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表面也有益生菌;IBD无创诊断新标志物;北京人早死率全国最低 | 知几文献速递Vol.18
知几文献速递是一个周更栏目,分享一周内与人体微生态及公共卫生相关的前沿新闻
01
匹兹堡教授:我们正考虑利用眼球表面的微生物,开发新的眼疾防治方法
匹兹堡教授:我们正考虑利用眼球表面的微生物,开发新的眼疾防治方法
研究名称:An ocular commensal protects from corneal infection by driving an IL-17 response from mucosal gd T cells
期刊:Immunity
发表时间:2017年6月
IF:19.734
DOI: 10.1016/j.immuni.2017.06.014
研究名称:An ocular commensal protects from corneal infection by driving an IL-17 response from mucosal gd T cells
期刊:Immunity
发表时间:2017年6月
IF:19.734
DOI: 10.1016/j.immuni.2017.06.014
6月21日,匹兹堡大学眼科和免疫学助理教授Tony St. Leger在非营利学术媒体《The Conversation》上发表一篇小文章,提示大家:眼球上也生活着“微生物群”——滥用抗生素,会将生活在眼部的益生菌杀死;当这些菌群失去平衡,还可能导致某些眼部疾病。
Tony St. Leger,一个研究如何预防眼部感染的免疫学家
过去10年,微生物群在眼部健康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科学家认为,健康的眼睛中不存在有组织的微生物群。还有假设认为,空气、手或眼睑边缘的细菌,可以被眼泪杀死或冲走。
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们才得出结论,人们的眼睛表面确实存在一种“核心”微生物群,这种微生物群似乎取决于年龄、地理区域、种族、隐形眼镜的磨损和疾病状态。它们由4种“核心”菌属组成: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i)、白喉杆菌属(Diphtheroid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i)。
除细菌外,扭转肌腱病毒(torque teno virus)也被视为眼部微生物群的核心成员,因为它存在于65%健康人的眼睛表面,这种病毒与某些眼内疾病相关。
戴隐形眼镜会改变眼睛的微生物群。经常带隐形眼镜的人,眼球表面的微生物群与皮肤菌群相似
2016年,Tony Leger和同事在人类眼部发现了一种常驻细菌:乳腺炎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mastitidis,C. mast),这种细菌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并释放抗菌因子,杀死有害微生物。
通过一系列实验,他们首次证明了C. mast与保护性免疫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当C. mast出现在眼睛表面时,小鼠会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漆状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uruginosa)更有抵抗力,而这2种细菌可致盲。
生活在小鼠眼球表面的C. mast菌
在文章中, Leger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利用C. mast和眼部免疫之间的这种关系,针对更广泛的疾病(如干眼症),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预防感染。
有朝一日,我们也许就可以利用微生物(prob-eye-otic,眼部益生菌疗法)来治疗人类的眼部疾病。
02
新的无创诊断标记物:IBD患者的SCFA肠血渗透性增加
新的无创诊断标记物:IBD患者的SCFA肠血渗透性增加
研究名称: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ssociates with increased gut-to-blood penetration of SCFA: A new, noninvasive marker of a functional intestinal lesion
期刊: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2.624
DOI: 10.1113/EP087773
研究名称: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ssociates with increased gut-to-blood penetration of SCFA: A new, noninvasive marker of a functional intestinal lesion
期刊: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2.624
DOI: 10.1113/EP087773
本月26日,《Experimental Physiology》上刊登的一则研究首次提出:肠道细菌代谢产物的血便比,可作为GBB(gut-blood barrier,肠血屏障)通透性的标志物。
研究人员发现,在动物模型和IBD患者中,SCFA的血粪比都有所上升,这表明这些细菌代谢产物的肠血渗透性增加了。此外,SCFA的渗透性与粪钙蛋白水平(肠道炎症的生化指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目前IBD的诊断和监测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标志物以及放射学、内镜和组织学评估频繁评估肠道炎症。如果单独使用,所有诊断方法都不够好。如果是结肠镜检查,还需要特殊的肠道准备或全身麻醉。
