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人都在说成分安全,消费者如何找到安全的“标准”?

Lee BeautyINC 美妆观察 2022-05-08


自今年8月以来,国家药监局连续发布三篇化妆品科普,指出“刷酸”美容、“促进睫毛生长”睫毛液以及“食品级”化妆品存在的安全风险,这样极具吸引力却潜藏危险的热门概念只是这个行业阴影中的一部分,频繁陷入致癌风波的防晒霜和被曝光添加违禁原料的儿童化妆品等等乱象都让成分安全隐患成为这个行业难以回避的顽疾。


对此,国家对美妆行业的监管也在不断升级,《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相继发布,本月,国家药监局还发布了《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专门针对儿童化妆品加大监管力度。


但是,这些监管文件主要面向的是生产、销售链条上的专业人士,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和宣传话术,消费者仍然难以辨别,因此不难理解美丽修行这样可以查询成分及其安全风险的App为什么可以收获大量的用户。


美丽修行;由法国美容行业协会开发的成分查询

App Claire


消费者对美妆品牌的宣传保持怀疑态度在较为成熟的美妆市场都已是普遍的现象,2018年纽约时装技术学院的一份调查就显示,有42%的受访者认为品牌没有提供足够的成分安全信息。


随着成分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在英文世界中被称为“Skintellectual”、中文中被称为“成分党”的一类消费者推动了美妆行业的成分透明化进程,能够公开和解释产品成分越来越成为品牌对话消费者时的必选项。 


另一方面,主要针对有害成分的纯净美妆则成为近年最热门的趋势之一,并从护肤品延伸到了彩妆产品和儿童护理产品。


无论是自主探索产品知识还是提高对品牌的要求,消费者一直希望获得某种产品安全性的证明。但是,除了成为精通皮肤科学的专业人士,消费者是否还有其它的选择?



CBNData的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产品安全性”已经顶替“产品功效”成为消费者选择护肤品的首要考虑因素。但与这种强烈诉求不匹配的是,美妆行业还未能向消费者提供一个有效且容易操作的产品安全标准,即使有成分查询这样的工具,一个成分列表也远不能体现产品的成分配比、生产方式等更复杂却同样能影响安全性的其它因素。


今年,美丽修行将产品的安全评分新增“安全评估与检测报告”这一维度,与基于EWG标准的成分安全分、商家关联信息和消费者评价共同作为安全评价的基础,在对这种复杂性的回应上更进一步。


上月,欧莱雅、LVMH、联合利华、德国汉高、Natural&Co. 等美妆巨头宣布将合作开发“全行业的美妆产品环境影响评估和评分系统”,通过搭建环境影响数据库帮助消费者作出更可持续的消费决策,在安全性问题上,美妆产业链的各个参与者或许也可以通过信息互通和合作,借助更大量级的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准确易用的安全评价标准。BINC


撰文:Lee
图片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