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翻译 | Bremen(natalie)

Cacti 米学研究所 2019-09-30

 Kenshi Yonezu 


2015年米津玄師完成了第三张个人专辑《Bremen》,这张专辑通过网络开始发行,已经举办过live从而表现手法更有张力的他,完成了一部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作品。


据说专辑名来源于格林童话《不莱梅的音乐家》。接下来由米津为我们讲述全新的作品意指何处。


取材・文 / 柴那典

翻译 / Cacti

现在的自己是《不莱梅的音乐家》

——完成《Bremen》,有什么感触吗?

觉得自己完成了一张很棒的专辑的同时,完成的瞬间陷入了自我厌恶的状态。


——第二张专辑《YANKEE》(参照:米津玄師《YANKEE》访谈)的时候您也这样说过。

是的。第一张专辑完成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在第二张专辑完成的时候第一次体验到,这次想着要摒弃“要做奇怪的、谁都没有听过的东西”啊“尽量使用奇怪的声音”等迄今为止在活动中产生的想法,这我觉得自己完成得很好,但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给大家听过,我有最后这样好不好,大家能不能愉快地接受这样的感觉。

米津玄師

——专辑标题是《Bremen》,而为这次作品举办的巡演的主题是“米津玄師2016 TOUR/音乐家”。这让我想起了格林童话《不莱梅的音乐家》,它是以此为意象创作的吗?

是的。这张专辑的标题第六首歌是在写《ウィルオウィスプ(鬼火)》的时候取的,《ウィルオウィスプ》的歌词中有让人想起《不莱梅的音乐家》的地方。


——“带上小狗小猫小鸡离开城市”的部分吧

明确地说是一边想着《不莱梅的音乐家》一边写的,才有这句词。写歌词的时候想着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就又去查了一下《不莱梅的音乐家》。这个故事是讲一群厌倦了现状的动物,一齐出逃向不莱梅前进旅行的故事。我觉得这和现在的自己有密切相关的部分,我很能明白那种感觉。那个瞬间我决定把专辑的标题定为《Bremen》。


《ウィルオウィスプ》是拼图对上了

——上一张专辑的标题是《YANKEE》,这是“移民”的意思吧。“指的是向着新天地到达美国的人们”在这方面有联系吗?

嗯。和前一张专辑有接壤的地方。在制作《Bremen》的时候回想起我在《YANKEE》做的事情,感觉它就像还在正在走的楼梯一样。


——正在走的楼梯?

YANKEE》就像我刚刚说的一样,一半的曲子是用自己研究出来的、采用的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音的作曲方法创作出来的,而另一半曲子则是全新创作出来的作品。所以下一张专辑打算取缔所有奇怪的音,想要做成比《YANKEE》更深入的东西。


——是指不想写使人不由自主被吸引的东西,而只是想写谁听了都会觉得很美的东西,将其做成一张专辑吗?

是的。这次我尽力把自我从曲子中消除,写出了这张具有普遍性的、谁都会产生共鸣的专辑。大约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在做,所以《YANKEE》的时候残留着一些影子。


——还有一点,我觉得《Bremen》的标题是具有象征性的。《不莱梅的音乐家》大致是在讲没有容身之所的一群动物聚集起来团结一致的故事吧。借这个童话的主旨取标题的最初是《アンビリーバーズ》这首曲子。像上一次您接受采访的时候(参照:米津玄师《アンビリーバーズ》)说的,用“我们”这个词来代述和我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的感受,在这点上是不是和这张专辑存在着某些联系呢?

在制作《アンビリーバーズ》阶段的时候,还没有《Bremen》这个标题。但是很明确地采用了“我们”这个词,做能够牵引着人们前进的音乐。那时候我或许有着我应该是那样的意识吧。之后我写了《ウィルオウィスプ》,有种拼图对上了的感觉。“不莱梅的音乐家”这个属于我的关键词,在写《アンビリーバーズ》的时候我并未理解它的涵义,只是察觉到了“想要牵引着别人”这样的心情。


通过对立相反的事物,新的东西便凸显了出来

——整张专辑14首曲子的曲调和歌词各自不同,但无论哪一首都是想象着听歌的人来选词和音的吧。

确实我想过为谁创作,我也想过被自己身边的人肯定。以前只是一味地想着“我是这么想的”而从不在乎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顽固地坚持着自己的做法,这样不闻不问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其实是很懦弱的表现。我不想做个懦弱的人,或者说我不想只是躲在自己壳中,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使一切尘埃落定……想坚强地活下去,在这个意义上,或许就是某种男子气概吧。然后,这也是我最近挂在嘴边的,果然生产米的人是最伟大的人。


——生产米的人是最伟大的?

我虽然在做音乐,但是人类社会上生存其实是不需要音乐的。供给衣食住的人是最伟大的,像我这样的人,要是没有他们的话,很快就会死去,是很脆弱的存在。这样想的时候,我产生了自己是不是能为平凡地活着的人们做些什么的想法。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米津玄師

——《YANKEE》接受采访的时候,您说“诅咒”是主题,这次各首曲子之间有共通的主题吗?

