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花地到花家地,苏百钧说:我的一生就是为花、为鸟传情达意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嘉宾合影,中国美术馆供图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闳约逸致——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于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启幕。展览展出苏百钧多年来的代表性创作,以及扇面、白描和长卷,共计120多幅精品佳作。展览主题“闳约逸致”,“闳”指格局、气度,“约”指约束、法度,“逸”指品格、格调,“致”指高雅、精致。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展至5月6日。


展览开幕式,中国美术馆供图


当日,中华艺文基金会会长、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董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中宣部干部局局长杨小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常沙娜,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高显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中编办原副主任王澜明,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杭州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姜宝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邱运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梁永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福州,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跃生以及卢禹舜、牛根富、王一川、鲁晓波、尼跃红、丁方、丁杰、湛如、何家英、赵卫、纪连彬、贾磊磊、秦亮、马小龙、柳杰、刘冬妍、牛克诚、尚辉、罗微、李虹霖、任建新、高常梓、李毅峰、李明、邓福星、王仲、赵力忠、吕敬人、赵建成、朱乐耕、管峻、骆芃芃、陈孟昕、杨斌、刘万鸣、范扬、何洁、尚刚、张夫也、吴冠英、路盛章、甘长霖、李一、邵建武、许俊、孙建君、邱春林等领导、艺术家和专家学家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


中华艺文基金会会长、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致辞


王文章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到:“苏百钧先生不仅是一位卓有贡献的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当代一位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具有代表性、标志性成就的优秀花鸟画家。以对传统的深入开掘和吸纳,以对当代审美元素的深刻体会与把握,采撷融汇,探索创新,在美术创作的高峰上展现当代美术创作的艺术面貌和艺术境界,这样的画家并不多,苏百钧先生应该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今天我们看到他作品的比较完整的一个面貌,他的作品展具有强烈艺术震撼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少看到他作品的全面的面貌,但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所具有的鲜明独特的艺术效果。悬挂于中国人民大会堂的《凤凰花木图》、《和平颂》等为很多人所熟知,但他整个创作作品的数量之多,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并不为多数观众所了解。2016年11月初,当我在广州看苏百钧先生‘闳约逸致——工笔画展’时,真是感到震惊和震撼。深为中国当代有这样一位孜孜以求、契而不舍以自己的创新性的语言,为中国画的可持续性传承、发展赋予时代意象的艺术家而自豪。作为一个观众,从艺术直觉的感受而言,我觉得苏百钧先生的绘画,以书写性的笔致所传达的表现对象,无论花鸟或其他,造型准确,形态惟妙惟肖,有的刻画甚至细致入微到纤毫可见的程度,但构图的大气,格调的雅致,笔墨的生动,色彩的和谐,气韵的流转等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统一,不见丝毫雕琢匠气,元气氤氲,清丽秀润。苏百钧先生强调创作‘象须有意’。我们看他的作品,作为有‘意’之象的艺术形象,不管大幅作品或小品、扇面等,都能在不同笔墨技巧、不同基调色彩的营构中,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诗情、意境。面对他不同的作品,或触发胸无尘滓、幽远静穆的空灵,或激发强健奔放、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形式之美的愉悦与精神情感的融通,都可在其作品的欣赏中得到。苏百钧先生作品构成的艺术境界,是寄托心灵的逸境,也是万物生命不息的赞歌。苏百钧先生的作品,笔墨、色彩语言的用力之深,工笔的严谨与写意的挥洒自如,当然都是一流的,但纵观其作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其鲜明地传达了一种文化精神,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国画这一民族艺术形式的审美取向,以及苏百钧以其现代艺术观念融入其作品中的清新的艺术气息。这使他的作品既具坚实的文化厚度,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呈现的是一个阔大而悠远的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世界。艺术的冲击力、生命力由此而生。苏百钧先生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纯粹不是超然世外。纯粹是心无旁骛、胸襟鸿朗沉静,以荡除名利诱惑的心境,以大格局、大胸襟,以极致的追求去触摸艺术灵魂的艺术苦旅。这正像苏百钧先生所主张和追求的闳约逸致四字的内涵精神。每一位艺术家成就自身的艺术境遇不同,有的境遇也并非自身可以把握。但始终持守纯粹的艺术精神,在虔诚忘我相融于艺术的探索中,以领时代艺术风气之先的优秀作品奉献于社会,才会真正为时代所承认。我相信,苏百钧先生的作品会以多重的价值为社会所肯定、为观众所欢迎。”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致辞


