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出来的实力派,《创造营2019》能否成为中国男团审美新起点?
导读
以“训”为关键词的《创造营2019》不仅试图重新定义艺人的成长方式,更为整个行业的环境改变提供线索。
文 | 一文
《创造营2019》终于来了。
近日,腾讯视频正式公布了男团发起人和班主任的宣传片。
“当掌声褪去,如果质疑也一样响亮,你还敢往前吗?”男团发起人迪丽热巴在宣传片中,向所有学员发出了这样的拷问。近年来,她从客串、配角开始,到独挑大梁演女主角,也曾遭受质疑,但多年来一直在电视行业稳扎稳打。她曾说,“做一名好演员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
除了迪丽热巴,当看到郭富城、苏有朋、黄立行、胡彦斌四位班主任的名字时,尽管节目尚未开播,但其基调和轮廓也得以渐次勾勒。据悉,《创造营2019》将于4月6日在腾讯视频开播。
在时间的“训练”中诞生
被热爱的都是“实力派”
中国的流行文化历史潮起潮落,人们接踵而至,却又各领风骚。
郭富城是香港流行文化最鼎盛时期的“四大天王”之一,从机车广告演员到歌手和舞王,再从小角色到金马奖和金像奖的影帝,成为见证香港娱乐产业风起云涌的标志性符号。
作为中国早期最有影响力组合“小虎队”的成员之一,苏有朋没有囿于年少成名,反而在接下来的二十几年间不断突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和影视形象。
黄立行在台湾以洛城三兄弟出道,18岁的他将Hip-hop带到台湾,而后继续创作,2005年还凭借专辑《黑色意念》获得那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男歌手奖;而胡彦斌是一位十分有实力的创作型歌手,音乐才华出众,能够驾驭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一个印迹在班主任们身上的明确线索就是“成长”。凭借自身实力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文化代表,伴随着作为节目风向标人物身份的确立,学员们气质基调和节目引导方向也逐渐明朗、清晰。
要禁得起市场拷问,也要耐得住时间推敲,以“实力派”来塑造引领正向、积极的流行文化气质,成为《创造营2019》的关键词。
《创造营2019》总导演、好枫青芸创始人孙莉表示,班主任们的身上能够看到非常强烈的属于这个年纪的艺术家身上少有的一种状态,叫做“少年心气”,而这是我们非常希望借助于这个节目传达给我们年轻后辈的。
除了班主任作为“榜样的力量”,《星动亚洲》出来的戴景耀、刘也等人,还有已经出道的男团成员,比如至上励合的马雪阳,X玖少年团的夏之光、彭楚粤、赵磊等,ZERO-G的任豪等学员也都在名单当中。公众人物要经历行业和观众市场的反复“打磨”,即将亮相的《创造营2019》中有不少学员都将会是在摸爬滚打后的重新出发。
当这些有足够经验的学员重新站上舞台,他们的实力不仅是一种加成,更给新人们充当了榜样。24小时在一起,新老学员的同进退,也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训”。
“到底什么样的男性审美才能够真正去符合最主流、最广大的年轻用户的喜欢?” 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总经理、《创造营2019》制片人邱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中国男团市场的问题。“我们不是希望这些男生去迎合观众,讨好用户,而是希望在整个节目过程当中他们通过几个月的时间不断磨炼自己,不断发现自己,同时进行自我提升和突破。”
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但在此刻都重新归零的年轻人,正在释放一个重要的信号:《创造营2019》试图重新寻求对流行文化的定义方式。
在为当前文娱市场不断输出更臻成熟的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打开更多关于“人”的类型化的可能,除了一段时间以来对明星几近惯性审视的有关“年龄”“形象”的固有规则和标签,“实力”或许才是衡量大众认同的最牢靠武器。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不过都是百炼成钢。邱越提到,中国男团市场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关口——如何去正视自己,提升实力。这一次《创造营2019》把精神内核聚焦在“团训”上,一个“训”字,既表明了每个人在节目中成长的可能性,也反映出节目重点放在对学员能力、实力、品格的再度打磨。
通过内容设置、班主任职责等方面的加强,都逐渐说明这个道理: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艺人和被热爱的“实力派”,高强度、专业性的训练必不可少。正如节目Slogan“赤子之心,乘风破浪”,邱越指出,“中国的男团需要非常强大的人格魅力,这个人格魅力除了在专业上的能力之外,实际上能作为榜样的人一定是他整个人格所散发出来的坚韧,才能够真正打动用户。”
显然,《创造营2019》不愿意让自己止步于一档紧扣流行文化脉搏的节目,而有了更大的雄心和更宽的视野:它不是一场选拔游戏,而是一节节扎实的课堂。无论是作为榜样的班主任,还是全情投入训练的学员们。经历了这些年略显浮躁的文娱市场,再来回望这些对“实力派”成长过程的全景式展现,节目显然是要做出一份清本溯源式的再成长:重新定义流行文化气质,重新审视今天的文娱市场转型新契机。
打破“颜值至上”标签
重新审视饭圈文化
不脸盲、少年气。
