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方红》与人民大会堂

小印 北京印迹 inBeijing 2022-04-0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


7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在纪念建党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


“北京城市故实”专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个方面,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1949-1978)、改革开放后的30年(1979-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至今)三个阶段,讲述北京城市“故实”(注:“故实”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


东方红,太阳升……


歌声渐起,大幕徐徐拉开,一轮红日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

舞台上群舞演员用折扇拼出暖黄色的葵花在不断变大……

和声透彻而曼妙,灯光晶莹而悦目。


人民大会堂中演出的《东方红》令观众印象深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0704huf404  

1964年人民大会堂中数千人齐唱《东方红》,盛况空前

(视频来源:网络)


1964年10月2日,在新中国迎来15周年成立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其场面之盛大、演员之众多、气势之恢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


这部集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恢弘作品,成为新中国文艺史上的一座高峰。

1964年10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演,这是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东方红》第三场《万水千山》。

(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 侯波/摄)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从1964年8月开始筹备,到1964年9月底正式上演,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其筹备速度之快、呈现效果之佳令人称奇。


但其实早在几年前,《东方红》在正式诞生前已初具雏形。


1961年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在北京中山公园演出了大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共分9场、46首歌曲,形象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1964年5月23日

上海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大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首演成功。

1964年7月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中央决定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的基础上创作一台大型音乐舞蹈剧,并命名为《东方红》。


7月30日,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了关于创作《东方红》的报告,并在批示中要求,要全力搞好争取如期在国庆上演。


 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东方红》

《东方红》集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和美术于一体,包括35首歌曲、24个舞蹈、5个大合唱、7个表演唱、14段朗诵词和28个场景,主要演员分为AB角,群众演员也有梯队,上下场达9000多人次,使用服装4000多套。后台采取军事化管理,一切井井有条。


而这一切,都凝聚着周恩来总理的心血与大家共同的努力。

图片来源:网络


1964年8月12日,《东方红》的创作和排练工作正式启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多名文艺工作者参加,其中包括当时中国最具权威的词曲作家和音乐舞蹈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创作者们日以继夜加紧排练。

图片来源:网络


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了《东方红》的总策划、总导演,大到场次内容,小到具体词曲,他都亲自参与,从9月中旬到27日,周总理几乎每晚必到。


周恩来总理强调:《东方红》要突出毛泽东思想,要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努力做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采用史诗的写法,既是粗线条的,又要很深刻,能打动人。在创作上要敢于打破框框、标新立异。要注意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的多样化,平板、单调、贫乏的东西,不仅不能使人受到政治教育,也不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不仅不能传播毛泽东思想,反而违反了毛泽东思想。在创作中要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起来。


人民大会堂的工匠智慧 

《东方红》得以成功上演,不仅凝聚着总导演周恩来总理的心血和3500多名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人民大会堂的大工匠们的智慧。


人民大会堂于1959年国庆节前竣工,可容纳一万人的礼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万人礼堂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座席分上下三层。西面主席台可容300至500人的主席团就坐,东面是扇形会场。观众席最远处离主席台的水平距离为60米。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墙面和屋顶之间采用“水天一色”的处理手法,在顶部圆穹由60瓣鎏金花瓣组成的大葵花中心镶着一颗灿烂的大红星灯,周围密布着500个暗槽灯,灯火齐明,蔚为奇观。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景 ©侯凯沅

(图片来源:《人民大会堂专辑》 建筑创作2014


为了《东方红》得以成功上演,万人礼堂在建筑声学和舞台灯光音响方面做了精确计算和科学设计。


早在建造之初,万人礼堂就对建筑物理,如声、光、热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万人礼堂的使用内容主要为召集会议,同时兼作演出。鉴于礼堂体积庞大,使用人数相差大,而音质要求高,从声学设计来看,必须仔细考虑建筑声学设计。为了保证声音强度级及其均匀度,改善反射声延迟时间过长对清晰度的影响,针对万人礼堂大尺度圆形空间,以及会议和观演双重需求,最终采用分散式布局建声的方案,即每间隔两个座椅布置一个扬声器,使观众感觉声源就在身边,没有回声,充分保证了演出的呈现效果。


万人礼堂对于灯光要求也很高,为了适应演出需要,万人礼堂在光学方面精准考虑照度标准、照度与距离的关系、炫光、亮度等问题,在节约经费的基础上充分保证了照明效果。


由此可见,万人礼堂的物理建筑空间为《东方红》的上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鉴于《东方红》史无前例的演出规模和史诗画卷的尺度需求,人民大会堂原有的场地无法满足庞大的乐队使用需要,建筑师和工人们共同努力,在舞台两侧搭建了临时合唱席,以便安排1200人的合唱团。并拆除了池座前两排的座椅,腾出了空间供乐队使用。

《东方红》最终在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中得以完美呈现

(图片来源:网络)


奇迹在集体智慧的叠加下展现,于历史的天空中闪烁。


《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 

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 朱德、邓小平等观看演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全国人民奋发昂扬的革命热情中诞生的。它也是继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以后,我国音乐舞蹈界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道路上取得的又一个新的重大成就。这部作品发扬了我国人民所喜爱的载歌载舞的形式,采用了歌舞、大合唱、齐唱、独唱、群舞、独舞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联合演奏。


《东方红》首演成功后,又接连在人民大会堂连续演出10余场,盛况空前。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部作品1965年又被改编成电影,其中许多歌曲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人民大众中广为传唱,成为经久不衰的“20世纪艺术经典”。

广为流传的歌曲《南泥湾》正是出自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图片来源:《东方红》电影剧照)


此后多年,《东方红》又多次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2019年,时逢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中再度唱响的《东方红》,仿佛与五十五年前在此地演出的场景重合,令人感怀。



参考资料

[1] 舒云.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诞生记 [J]. 党史博览,2019(4).

[2]  马国馨. 都·城 我们与这座城市 [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 .

[3] 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室建筑声学组. 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音质设计及初步测定 [J]. 建筑学报,1960(1).

[4] 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室光学组. 从建筑光学角度研究人民大会堂的照明 [J]. 建筑学报,1960(1).


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相关资料并对本文审核校对。


推荐阅读

北京第一条地铁线的诞生

建国以来的北京水源建设——修建水库和引水渠

北京地铁二号线是怎样“环起来”的?

国际交往中心之北京使馆区建设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水变清流 夙愿成现实

奥运时期北京地铁的发展

北京水源建设——南水北调润京华

薪火相传——清华大学图书馆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