吕品晶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苏百钧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实力派大家,也是优秀的美术教育家。20年前,同样在中国美术馆,‘苏百钧工笔画展’将典雅、高逸、大气、生动的花鸟画艺术带到北京,将传统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给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后,苏百钧先生作为重点人才引进中央美术学院,并担任花鸟教研室主任。期间,他在教学上尽职尽责,主持修订了花鸟画教学大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为民族美术的精英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总的来说,苏百钧的艺术创作是情深意切的造型,典雅清幽的画境和神遇迹化、超于象外的盎然意趣的完美圆融。他的作品,一方面突显出对生活的尊重,他擅长于以日常生活中的朴素题材入画并赋予诗化的意境,由此便和许多沿袭传统程式化、陈陈相因的工笔花鸟拉开了很大距离而极具创造的活力;另一方面是在继承传统法度中达到高逸的格调,体现出浓郁的现代人文情怀和东方艺术的写意气质。此次展览是苏百钩先生时隔二十年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展览,全面展示了苏百钧先生自八十年代至今的作品样貌,体现了一位纯粹的美术家默默耕耘、勇于突破、力求创新的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以及全面的人文修养、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超强的创造力。令人钦佩,更值得年青一代美术家学习。当前,在全文艺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进程中,‘闳约逸致——苏百钧工笔花鸟画展’深刻地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深入生活’以及‘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跃生致辞


王跃生在致辞中回忆了2016年苏百钧画展第一站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时的情景:“2016年,苏百钧老师‘闳约逸致’画展的第一站选择了在广州美术学院,向母校汇报了多年的艺术创作成果,也为岭南花鸟画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启迪。苏百钧老师的岭南花鸟继承了岭南画派的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精神,将传统中国画的工笔细致与意笔写实相融合,用笔致的书写性传达了花鸟画的形貌与动势,用线条的法度表现出物象的形态、意态、精神,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


艺术家苏百钧致答谢辞


艺术家苏百钧在答谢词中说到:“我出生在花地,祖上八代种花,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著名的花鸟画家。我是从三岁就开始画画,开始画花鸟,一直画到现在,所以,可以说我是为花鸟而生的。出生地是花地,调到中央美院是花家地,也就是说是从花地到了花家地,所以我的一生就是为花、为鸟来传情、达意。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教育我,他们都是老师,作为老师为人师表,首先便是‘德为先’,做人,修心,修德,修学问,修方方面面,每一句言行,每天都在修,因此我的生活是非常单纯的,就是画画,教书,每天在愉快的修行,每张画的每一笔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花鸟画对我来说是一种灵魂上的表达,从生活中来,把它升华为艺术的美,这点我要感恩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很多一流的老师。黎雄才是我硕士时的老师,我是他的关门弟子,他与陈金章老师,梁世雄老师一起带我。到了中央美院之后,遇到了田黎明老师,王文章部长,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让我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所以,我走到今天,真的是意想不到的,意想不到今天我的作品挂到了中国最高殿堂的中国人民大会堂,也并没有想到因为我教学与画画能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带博士生,每一点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学生,跟我一起,每天好好修行。艺术所体现的就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必须修得灵魂的干净,画出的画才会有品格,品味高尚。”


展览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北京雍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韵堂艺术机构、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广州知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18年4月26日—5月6日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苏百钧,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1951年生于广州,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导师为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调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文学硕士、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花鸟教研室主任。

作品曾获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展览金奖一次、学术奖三次、大奖两次、铜奖三次。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文化部新大楼、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凤凰花木图》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金色大厅;《和谐家园》被山东省委收藏并悬挂在蓝色大厅;《溢远清香》被中宣部收藏;《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室。

出版个人专集四十五套。其中,2007年12月出版的《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田间/185cm×150cm/绢本/2003年


苏百钧的工笔花鸟主要有两个来源:家学和学院教育。他的父亲苏卧农是高剑父早期的弟子,能画人物、山水,而以花鸟名世。苏卧农不像乃师那样热心政治或以画表达对社会政治的关怀,而是避居一隅,以治园艺自给,专意绘画创作。苏百钧自幼从父种花植木,对花卉禽鸟的习性、结构、色彩和画法都烂熟于心,这一点,我们从他题画之作《画翎毛诀》可以得到清楚的感知。


