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是北京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五子”当中的关键“一子”。“两区”建设两年来,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第五次会议上,311人次代表提出了21件关于“两区”建设方面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代表关切,自觉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进程,推动人大立法监督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相衔接相促进。以高质量立法引领高质量发展,下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市人大常委会从战略高度谋篇布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的任务要求。2022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实施《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一条例一决定”),充分发挥了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北京力量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以精准有效的监督,助推“五子”联动,落稳高质量发展关键子。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情况报告”,围绕体制机制建设、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法治建设提出了4方面意见建议,市政府提出18条举措推动落实。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158位代表提出的9件议案作为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纵深推进“两区”建设,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的重点内容,进一步通过人大监督推动“两区”建设工作纵深发展。截至今年10月上旬,国务院批复的251项“两区”建设任务实施率超过96%,累计推出近70项首创性或突破性政策,形成66个制度创新案例,落地140多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两区”入库项目达7490个,预计投资额19882.6亿元。其中,已落地出库项目3737个,涉及投资额9988.9亿元。出台系列专项工作方案,推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人才、知识产权、投资、跨境贸易、国际收支等全环节改革,产业集聚态势日益明显,关键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利,“两区”建设成效不断彰显,融入新发展格局步伐不断加快,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有力促进了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14日,调研组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
围绕法规实施和重点领域,聚焦堵点难点,深入开展调研
为做好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纵深推进“两区”建设,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颖津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议案领衔代表、部分人大代表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以法治建设为引领,摸清法规贯彻落实实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年服贸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将推动“一条例一决定”落地实施作为促进“两区”建设重要抓手,贯穿工作全过程。通过制定《“一条例一决定”贯彻落实及配套政策逐条对照清单》,调研了解有关单位在法规实施后的贯彻落实和配套政策制定情况;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座谈交流,调研企业对法规政策实施后的真实感受及存在问题;通过分发电子问卷,面向社会调研了解“两区”立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普及度,为下一步开展执法检查奠定基础。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察明制约“两区”建设发展堵点。围绕对接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先行先试要求,听取市商务局等17个政府部门专题汇报;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建议,赴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围绕促进投资便利、贸易便利等关键环节,座谈听取中美商会等8个外商协会意见建议;围绕企业诉求,组织有关部门和30余家企业同场交流,并赴12345企业热线听取相关诉求和办理情况。通过调研,掌握了在“两区”建设过程中,对接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先行先试、重点领域发展、外商投资等方面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诉求,精准发现了“两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围绕产业发展、领域开放、园区建设、要素供给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书面征询16区和经开区意见建议,并赴海淀区、经开区、市人才局、市规自委,深入探讨破解思路和办法。各区、相关委办局、企业深入介绍有关情况和问题,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委员代表深入履职,积极为“两区”建设出谋划策,在制度创新、政策宣传、产业发展、人才和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通过调研发现,“两区”建设仍存在政策宣传广度、深度、精准度有待改进,制度创新引领性、联动性、配套性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共享有待加强,要素保障的人才、土地、服务有待优化等方面问题,调研组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法规实施,强化公共政策服务。一是推进法规政策体系化建设。尽快完善理顺以“一条例一决定”为核心的政策配套体系,统筹推进营商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地方金融监管等相关法规的实施,及早着手外商投资等后续立法研究工作;加强已出台政策梳理,强化市区两级政府上下配合和同向发力,做好相关政策细则制定、完善。打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操作明确、实施顺畅的政策实施体系;逐步建立政策动态调整的闭环管理机制,提高政策实施成效。二是加强法规政策系统化宣讲。充分调动不同部门与行业组织对法规政策系统性宣讲、解读、培训的同时,强化自媒体渠道应用,加强行业化系统解读。三是加强法规政策精准化推送。加快市区两级法规政策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发布、推介、收录、共享等功能和服务;完善企业“服务包”和“一企一策”等精准帮扶机制,探索“大数据画像”服务方式,打造“政策计算器”,加强精准推送。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提高对外开放的规则对接和创新水平。对标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努力在重点指标、关键环节和难点堵点上取得突破;加强与兄弟省市相关政策的横向比较和学习借鉴,形成一批含金量高、有影响力的“北京经验”。二是提高对外开放政务服务水平。完善国际化政务服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机制,打造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政企沟通“圆桌会议”机制,加强精准对接。三是提高对外开放联动保障水平。加大“两区”建设市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分类指导、督促任务落实,回应市场呼声、集中解决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生态,助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突破。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统筹开放与安全,小切口逐步放宽重点行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支持和推动金融创新,优化完善资本项目相关外汇政策;加快新兴领域规则标准制定,大力推进高水平数字贸易示范区功能和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眼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和集聚发展;抓住薄弱环节,发挥龙头企业“链主”效应,推进产业集聚;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建设京津冀产业协同资金池,建立可持续的京津冀产业生态成长机制;统筹推进各区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促进重点园区提升。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围绕片区和组团品牌塑造,丰富产业场景,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产业承载空间。进一步优化要素供给,夯实开放合作根基。一是加强人才引育和服务保障。完善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和急需紧缺职业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北京“两区”建设管理人才、重点行业专门人才和企业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引育力度;完善人才认定标准、人才认定方式和人才分级分类管理和保障体系,探索简化国际人才永久居留手续,加强各类服务保障,提升海外紧缺人才出入境便利度。二是优化土地供给和功能完善。结合城市更新,盘活存量、提升发展质量;促进城市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和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积极明确产业转型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综合用地模式的实施细则,促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加强“区域评估”和“标准地供地”部门统筹;统筹使用低效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项目;积极支持企业着眼产业强链补链和智能化低碳化改造,切实解决低效用地盘活的堵点问题,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要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 审议有关法律草案
【要闻】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专题联系代表征求立法意见活动 李伟参加
【聚焦】完善节水法律制度 保障首都水安全——审议《北京市节水条例(草案二审稿)》
【聚焦】推动本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区乡人大】东城人大:解读届首之年依法履职“关键词”
【区乡人大】西城人大:践行“红墙意识”,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区乡人大】海淀人大:届首之年,这些“首次”很亮眼!
【评论】牢牢把握人大在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中的职责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