在这份官宣学员名单上,几乎看不到雷同的脸,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质。与近年来国内演艺圈流行一窝蜂的造型、脸型不同,在《创造营2019》的舞台上,多元审美带来另外一种高级感。
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创造营2019》总制片人马延琨用“赤子之心”做了概括,《创造营2019》寻找的是“要永存向上之心,好奇,好学”的少年,她希望“未来成团的男团能够一直保有对于这个舞台,对于专业,对于能力,对于从事艺人职业最初的好奇,好学之心,不是说追求艺人一时的璀璨,而是把艺人当做一个职业来去从事。”
当颜值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更多人的内在能量被释放出来。所以我们既能看到会创作的周震南,也能看到舞蹈功底强硬的王晨艺,还有兼具歌手与演员身份的戴景耀,以及舞剧专业毕业的余承恩等,学员们几乎都身怀“绝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常常追看露天电影,八九十年代的《射雕英雄传》《渴望》等电视剧的播放也都造成了全民追剧的情景。在那个社会还未完全开放的年代,更多的是文艺作品本身带给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流行文化产品数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大量不同风格的各种流行艺人层出不穷,多元审美得到了关照。
但随着消费社会对粉丝的不断赋权,在经历对作品品质的推崇后,近些年出现越来越多对艺人颜值和社会话题的非理性追捧,再到今天需要重回对专业和艺能的理性审美——由此带出问题,究竟怎样的流行文化引领者才能经得住市场长久的考验?
近些年,“戏骨”“老艺术家”的荧屏回暖,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好的公众人物和好的作品“酒香不怕巷子深”,蛰伏之后必然会得到观众和市场的正向反馈。已经有不少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关注起实力派,获得不俗的认可度。对于整个环境来说,这势必会是一个良性的开端。
班主任黄立行曾透露对学员的三个标准:“聪明,努力是一定的,要有自己的想法”。《创造营2019》有意识地壮大这一风向,为更健康、更具口碑效应的文娱生态添砖加瓦。
好的流行文化绝对不能仅限于颜值和流量,立得住、传得开的人和作品更不能成为整个文娱市场的稀缺资源。未来,《创造营2019》学员的成团之路,也希翼描绘出一条可期的轨迹:既呈现多元、健康的男性气质,也能以各种精品力作接受市场考验,只有为行业输送更多有生力量,才是整个文娱生态真正迈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告别“颜值至上”,怎样为当下年轻人呈现真正有价值的流行文化?
《创造营2019》要铺展开的内容关键逻辑已经逐步被廓清:粉丝群体以当前的年轻人为主流,他们见证并参与着对流行文化的建构,却也很容易受媒介内容和平台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做出相应的群体性选择。《创造营2019》也应该有责任去引领,而不是追随着既有的窠臼随波逐流。
有流行文化的健康风貌
才有男团审美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各类节目的风起云涌,以男团为代表的流行文化符号也得以热闹至极。但正是这种快速的更迭,让不少人也同时发出“流行文化是否健康”“是否理性”的疑问。
究其原因,从微观而言,不少粉丝群体的缺乏理性,和媒体在传播层面的价值观失衡息息相关;从宏观而言,中国男团的审美也一度走偏道路,为博取流量的短暂胜利,批量化、快餐化地产出了更多同质化的风格,不断走向工业化水准的同时,也有所迷失自身安身立命的根基。
但要塑造怎样的人,以及怎样的男团审美?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多位文化领域的代表委员直面文化人才培养的难题,并就更好培育文化人才提出了建议,以实现文化真正的繁荣。全国政协委员张光北说:“我们强调‘学有所用’,可是怎么用呢?那些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中,一些有才华的青年影视人才没有良好的发展平台,这不利于影视创作的发展。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人什么都谈不上。”
事实上,《创造营2019》不仅提供平台,也想要为文娱领域如何“训”出更多优秀、价值观正确的专业人才进行更多尝试。
在创作层面,这档节目是建立在对这种既有状况洞察的基础上再来展开的:在节目意义之外,也具有了更多社会价值的书写。马延琨说:“我们不是为了流量、为了眼球、为了爆款去做一档节目,我们衡量内容的准则只有一条,就是对行业、对社会有意义,能产生积极的价值。”
从两个角度看,一是它对打造什么审美的男团起到示范作用,在创作过程中,对人本身实力和内容品质的关注才是引发共鸣的关键;二是它作为一种积极的流行文化,应该对男团的后续发展产生正向的影响,进而触达、覆盖更广泛的受众人群。
尽管还未开播,当下的节点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男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转型。落实到内容上,社会对形塑健康的流行文化应该怎样具体回应?《创造营2019》似乎也在寻求重新出发的路径,希望用理想主义、人文情怀和专业精神来再定义中国男团的大众审美。
BEAST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