苏卧农对艺术的执著与严肃态度对苏百钧也深有影响,他作画都竭尽心力、深思熟虑,而绝无潦草应付之习。苏卧农长于写生,先后在广州市立美校和南中美术院专授花鸟写生课,其沉静清雅、迥异于高剑父恣纵豪放画风的花鸟作品,也主要从写生中脱胎而出。


苏百钧继承了这一传统,大力通过写生探求工笔花鸟的变革之路。在学院教育方面,苏百钧读了广州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又长时间从事花鸟画教学,强化了对绘画技术技巧的训练,拓宽了对中外艺术的认识和选择力,为独立的画法风格创造奠定了更有力的基础。


苏百钧的画,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全以圆润而内含骨力的笔线结构造型、精致描绘,可归为“笔线型”。陈少丰先生曾以“没骨”二字概括苏卧农花鸟作品,由此可知,苏百钧虽承传了家学,却没有停留于对先人的因袭模仿,而是重新择选,走自己的路。


第二,赋色淡雅,极少施重彩,即不取浓艳富丽、镂金错彩之美,而是细勾淡染,把细密的描绘与淡色渲染结合起来,追求一种精致而淡秀的风格。


第三,在空间的结构上,苏百钧多近距离取景,与突出禽鸟刻画的传统折枝画不同,与强调空间纵深的写实性花鸟不同。他喜欢把禽鸟置于阔大的植物空间,大树、大花枝与小鸟、小鸟群形成对比,构置了一种有放大感的场景。


而且,这种场景是构成性、具有平面化趋势的。即是精心设计,讲究对比、和谐、照写与节律的。这些,集中显现出苏百钧工笔画的鲜明个性。总的说,苏百钧重视写生,谙熟对象,技艺精良,风格鲜明,是一位成熟而严谨、富于理性与追求的工笔画家。(郎绍君)


拒霜/150cm×180cm/绢本/1997年


20世纪以来,继承与创造一直是中国的热门课题,民国至共和国时期,出现了陈之佛,于非闇、刘奎龄、陈子奋诸大家,使工笔花鸟走兽一类绘画现一生机。岭南画家,尤其二高,上承居廉,旁柔他石,并于工笔花鸟走兽方面创一别格。无疑,百钧是继续和发扬了这一新的传统。


百钧之画,与前代大家相比,显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扑面而来的现代感,仿佛有一束扑朔迷离的光照进了他的艺术世界,这光又幻化出幽雅的色调,使人进入了一种似真非真、似幻非幻、似梦非梦的意境。这意境源自他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源自他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情结,源自他的修养与文思,当然也源于他在一系列形式语言上不已探索的心手。(刘曦林)


苏百钧是新时期崛起于岭南的中青年花鸟画家,他的工笔花鸟画精致细丽而富于意趣。且有两种面貌,一种是发挥了色彩,精致而细丽。另一种,色彩很浅淡,接近于水墨白描,细丽而淡雅。以整体、雅致、清新、安详而略带朦胧的抒情风格,拉开了与程式化传统的距离而名噪南北。


他通过家学和美院教育,继承了岭南派的传统,集中了宋元工笔花鸟画的精致雅丽,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力,现代艺术的构成,突破了前人程式,强化了形式感,发展了中国画尚意抒情的优良传统。


他善于从生活中获取美感,以具象、装饰和抽象相结合的手法进行提炼,以意造型,因意造境,随意赋彩,形成了表现现代人视觉感受经验又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语言技巧,创造了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又得之象外的意境和境界,构建了诗心观照下的精神家园。(薛永年)


愁绝水一方/147cm×178cm/绢本/1997年


苏百钧先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上无疑是勤奋的,这种勤奋表现为对工笔花鸟画事业的毕生热爱和执着,并从中得以巨大的精神享受,据说在“文革”期间,花鸟画家们都转向最能表现革命的人物画创作的时候,苏百钧依然在画着他的带有资产阶级情调的花花草草。超越功利色彩的喜爱是其与工笔花鸟画的三生之缘。苏百钧对于工笔花鸟画事业孜孜以求,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浸其中。


画家的天赋则表现为对形、色、境的感觉与悟性,而这三者归结于一点也就是美感的问题。苏百钧生于书画世家,其父为岭南画派名家苏卧农先生,受家庭影响从小对于绘事耳闻目染,并得其父亲授,未上学之时就会拿着画板对景写生,再加其生长于南粤之地,满眼枝繁叶茂、鸟语花香,自然之美感便会在其心中生成。


