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最后一课》:弦歌永不辍,中国高校的战略大转移
“(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中国版《最后一课》没有讲完的故事:弦歌永不辍,中国高校的战略大转移
编者按: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开始,日军攻进英美控制的上海租界,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郑振铎教授宣布最后一课下课。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02所大专院校毅然举校内迁或重建。谨以此文纪念太平洋战争爆发80周年,致敬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高校战略大转移。
郑振铎(1898—1958)
正如郑振铎所说,“12月8日,是试金石。”同日上午,除外国教会主持的圣约翰大学,尚未撤离上海租界的十多所高等院校全部停课,不愿做亡国奴的数千师生义无反顾,准备内迁。我的曾祖父曹辛汉所在的上海法学院(上海法科大学),也即将开始14年抗战中的第三次迁校重建。
曹辛汉(1892——1973)
据史料记载,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108所高校中94所以上遭日军破坏。为保全中华百年近代高等教育基业,102所大专院校毅然举校内迁或重建,超过77万的教职工及家属,莘莘学子冒轰炸阅战乱,颠沛流离,一路弦歌,在云贵川的田野山间,夯土为墙,结茅为庐,或借祠堂、庙宇,民舍复课,以8年搬迁300次的空前壮举,将文明的种子,民主的精神播撒内地,最大程度保存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根脉和元气。
谨以此文,致敬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高校战略大转移。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目睹西方的船坚炮利,意识到落后的中国,开始了近代高等教育的探索。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历经近百年惨淡经营,终于发展到1936年的“全国108所大专院校、教职员11850人,在校生41922人,应届毕业生9154人”的规模。(国民政府教育部统计室《民国二十五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表》)。
受经济、交通影响,旧中国90%以上的大专院校集中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早的华北、华东、华南沿海城市。其中,上海因最早开埠(1843年11月17日),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进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上海逐渐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
在蔡元培、章太炎、马相伯、胡适、褚辅成等一大批民国教育先驱的努力下,27所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在上海滩平地而起,大学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北平16所,天津7所、广州8所、南京5所)。也正是因为上海优越的教育氛围,曾祖父在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几经辗转,于1930年入职上海法学院,担任该校董事会秘书兼总务长,开启了与这所被誉为“中国民主党派领袖人物摇篮”的学院长达二十年的不解之缘。
彼时的上海法学院教务长,正是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旗帜”的沈钧儒。自1931年起,沈钧儒的主要精力就投入到支持抗日救国之中。他不仅发起成立了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更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组织上海法学院学生,组成抗战中的第一支学生义勇军奔赴前线。也正是因为上海法学院抗日之积极,恼羞成怒的侵沪日军炮轰位于江湾路的上海法学院校舍,全校被迫迁移杭州直至淞沪停战,才得以迁回上海复课。
沈钧儒(1875——1963)
1936年11月23日,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爆发,沈钧儒和邹韬奋、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王造时、章乃器被捕。曾祖父临危受命,接替沈钧儒担任上海法学院教务长,并在次年“八‘一三”事变中,负责将全校迁入上海公共租界,躲避战火,赁屋授课。
面临日趋扩大的战事,上海的高校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大夏等校率先内迁,仅留下少数行动不便师生暂称“沪校”;另有如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上海法学院等校整体迁入租界;圣约翰大学则与与沪江大学、东吴大学、之江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海女子医学院等校合组成华东基督教联合大学共同迁入租界。
曾祖父回忆录云:当时的租界犹如孤岛,外有日军围困,内有汉奸骚扰,学校经费既困难,处境十分险恶。全体教职工唯有团结一致,抱团取暖,在困境中咬牙坚持。
二
最危急的时刻终于到来。
1941年12月8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宣战之后一个小时,日军便对仍然留在黄浦江面上的两艘英美军舰发动了袭击。美舰“威克”号选择立刻举旗投降,英舰“海燕”号,以一己之力与日舰奋勇作战,最终战沉浦江。至上午12时,日军完全接收上海的租界区,上海完全沦陷。
是接受日军要求进行注册登记,还是维护尊严坚决闭校?这是每一所在沪高校必须立刻做出的抉择。有着爱国传统的上海法学院选择了再次停课,星夜兼程向皖南转移。
12月中旬,曾祖父携数百师生刚转移至杭州,即被日伪特务堵截。曾祖父被单独“请”至伪浙江省政府。迎接他的,居然是一位熟识的老友,大夏大学创始人之一的傅式说。此人原为进步学者,却在1938年投日,此时,刚刚上任伪浙江省主席不久。傅式说深知上海法学院抗日名号之响亮,如能说服集体降日具有极大的政治和宣传价值,便极力游说曾祖父和全校师生能留下共同“和平建国”,并许以高官厚禄。
面对软硬兼施,曾祖父明确表达自己和全体师生“绝不合作”之决心。迫于私交,也可能是最后的良知,傅式说最终对上法师生予以放行。之后的两个月多,曾祖父率全体师生经浙扛兰溪、扛山等地,多次遭遇散兵游勇,湖匪路霸洗劫,所幸人员未有损失。到达皖南屯溪,借当地祠堂庙宇为教室宿舍,恢复上课。而上法的另外一部,由老校长褚辅成亲自带领步行至重庆万县,史称辅成法学院。
当时,沦陷区爱国学生为摆脱敌人奴役,纷纷奔赴内地求学,学校压力骤增,不仅经费更加困难,师资更是奇缺。曾祖父不畏艰难,身兼教务、总务两副重担,日夜操劳。在其不懈努力下,不仅邀请到了原上海高等法院法官石美瑜等法学名流担任讲师,还在当地办起中学部,收容流亡学子。
1943年4月3日,身在重庆的沈钧儒闻讯上海法学院成功脱险并顺利复课,激动不已,立即寄语曾祖父“辛汉吾兄,久不通候,余在慧公(褚辅成)处得知本校消息。至沪来,世兄辞各市邀聘不就,艰难跋涉,与我兄(褚凤仪)等坚持奋斗,吾校竞赖以达到内迁的目的,且有蓬勃复兴气像,闻之能不感佩!”