不知道说它是和“诅咒”相同是否合适,我想让相通的曲子对话。


——“让相通的曲子对话”是指?

可以说这张专辑是在让明暗两部分对话。对这首曲子可能是这样说的,之后的曲子就会出现与此相悖的语言。我想让我内心中的光明与黑暗,积极与消极在一张专辑中沉淀、让它们对面。


——是指想让曲子之间相互矛盾,互相反目吗?

嗯。其中《メトロノーム》和《Blue Jasmine》其实是我认为的很能体现这一点的曲子。《メトロノーム》是离别的歌,而《Blue Jasmine》则是过于直白的情歌。觉得这样通过对立相反的事物,似乎有某种新的东西浮现了。分割出自己极为有限的一面做出一首曲子,再将剩下的一面再做成曲子。将其放入一张专辑,是这样完成了这张专辑。


背着街道的光向黑暗的方向走去

——还有其他的相对的曲子吗?

《アンビリーバーズ》和《ホープランド》也是如此。两首曲子都是源于我内心中某种负的感情,有相似的地方。我想把这张专辑做成从第1首曲子到第14曲子逐渐向黑暗的方向前进的形式。所以第13首曲子《ホープランド》是很黑暗的曲子。但是越是黑暗,我就越是只能用明快的语言和轻快的音来表现。


——想做像现在所说的“从光明向黑暗进发”这样一张专辑,是不是也是按照米津さん内心中某种顺序来创作歌曲的呢?

这倒完全不是有意地做成这样的。其中有意的是《Blue Jasmine》,《Blue Jasmine》是第13首曲子完成的时候,我注意到没有一首曲子是适合做最后那首曲子的,于是新写的。此外其他曲子的顺序几乎都没有刻意为之,自然而然地写成的。


——“光明的地方”“黑暗的地方”是怎样一种意象呢?

穿得破破烂烂的,在废弃的高速公路上,很多人和生物都背着街道的光向黑暗的地方走去,是这样一个意象。虽然并未有意识地调整曲子的顺序,但是从做这张专辑开始,不知不觉就形成这样的意象。


——专辑的歌名和歌词里面多次出现了“漆黑中发光的东西”呢。“ウィルオウィスプ”是鬼火,而 “フローライト”是指萤石的词,“Neon Sign”和“雨の街路に夜光蟲”感觉也是这样。是不是这样“黑夜中发光的东西”就是主旨所在呢?

《アンビリーバーズ》接受采访的时候我说“搬家之后能写出来很多曲子了”,指的就是这些曲子。建了一半的房子也在其中,看起来就像被摧毁了一半的街道里,印象中呈现的景象是有很多压倒性的夜晚的事物的。走过桥对面有灯光, 隐约能看到在闪烁,这样的景象。所以我觉得“漆黑中发着光的东西”说的就是我现在住的街道本身。


——然后《アンビリーバーズ》最开始一行歌词是“被车前灯紧紧逼迫 我们就这样行走在在高速公路上”。这里是指“把沦为废墟的高速公路当做舞台的一幕即将拉开”啊。

《アンビリーバーズ》确实就是这样一首曲子。这张专辑是以此作为引子一步步完成的。


看了《百变狸猫》,觉得自己应该要站在船头

——第8首曲子《Neon Sign》被放在所谓的转折点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首曲子是怎么完成的呢?

这首曲子……怎么说好呢。其实我几乎没有写这首曲子时候的记忆,只记得我那段时间在看圣经。


——“手拉手,心连心,明明立下誓言,回头一眼便变成了盐柱”这句是引用了圣经旧约中的故事吧。

是的。在做这张专辑的时候我数次翻阅圣经,想了很多,啊,硬要说的话,我当时在想“想入大乘佛教”。


(注:罗得的故事——妻子变盐柱


两个天使对罗得说:带上一切属于你的人,离开这里。我们要毁灭这城。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那里甚大。罗得迅速跟所有的家人说了这事,他的女婿却以为他在开玩笑。


第二天,天使催逼罗得带着妻子和女儿赶紧离开,免得被一同剿灭在这个城里。但罗得延迟着不肯走。天使因耶和华怜恤罗得,没有责备罗得,就拉着他和妻子、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嘱咐说:逃命去吧,不可回头看。罗得他们一口气逃到琐珥城, 天已经亮了。


耶和华将硫磺与火降在所多玛和蛾摩拉城,把城市和平原,以及所有的居民和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没有听天使的话,落在后面,听见身后传来鬼哭狼嚎的声音,房屋倒塌的声音,火焰的声音混在一起,想起自己积蓄多年的财物,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子。)


——想入大乘佛教?我对此很有兴趣,能详细地说一说吗?

