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观察 | “巨人肩膀上”的综艺衍生节目,要如何站稳脚跟?

羊毛 影视前哨 2022-03-18

导读

更立体的节目表达,以及更深入的“可窥探”内容,综艺衍生节目的背后,就是IP价值。

文  |  羊毛


电视内容日益版块化的今天,打开视频平台搜索想看的综艺节目,除了“正片”和“完整版”,观众还拥有了其他的可观看选项。“衍生节目”这一与原有节目“打包销售”的节目形式,正密集地进入观众视野。


衍生的背后,是海量素材的重组,是自由的个性化选择空间,亦是对用户黏性步步深入的挖掘。从国内外的衍生节目说开去,“衍生”背后是品牌意识下的多种节目语态。



花絮:“你想要的我都有”


常常看完节目感到意犹未尽?观众不满足于节目本身的内容诉求,催生了衍生节目最简单直接的一种形式:幕后花絮式节目,而这一类型的开拓还要源于节目组不遗巨细的影像记录。随着电视节目制作的“大片化”,24小时、多机位的全方位记录似乎已成为了各大真人秀的标配,有限的节目时长和大基数的素材之间初现冲突。考虑到节目情绪的完整性和故事线的流畅性,舍弃一些零碎精彩片段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部分却往往是节目的兴奋点和观众(尤其是粉丝)的乐趣点所在。节目素材只增不减,搁置的内容也不断累积,自然引发了新的创作思路:同一背景下,不同侧重点的内容整合。


早在2015年,《爸爸去哪儿3》就推出了衍生节目《听爸爸的话》。在每次三天两夜的节目录制后,五位爸爸会针对每期抛出话题进行讨论,畅聊和宝贝间的大小事,同时分享旅行中的新收获。衍生节目通过同为“父亲”身份的交流,在父子相处之外,提供了关于教育、成长的更多思考空间,算是国内早期的衍生节目尝试。而以碎片化形式覆盖全方位内容的衍生节目,在国内的推进则是依托于近年“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大热。



2018年的现象级网综《创造101》,就在正片之外,一连推出了《创造101悠享版》《创造101导师教室》《101进阶练习室》《101宿舍日记》《创造101评级连连看》5档衍生节目,单期衍生节目的平均播放量甚至能达到单期正片的10%左右。无论是导师、学员、赛制,还是台前幕后、练习生训练过程和生活日常,都可以在衍生节目中相应索引。随之增加的内容和时长,也很好地解决了较多的选手数量下,粉丝因镜头分配产生的竞争和分歧。就节目编排来说,每周六的正片播出,守住了周末黄金时段的热度,而周一到周五每天不同的衍生节目的接连上线则保持了话题的持续发酵。



衍生节目中日常训练、学员互动等高密度、浅深度内容营造出的陪伴感很好地拉近了粉丝与节目主体的距离,贴合“养成类”主题,用户黏性和情感代入度也显著提高。之后《偶像练习生》的《偶像有新番》《创造营2019》的《创造营入营评级全纪录》都是相同形式的衍生产出。


延伸:熟悉感中迸发新活力


不止于原有素材整合,衍生节目的另一种创作思维是“延伸”。以“人”为中心的衍生节目,对已有人物形象处以强化。跳出原有节目框架,相同主体的“再度出发”激发出了熟悉面孔下的新鲜感。在类似主题的变形和延伸上,韩综里的一些处理方式就显得比较自然。


由2015年JTBC的《非首脑会谈》衍生出的《我朋友的家在哪里》,就是在原有节目文化主题下的延伸,“国籍”是他们最鲜明的标签。《非首脑会谈》中展现出的各国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都在《我朋友的家在哪里》中得以溯源。从原生到衍生,各国青年在节目中建立的友情是两者间的情感纽带,通过拜访“朋友的家”,走进各自成长的家庭,在中国、泰国、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不同国家携手旅行、文化寻根,化解误解和偏见。从风景到文化,再到人,褪去了《非首脑会谈》紧凑激烈的讨论外衣,“走出去”的各国青年在自在松弛的氛围下感受文化差异带来的独特魅力,温暖的情感流淌其中,实现了文化类、旅游类、观察类节目的三位一体。而国内的《非正式会谈》衍生出的《非正式课堂》则围绕中华文化展开,通过游戏和问答等趣味性环节传播传统文化,与《我朋友的家在哪里》不同,《非正式课堂》选择了逆向的“引入式”文化体验。



同为JTBC王牌节目的《拜托了冰箱》,在衍生节目《在当地吃得开吗》中,对“厨师”的专业素养发起了挑战。当《拜冰》里面厨艺精湛、对不同国家料理各有擅长的厨师在料理的诞生地经营起贩卖本国口味的餐车,又能否得到当地人的青睐?料理传播过程中的口味改良和当地的餐桌文化成为节目的看点。如果说《拜托了冰箱》是冰箱食材再生过程中令人惊叹的厨艺比拼,那么《在当地吃得开吗》却用“接地气”的方式,在一次次菜品的重复中强化“中餐厨师”“泰餐厨师”的形象,同时增添了克服种种困难的经营乐趣和与陌生人交流的趣味。中国版《拜托了冰箱》虽然没有特别成形的衍生节目,但是腾讯视频自制的《拜托了衣橱》与《拜冰》的理念一脉相承,都是在节目中还原冰箱/衣橱的原始状态,经由物品引出生活讨论,最后再进行彻底的改造重生,从冰箱到衣橱,不变的是“秘密”与“惊喜”带来的感动。


