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工如何做好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曹霏 邂逅社工 2022-08-04

从事该领域的工作首先要明白两个问题,第一是救什么人?第二则是助什么人?在社会救助实务领域中服务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城乡贫困人员(低保、低收入等)另一类是流浪乞讨人员。

需要注意,如果要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或者说想把救助做得专业一些,那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助”这个字上。

然后再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是为什么助?第二是怎么样助?第三是助什么?第四个是助成什么?这四个问题在工作中多加思考,也就不会迷茫了。

以下就借着这四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一为什么助
先说为什么助?原因很简单,因为服务对象遇到了困难,而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些困难。

为什么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呢?简单的说就是缺乏资源,复杂一些说就是缺乏社会支持网络。

具体的原因就有很多了,例如服务对象人际沟通能力差、自己的行为举止习惯等会引起大部分人的误会或反感。

更进一步来说就是所谓的“一贫百事哀”,通过社会工作者分析认为服务对象目前的困境或者是致贫原因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个人原因所导致,如学历低、自身患有重大疾病(先天、后天)、有各种类型的残障、有入狱服刑的经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等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社会或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下岗和失业等原因。

而这两种原因往往不是单独导致服务对象贫困,而是相互作用。

服务对象自身的原因也会让自己无法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所以强化了服务对象自我封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对外界的帮助和关注持抵触态度。

服务对象或多或少接触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接受了现实,并没有改变的意愿,一方面没有能力去改变,另一方面对现行的救助政策存在依赖。

二怎么样助
现在就来谈谈怎么样助:首先要先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在了解时注意价值观的中立和不对服务对象个人及家庭进行任何道德上的批判。

服务对象自身及家庭的一些想法价值观让你不能接受,但我们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要强化自己的专业角色。

有几种心态是要不得的,第一种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第二种是何不食肉糜,第三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第四种是以己之长,批人之短,第五种是道德绑架。

以上五种由于篇幅的考虑,不展开来说,总之就是避免先入为主,把自己所谓正确、阳光的价值观强加给服务对象。

其次根据就是如何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和需求,这里借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手法,望就是观察,观察服务对象的居家环境、观察服务对象访谈时的表情等;

闻就是听,听服务对象的叙说,听邻居的,听社区居干的,总之就是听与服务对象相关人员的;

问是需要提前设计好访谈提纲,有目的的去了解;切则是根据之前了解到的信息制定个案计划,服务对象的情况多样化,不要理论不够马斯洛来凑。

直接服务肯定是要的,不要天真的说什么社会工作者不是小时工,有时候我们做一些小时工的事情是可以和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和服务对象互动的。

例如为一位家庭环境很脏很乱的服务对象打扫卫生,完全可以社会工作者先打扫,然后引导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一起打扫,最后就是服务对象自己打扫,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居家环境。

针对流浪露宿及乞讨人员,首先要看居住环境是否安全,身体是否健康。对确实有困难的要引导去救助站,不要给钱;

对于携带未成年人的要报警;对于重病的需要了解病情,整合资源去帮助;

对于职业乞讨需要劝他离开,而不是怜悯;对于想找工作而找不到的,可以为其链接就业资源等等。

总之就是个别化的助,有根据的助。

三助什么
这个很简单,也很复杂,可以说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也可以说帮助服务对象融入社会,更可以所帮助服务对象摆脱目前的危机。

总之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增能赋权。从专业社会工作来说,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为服务对象起到预防、支持和发展的作用。

也可能我们一次入户一次外展听到的都是服务对象的抱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说自己除了钱什么都不缺,什么帮助都不需要。

但我们要看到,可能是我们的一次入户,一次关怀,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就会少很多,也可能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这个就是社会工作者的预防作用。

此外也可以通过入户和外展发现服务对象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因为该群体属于边缘群体,自身和家庭出现了危机,很有可能不被人熟知,而社会工作者的出现可以将其危机报告给相关部门,链接不同的资源来解决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总之能“助”的东西很多,希望大家在工作中慢慢去体会。

这个过程很可能是做一些微小的服务,但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很可能给服务对象很大很多的帮助。

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着重做好双向预估工作,服务对象的哪些问题是最迫切的也是自己和机构能够接案解决的,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牵牛鼻子”。

四助成什么
第一是服务对象个人和家庭摆脱了危机;

第二是服务对象认知得到了调整,缓解了和家人或社区或政府的紧张关系;

第三是结束流浪露宿的状态,回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
还有很多很多。

注意事项:
第一要多学多看,这个实务领域涉及的知识很多、政治、历史、心理、政策等等,有些通才化,所以要多了解这些,这样才能更好的和服务对象相处,建立信任关系。

先能入户能和服务对象交流是第一步,最后才是什么模型、模式。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很多,家务劳动就可以,不要担心别人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小时工,或者说我们不能干这些,恰恰这些简单的直接的服务能够更好的和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也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直接的服务和服务对象互动,让服务对象看到环境的改变可以改变心情,进一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第二要保持良好心态,我们接触的是特殊群体,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会让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及时疏导情绪。不要向同工传递负面情绪,二手的负面情绪像二手烟一样害人,会影响团队团结。

第三不要把自己对服务对象主观的感受(通常是负面的)向同工或自己的朋友去说,这样不符合保密的原则,也不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该做的。

第四不要让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有不切实际的依赖,社会工作者也不要认为自己是救世主,这样想的最后结果就是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的。

-END-


同工都在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个案管理在救助流浪长者中的运用2、以公益众筹进行急性重大疾病救助的个案案例3、社会工作嵌入式介入城市低保救助工作的实践反思—以郑州市二七区为例4、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郊社区留守老年人康娱服务的实践 --以武汉市新洲区z社区


 点击下方标题 

查看邂逅社工最干货文章


 实务干货   | 小组  | 个案 | 社区 | 文书 | 干货 |

 社工考试  | 报名  | 高级 | 指南 | 经验 | 真题 |  

 社工心声  | 100名同工  | 实习生 | 社工十年 坚持 | 社工心声 |  

 社工传播  | 520  | 苏大强 | 三八妇女节 | 六一儿童节 | 元宵节 |  佩奇 | ZFB账单 | 劳动节 | 愚人节 |

 新社工      | 了解社区  | 驻校社工 | 禁毒社工 | 新闻稿 | 计划书 |  青少年 | 小组工作 |

 督导答疑   |  线上答疑  | 红包 | 平衡需求 | 控场 | 招人难 |  

 理论研究   |  家庭  | 残疾人 | 保密原则 | 灾后救援 | 研究方法 |  

 创新        |  小课堂  | 志愿者 | 

 社工考研   |  高分  | 经验 | 择校 | 录取通知书 

 社工新闻   |  政策  | 每月新闻 | 

 总结反思   |  小组 | 精防 | 研究方法 | 司法社工 | ABCD模式 |  实习 |

 相关公众号   |  社工考试服务 | 社工传播 | 


 更多好看内容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