这项发现为建立一种新的非侵入性工具来诊断与肠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奠定了基础。它提供了一种无创、简单的疾病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诊断IBD,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如乳糜泻、食物过敏、心力衰竭、高血压和肝脏疾病。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Marcin Ufnal认为:“将肠漏作为疾病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标,可能是诊治肠道和其他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IBD患者肠血屏障通透性与scfa与粪钙保护蛋白的关系
03
BMJ子刊:母亲在工作中接触溶剂,会增加孩子患自闭症风险
研究名称:The CHARGE study: an assessment of paren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期刊: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3.556
DOI: 10.1136/oemed-2018-105395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在线发表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母亲在工作场所接触溶剂,可能会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利用从遗传学和环境(Charge)研究中收集的儿童孤独症风险数据,包括537名得到孤独症诊断的儿童,以及414名典型发育儿童的父母的个人、健康和工作历史信息,评估了750名母亲和891名父亲接触16种药物的强度和频率。
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的母亲比那些典型发育儿童的母亲更常接触溶剂。中等强度的溶剂累积暴露,与几乎加倍的后代孤独症风险有关。
这项研究表明,溶剂可能是孤独症的潜在致病因素,这与先前的报告一致。研究人员指出,溶剂可通过皮肤和肺部被人体吸收,并可停留在体内,包括大脑中。
04
《柳叶刀》发布中国人的5大早死原因: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
研究名称: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期刊:LANCET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53.254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427-1
6月24日,《柳叶刀》发布中国人的5大早死原因报告: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慢性病已经代替传染病,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早逝原因。
该报告由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等团队完成。他们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的数据,对1990-2017年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发病率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相比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中国人的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肝癌、颈痛和胃癌的发病率异常高。所有省份的肝癌病例都高于预期。
在全国范围内,吸烟是21个省份的首要危险因素,在其余省份,也排在前三名以内。
某些对健康不利的因素正在上升,特别是:高血糖、高血压、高BMI、环境颗粒物污染。其中,后两者是上升最快的风险因素。
2017年,以下8种风险中的每一种都占DALY(残疾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的5%以上:吸烟、高收缩压、高钠饮食、颗粒物污染、高BMI、高空腹血糖、饮酒和低全谷物饮食。
1990-2017年,中国人的前25大早死原因
另外,该报告还表明,一个人的健康取决于生活在哪里。中国东部城市、沿海和富裕省份的人,通常要比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人健康。
比如,“因发展水平较好”,中国大陆的10个省份——重庆(37%)、安徽(35%)、浙江(34%)、福建(33%)、上海(33%)、贵州(32%)、宁夏(31%)、江苏(30%)、海南(30%)和北京(30%)的早死率至少比预期低30%。
在前20大死因中,北京和澳门(仅有的两个省份)的早死率(调整年龄后)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5
柳叶刀:我国哮喘患者达4570万,得到诊断的不足三分之一
03
BMJ子刊:母亲在工作中接触溶剂,会增加孩子患自闭症风险
BMJ子刊:母亲在工作中接触溶剂,会增加孩子患自闭症风险
研究名称:The CHARGE study: an assessment of paren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期刊: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3.556
DOI: 10.1136/oemed-2018-105395
研究名称:The CHARGE study: an assessment of paren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期刊: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3.556
DOI: 10.1136/oemed-2018-105395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在线发表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母亲在工作场所接触溶剂,可能会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利用从遗传学和环境(Charge)研究中收集的儿童孤独症风险数据,包括537名得到孤独症诊断的儿童,以及414名典型发育儿童的父母的个人、健康和工作历史信息,评估了750名母亲和891名父亲接触16种药物的强度和频率。