作为《新西游记》外传的《姜食堂》诞生于《新西游记4》在越南拍摄时,嘉宾在车上的异想天开:“开一家姜餐厅,桌子上摆满好吃的,有外国人经过,想进来吃饭:‘不好意思,这些是我们自己要吃的’。招牌上写着:老板吃更多的餐厅”。于是2017年底,《新西游记4》五个看似不靠谱的成员在《姜食堂》中重新集结,化身餐厅老板和员工经营餐厅。话比活要多的老板姜虎东;“没有技术”只能打砸的李寿根;一心烹饪做到呆滞的安宰贤……虽和《尹食堂》同属罗PD团队制作的综艺,深夜敲肉、揉面,“黄狗”般辛勤工作的《姜食堂》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画风。状况百出、笑料满满的节目背后,支撑着的是成员在原有节目培养起轻松熟络的相处模式和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无论是《我朋友的家在哪里》《在当地吃得开吗》,还是《姜食堂》,衍生节目在新的内容之外,带来的是节奏的变化。由“快”转“慢”,丰富了节目链的构成,也为观众提供了多重的综艺口味和心理基调。


情感:躲不过的“饭局诱惑”


除了台上的精彩纷呈,观众还想走入“他们”的生活,而“饭局式”的情感类衍生节目完成了从舞台戏剧性表演到私人化情感交流的过渡。


“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吃饭时候的状态最为松弛,情感的流露也更加自然,因此越来越多的衍生节目走向“饭桌上的综艺”。


《饭局的诱惑》作为《奇葩说》的衍生之一,饭局+访谈+狼人杀的模式,是充分利用《奇葩说》辩手资源和节目风格,对“语言艺术”的开拓性节目尝试。饭局上的尴尬化解和狼人杀环节的斗智斗勇,都尽显谈话技巧。《奇葩大会》则是“奇葩”系列下的观点分享节目,不同于《奇葩说》的辩论对抗,《奇葩大会》以演讲的形式诉说故事、分享价值观。第一季的《奇葩大会》以为《奇葩说》输送辩手赢得了关注;旨在寻找“特别人类”的《奇葩大会第二季》不再向《奇葩说》输送选手,姿态愈发独立,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固定受众。



《我是唱作人》的衍生节目《开饭啦!唱作人》中音乐人在饭桌上分享自己的在音乐道路上的种种,甚至还有即兴的音乐创作;《乐队的夏天》的《乐队我做东》从第三期开始由马东和他的音乐圈好友“做东”组饭局,邀请节目中的乐队,在节目外畅谈生活。一个个饭局加深了“超级乐迷”马东和乐队成员的相互了解,乐队极具个性的表达方式也常常引发笑料,深受观众喜爱。以“饭”为载体,窥到的是中国流行音乐、乐队文化在时代洪流中的起伏和成长。


在节目紧张氛围中不轻易展现的情绪化因素,借由衍生节目得到释放。在衍生节目的辅助下,原有节目的主题诠释变得丰满,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活。


 

衍生节目“衍生”的是什么?核心仍然是:人。


成员之间、成员与观众间在原有节目中建立的默契是其最大优势。衍生的过程是一个提炼再发散的过程,这些维持节目活力的延伸因子,其一是理念,其二是人。爱奇艺和“奇葩”系列今年之所以能抓住大批年轻受众,支撑其中的是张扬、有态度、敢表达的年轻化理念。从主题到现场风格,再到后期制作,大胆的色彩碰撞和极具网感的节目表达都迎合了年轻受众的胃口。《我朋友的家在哪里》《在当地吃得开吗》都是先将最重要的主体窄化,从“一群人”聚焦到“一个人”,再对内容加以深化和扩充。《姜食堂》则靠的是成员们差异化性格中迸发出的“化学反应”,才能在逗趣打闹中,时而状况百出,时而和谐美好,形成节奏的突变和节目走向的反转。国内其实不乏富有人格魅力和相互默契的嘉宾团体,但由此延伸出的高品质衍生节目却寥寥无几。跳脱出类似《跑男来了》这样演播室访谈+节目集锦的生硬形式,先用情感、概念等延续的内核抓住观众,再用反转设计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衍生节目才能常变常新。


由“点”出发的衍生节目,实际上却为观众画了一个无形的“圈”。这个“圈子”,既为用户的好奇心划出了私人化享受的观看空间,又在节目外形成了更多细节和幕后呈现下的讨论空间。“正片”与“衍生”的一张一弛,或许才是衍生节目的真正意趣所在。



BEASTPAI

传媒监管 | 综艺市场

影视“出海” | 中国电视

古装剧 | 偶像养成节目 | 国剧60年

视频网站“下半场” | 娄烨 | 陈晓卿

韩剧 | 美剧 | 英剧 | 日剧 | 偶像剧

《王朝》|《明星大侦探》|《流浪地球》

《爱死机》|《都挺好》|《与恶》|《创造营20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