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3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净宗文摘】阿弥陀佛本身是实相身、为物身,有疑心不是如实称名

2017-12-13 佛教学佛念佛问答

链接:善导大师思想  念佛拍手操 念佛养老院

上一篇:【净宗文摘】净土法门无修而修,称名比一般修行,既容易又超越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破我们的无明,能满足我们的愿,可是还有称名的人无明还没有破除,而愿望还没有满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不如实称名

昙鸾大师就总的加以解释说,我们虽称名,可是这种称名不是如实地称名——只要有疑心,就不是如实地称名。如果具足信心的话,那就是如实的称名。

二不知

这一句名号既然能够破除我们的疑心,使我们起信;一起信,往生的希望就达到了。可是为什么不能破我们的这个“疑”,使我们起信呢?是由于我们不知道阿弥陀佛他本身就是实相身、为物身。也就是不知道这一句名号的原理,来龙去脉,生起本末。如果能知道的话,这个“疑”就会破除,就会得到信心。

什么叫做实相身,什么叫做为物身呢?

实相身,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成佛之身。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实相身就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自利之身。自己已经成佛了,这个叫实相身。如果还没成佛的话,他还是菩萨。既然还是菩萨,我们就不能满愿断疑了。如果是成佛,我们往生就能够达到、满足了。为什么呢?往生的资粮、往生的功德、往生的地方,都在他成佛的这一句名号上啊!所以一旦他成了佛,是实相身的话,名号就出现,那名号的本身就是我们的信。名号的显现就能破除我们的疑。所以说实相身是弥陀自利之身,也就是“设我得佛”的那一种已取正觉的“正觉”。

为物身,“物”就是众生,为物身就是救度众生之身,是利他之身。阿弥陀佛本身的存在就是要救度十方的众生,而且能够救度十方众生。如果不能救度十方众生,根本不能成佛;他既然成佛,就能够救度十方众生。

我们由于不明白阿弥陀佛已经成为这一实相身之佛、为物身之佛,所以我们的疑心不能破除。这是从佛来讲的;从自己来讲,是由于“两种不知”的缘故。

不知实相身,不知为物身,这叫“二不知”。

三不信

因“二不知”就显现为“三不信”,也就是第一、信心不纯,若存若亡;第二、信心不一,无决定;第三、信心不相续,余念来间断。

第一,信心不纯。信心不纯也就是说,你既然不知道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是成为实相身、为物身的佛,既然不知道,那么,我们内心这个“信”也就不纯。不纯就是跟原来的样子不一样。若存若亡——有时候觉得有把握,有时候觉得没有把握。“纯”,一般解释,好像一块原木,原原本本从山上运下来,还没有经过雕刻,没有经过颜色的彩绘,这个叫做纯。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实相身)救度众生(为物身)的悲愿,原原本本领纳在我们心中,不加上我们自己的盘算、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筹量计度进去,所以这个信心就纯了。所以说信心纯,就永恒性地破除疑。信心不纯,那就还有疑。

第二,信心不一。阿弥陀佛是这样子(原原本本)地救度我们,我们不认为是这个样子,而认为自己应该这个样子、应该那个样子才能被救。或者是:虽然有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可是我们要往生,哪有那么容易呀?我们要累积这一点、累积那一点,甚至修这个、修那个,才能够往生——不一。因为不一,所以这一颗心往往在那里晃动,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永远没有决定。都是在那里或许这样、或许那样,加上这个、加上那个,好多种,没有一个决定性,这个就是“信心不一”。

第三,信心不相续。既然不一的话,就不可能永远这个样子下去呀!所以就不相续。烦恼来的时候,就觉得往生没有把握了;或者是人家讲说其他的法门很殊胜,就转到别的法门去了;不可能都是信受弥陀,称念名号,永恒不变地持续下去。(《净土三经一论大意》)(摘自《念佛一门深入》)


继续:阅读更多 或 到学佛有问必答提问


敬请常念:南(ná)无(mó)阿弥陀佛


【净宗文摘】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总摄于深心

【净宗文摘】念佛专复专的三重意义

【净宗文摘】涅槃报土,杂善不生,专念必生

【净宗文摘】末法时代,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净宗文摘】应机妙法,唯在念佛

【净宗文摘】念佛即生活

【净宗文摘】三选文:净宗口诀“搁、抛、傍、专”

【净宗文摘】杂行为什么杂?因净土门和圣道门有别

【净宗文摘】往生净土之行有正行与杂行

【净宗文摘】学净土法门的五种杂行杂修

【净宗文摘】为何独尊善导大师为净土宗的开宗祖师?

【净宗文摘】为众生服务,谨记三点诫勉

【净宗文摘】端坐念佛要领:“松”和“静”

【净宗文摘】五正行导归于正定业的专称佛名

【净宗文摘】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走直路,杂修种种法门是走弯路

【净宗文摘】修五正行跟阿弥陀佛亲,五正行之外跟阿弥陀佛不亲

【净宗文摘】回归宗祖善导大师,以其它宗派解释净土法门都不纯粹

【净宗文摘】唯有正定业才是真实,以自力心修五正行,仍属杂修

【净宗文摘】杂行为什么杂?因净土门和圣道门有别

【净宗文摘】净土法门的菩提心就是愿生极乐之心

【净宗文摘】五正行的助行是为了指引到称名念佛这个正定业

【净宗文摘】正定业有二义:正选定之业、正决定之业

【净宗文摘】净土法门五正行依净土三经而立,称名念佛是正定业

【净宗文摘】佛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净土法门以信方便、易行疾至

【净宗文摘】净土法门五正行的观想正行,不是让我们去入定观想

【净宗文摘】学净土法门应该专依净土三经

【净宗文摘】净土宗三个流派之比较

【净宗文摘】乃至一念是以少摄多、以恶摄善,来彰显每人都有机会

【净宗文摘】阿弥陀经三个误解:多善根多福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念佛问答】对于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目标,什么是正行,什么是杂行

【佛教问答】既然专念弥陀功德超胜一切,佛为什么还说那么多法门

【佛教问答】谁和谁结婚过一辈子,是注定的吗?

【念佛问答】念佛感觉额头中间紧绷绷的,是念佛的方法不对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