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的母亲比那些典型发育儿童的母亲更常接触溶剂。中等强度的溶剂累积暴露,与几乎加倍的后代孤独症风险有关。
这项研究表明,溶剂可能是孤独症的潜在致病因素,这与先前的报告一致。研究人员指出,溶剂可通过皮肤和肺部被人体吸收,并可停留在体内,包括大脑中。
04
《柳叶刀》发布中国人的5大早死原因: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
《柳叶刀》发布中国人的5大早死原因: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
研究名称: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期刊:LANCET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53.254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427-1
研究名称: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期刊:LANCET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53.254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427-1
6月24日,《柳叶刀》发布中国人的5大早死原因报告: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慢性病已经代替传染病,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早逝原因。
该报告由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等团队完成。他们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的数据,对1990-2017年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发病率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相比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中国人的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肝癌、颈痛和胃癌的发病率异常高。所有省份的肝癌病例都高于预期。
在全国范围内,吸烟是21个省份的首要危险因素,在其余省份,也排在前三名以内。
某些对健康不利的因素正在上升,特别是:高血糖、高血压、高BMI、环境颗粒物污染。其中,后两者是上升最快的风险因素。
2017年,以下8种风险中的每一种都占DALY(残疾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的5%以上:吸烟、高收缩压、高钠饮食、颗粒物污染、高BMI、高空腹血糖、饮酒和低全谷物饮食。
1990-2017年,中国人的前25大早死原因
另外,该报告还表明,一个人的健康取决于生活在哪里。中国东部城市、沿海和富裕省份的人,通常要比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人健康。
比如,“因发展水平较好”,中国大陆的10个省份——重庆(37%)、安徽(35%)、浙江(34%)、福建(33%)、上海(33%)、贵州(32%)、宁夏(31%)、江苏(30%)、海南(30%)和北京(30%)的早死率至少比预期低30%。
在前20大死因中,北京和澳门(仅有的两个省份)的早死率(调整年龄后)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柳叶刀:我国哮喘患者达4570万,得到诊断的不足三分之一
研究名称: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期刊:LANCET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53.254
DOI: 10.1016/S0140-6736(19)31147-X
研究名称: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期刊:LANCET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53.254
DOI: 10.1016/S0140-6736(19)31147-X
近日,来自北医三院、中日友好、中山医院等全国多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他们对50991(男21446,女29545)名20岁及以上的成人进行了横断面中国肺健康(CPH)研究。
这是一项迄今为止最大和最全面的全国性哮喘样本调查。
“在我们的样本中,哮喘的总患病率为4.2%,代表中国有4570万成年患者。其中气流受限的哮喘患病率为1.1%,约为1310万成人。
此外,报告还指出,吸烟、过敏性鼻炎、儿童肺炎或支气管炎、双亲呼吸道病史,受教育程度低与流行性哮喘有关”,
虽然发病率高,但在中国,哮喘病人很可能得不到诊断,或治疗不足:
在2032名哮喘患者中,只有28.8%的患者被医生诊断为哮喘,23.4%的患者曾接受过肺功能测试,5.6%的患者曾接受过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治疗。此外,15.5%的哮喘患者报告至少有一次急诊室就诊,7.2%至少有一次因上一年呼吸症状恶化入院。
报告同时指出了哮喘最主要的可预防因素:吸烟、使用生物质(biomass use)、接触高浓度颗粒物、家中有霉菌、体重异常。
中国普通成年人群哮喘类型的人口统计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06
Cell:控制肥胖新对策,科学家发现一组“DRN-Vgat”神经元,既控制饥饿感,又控制热量消耗
Cell:控制肥胖新对策,科学家发现一组“DRN-Vgat”神经元,既控制饥饿感,又控制热量消耗
