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来越“怂”的黄晓明:霸总和暖男,都不是真的我

徐尔尔 读者人物 2020-12-15

有人说,黄晓明是“演艺界的蓝领工作者”。

没有演员的天赋,就靠努力来凑。

生活中,因为“老好人”这个标签,他曾遭到朋友的背叛。

面对嘲讽和恶意,他也学会慢慢放下,正如他小时候在摘抄本上写下的那句话:失败,爬起,再失败,再爬起。



文 | 徐尔尔

编辑 | Anita

《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很多人说:“黄晓明变了。”
曾经口吐金句的“明学创始人”,非但没在节目里复兴“明学”,反而变成了“姐姐们背后的男人”。
既能“卑微”到尘埃里,给姐姐们递纸巾、提裙子。

也能在合作陷入僵局时,适时点拨,一语中的。

第一期节目开播,他一口气连发30条定制文案给姐姐们应援,小心周密地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从此喜提“端水艺术家”的称号。

“油腻”这个标签,似乎正在被黄晓明一点点撕下来。
早在今年三月,《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时,就已经有一大波网友“真香”。
当他不再刻意扮酷耍帅,身上的油腻感似乎也烟消云散。
他饰演的二爷程凤台,鲜活灵动,仗义深情,是民国乱世中的翩翩公子。

比起少年得意的“汉武帝刘彻”,多了几分层次与厚重感。
而戏外,黄晓明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当红小生,经历了几轮高低起伏、舆论洗礼,如今他已年过四十。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但黄晓明说:“我四十才而立。”
他的成熟期,来得似乎要晚一些。

黄晓明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与赵薇陈坤是同学,但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被误招进北电的。
北电的老师评价他:“就像一块漂亮的木头。”
“长得挺好看的,但什么都不懂,总是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

第一次上台表演小品,因为过度紧张,说词时忍不住抽搐嘴角,下台就被赵薇笑话了。
排毕业大戏时,黄晓明试了几遍,始终演不出味儿,他妈妈一个箭步蹿到台上,和他一起演,成为一桩趣谈。
对于演戏,黄晓明自己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天赋。
在观众眼里,他的演技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但在业内人眼里,他收获了不少好评。
拍《风声》,黄晓明苦练3个月日文,导演说他的日文说的比中文还好。
作为回报,这部影片让黄晓明获得了17届北京大学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并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提名。

拍《大上海》,黄晓明饰演青年时期的许文强。电影里有个削梨的动作,需要用特质的长刀,从头至尾、一丝不断地削完一个梨。
黄晓明每天下工,都会雷打不动地削上两箱,练到最后,他的动作几乎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发布会上,饰演中年许文强的周润发大方称赞:“我削了那么多梨,出来的效果他比我还要好”。

拍完《大上海》的两年后,黄晓明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
2014年,他凭借剧情片《中国合伙人》中的角色,同时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3项大奖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他说:“我觉得我真的很像阿甘。”
别人拍戏努力是敬业,而他几乎是玩命。
拍《白发魔女》,一场打戏,黄晓明拍了32次,导演觉得差不多了,黄晓明想再试一次。
结果威亚断了,从7米高空坠落,“嘭”地一声骨折,脚上打了6个钢钉,医生警告他一定要休息5个月。

第40天,黄晓明说,“我必须去拍戏”,瘸着脚又上了威亚。
在内蒙古拍摄《龙票》,突遇风沙,打滑翻车,黄晓明的颈椎当场断了。
他拒绝打石膏,“打石膏不能拍戏,全组40多个人要等我三个月”。
医生让他休息一个月,不到2天,他就上工了。
因为颈椎变型,落下了永远的后遗症。
睡觉时需要用特制的圆柱状枕头,才不至于疼到睡不着,夏天也常穿高领保护脖子。
拍《赵氏孤儿》,上妆时被人造血浆溅到,他感觉眼睛一阵阵火辣辣地疼,硬生生忍了一天,拍摄结束,赶到医院检查,被判定为“灼伤性视网膜炎”。