1945年,抗战胜利。曾祖父又开始不遗余力地担负复校重建,将皖校迁回上海。4年的流亡大学生涯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多名学生追随石美瑜先生投身审判战犯,深入各地参与收集证据,挖掘被害人遗骸。最终,将南京大屠杀的罪魁元凶酒井隆、谷寿夫、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等人送上刑场。
三
1951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院系,上法停办。原法学、财经等系师生并入上海大学、上诲财经学院。曾祖父也因身体原因长休在家。出于对学校深厚的感情,曾祖父保存了大量上海法学院的历史档案资料。但在1966年,因担心这些资料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麻烦,曾祖父安排子女将所有文件付之一炬,颇为可惜。
为了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曾祖父更多的足迹。近年来,我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抗战期间高校内迁的有关资料。竟意外觅得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侯德础教授2001年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此书调查记载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
在候教授的笔下,不仅介绍了“弦歌不辍”的意义,更是展示了琅琅书声背后巨大的牺牲:从1937年7月至次年8月, 108所高校中有25所因战争不得不暂行停顿,37所被迫迁移后方,15所屡遭轰炸;人员伤亡108人,193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比1936年减少约50%。财产损失约65 367 409元法币,图书损失达283万册以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打击是致命的和动摇根基的。
为了挽救百年高等教育基业,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102人发表联合声明,揭露日军破坏我国高等学校的罪行,提出了“教育为民族复兴之本”的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高校迁往内地办学。
为了能从这场浩劫中抢救和保存更多的我国文化教育的命脉,东部地区的高校进行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迁移,许多高校一迁再迁。据不完全统计,迁校3次以上的有19所,迁校4次的有私立东吴大学和之江大学等8所,上海同济大学更是达到了8年6迁。全国高校搬迁次数共计300余次。更为奇迹的是,经过如此磨难,中国的高等教育非但没有被摧毁,相反还有恢复和回升。截至1945年,仅在西南大后方,就有高校145所,教员11201人,学生78929人。
是的。除了拼死在疆场的数百万忠魂英烈,我们也应该记住这些名字。
沪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身)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1896—1938),为维系学校运营不与日伪合作,成为八年抗战中唯一一个被日伪汉奸杀害的大学校长。
王开疆,原上海法科大学教务主任、校长。因不愿与日伪合作,选择了跳海殉国。(据1940年2月12日重庆《新华日报》刊文《王开疆不为汪逆利用,投海自尽明志》)
王伯群,大夏大学校长。1937年赴南京与教育部商定,大夏大学与的复旦大学合并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第一所联合大学——复旦大夏联合大学。1944年冬,日军进犯黔南,大夏大学三迁赤水。王伯群校长因迁校劳累成疾,于同年12月逝世于重庆。
正是因为成千上万刘湛恩、王开疆、王伯群这样的老派知识分子的坚持,中国大学才得以在艰难困苦中愈发强大。使得国家经济建设和战后恢复所需的精英人才的培养不致中断,使得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八十年后,当我们再一次回顾这段民族存亡的痛史,依然为“物质之损坏有限,精神之淬砺无穷”的故事而感动。
再次致敬,老一辈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坚韧和纯粹。
寒流,80后,媒体人。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王钦刚:和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商榷新译的《飞鸟集》是否涉嫌抄袭
小时候总挨打的我想和父亲聊聊过去的一些芥蒂,但父亲已不再魁梧
同情鹿道森,但你我终需自我拯救陈冲:我心里的忧伤,不知是因为唐国强结婚了,还是因为我的大篷车消失了
热文:李泽厚 陈冲 野夫 空中医生 安阳王 刘擎 西南联大 田晓菲 俞敏洪 大家:黄永玉 巴金 王小波 齐邦媛 白先勇 钱锺书 史铁生 王安忆 余华天空之友:严锋 黄灯 余耕 邓晓芒 菊子 杜欣欣 刺猬 风吹沙 大嫚 愚石 绿风 青禾 小仙 三少爷 二湘 更多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