苏百钧的绘画是有童子功的,并且在几十年创作教学之余坚持面对自然写生,练就了高超的运用传统白描技法进行写生的功夫。无论是以小幅绢素还是以六尺白宣,只得空闲,便传神留影。我曾见过其带学生在西双版纳对景所绘的几幅巨幅白描写生,画时以大画板托之,面对眼前之景,了然全局,从局部画起,凝神贯气,放笔直取,一气呵成,线描运用应物象形,于自然中寻求笔法,或生涩,或流畅,或疾缓,或抒情,笔法、物形与精神完全融于一体。


苏先生以此等一流写生功夫作为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基础,直面自然,以造化为师,并融汇传统,化生新意。然其在创作之时,并非完全照搬自然,而是根据画面美感经营之需要进行形式处理。与传统绘画的随类赋彩相比,现代绘画受西方影响在色彩的开拓上已经超越了传统观念的局限。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是善于运色的,而且因为在色彩运用的追求上使苏百钧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展现出丰富的面貌,从这丰富面貌中可见其对于材料运用多方的尝试和探索。


煦风/220cm×150cm/绢本/2014年


同时,从苏百钧对于色彩表现的追求可以看出其绘画创作风格历变的轨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中明显的表现出画家在色彩和技术之中寻求传统突围和追求个性的努力,如93年的《圆寂》中水面与荷茎的特殊表现及形式的追求,92年《晚风》97年的《热风》《拒霜》中对于色彩斑斓表现的追求。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色彩的表现逐渐走向淡雅平和。然而无论色彩浓烈艳丽还是温和平淡,苏百钧对于色彩的把握均能恰到火候,妍而不俗,艳而不腻,将表现物象置于一个或热烈、或朦胧、或雅致的色调之中。而这种通过色彩营造氛围的过程也是绘画造境的过程。工笔花鸟画中的境,也就是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感觉,而这种感觉直指画家的内心深处,其修养、感觉、梦境、品格也必然融化于这种画境之中,一个画家的才情、修养之高低也决定着境界之高低。


苏百钧善于造境,他在画中通常寻找出一种统摄画面的感觉,或优雅,或激情、或静谧、或含蓄、或直白、或繁杂,然后运用虚实,对比,强弱等手段将画面统一于某种色调之后,而彰显表达之境。


作为“文革”之后,国内较早的一批绘画类硕士研究生,他们在专业上所表现出来的才情和能力是令人信服的,苏百钧作为其中一员,也同样是凭着绘画的实力立足于画坛的。对于广东当代画坛来说,苏百钧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即是岭南画派的传人又是当代学院教育培养出的精英。他将传统岭南画派的精神和当代学院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了岭南画派精神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的现代转型。更为难得是,苏百钧又是一个天赋极好,不善交际,沉湎画道、乐此不疲的画痴。


2003年苏百钧被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任工笔花鸟教研室主任,这成为他事业和人生的一次重大机遇。中国艺术素来具有南北之分,审美价值取向具有差异,盖为地理环境影响所致,一般得大成就者必须南北兼容以去一隅之局限。北京的地气以及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所带来的视野高度对于来自岭南的苏百钧必然会有另类的感受,从而提高他艺术思想的高度。从这个角度而言,占有如此机遇、具有如此机缘,当代工笔花鸟画坛似乎唯有苏百钧一人而已。


暇日/220cm×150cm/绢本/2012年


我曾和苏百钧就艺术教育的理念进行过交谈,他主张绘画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以教育者对于绘画理解的高度引导学生在绘画技法学习中进入道的层面。苏百钧先生不仅具有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力,而且更善于把握自然之神。即使从他最为基础的白描训练中,也可以看出他是直指物我相融的精神境界。


自古以来,工笔画和写意画的随性挥洒不一样,它在技术上需要画家具备耐心、毅力,而向工笔画最高境界迈进甚至更需要的是一种甘于寂寞的殉道精神。苏百钧是以精神入画的画家,他看似瘦弱的身躯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张力,他将这种精神张力融入他的笔墨之中,以至在每一幅作品背后都隐含着他的精神影子。