但即便是这样近乎野蛮地付出努力,他的演技仍然不尽如人意。
编剧史航曾经毫不留情地评价黄晓明,说他是“演艺界的蓝领工作者”
演戏卖力,但毫无灵魂。
黄晓明认了。
他说:“你可以说我没有演技,但你不能说我不拼命。”

入行二十余年,黄晓明一度被网友戏称是“薛定谔式的演技”,但其实他塑造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
在《风声》里,他把阴郁癫狂的日本特务军官武田演得入木三分,丝毫不逊色于老戏骨。


在《无问西东》里,他是眼神清澈,干净质朴的少年陈鹏。

连一向毒舌的史航,都感慨万分,第一时间为他打call:“黄晓明惯常演绎的执着善意,这次有根有苗了。列车上瞥见他的脱发,人孰无感。”
在《中国合伙人》里,他是内向窝囊的土鳖成东青,捧回了金鸡影帝。

但黄晓明也一度深陷烂片的泥潭,那些不适宜的烂片,几乎消耗了他所有的好口碑。

毕竟,再多的“陈鹏”、“成东青”,也挽回不了一个雷人角色给观众造成的心理冲击。
梁宏达说:“黄晓明其实是有演技的,只是接剧标准,不仅模糊、跳跃、不稳定,而且还让人匪夷所思。”
而匪夷所思的背后,是因为他无法拒绝“朋友”的请求。
他的微博经常帮各种明星转发宣传,他的宣传人员说:“小明哥,咱能不能不转了?上午转完,下午又转……”
黄晓明霸总附身:“听我的,朋友,必须转。”

他曾经借给“朋友”百万级的钱财,结果这个“朋友”人间蒸发了。
从此,黄晓明不再借人钱。
“碰到我真心愿意去帮助的朋友,我实行的是送给他的原则。”
因为比损失钱财,更让人难受的是欺骗和背叛。
经常有所谓的“朋友”,好言求他来打个酱油,转眼又借用他的名头大肆宣传圈钱。
聚光灯下的黄晓明,光鲜、亮丽、飞扬,以自我为中心,是无人不知的“霸道总裁”。
但生活中的他,挣扎、拧巴、痛苦,是圈内出名的“好人缘”,囿于他人,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2017年,在《幻乐之城》里,黄晓明打着一束微光穿过漫长的走廊,他问自己:“你是谁?”
镜像里的那个自我反问:“你每天都在做一个老好人,你每天都在强装坚强,你每天都活在别人的感受里,你不累吗?”
“你为什么不敢承认你的懦弱?你的不自信,你的失败?你知不知道你把我丢掉,我有多疼?
黄晓明泪珠滚滚而下。

被不自信困扰的黄晓明,曾一度陷入抑郁:“我特别理解那些艺人自杀的行为,因为自己也曾有过这种痛苦。”

2008年,在演唱奥运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not at all”发音酷似“闹太套”,嘲讽铺天盖地而来。
那段时间,网上只要出现有关他的信息,都会被“not at all”取代。
大家高喊着:“not at all 来了。”

其实早在录歌的时候,他已经察觉那句歌词唱得别扭。
但周围所有人都说:“你唱得很好啊,没什么不好。”
歌曲一出,他狠狠坠落,人人都恨不得上去踩两脚。
因为穿增高鞋垫,被人嘲笑太矮;因为出演《泡沫之夏》,被骂“爱装、做作、笑得恶心”。
他被全世界鄙视,开始厌世。
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不愿和人接触,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工作,每天两点一线,往返家和健身房。
他说:“觉得狗看自己的眼光都是异样的,狗都在讽刺我。”

