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家孩子的负担重吗? | 两会说教育

数老师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关注两会关注教育那些事 点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两会说教育

“两会”进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教育”的提案、议案成为关注焦点。数老师推出“两会说教育”栏目,每天为大家汇编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教育的言论和热点话题,帮助大家了解“两会”中“教育的那些事”




两会说“减负”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呼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扎实推进。但也有个别家长对此不甚理解,提出“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观点。对于“减负”应该达成怎样的共识?该如何协调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的诉求?针对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今天,数老师整合各大报刊、网站的内容,推出“两会说减负”专题。


教育部长陈宝生

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


“三点半”现象是中国经济社会、中国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关心这个问题的年轻父母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抚育孩子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个现象更多出现在大中城市。


三点半之前,是孩子在校学习时间,责任在学校;三点半之后,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责任在家长。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去接孩子,造成了很大困扰,带来了发展中的困难。


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已经有25个省份下发了文件,其中一些地区还探索出了“高招儿”。上海规定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要做到100%全覆盖,服务时间是3点半到5点;北京的服务时间是3点到5点,主要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南京推出了弹性离校;广西利用社区资源解决这个难题。


目前看来,课后“三点半难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制度障碍,比如因此带来的成本分担问题、教师劳动时间延长以及涉及的劳动法问题,还有如何进一步引进社会资源参与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对课外托管机构存在的乱象,也要进行治理。经过不懈努力,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别带着误解看“减负”


面对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减负”存在的误解,应该明确,“减负”并不等于公办教育的“后退”、不等于降低中小学生的课程难度、不等于不要学生刻苦学习、不等于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不等于不要考试。


要向社会公众讲清楚,“减负”的出发点在哪里,“减负”都要做哪些工作。“减负”最要紧的是做好五件事——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重个性、讲规律。


“调结构”,就是“减负”要做好加减法。具体而言,就是要适当减少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德育美育体育学习的时间;适当减少书本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教育的时间;适当减少单纯知识技能训练的时间,增加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时间等。


“转方式”,就是适当减少教师不适应学生学情导致的学习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等。


“提质量”,就是要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重个性”,就是要减少学生同质化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差别化的教育;要适当减少统一的强制性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讲科学”,就是中小学教育要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以考试评价为例,日常考试的功能不是要给学生排名排队,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再如,晚上孩子们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搞得第二天上午听课精力很差,学习效率很低,这样的加班加点不但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恶性循环,是得不偿失的。


——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通过教育综合改革切实降低学生负担


造成学生休息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校内外的课业负担过重。把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课后作业量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内,加强督导,严禁中小学校违规补课。同时,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朱永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要从制度上逆转“升学分数至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观念,是最大的谎言。但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将其作为一种“信条”。比如,如今很多不到两岁的孩子就在上早教机构。我国几十年提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提及素质教育、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及好奇心更像是一种奢谈。如果不从制度上破解“学生减负”难题,不改变校内的评价体系和招考制度,家长仅仅关注单维度的分数和升学率,恐怕大部分压在学生身上的这座学业压力大山根本无法移开,也根本无法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补课机构最大的弊端在于破坏了教育的生态。只有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淡化校外补课现象。另外,改变招生方式,缓解应试教育现状。如果能真正缓和中小学生升学竞争压力,如今火爆的家教市场自然也就降温了。 


——王家娟(全国人大代表、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减负的核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校在“减负”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孩子的课业负担来自于学校简单而低水平的重复强化。作业占据了学生们大多课余时间,没有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减负并非不留作业,更不是让学生完全无学习压力,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解决此问题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切实做到尊师重教,让全社会认识到教师是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一方面也要大力度推进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让高淘汰率在师范院校率先推行。另外教师资格考试的难度也要增加,只有这样,才能让专业基础扎实、有职业追求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对于学校来说,则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现好奇、自由想象、大胆质疑和合作探索,从而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构筑每一位学生的自激励系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天赋。


教师自身也要转变,要从关注学习成绩本身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了解学生成长经历、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精准助学。


学校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尝试建构课业负担检测预报模型,实行基于事实的时时跟进检测制度,提高减负效果。


——戴立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开放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集团主任)


“减负”需合力


“减负”出现的问题大都来自外部,而非“减负”本身。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等诸多层面共同推进,社会和家长同样要从孩子长远和健康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可以说,“减负”是国家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步,这需要全社会用宏观的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并形成合力,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场任重道远的“减负”攻坚战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徐冬青(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 END ~


文章来源:根据中国教育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财新网等综合

微信编辑:李中华



推荐阅读

有了“互联网+”,思政课不再枯燥微信的正确打开方式:将学生玩手机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新学期,这套可AR识别的课本必须推荐实用贴:学会这10种新技术,微课制作既轻松,又精彩来“数字咖啡屋”听听我的微课制作经验新学期,和《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喝第一杯咖啡吧杨友红:如何利用数字课堂观察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寒假思考下,开学用得上王彩琴:英语教学过程中,你愿意使用信息技术吗?寒假里,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为上海丽英小学数字教材的应用实践点赞,666《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编委出镜,听听他们都说了啥?这是一堂来自清华大学的英语慕课,快来学习吧!胡晓娟:把握数学的“变与不变”,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创新课堂还记得《美丽化学》视频吗?这位老师利用数字化实验让学生爱上化学 | 数字课堂马向东:鼓励学生多提问,会耽误教学吗?| 名师解答刘向永:电子设备禁止带入校园?错!这里告诉你原因大咖齐集人教社,共议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发展之路范胜武:设备买了,平台建了,怎么让老师们用起来?学校如何形成OTO教育生态圈? | 名师引领毛筠:英语口语纳入中考,未来英语怎么教?不看后悔 | 创新课堂黄芳:是不是技术应用又多又新,才匹配得上“智慧教育”? | 名师引领程晓堂:借助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有哪些可为、能为、应为和不为之处? | 创新课堂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

欢迎来稿,欢迎留言,欢迎联系数老师哦

数老师微信:hua598679767(请注明姓名+学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教育部主管,人教社主办

欢迎订阅 订阅有用▼

订阅方式:全国各地邮政局

邮发代号:80-896

期刊定价:12 元

欢迎投稿 稿酬从优▼

投稿邮箱:zhuyz@pep.com.cn

              fuhy@pep.com.cn

投稿联系:010-56086251

投稿QQ群:24698277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