研究名称:Regulation of Energy Expenditure by Brainstem GABA Neurons
期刊:Cell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31.398
DOI: 10.1016/j.cell.2019.05.048
研究名称:Regulation of Energy Expenditure by Brainstem GABA Neurons
期刊:Cell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31.398
DOI: 10.1016/j.cell.2019.05.048
在Cell刚发的一份报告中,Jeffrey M. Friedman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组名为“DRN-Vgat”的神经元(以前被认为可以调节饥饿感)竟然对热量消耗也有关键的调控作用。
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先进的生化技术,交替开关这些DRN-Vgat脑干神经元。
他们发现,激活DRN-Vgat会降低动物褐色脂肪的温度,从而降低核心体温;而抑制DRN-Vgat增加了热量的产生,也使动物能不那么饥饿,又增加了能量消耗。
这项工作,或许有助于开发一种既能控制饥饿感、又能增加热量消耗的“新型减肥药”。
小鼠脑干中对“热”有活跃反应的神经元。研究人员通过抑制它们,能够使小鼠吃得更少,燃烧更多卡路里
本周Headline回顾
07
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帕金森病起源于肠道
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帕金森病起源于肠道
研究名称:Transneuronal Propagation of Pathologic a-Synuclein from the Gut to the Brain Models Parkinson's Disease
期刊:Neuron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14.403
DOI: 10.1016/j.neuron.2019.05.035
2019年6月,神经科学领域最有影响期刊之一《Neuron》刊登了有关帕金森氏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再次证明了帕金森氏症起源于肠道细胞,并能随着身体的神经元向大脑传播。而切断连接大脑和肠道的迷走神经,可以阻止帕金森氏症的发展及相关病症的出现。
点击上图,查看详细解读
08
Nature medicine:马拉松跑者体内的范永氏球菌,可以帮他们提高运动能力
Nature medicine:马拉松跑者体内的范永氏球菌,可以帮他们提高运动能力
研究名称:Meta-omics analysis of elite athletes identifies a performance-enhancing microbe that functions via lactate metabolism
期刊:Nature Medicine
发表时间:2019年6月
IF:30.641
DOI: 10.1038/s41591-019-0485-4
6月24日《Nature Medicine》刊登的一则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体内存在的范永氏球菌(Veillonella)可以将乳酸转化为以丙酸盐为主的短链脂肪酸,有效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注射范永氏球菌后的小鼠,运动能力可提高约13%。
“每次马拉松结束后,跑步者体内的范永氏球菌就会明显增加、大量富集”,研究人员表示,“总的来说,马拉松运动员体内的范永氏球菌丰度也远高于久坐不动的人“。
点击上图,查看详细解读
09
Nature子刊:口服细菌能预防食物过敏
Nature子刊:口服细菌能预防食物过敏
研究名称:Microbiota therapy acts via a regulatory T cell MyD88/RORγt pathway to suppress food allergy
期刊:Nature Medicine
发表时间:2019年6月24日
IF:30.641
DOI:10.1038/s41591-019-0461-z
2019年6月24日,刊登于《Nature Medicine》上一则最新研究指出,通过口服特定种类的细菌配方(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l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可预防过敏,并逆转既定的疾病。
最重要的是,这种作用通路不仅存在于临床前模型中,在人类婴儿中同样也能观测到。这一发现,或将改变临床中现有的食物过敏治疗方法。
据悉,该研究成果的全球独家知识产权归ConsortiaTX公司所有,基于该产权研发的新型活体人类生物治疗产品(CTX-944),即将进入儿童食物过敏1b临床试验阶段,并计划扩展到其他过敏疾病的治疗中。
点击上图,查看详细解读
相关阅读
【深度报告】中国哮喘病诊治全景报告
【深度报告】中国孤独症诊治全景报告
【文献汇编】Nature重磅总结350年来人体微生态领域成果,25篇里程碑式研究带你回顾一个领域的诞生
往期weekly
【研究速递】每周2份酸奶预防男性肠癌;微生物诊断慢性疼痛准确率达87%;糖尿病猫的肠道菌变化;孕前体重影响母乳 | 知几文献速递Vol.17
【研究速递】开灯睡觉胖10斤;新发现肠道酶能转变血型;菌群失调加速乳腺癌扩散 | 知几文献速递Vol.16
【研究速递】改善肠道可抵御衰老;每天两个蛋,死亡风险提高18%;子宫有菌新证据;自愿锻炼可改善自闭症 | 知几文献速递Vol.15
【研究速递】世卫组织盖章过劳是病;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第二阶段完成;发酵食品的健康真相;HIV在中国学生中飙升 | 知几文献速递Vol.14
【研究速递】超加工食品让你发胖;口香糖增白剂致肠癌;每天1个鸡蛋不会引起中风 | 知几文献速递Vol.13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人体微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