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天干物燥,先润润自己 | 瞬间MomentX
沾点水,把自己晕开
Claude Monet [法国]
汪曾祺的阅读瞬间
《寻常茶话》
我在杭州喝过一杯好茶。
一九四七年春,我和几个在一个中学教书的同事到杭州去玩。除了“西湖景”,使我难忘的两样方物,一是醋鱼带把。所谓“带把”,是把活草鱼的脊肉剔下来,快刀切为薄片,其薄如纸,浇上好秋油,生吃。鱼肉发甜,鲜脆无比。我想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切脍”。一是在虎跑喝的一杯龙井。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贵了。一杯茶,一块大洋,比吃一顿饭还贵。狮峰茶名不虚,但不得虎跑水不可能有这样的味道。我自此才知道,喝茶,水是至关重要的。
……
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富,皆如此。
选自《汪曾祺生活美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清清泠泠的水流
选自《自然之音》
▼点击收听,静水流深▼
汪曾祺 [中国]
汪曾祺式润燥
每逢换季,总燥得很,嘴唇和皮肤稍不经心便浮出干涩之意,心情也是如此。这时凡是与水相关的,皆颇为受宠,浓茶也好,清泉河川也罢,甚至是碰湿了裤脚的几滴露水,也都能讨人喜欢。
若想翻上几页水汽濛濛的文章或水墨,便可寻出汪曾祺先生的集子来,雨啊,湖啊,蔬果汁水啊,傣族姑娘泼水节的爽快啊,都被一笔一划拓在了心尖儿上似的,随手翻翻都可润燥。
汪曾祺 [中国]
法国翻译家安妮·居里安曾译过几篇汪先生的小说,她问汪先生:“为什么你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写到水,也有水的感觉。”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行文间的“水性”。
这“水性”不仅来自他京杭大运河旁的家乡,从小“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更发源于他这种清流似的性情。
随风随雨,随心随性,目之所及,他都能勾勒出对世间万物的敏感、欣喜与满足。吃醋鱼带把开心,尝龙井雨前新芽开心,寻常的小水萝卜、咸菜茨菇汤也同样吃得欢欢喜喜。看天池雪水要作诗,逢昆明落雨也要作诗。且“万里西来终不悔,待饮天池一杯水”“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所赋心境也不分高低。
Claude Monet [法国]
好像生活随便给他点什么,都能溅起涟漪。心情永远像只刚从水里捞出的,脆生生的菱角。
那我们要如何习得这敏锐而容易雀跃的“水性”呢?其实诀窍就是把过去、未来、纷扰杂事排除于此刻之外,试着找到“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这般心无挂碍的美好。
同时竭尽所能去发掘无限多的细节。比如喝茶,不求壶多精巧,茶多贵,而要去认真欣赏茶叶舒展的韵律,在壶中飘荡沉浮的姿态,汤色的微妙变化。所有这些纳入眼中,再闻香酌饮。感受茶汤滚入喉间,滋润肺腑的畅快,才算真正饮了茶。
Gustave Courbet [法国]
再比如路遇降雨时,不止要试试感受雨滴的清凉,更别忘了赞叹那些草木枝叶旺盛到动情的浓绿。在一呼一吸间,用若有若无的泥土香汰换了身体里的郁郁浊气,才算不白淋一场雨。
如此一来,稍得片刻满足,便能燥气全消了。
汪曾祺的「愉悦事物清单」
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
吃南北,吃自在
今天是瞬间MomentX伴随你的第 491天
在留言区聊聊你与水的惬意时刻吧
本期编辑:博洋 | 本期校对:西格玛 歆泽
黄轩的阅读瞬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要生活得写意 | 到喜欢的地方安家 | 恋爱了 | 我们站着不说话 | 今夜山中
更多“瞬间”的生活
乡村记忆 | 在他乡 | 不必急 | 见字如面 | 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 | 好好吃饭 | 松尾芭蕉 | 向往的生活 | 逛寺庙
天干物燥,触水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