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54 旧州 转折之城
《中国古镇》54 旧州 转折之城
王超 摄
王超 摄
在旧州,记者看到,这是一个历史底蕴浑厚之地。到了这儿,时光仿佛回到了那段远古的历史,让人浮想联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且兰其实在司马迁笔下也曾出现。她是战国时期的古且兰王国所在地。
据史志记载,旧州镇历史悠久已长达2300余年。在历史上为贵州的一个水陆交会点,省内外货物由此转运,商贾往来,市井喧嚣,是贵州古代商业重镇,黔东历史名城。
龙金星 摄
龙金星 摄
旧州古镇房屋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古朴精湛,气派壮观。像翻阅一本古旧的线装书,淡淡的墨香凝结在字里行间,不经意中便袭了来。
在那迎面扑来的高大石墙中,那灰褐中加了黄泥,沾了白灰,挂满绿苔又偶尔露出砖红的班驳墙体,仿佛述说着千百年来的诗词曲赋,乱了平仄,却又依然韵律十足,绕耳不绝。细雨冲刷的青石板路反衬着悠悠的天光,又隐藏起丈高围墙神秘的影子,一阵匆匆的脚步声叩响,又匆匆的消失,偶尔撵过几声木推车车轳的滚动,反更衬得这里如幽灵般的宁静,一个蓝灰色的古老声音飘荡无形。
龙金星 摄
梁文 摄
梁文 摄
潘锋 摄
梁文 摄
小镇的街道不大,摆放着许多小摊档,路人穿行在其中,极为拥挤。镇东一幢建筑物,建于明清时代,横匾书着"文昌宫"三字。如今文昌宫已经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我们走进里间,许多老年人在下棋、搓麻将,看到我们进来也不曾抬过头,他们表情适然沉浸于个人的休闲娱乐里。
在旧州镇,现存天官寨的遗迹,旧州古城垣的留存,历任朝廷命官杜琢章等的墓碑发现,汉印“故且兰徒丞”的保存,以及古屋、古街、古井的大量存在,无一不佐证了且兰古都就是今天黄平县的旧州镇。当地苗族同胞对旧州的称呼“王简”,翻译过来便是“皇城”的意思。
潘锋 摄
潘锋 摄
旧州是人文荟萃之地方,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出了好几位杰出人物,民族英雄史可法青少年时就随时任黄平知州的祖父史应元在旧州生活,19岁才离开旧州回原籍深造,后曾任南明王朝兵部尚书,与清军在扬州作战,壮烈牺牲。晚清名臣、于1860年勇赴侵占天津的英法联军军营怒斥侵略者的石赞清,就是旧州镇寨勇人。旧州籍的电影界三兄弟常学镛(任虹)、常学圣(周克)、常学贤,曾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贡献。出生于旧州老里坝村的苗族歌手王阿桑、王阿依、王阿朵三姊妹,是中国歌坛有名的少数民族演员。后来,旧州又发现了文豪郭沫若母亲杜邀贞的墓碑。郭沫若曾在《我的童年》中记录了母亲随外祖父在旧州生活的情况。三国名将马超之子马忠是当时旧州的郡太守。明末英雄史可法,随万历年间在黄平任知州的祖父史应元,在旧州度过了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青少年时期。
梁文 摄
潘锋 摄
潘锋 摄
旧州本地有识之士对旧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充满了自豪,他们认为,正是由于外来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还有汉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的交相辉映互相融合,使得今天我们看到的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当中,呈现出一种多元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
如今,古镇交通资讯便捷,商号林立。新修的商业街,用传统古建筑的风格建造。房屋全为青砖封火墙,两楼一底,屋顶为青瓦覆盖,飞檐走角。窗户为雕花木格窗。门窗、栏杆,均为浅黄色。整个建筑与现存的古建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通衢大道与幽深小巷相勾连,既有现代社会的喧闹,又有闲居人家的清寂。古色古香与现代潮流并存,古镇充满勃勃生机。
潘锋 摄
龙金星 摄
龙金艺 摄
站在古镇街头,古且兰王国已经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街头闲坐的老人们大多不知那远去的辉煌。但在记者看来,旧州许多尘封已久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梁文 摄
梁文 摄
潘锋 摄
吴婷 摄
2015年,黔东南州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黄平旧州举办,旧州迎来了发展的千载良机! 随着一大批项目的精心打造:黄平县城至旧州古镇快速通道、且兰广场、旧州古镇东城门、且兰王宫酒店、舞阳河滨江景观带、旧州飞行小镇、旧州精品一条街以及主干道的改造等。旧州,风景这边独好。
如今,黄平至旧州快速通道全长23公里,不仅实现了黄平与旧州的直线对接,而且也实现了与余凯高速黄平北站的连通,从而大大缩短了凯里与旧州古镇的距离。
龙金艺 摄
梁文 摄
龙金星 摄
龙金星 摄
龙金艺 摄
龙金星 摄
旧州古镇成功打造以来,黄平县已经形成旧州古镇、浪洞温泉、上塘朱家山、新州飞云洞、野洞河和飞云大峡谷漂流景区及少数民族传统村等景区景点齐头并进的格局,实现全域全景旅游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旧州,这个千年古镇历经沧海桑田,正华丽转身,演绎着城乡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陈孝新 摄
王超 摄
王超 摄
龙金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