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精防社工的心得体会

渃汐 邂逅社工 2022-08-04

2017年2月,我怀着迷茫和忐忑的心情踏入精防社工这个岗位,因为之前没有直接接触过精神康复者,再加上我性格比较腼腆,我担忧我会不会跟精神康复者接触多了自己也会变成精神障患者,所以心里的忐忑和各种担忧一直都在持续着。

在参加过岗前培训后,之前的各种担忧终于减轻了一点点。接下来我被安排在宝龙街道办办公,因为宝龙街道是2017年新分出来的街道,所以暂时没有办公场地,于是我就被暂时留在龙岗街道办办公。


1


还记得第一次跟慢病院区级社工去家访精神康复的时候,我心里特别紧张,从一进康复者家里的大门起,就时刻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生怕会有意外发生。

在岗前培训课程上讲到家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内心都牢牢的记住,一刻都不敢松懈,连家属给我们倒的开水都不敢喝,整个家访过程中我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会说错话,导致康复者情绪不稳定等等,直到整个家访结束离开康复者家里,整颗警惕的心才得以放松下来。



2


慢慢的随队家访多了,自己也接了第一个个案,家访时的警惕心才慢慢得以放松,慢慢的习惯跟康复者打交道。自从接个案后,我每个月陪同个案去慢病院复诊取药、家访、点算药物等等。

慢慢的跟个案打交道多了,关系也建立的不错,案主从刚接案时对我比较冷漠和保守的态度终于得以改变,慢慢的,案主开始愿意跟我讲关于她以前的很多事情(包括病情和婚姻),这样我就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病情的相关情况,可以更好的开展个案服务,也能更好的帮助她康复,回归社会正常化。

案主自己可以掌握寻找工作的途径,每天正常上下班等等。在经过接受6个月的个案服务后,案主终于可以自行复诊,自行点算药物,性格比接案前较为开朗。虽然这只是一点点的改变,但是我也会对她的改变给予鼓励和肯定。现在每次家访结束后,案主都会送我下楼,并会对我说:“谢谢你,路上注意安全。”



3


在做精防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才慢慢体会到,其实精神康复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想去“认识”他们,不敢去靠近他们,不想去理解他们,并带着“有色”的眼睛去看待他们。

当今这个社会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康复者群体也会越来越大,他们需要被关心和帮助,他们需要被尊重和接纳,他们渴望被理解,渴望得到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对待,不被标签化。其实他们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只不过是他们生了一场慢性病,需要比普通的病花更多的时间去治疗和康复。



4

在精神康复服务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用真心付出,用生命去感化生命,会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士。我计划往后一直在精神康复服务的专业上发展,努力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END-




每日推荐(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社工心声|第一篇:为何做社工,想想为何坚持到今天。2、社工心声|第二篇:我终于也成为了一名社工3、社工心声|第三篇:在路上4、社工心声|第四篇:社工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5、社工心声|第五篇:41岁的社工大哥的社工成长之路


 点击下方标题 

查看邂逅社工最干货文章


 实务干货   | 小组  | 个案 | 社区 | 文书 | 干货 |

 社工考试  | 报名  | 高级 | 指南 | 经验 | 真题 |  

 社工心声  | 100名同工  | 实习生 | 社工十年 坚持 | 社工心声 |  

 社工传播  | 520  | 苏大强 | 三八妇女节 | 六一儿童节 | 元宵节 |  佩奇 | ZFB账单 | 劳动节 | 愚人节 |

 新社工      | 了解社区  | 驻校社工 | 禁毒社工 | 新闻稿 | 计划书 |  青少年 | 小组工作 |

 督导答疑   |  线上答疑  | 红包 | 平衡需求 | 控场 | 招人难 |  

 理论研究   |  家庭  | 残疾人 | 保密原则 | 灾后救援 | 研究方法 |  

 创新        |  小课堂  | 志愿者 | 

 社工考研   |  高分  | 经验 | 择校 | 录取通知书 

 社工新闻   |  政策  | 每月新闻 | 

 总结反思   |  小组 | 精防 | 研究方法 | 司法社工 | ABCD模式 |  实习 |

 相关公众号   |  社工考试服务 | 社工传播 | 



 更多干货内容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