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甘肃 景泰篇
《中国影像方志》甘肃卷 景泰篇
▲视频(上)▼
▲视频(下)▼
『地名记』
据史料记载,索桥古渡始建于汉,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渡口。
索桥渡兴盛的时候,这里的居民达到300多户,每天商旅不断,舟来楫往,成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盛景。
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后,人们由此渡过黄河,向西经过的第一个县,叫媪围。
媪围,是景泰的前身。
从汉到明的漫长历史进程里,景泰地区一直见证着边塞烽烟,是陇右雄镇之一。清朝以后,这里逐渐恢复平静。
1933年,国民政府取“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将这里更名为景泰。
『古城记』
永泰古城: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永泰古城建成于公元1608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堡。
永泰寓意“永绝虏患,泰平安定”。
古时,这里曾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对峙的前线。
永泰古城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
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墙高12米,城基厚6米,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
古城当时能容纳驻军2000多人。城墙设炮台12座、瓮城4座,城下围着护城河,城南北两侧修建了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的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
这不仅是一座军事之城,还是一座生活之城。完备的生活设施,让它能够经受外来入侵者长时间的围攻。
2006年,永泰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利用夯筑、土坯砌筑以及墙顶排水等方法,对墙体进行了加固。
『石林记』
黄河石林 气象万千
在成龙主演的电影《神话》里,有一片看起来非常壮观的山地背景,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这些画面取景于景泰,而这片山地的归属正是黄河石林。
影片中成龙厮杀的那条峡谷,叫饮马沟,全长5千米,是近距离感受黄河石林万千气象的最佳地段。
黄河石林的峰柱形态各异,有的如同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有的像屈原问天,有的又仿佛是千帆竞发,十步一景,栩栩如生。
2000年,景泰县沿着悬崖绝壁开辟了一条直达山下龙湾村的柏油马路,全长2.3千米,垂直落差约150米,因为要转22次弯,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作“22道弯”。
2004年,黄河石林被评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2018年盛夏,首届“黄河石林·谣途”民谣音乐节在这里唱响。这是黄河石林与当代年轻人的一次互动。
『岩画记』
神秘岩画:古代人类的生活印记
2006年,景泰县寺滩乡白茨水村的牧民们在山上放羊时,于山崖边一块巨大而平整的石头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图案。
至2019年3月,景泰县先后已在8个地方发现了这种神秘画作。
学术上把这些涂刻在岩石上的画作统称为“岩画”。
岩画是一种古老的石刻艺术,其图案多为古代人类用石器在岩壁上刻磨下的生产生活场景,堪称人类最早的“文献”。
红水镇的姜窝子沟是目前景泰地区已发现的岩画分布面积最大的一处。错落的岩石上,随处可见若隐若现的图案。
『非遗记』
景泰滚灯阵法多样
景泰滚灯被称为“从古老长城上走下来的舞蹈”。
据史料记载,上沙窝村的滚灯最早来源于附近驻守长城的明朝军队。
为了在各烽火台间传递军情,他们白天使用狼烟,晚上使用灯火。后来,讯号灯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滚灯舞蹈。
一支传统景泰滚灯队伍,由24盏灯组成,前方2人为头灯,其余22人紧随其后,队伍以鼓点节奏前行。
表演节奏一般由慢至快,由简至繁,由于队伍很长,使得前后队员的步伐快慢有很大不同,有前面“寸寸步”后面“狗撵兔”之说。
景泰滚灯由多种阵法构成。
其中“探门阵”又称“四门探”,意为清踏四方、压住阵脚。
然后是“四门兜底阵”,亦称“龙门阵”,以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接着是“一字长蛇阵”,彩灯滚动如一条五彩斑斓的长龙,摇头摆尾,盘旋往复。
“迷魂阵”俗称“蒜辫子”,穿插往返,迷惑引诱敌人。
最后是“二龙戏珠阵”,也叫“蛇抱蛋”,即像蛇一样一圈一圈螺旋前进,越抱越紧,集中兵力围歼敌人。
2017年10月,景泰滚灯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发展记』
世代生息在黄河岸边的景泰人,见证了这片土地的风云变幻、物转星移,并参与缔造了它当下的繁华。
『后 记』
“景象繁荣,国泰民安。”这是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