后来陈可辛找他演《中国合伙人》,角色是个英文教师,他不是没有过犹豫:“大家会不会又拿我的英文来说事?”
但黄晓明还是决定往前冲,他对自己说:“你不能让爱你的人失望,你要通过这部作品,让别人看到你。”
他苦练3个月英文,连在上厕所都在学。谈判桌上的那段掷地有声的英文演讲,他足足背了1个月。
现场拍摄时一条就过,全场的外国工作人员集体起立,为他鼓掌。
那一刻,黄晓明想:可能我真的做到了。
《中国合伙人》里有一段哭戏震撼人心,王阳婚礼散场,成东青独自一人,站在满目狼藉的宴会厅中央,嚎啕大哭。
戏里,成东青功成名就,站上万人之巅,却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戏外,黄晓明把多年来积攒的委屈、孤独、挣扎,一并倾泻而出。
他说:“那一刻,成东青就是我,我就是成东青。”
戏已经停了,导演走过来为他鼓掌,但黄晓明哭到不能自已。

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背后,有多少辛酸无奈,只有他自己懂得。
憋着一口气不愿认输的黄晓明,借着《中国合伙人》,他把自己从泥潭里拽了出来。
然而招黑体质的他,似乎总逃不过命运的翻云覆雨之手。
6年之后,他再一次经历“万人嘲”,猛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餐厅3》流出的霸道语录,招来无数谩骂,网友们叫嚣着让他滚出中餐厅。
那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成为首要的声讨原因。
其实当时是因为杨紫搬桌子时手指被夹伤,“感觉我这个手动不了了”。


她怕给大家添麻烦,黄晓明只好摆出领导范儿,执意护送她去医院。
那句脱口而出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确实霸道尴尬,却是出于好意。
《中餐厅3》刚开播时,黄晓明还是那个典型的“老好人”,负责财务的秦海璐表示要节约预算,他满口答应。
林大厨需要重金购买高级食材,他也无法拒绝。
局面被搞得一团糟,黄晓明痛定思痛,“必须一个人说了算”。
他以为找对了路子,却因为用力过猛,陷入舆论的漩涡。
但这一次,面对狂风骤雨,他早已练就强大的心脏。
黄晓明大大方方把梗接过来自黑:“现在不需要你们来了,我自己来好了。”

2020年春晚,面对几亿观众,“明言明语”、英文发音、身高梗,通通被他拿来自我调侃。
工作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人家都不提了,你干嘛还要自己提?”
但黄晓明却很倔:“我要亲手打碎自己的玻璃心。”
他相信,那些杀不死自己的,只会使自己更强大。

年过四十,这块“漂亮的木头”似乎渐渐开窍,他慢慢学会放下,也学会拒绝。
他逐渐醒悟:“滥好人的结果就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无论是宣布出演《琅琊榜2 》还是《鬓边不是海棠红》,都曾在网络上掀起巨大波澜,抗议之声不绝于耳。
但最终,看过片子的人很多都不再抱持偏见。
众人惊觉:“原来黄晓明是有演技的。”

经历过年少成名的得意,如日中天的盛况,也曾跌入烂泥、狼狈不堪,被戏虐,被嘲弄,被鄙弃。
黄晓明依然站在这儿,没有被打倒,他说“我还有机会让我再次站得再直一点”。
放下过去众多标签的黄晓明,变成了一棵清醒的大树,那些曾经爬满躯干的蛀虫,开始逐渐脱落。
他似乎找到了合适的路,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剧本,都曾在演艺办公室内反复斟酌、修改。
幼年的黄晓明,曾歪歪斜斜地在摘抄本上写下几个大字:“失败,爬起,再失败,再爬起。”
这仿佛是他前半生的隐喻。
黄晓明说:“我挺不服输的。”


作者:徐尔尔,读者人物原创作者,一个写字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黄家驹 | 张雨绮 | 周迅 | 孟晚舟何炅 | 杨澜 | 耿爽 | 陈数李宇春 | 何鸿燊 | 董卿 | 张国荣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你如何评价黄晓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