苏百钧对于他的工笔花鸟画事业出于机缘和痴迷,一路走来,却无意间以他的历程和贡献创造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史的一个高度。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在当下属于立足传统进行创新的传统型路子,他对于传统远涉宋元图式,近承岭南诸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强调写生的意义,从写生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他长于捕捉自然之中令人怦然心动的一瞬,并转化为图式感觉,在传统技法运用的同时,积极从西方艺术、自然造化之中寻求技法的创新。他的工笔花鸟画善于造境,并直指人心,于物我与道浑然一体。此外,苏百钧更得天时、环境之助,此于他、于当下工笔花鸟画事业皆幸也!(王雪峰)


瑞雪之二·朱鹮/220cm×150cm/绢本/2017年


与大多数名人之后不同,苏百钧不仅承传了其父岭南派大家苏卧农笔墨的精妙、学识的深广、艺术追求的真诚,更是把“意”带入了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审美领域,使其作品充满了新意、画意、诗意,洋溢着深邃的意境、生活的意趣、时代的意味。苏百钧为古老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开拓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创新之路。(王宏建)


苏百钧教授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形意”到“意境”直至“境界”的三个不同阶段,可以使人读到他内心精神境界的升华历程。最早读苏百钧教授的画,对于他的能力——描绘客观对象、提炼生活、组织画面的能力,以及他对形的意化都非常欣赏。90年代时,发现他对于整幅画的意境追求显得更加成熟。特别是用色彩来造境,利用色彩的细微层次把意境渲染得令人惊叹!画面以动人的气氛,进入另一个精神世界——一种纯诗化的迷人意境。


近年来,看到苏教授的一批新作,令我感到他已进入一个蕴含中国传统精神的全新境界,可以看出他对颜色的克制、对西方绘画吸收的克制,进入更高的审美理性对精神净化后的纯艺术境界。也能读到他进入一种超然物外,心宁神静的境界,似乎进入一种无穷无尽,无拘无束,无争斗、齐生死的永恒安静。(杜觉民)


涟漪之二/183cm×148cm/绢本/2011年


百钧老师笔下,多是散落效外的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他以清旷悠远的意境,展现其对人生、历史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形成了个人的抒情风格。在作品中,他十分讲究用笔的过气接脉,悠扬转折,从下笔到收笔颠落摆拓,如明珠走盘,晶莹圆转,而无颓浊偏歪之疵,努力表现纡徐绵渺的古意声情。他这种巧妙运用线条勾勒而拌以韵律性色阶变化搭配的做法,凸显出花卉、绿叶的朦胧之美,让人产生风月无边的遐想。同时他不好浓脂艳翠,只是于闲适野趣中直抵物象的真趣,所以读他的作品令人仿佛置身于光风霁月,流水行云的境界一般。(李若晴)


我从苏百钧的画里得到这样一种解释和一个结论,就是写实在今天仍然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和余地,仍是一种非常好的视觉艺术。当然,我个人认为写实不是具象的,而是意象的,意象是一个本质的东西,所以苏百钧的画还是用意去写的。对工笔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工笔画是匠人画,是具象。其实工笔是意象的写实,这一点在苏百钧的画面里有很具体的体现,很有意义。(李魁正)


海风联屏一/220cm×150cm/绢本/2015年


苏老师现在的画与原来的相比,视觉中冲击力不强了,可他增加了另一个力,就是吸引力。而中国画本身的长项,不是视觉冲击力,而是吸引力,是一种抓人的吸引力。


苏老师的东西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还包括一些构成的东西。但这些品质背后,是他的作品特别有精神性的气韵,尤其是他的品和格,而气韵、意境、品和格,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赵力忠)


我看了苏百钧老师的画感觉到的东西很多,也很丰富,同时我们看到他的艺术劳动,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做研究,苏老师小的扇面、小的作品里头时有这种灵动的、鲜活的东西。今天这个时代,中国特别需要这种因有感而发而进行创作的画家。(吴长江)


绿帘/218cm×148cm/绢本/2011年


苏百钧老师特别喜欢读书,是个学者型的画家,从他的画中,我确实感觉到中国宋元花鸟画的传统。无论境界,还是表现手法,那种审美趣味的确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东西,这其中当然有他自己的东西。


苏先生的画中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甚至也有现代构成的东西,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蒋采苹)