会这样想,是因为我重新看了一遍高畑勋导演的吉卜力电影《百变狸猫》,那部电影的主人公是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的狸猫们,它们说要吓一吓人类,就化作了各种形态,进行了百鬼夜行,但是结果证明这样根本没有用。“已经没办法了”近乎放弃的情绪在意气消沉的狸猫们之间蔓延开来。这个时候长老准备了一艘大船,让狸猫们坐上去向着海的另一边踏上旅程。说起来,算是已经走上绝路大家一起死的选择了。总觉得这像是大乘佛教一样。看了之后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站在船头引导着什么的呢。

米津玄師

追寻桃花源本身很重要

——听了你的这番话我忽然想到《百变狸猫》和《不莱梅的音乐家》其实是有相通的部分的。像狸猫百鬼夜行一样,《不莱梅的音乐家》中驴、狗、猫、鸡在森林的小屋里装作妖怪驱赶走了盗贼。

啊,是哦。有联系啊。


——这样之后,《不莱梅的音乐家》最后是“4只动物在小屋里幸福地生活下去”的美好结局。也就是说,装作幻象,扮作幽灵,对于无家可归的人们和动物是起死回生的计谋。在这点上《百变狸猫》和《不莱梅的音乐家》是相通的。

原来如此,确实这样啊。我听了你的话也有一点理解了。


——是什么呢?

《不莱梅的音乐家》的动物们,结局并没有到达不莱梅,而是在不知名的森林的小屋中生活。同时《百变狸猫》中狸猫们也并没能建成他们的香格里拉,最后还是扮作人类的样子强死强活,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其中的小幸福吧。是不是对我来说也不需要到达香格里拉呢。因为现实的问题,我对现在在的地方感到厌倦,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不存在没有任何劳苦的桃花源。有与什么相联系,与众多之人相关而活下去的必要。或者说即使知道桃花源不存在,追求它本事是很重要的。它到底是怎样梦幻的地方,为此前进是很重要的。


想要用专辑来编一个故事

——现在您说的难道不正是最后的这首《Blue Jasmine》是必要的理由吗?幽灵和鬼火频繁出现的这张专辑的故事正好以象征日常生活的“递出的茉莉花茶”来画上句号啊。

是的,我觉得这才是关键。第13首歌《ホープランド》是一首有着很广大庄严回响的曲子。虽然以此告终感觉很好,但是我觉得不能很好为这张专辑画上句号。《ホープランド》中说“我一直在这里哦”,但是听的人也会带着“那之后要向何处去”的疑惑。虽然这内心层面上“在这里哦”已经足够了,但是我不能告诉听我的歌的人空间层面上的我在的地方,这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我本来是想要给听这张专辑的人以容身之所和内心的安定,结果只能做到这种程度。既不能雇用他们,也不能让他们吃饭,总的来说,我自己没办法生产米。


——所以你觉得生产米的人们是最伟大的。

是的。我虽然没办法生产米,但是有提示与此相似的事物的必要。这就是《Blue Jasmine》,这首曲子只是一首情歌,以此结束其实很不尽人意,但是必须要用这首歌来画上句号,仅仅依靠精神上的富足活下去是脆弱的,我这样想着过活的时候,失败了,事情变得麻烦了,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必须要好好面对自己半径5米之内存在的东西,想要把这个选项提示给听这首专辑的人,就写了《Blue Jasmine》这首歌。


——这是你写的所有曲子中,最好的情歌吗?

嗯。这首曲子真的是一瞬间就写成的,歌词、旋律、和弦都是很快就写好的,编曲是2天左右写好的,是我迄今为止写的歌里面最好唱的歌,唱着也会心情变好的歌。和现在我的心情很接近啊。


——原来如此。我想说,这张《Bremen》就像新的形式的童话一样,开始的时候米津さん说“想做普遍的东西”,比起流行音乐,更加接近童话的普遍性啊。

是啊,想要曲子之间相互对话或许也是这样吧。让各有主张的两个人对话而明确某些东西,这是很多故事的基本结构啊。所以我也想编这样一个故事。


Bremen收录曲

  • アンビリーバーズ

  • フローライト

  • 再上映

  • Flowerwall

  • あたしはゆうれい

  • ウィルオウィスプ

  • Undercover

  • Neon Sign

  • メトロノーム

  • 雨の街路に夜光虫

  • シンデレラグレイ

  • ミラージュソング

  • ホープランド

  • Blue Jasmine


  • MV「Flowerwall」

  • MV「メトロノーム」


往期访谈(点击直接查看):


▲访谈翻译 | Diorama(natalie)


▲访谈翻译 | サンタマリア(natalie)


▲访谈翻译 | YANKEE(natalie)


▲访谈翻译 | MAD HEAD LOVE(natalie)


▲访谈翻译 | Flowerwall(natalie)


▲访谈翻译 | 米津玄师对孩子们的祝福「パプリカ」诞生秘话


▲访谈翻译 | BOOTLEG(TSUTAYA)



PS:

      本号上传的所有文章及内容未经本号管理编辑明确授权和许可,任何个人或媒体不得对本号的文章及其他信息予以复制、转载。

       

       更多即时资讯请关注新浪微博

       @米津玄師资讯站 


 翻译:Cacti 

取材、文:柴那典

编辑:纽扣

校对:画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