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人的圣经 ---- 查令十字街84号
藏书家爱德华·纽顿的【最伟大的书】,是他的系列丛书【藏书之爱】的第二册。因为喜欢,便找来了丛书的第一册:【藏书之乐】,顺带又把丛书的翻译者陈建铭的另一本译作【查令十字街84号】也一并买了回来。
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据说是爱书人的圣经。薄薄的一册,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集,而是一本真实的书信汇编。书信跨度二十余年,断断续续的文字,在这二十年间,就自己变成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海莲·汉芙是美国众多无名剧作家中的一个,不过她是一个难得的直率而又慷慨的作家。她对于书籍有很高的品味,因而就有那么一点儿的苟求。然而她又是那么地可爱,因其饱读诗书,因其善良直率。
相较于英国,上个世纪中叶的美国,富裕却浅薄粗俗(其实,时至今日恐怕依然如此)。汉芙在美国买不到合她要求的书籍,便找到了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古旧书店,如此而开始了悠长而亲切温暖的跨洋友谊。她与书店的弗兰克信函往来,购书寄书,整整二十余年。
书信往来20年
通信的最初两年,二战才结束不久。彼时的欧洲一片颓败,食物尤其短缺。汉芙在这段时间里,购书的同时又常常给书店寄去香肠,鸡蛋和火腿。这个好心的作家,慷慨而且周到,珍贵的食品惠及书店每一个人,使得伦敦的那家小小书店,每每沉浸在温暖温馨的喜悦之中。这一幕,真是让读者过目难忘。世上还有什么能比贫困年代里,人们因物质上的小小满足而感到的快乐,更令人快乐;还有什么能比伴随着这种快乐的而带来的仪式感,更让人着迷;还有什么能比这种仪式感里所保有的生活的体面和庄重,更让人感动。
海莲·汉芙将我们带至一个纯粹的世界。书籍、阅读和由此而产生的友情,给人带来长久而深入内心的快乐。她的急不可奈,她的眉飞色舞,她的欢喜感动,正是从那些古典精致的书籍,从弗兰克恭敬整洁的信函里开出的优美花朵。弗兰克在他的办公桌上,认真回覆汉芙的时刻,想来也瞧见了这花朵的悠然开放。
跨越时空的书信往来,随着弗兰克的离世而结束。二十多年后,海莲·汉芙终于得以踏上伦敦这片可亲的土地。当汉芙步出机舱,穿过广场,缓缓走进“她的书店”之时,不仅弗兰克已经作古,书店更是人去楼空。这个黯然而令人心疼的结局,却让二十年的友谊变得神圣而意味深长。人类在喜乐的场景中总是青春昂扬;在怅然失却之时,却往往得到生命的启示。时光流逝,人生常如梦幻一场,但这一段令人感怀的岁月却由此而获得了永恒。
84号,曾经的马克斯·科恩书店
多年前游玩巴黎时,去莎士比亚书店匆匆朝圣。书店内外皆是游客,照相,买纪念品,大多是不消半个时辰就说再见。巴黎迷人的景致如此之多,游客行程匆匆,专程去莎士比亚书店的游人,亦是放弃了许多其它的景点。莎士比亚书店偏于街边小小一隅,自然难与卢浮尔或凡尔赛宫比肩,不过它却仍是拥有自己的一席,在许许多多爱书人的心中。
巴黎尚能见到莎士比亚书店,伦敦的查令街84号,如今则是出售快餐的麦当劳,只在临街的墙上钉有铭牌,默然地注解着一段文学佳话。
麦当劳外的铭牌记载着一段文学佳话
大概世间有两种不同的记忆方式。一种是外在和主观的,声影形象,或堂皇富丽,或庄严端肃,世人时时奔赴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记忆之所,掬献一份喜爱敬重甚或是崇拜。然而还有一种记忆是不经意的。前一段时间听“越哥讲电影”,听到他介绍2020年台湾的一部高票房电影“孤味”。影片中有关于亡父的葬礼。冗长而繁琐的礼节及仪式,消解着生者的哀伤,以至于一切结束后,亲人们似乎唯剩淡然木然。可是当那个女儿习惯性地在机场为父亲买上一条烟的时候,旧物依然,斯人不在,泪水终于涌至眼眶。这样的记忆是血液之中的记忆,会一代代地留给后人,带着所有文化的印记,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明。
每个人,每个爱书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查令十字街84号。麦当劳外墙壁上,已经有些磨损了的铭牌,只是一种深刻记忆表露在外的浅浅印记,而查令十字街84号,将在读书人的血液中流传下去,温暖而严肃深刻,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理念。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海莲·汉芙如是结束了她与弗兰克二十年伟大友谊的书信集册。
查令十字街
浩瀚世界,所见所闻,无非印象
悠悠古今,所思所想,皆有逻辑
迦太基必须毁灭 ! Carthage Must Be Destroy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