花鸟课程教学理念


中国花鸟画课程的设立,以巩固、完善、提高基础教学的成果为己任,以专业性绘画技法为基础,以增强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为根本,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技法的学习。花鸟画课程严格遵照教学大纲,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中首先通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分析与研究,了解和掌握花鸟画教学的基础理论,熟悉中国的笔墨,加强笔墨控制能力,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笔墨结构。同时通过对笔墨变化规律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审美规律和造型特点。通过讲授传统技法与临摹的方法、设色的经验、造型的心得、构图的匠意、创作的灵感萌发以及艺术构思的酝酿等等,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使学生加深对绘画艺术本体的理解,培养“象以尽意”的形象思维能力。


胡杨之一/200cm×80cm×4/纸本/2017年


通过写生课程的训练,提高写生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和创作基础能力,感知精神生命的创造力,领悟艺术意境创造的奥秘,体味作品的文化意蕴。花鸟画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有的从艺术形式语言分析入手;有的从视觉的心理角度切入;有的以文化批评或社会学的方法开掘;而更多的是主要采用“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科学教学方式展开。在这种综合的过程中认知艺术的创作的真谛和美学价值,体悟和谐统一审美观的宏博精深,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胡杨之二/200cm×80cm×4/纸本/2017年


花鸟写生课程教学理念


如果说临摹是学生与古人以绘画为中介而进行的倾心交流,那么,写生则是学生与自然之间达成的另一种心灵的沟通。它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是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是学生将知识与技巧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写生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并具有美的视觉效果。


《高秋集禽图》联屏之一/200cm×300cm/纸本/2016年


在通向这个目标的过程,是当观看客观对象时,必须首先把视知觉导向艺术形式语言的范围,在感受和洞察力的基础上,由视觉导向形象思维的中介环节,如强调、变异、重构等等,这时在头脑中将会浮现一种或多种经过创造性想象的艺术视象。人的意识与下意识就这样将自然形象在头脑中转换为视觉艺术形象,并加以选择与提炼。这个由视知觉经思维转换而至艺术形态的形象改造过程,必然是由明确直至确认所构成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过程。学生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其形象知觉直至创造思维的意识介入及心理的复合作用会逐渐形成。同时,大脑视域中的视觉形象也会逆向地作用于形象转换的中介环节,直至或改变或稳定其视觉的选择取向。


《高秋集禽图》联屏之二/200cm×300cm/纸本/2016年


写生中对生命的把握、对内在情绪的体验,不仅仅限于直观能力,更需要心灵的静观感悟。是主体的潜在意识与物象的某种客观现象达到了契合,在主体的心胸中产生某种意识,使客观的物象转化为心中的物象,衍生出一种清雅高致的意境。这种品格和意境,显然不是主体对物象外部形态的直觉结果,而是对物象迁想妙得的情感注入,完全超越了物象形态的自然属性,因而成为主体内在精神的载体,具有了某种价值取向。在表现过程中自然也就出现了“写花草要写其气骨”,“得其韵度之清丽”是对客观物象的抽象概括,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体验所形成的某种理念标准。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袁武杨之光王肇民王学仲李可染马顺先彭先诚陈金章张大千董希源梁江杜滋龄何家英陈章绩陈湘波林墉陈永正陈新华史国良李叔同罗渊黄永玉李孝萱关山月陈炳佳方立丁一林李玉田丁聪叶永青方声涛贺友直纪光明刘济荣郝鹤君靳尚谊潘天寿田黎明朱颂民邵增虎吴茂长杨福音林风眠方向黄浩深高剑父陈丹青涂志伟郭子良黄胄王子武许鸿基黄宾虹陆俨少叶浅予朱道平贾又福田克盛赖少其梁占岩孙洪敏司徒绵苏百钧林风眠罗尔纯林丰俗冷军傅抱石詹建俊江汉城许固令黎雄才姜今毛焰黎明郭全忠莫肇生黎柱成方晓龙刘三齐卢小根刘文东

1.我 看 大 师

2.揭秘︱中国假画基地,要命!

3.真正的天才是在专注中燃烧的人

4.文化是什么?这是我见过写得最好的答案。

5.为什么中国游客不爱逛美术馆

6.有人说,等把钱挣够了再来搞艺术,那是扯淡!

7.家里装修无论多奢华,若不挂字画,最多算个暴发户

8.央美院长范迪安:美术招生光考速写素描是不够的

9.多少书画家,都败在了这两个字上!(深度好文)

10.是不是江湖画家,看艺术简历就知道了

11.买房还是买画,的确是个大问题!!!

12.画家,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纠错︱建议︱合作︱交流︱收藏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