灵,在任何时期,活下去的力量。只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做一次彻底的盘点和反思,才能在浪漫的星辰下,自由地行走,自由地呼吸。”

从这种日记写作中,我们看到了日记给写者的力量。

四、阅读治疗与写作治疗紧密相连
              
写作当然伴随着阅读。在文字的心理治疗中,它们是彼此难分的兄弟。

“阅读治疗”
(Bibliotherapy,或译为“阅读疗法”)一词源于希腊语,是“书”与“治疗”两词的合成。最早是从医学方面考虑的治疗方法,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有计划、有引导、有控制地阅读图书和其它文献资料,借以辅助医治疾病。

阅读治疗并非什么新东西。亚里士多德相信文献具有康复功能,古罗马也认识到医学与阅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早期的阅读治疗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在中世纪,就有利用圣经等宗教类书籍辅助治疗的记录,如13世纪时开罗的AI一Mansue医院在治病时。就是一面由医生用药或手术,一面牧师从早到晚地向病人诵读古兰经来进行 。

我国古籍记载一个名叫闵子骞的人,他名利心重,忧郁成疾,以致面黄肌瘦,后来通过读孔子的书才开了心窍,能正确对待名利,于是病也好了,肤色红润,满面春风。

阅读治疗
(当然也包括阅读他人的公开日记)的基本假说是:阅读是一种动力学的过程。人们常常难于确定和描述他们的感受,而他人文字作品有助于开展讨论和自我理解。当人们阅读时,就把自己的需要和问题带到以个人经验解释作者作品的阅读体验中。解释他人文字中记载的事情成为了人们原有的需要和体验不断变化的过程。阅读治疗提供了读者与文本一个虚构中的互动的机会。文本比起直接面对现实情境更少威胁,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文字中的主人公这一第三者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在阅读时,读者会进入到字里行间所描述的世界中和故事人物在一起,为读物中的“样本人物”个体命运动感情,与之展开生命之间的对话,并进而理解自身的生命与处境。当读者认可书中与其有类似感受、想法和境遇的主人公时,可以减轻其疏离的情感。这对于处在从无能状况恢复过程中的人特别具有治疗作用。文字作品可以帮助当事人使其经验客观化,变得更易理解,对生活获得新的感悟,从而使生活态度和关系变得更为积极。

阅读治疗通过各种不同的阶段,使读者得益。有人提出认同、宣泄、领悟三阶段说。

认同——认同开始于读者建立起与作品主人公的联系。主人公的年龄和事件与读者的类似性有助于这种联系的形成。在这种联系中,读者好象参加到一个支持系统,认识到其遇到的困难也是许多人遇到的,从而减少孤立无助感,获得有助于他们应对问题的信息,摆脱消极的应对方式,增强自信以及提高改变信念与行为的主动性。

宣泄——宣泄是“情感净化”,“通过对社会不接受事情的符号化满足或社会赞赏行为的替代性满足而舒缓紧张”。读者把情感投入到故事中能够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领悟——
领悟是“发展问题解决的见解”。读者通过审视文中主人公的问题,而自然地把自己个人的问题也摆到审察的位置,使问题得到客观化和明晰化。读者对主人公问题解决的可能方法有了认同,也就启发了解决自身问题的思路。

在疫情中,人们对阅读方方日记的渴望,正清楚地表明了认同-宣泄-领悟这一抚慰和治疗的过程和作用。

肆归在其日记接力开篇《再见了,武汉日记》一文中就道出了疫情中人们对这种“治疗药物”的渴望:

“在微信平台,方方的日记每天子夜时分发出来。按常理,这时候的人们早已入睡,这个时间段应该是阅读的‘淡季’。可她的日记,却在‘淡季’里呈现出‘热销’的反常。数十万人熬更守夜等待阅读,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一个惊人的阅读场面。

日记在子夜一经发布,短短一、两个小时,阅读量便突破十万,这是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微信平台不乏10万+的好文章,但通常都需要三、两天的时间,而两个小时之内便获此殊荣的唯有《武汉日记》,更不要说这两个小时是在午夜时分,有读者将《武汉日记》称之为‘方方的深夜食堂’。她的文字给伤痛的人们以安慰,在黑夜来临的时候,她点亮了自己的灯。”

现在手机微信的越来越普及,使人们在微信上的阅读越来越多,而从中不自觉获得的心理治疗也就越来越多。

身体的患者不会病好了,就诅咒治好其病的药的味道苦口或可能有些副作用吧?

对于曾经陪伴我们度过疫情中最艰难岁月的方方日记的阅读呢?

【本文首发一枚园地,2020年8月18日,民声II(35)】

【作者简介】大帅铁哥:高校心理学教授。曾在美国密执根大学人类发展研
究中心当访问学者。专著有《叙事心理学与叙事心理辅导》、《学校心理与
教育研究--行动、反思、叙事》、《在自尊的数轴上》、《心理怎么了》、《教育怎么了》、《德育怎么了》、《现代家长的忧思与求解》等。一枚园地耕耘者。



相关阅读:
大帅铁哥:我在美国过圣诞节

(本文编辑:一枚)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不再失联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现场直击"——方方作品获奖颁奖典礼
朱汉利:致2020武汉封城时的方方
老稻:没有人比我更懂方方日记
来自草根的声音- 方方日记之我见
重庆唐云:当代文学的荣耀,自方方始
民声IV(24)|| 发热门诊的两次经历,让我怀疑人类的记忆
说事儿(63)|| 庚子风尘(三):回家
说事儿系列    民声IV系列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 (183篇)
丁东:我对一枚园地的期待之一,是成为有良知的文学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