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让课堂厚重起来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09

(图片选自网络)

(本文发表于2014年1月《师资建设》)

文/平原县蓝天实验学校 袁建国

 

读书之于教书,至关重要,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然而不知读书、不会读书、不能读书的教书者却大有人在,我,曾经就是其中一个。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若要课堂厚重,必须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腹中空空,遭遇课堂尴尬

1987年,我师范毕业,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同事是一位生物教师,他几乎把教材都背过了,上课从来不拿课本,但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对教材的陈述,一个字都不差,同学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我也效仿这位老师,在教材、教参上下足了功夫,并凭借自己的执著与专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成绩,第二年便被破格评选为县级优秀教师。

因为成绩好,工作态度又认真,校领导便竭力向县教研室推荐,希望我能在课堂教学上走得更远。县语文教研员杜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花白头发,戴着眼镜,说话有板有眼,不苟言笑。第一次听课,对我的印象还算可以,除了说我语速过快外,还建议我多读点书。

后来的几次听课,杜老师开始谈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说我的课堂仅是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升华,没有高度,而且每次都向我提出读书的建议。

读书?这个词在我脑海里翻来覆去地闪现。自己过去还真没认真读过几本书。(上中学的时候,忙于备考,没时间读书;上师范的时候,忙于各种文体活动,没兴趣读书;上班之后,又忙于管理班级、备课,还是没时间读书。读书对于语文课堂真的就这么重要吗?——此段文字被编辑删去)我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带着这些问题,我向杜老师请教。杜老师没有过多地解释,只是说,读书能让你的课堂增加文化底蕴,并答应带我到外地去见识一下名师的课堂。

投奔名师,找到读书的方法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不断地跟着杜老师到外地听课,当时国内的语文名家,像魏书生、宁洪彬、钱梦龙、程翔等,我大多听过不止一次。尤其是程翔老师,我先后听了五次。其中包括一次是专程到程翔老师任教的泰安六中听课,一次是请程翔老师到我们县城上课。诸多名家之中,程翔老师的课堂对我的影响最大。在程老师的课堂上,我找到了杜老师所说的“拓展”、“升华”和“高度”,深刻感受到了名师课堂的强烈震撼。他浑厚的嗓音、优美的语言、峻拔的楷书、火热的激情,以及博览群书后的厚积薄发,凸显了其深厚的“硬功”和“内功”。

那时候,程翔老师刚刚三十出头,年纪轻轻,何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一段时间里,我痴迷于对程翔老师的研究,读他的文章,看他的资料,听他的报告,一有机会,便直接向他提出我的疑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程老师让课堂厚重的秘诀,那就是读书、写作。读书,使他知识更广博,视野更开阔;写作,使他思考更深入,理论更系统。

程翔老师读书的特点是指向性、实用性非常强。他备每一篇课文,都会竭尽全力购买图书、搜集资料,然后潜心阅读。他在散文《书情》中描写道:“看到这些书,心里就踏实,就感到充实。深夜,我孤灯一盏,清茶一杯,有滋有味地读着书,吸吮着人类创造的精华,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呀!”这种读书方法,往往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程翔老师每堂课的经典之处、感人之处、高潮之处,都是他博古通今的见证。

(对于程翔老师的这种读书方法,我还写成一文——《我心中的三个程翔》,发表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家》上。——本段发表时被编辑删去)

大受裨益,课堂彰显魅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学会了与书为友。买书、借书、读书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我还将所读书籍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内容制成检索卡,每篇课文题目后面都有长长的几段文字,记录着书名、页码和内容概要。每次备课前,我都是先拿出检索卡,搜寻与这篇课文相关的书籍、资料,并充实到自己的备课中去。捧着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看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检索卡,在忙忙碌碌的同时,我的心灵也得到了淘洗。

读书,使我的课堂厚重起来。每一篇课文,已不再是干巴巴的语、修、逻、文,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表面的字、词、句、篇,而是自然而然地向背景挖掘,向时代靠拢,向生活延伸,向生命探寻。我的课堂,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教研员杜老师的肯定,有许多兄弟学校慕名前来听课,我也偶尔被邀请到其他学校上公开课。(我执教最为成功的,当属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一次市级优质课评选,讲完课后,市直中学的一位校长找到我,极力邀请我加盟他们的学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仍然留在了乡镇中学,但读书给我带来的精神生活的满足,却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本段被编辑删去)

读书,使我的思考更深入了。最惬意的,是读到经典之作,读至忘我境界,与书中的人物同悲伤,共欢笑,有时候手舞足蹈,乐以忘食。读着读着,便有灵感闪现,产生写点东西的冲动,于是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写上几段文字,供自己独赏。后来偶有投稿,还真的发表了,便越发地喜爱读书。自写作至今,屈指算来,大小也发表了论文、文学作品三十多篇,而且其中有三篇论文,还被收入了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

俗语云: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我深信,书籍,便是我最好的老师。如今,读书不仅仅是我课堂的需要,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

两种方法两重天——两位校长,两种境界,

 “去教案”之风刮不得——一“去”一“留”,何去何从?

 批评学生“七宜七不宜”——教给您如何合理有效批评学生

 高效课堂的“三个问题五个元素”——曾入选“老师,您不可不知的一万一千字”

常规班会的“五项原则”——啥叫“常规班会”?如何操作?

形似仅小至,神备可大成——如何学习名师?方法在这里

2019年暑假浙江游学小记——这种游学,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啥是“新教师”?八年前对“新教师”的认识,现在是不是仍有道理?

牙疼也是幸福的?您信吗?——一篇旧作给您答案

落实细节管理,保障校园安全 ——浙大安全班培训心得体会

书法比赛获奖名单公布,有您家孩子吗?

也算是“平原经验”——破解农村教育困境的“三字经”

九年前的天坛啥样子?那里的人们啥状态?羡慕!

年会归来再杨帆 ——参加新教育理事会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思考

“拜师仪式”讲些啥?请阅读——在“拜师仪式”上的讲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